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流行着一个梗:1997年明明就是10年前啊。
谁偷走了另外十年?
2007年8月,平均年龄17岁的韩国女团“少女时代”以歌曲《再次重逢的世界》,正式出道。
2017年8月,成员年龄集体奔三的亚洲天团“少女时代”将发行第6张正式专辑,正式复出。
提起她们,是否让你想起了那个溜掉的十年。
韩流偶像团体的演进:从1.0到3.0版本
1996年到2002年,可以称作是韩流的1.0时代。
以HOT、水晶男孩、SES等为代表的主要偶像团体均诞生于音乐领域,并通过打歌节目进入大众视野,对于80年代生的人来说,这些团体名是耳熟能详的。但彼时的韩国娱乐经纪公司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的概念,变现方式甚为单一,只以听众购买唱片为主要收入来源。在运营上虽有诸多幼稚,但这一时期的各种探索,已经大致勾勒出了韩国后来成熟的流水线范式的明星经纪产业雏形。
到了2.0版,许多令90后激动的偶像团体开始涌现:东方神起、super junior、Wonder girls,2PM、Bigbang…以及少女时代,都是在这一阶段被推出。2005年到2012年已进入到了数字时代,围绕偶像的变现方式也因之丰富起来,音乐版权、明星周边、广告代言、影视剧等等收入渠道的增多,让娱乐经纪公司逐渐尝到了偶像IP开发的甜头。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间交流增多,韩国不甘受限于狭小的国内市场,借机加强了文化输出,为偶像团体披上国际外衣,深度探触日本、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从2014年算起至今,韩流偶像团体在互联网浪潮下,已自动更新为了3.0 版,EXO、AOA、GOT7、TWICE…特色各异的年轻团体层出不穷,有些成员从还未出道就已开始通过大屏小屏与粉丝互动,出道后更是想尽办法参加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综艺和选秀。经纪公司在布局好亚洲战略后,也开始对欧美市场跃跃欲试——不仅在团队中刻意安排外籍成员,还在当地设置好运营团队,充分运用互联网猛砸水花。
韩国偶像团体的发展演进从1.0版走到3.0版,亲历了资本和产业成熟的过程,也为80、90、00三代观众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娱乐世界的精神领袖。
无疑,少女时代也算领袖之一。但值得琢磨的是,这个曾站在行业之巅,享有“国家名片”美誉的组合,在2017年的当下,为何要选择复出。
短期看来,这必然会掀起业内外一阵高潮与呼声,但长远而言,热风能吹多久?
高龄团体回归,荣耀与尴尬同在
行业环境的变化和岁月的不饶人,是两大重要题眼。
虽有一众经典曲目在手,但消耗完旧作之后的路该如何走,才是破局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4月复出的“水晶男孩”就是相似案例,重唱20年前出道时走红的《couple》一曲,效果依旧好,传播力依旧强,但打完这张怀旧牌,要再拿出一个亮眼的记忆点就稍显吃力了,加之成员纷纷已成“奔四大叔”,即使脸上能“冻龄”,也难挡体力和爆发力的下降。并且,从心理层面而言,人们对取得过好成绩的人会潜意识的提高要求——这对抗压能力差的人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水晶男孩”选择复出所面临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放到“少女时代”身上也一个都不会少。即使拥有先前积累的大批粉丝,但所谓“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不过是一句感性口号,谁也不敢为老粉丝的忠诚度打包票。
市场竞争激烈,对抗新人胜算几成?
作为幕后推手的经纪公司,能给到艺人多少资源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组合能红成什么样。但蛋糕只有这么大,能拿多少就得看各家本事。
谁更能抓住新生代主体观众?谁能更大面积圈粉?谁商业价值高?谁性价比值?又或者,老板更看好谁。这些都是决定资源分配的因素。
于是,这就又牵扯到如何与年轻新团进行竞争。但历史总体的经验是:年轻人的试错成本更低,精力和时间都更足,潜在挖掘性更强,同等条件下机会给年轻人的可能性更大。
笔者无意唱衰“老团”复出,只是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度前瞻,发现了一些组合回归可能会面临的困境,但所有问题的谜底还是归结于实力二字。
毕竟, “老骥伏枥”谁也不敢小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