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复原乳的典型代表,旺仔牛奶曾是几代人的回忆,也被视为爆款产品,2013年风光之时,一年就卖出了108亿元左右(注:18亿美元,按照2013年底的汇率计算,1美元约为6人民币元)。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旺仔牛奶的“帝国版图”正在“日渐缩减”,2016年,其为中国旺旺(00151.HK)贡献的收益(注:相当于收入)不足85亿元。
也就是说,不过三年时间,旺仔牛奶的销售就蒸发了至少20亿元!
何故?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复原乳又称 “还原奶”,是指把牛奶就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营养成分存在一定损失;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用生牛乳直接做成的产品如巴氏鲜奶、低温酸奶、常温酸奶等全面崛起,使得旺仔牛奶等复原乳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为了避免“江河日下”的局面,据媒体于2017年6月30日报道,中国旺旺方面已经开始进行大调整,包括重新梳理经销商体系,今年上半年连续发布侧重健康概念的新品,希望在今年下半年终止此前连续疲软下滑的局面。
效果如何?
还有待观察!
收入连降:产品研发停在十年前?
1992年,总部在台湾宜兰的中国旺旺在大陆投放了第一支电视广告。也就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是罐装还是纸盒装,旺仔牛奶统统都是大红色的。
一晃就是25年,可是,旺仔牛奶这个设计一直用到现在,因而,在销售下滑之时,有人批评旺仔牛奶“一成不变”。
为此,中国旺旺方面悄然上市了“黑白包装”的旺仔牛奶,同时力求在不同渠道做到包装、规格差异化,从而试图抓住90后、00后们的芳心。
在《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看来,快消行业绝对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应该有节奏、有步骤地推陈出新,从而降低“老产品”带来的消费疲劳,也避免营销团队的工作惰性。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旺仔牛奶的收益约为84.779亿元,较2015年衰退12%;
然而,实际上,作为中国旺旺旗下拳头产品,自2014年以来,旺仔牛奶产生的收益就一直处于萎缩状态。
智策方圆企业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窦晓强认为,如今快速消费品各大厂家基本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在购物、就餐便捷的时代,消费者更追求健康和口味多样化。
“旺旺依仗渠道上的强大掌控鼎盛多年,但现在80、90、00后的消费理念和习惯在变,10后儿童又受80后父母一代的购物制约,旺旺在产品研发速度上,以及品牌升级和推广上,停留在了十年前。” 窦晓强称。
但中国旺旺方面却认为自己的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在日前发布的公告中指出,旺仔牛奶2016年下半年收益较2015年下半年衰退幅度已经收窄到中个位数,而2016年旺仔牛奶在现代渠道销售较2015年则实现了高个位数成长。
然而,令资本市场感到遗憾的事,中国旺旺方面采取的一系列调整举措,依旧无法扭转旺仔牛奶整体收益连续下滑的局势。
2017年已经过半,再过一段时间,中国旺旺方面就会公布上半年业绩情况,届时投资者就能知道旺仔牛奶“求新求变”的效果了。
复原乳还有市场吗?
众所周知,国内很多企业都有复原乳类产品,但由于营养价值损失问题,复原乳始终属于这些企业不愿深入谈及的敏感话题。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在制作过程中,经过两次热处理,所以还原乳的营养成分有所流失。
当然,复原乳允许存在!
“目前消费者对于复原乳的抵触情绪远不像10年前了。”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表示,从国家政策规定看,复原乳是允许存在的,当然也有存在的必要。这主要是中国的奶源主要集中在八大产区,全国20多个省市还是缺新鲜奶源,只能靠复原乳弥补。
另外,根据规定,复原乳必须标示清楚,从而让消费者充分享用知情权和选择权,必须表扬的是,在这一方面,旺仔牛奶做得很好,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复原乳”字样。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王丁棉向《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表示,如果追求营养成分更高、口感更新鲜的,建议使用当地的区域低温奶品牌;如果对这些没有特别的追求。复原乳也是一种选择,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必须明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但总有企业试图蒙混过关!
2016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官网上公布《总局办公厅关于复原乳标签标识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多家乳企因为标签标示问题而被点名。
通报指出,检查发现10家企业复原乳标签标识存在问题,其中添加复原乳或部分添加复原乳而未标注“复原乳”或“XX%复原乳”的企业6家。
北京市社会公信建设促进会公信律师王大飞表示,像这种添加复原乳却不做任何标注的现象确实很普遍,这种行为涉嫌消费欺诈。
何故?
在王丁棉看来,一些企业使用了复原乳为何敢不标注,首先是众多消费者对复原乳不买账,企业就偷偷摸摸地做,也没有重罚;另外,就是监管主体不明确,涉及农业部、质监部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还有就是农业部10多年前的复原乳检测方法不是特别有效。
实际上,由于进口大包粉冲击国内养殖行业,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复原乳了。
据报道,自2016年以来,就有多家国内大型乳企以签字的方式集体呼吁,从为人类奉献更好营养和健康的角度,要鼓励乳企优先使用生鲜乳为原料,要完善标准禁止UHT奶(俗称“常温奶”,与巴氏奶相对)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使用复原乳,要依据《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加强对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检测。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投资者不禁要问,复原乳未来还有市场吗?
业绩莫衷一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