时至今日,一部有关黑人平权运动的纪录片,是不是还存在制作的必要?
美国已经诞生了它的黑人总统。
在一些人的认知中,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剥夺与歧视,早就在上个世纪被这个伟大的国家消灭了。
至少是基本上被消灭了。
平心而论,再没有比黑人、白人平等更安全的话题了。
因此,当我在看《我不是你的黑鬼》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它试图向我们传达什么新东西?
它的意义何在?
这部影片上映于2016年,在今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纪录片提名。
豆瓣上,它的评分是8.0。
烂番茄新鲜度98%。
在苛刻的Metascore上,它获得了高达95的评分!
塞缪尔·杰克逊为它担纲旁白。
从其关注度、口碑以及向观众主动示好的角度来看,它绝对是一部能够引人兴趣、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然而以审片官(ID:dianyingspg)的观点,它还是一部促人深思,并能给人以警醒的影片。
《我不是你的黑鬼》以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笔记为蓝本,通过他三位遇害朋友的故事,讲述这位作家的观点和他眼中的美国。
因写作涉及黑白人之间的关系,鲍德温曾被FBI称为危险分子。
而这三位朋友是麦格·艾弗斯、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X。
他们都是黑人平权运动里的斗士,很多人或许还很熟悉他们。
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呈现大家都知道的史料,或仅仅只是宣泄愤怒,那这份蓝图、这部纪录片便不会显示出丝毫的重要性。
实际上它试图让我们理解,当黑人们为自己的权力抗争的时候,他们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以及,偏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斗士们首先得应对白人赤裸裸表露的固执和歹毒:
“上帝宽恕了谋杀,宽恕了通奸,但上帝十分愤怒,他会诅咒那些种族融合的人。”
更深一层的困境,是社会千方百计在摧毁了黑人们对现实的感受:
“加里·库珀杀害印第安人时,你是支持加里·库珀的,然而你发现,其实印第安人就是你自己。”
“在整个体系和现实中,都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因此,黑人们最紧要的任务,是——
“告诉他们,自己是真切存在的人。”
而这绝不是容易做到的。
“如何跟广大没有顾忌的、欠缺考虑的、残忍的白人大多数交流?道德的冷漠令我恐惧,人心已死,这些人欺骗自己太久了,他们真不把我们当人看。”
这便触及到了鲍德温所认为的偏见的实质——
自我欺骗,不愿面对真正的现实:“你不知道墙的另一边发生了什么,因为你不想知道。”
到此之时,影片试图谈论的已经不只是种族问题了,它的靶子也不再局限于白人,而扩展为全部的美国人。
人们遭遇的困境和承受的现实太多,因此他们宁愿活在幻想之中。
所谓“黑人问题”,正是人们发明出来,用以逃避私生活的失败的。
“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回望自己的人生,对其负责,然后开始做出改变。”
从马丁·路德·金遇刺至今,数十年过去了,黑人在美国的境况的确得到了大幅改善。
然而,真正的问题似乎仍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们依旧情愿被各式各样的幻想所麻痹。
通过沉溺于电视,他们忘却生活的空虚和丑陋。
他们并不关心现实,只关心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与此同时,暴力事件仍在上演。
很多人仍在遭受不公。
美国梦仍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外。
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前途与未来何在?
“我不是黑鬼,你发明出这个概念,你得想想为什么,这个国家的未来就取决于此。”
鲍德温在影片结尾如是说。
未来就取决于,人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正视现实。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此时已经有了答案。
这部电影,在阐明其主要观点的同时,也告诉我们:
回望历史,无论在哪个时代,始终都是必要的。
PS:A站可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