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也许没有Jenny Meirens,就不会有MMM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也许没有Jenny Meirens,就不会有MMM

Jenny Meirens曾表示:“时装产业在我眼中还未算是沉闷,但惊喜确实不再”。

「若她看到的世界是黑色的,我见到的世界便是白色的。这成就完整的合作关系。」

──

Martin Margiela

她被誉为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背后的商业大脑 ,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联合创始人,上周六(7.1 日)因病在意大利去世。

Jenny Meirens 今年初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纽约时报图片)

这应该是时装界的一大遗憾,她是 Martin Margiela 背后的女人,没有她,或许就没有今天那个改变无数人对时尚观念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她跟 Margiela 一样神秘,经常拒绝采访和拍照。今年初,她少有地接受了《纽约时报》采访。

「Jenny 和 Martin 总是在一起, 这就像两个灵魂在极端的激情中找到了对方。」

──

Jenny 的女儿 Sophie 如是说。

Maison Martin 和 Jenny 在一个生日会上拥抱。

关于四线唛头

谈到四线唛头,这是 Meirens 和 Martin Margiela 对自己律师撒谎后的杰作,也是他们做过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没有 Logo 就简单地用四个针脚固定在服装上。

他们代表了创作和表达上的自由,体现了设计师的勇气和决心。

「当人们进入商店,看到风格强烈的无名衣服时,会感到更加好奇。」─ Jenny Meirens

当然,你现在看到的数字系列水洗标,已经是品牌商业化后的标志了。

关于白色,还有已经成为经典的工作室白大褂,哪怕是 John Galliano 接管品牌后都一直在沿用。

还有白色棉袋子,据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发言人 Patrick Scallon 透露:“公司里从来不用信封寄送邮件,而是把信件缝制在白色棉袋子上。”

关于神秘感

觉得 Vetements 幕后团队神秘?那是你还没了解过 Martin Margiela 。记得那张“设计师世纪合照”吗?川久保玲等均有亮相,唯有 Martin Margiela 不曾露面,而留出一张空椅子。 Jenny Meirens 也一样,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更鲜少公开露面。

还有那罩在模特儿头上完全挡住脸的面具,也是让看客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衣服本身,据说还有一原因跟穷而邀请路人模特儿有关(后文会提到)。

关于 1990 春夏时装骚

还是学生时候,我总觉得时装多少是肤浅的。但这场时装秀改变了我所有的想法。我走出秀场,心想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这场秀,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原因。

── Raf Simons

这是 Raf Simons 看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首秀后的评价,也是让业界人士大开眼界的一场秀。如今,启用路人模特儿也许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颠覆传统的:89年秋天,巴黎第 20区 郊外废弃操场,模特儿们穿着购物袋般的上装,一路跌跌撞撞的走秀,秀场下则挤满了当地居民、小孩儿、买手、媒体人,没有 VIP 席位,座位先到先得。对了,就连邀请卡都是当地学校学生在美术课上自由发挥完成的。

我不推崇女人要处处完美。我更偏爱街上那些有态度的女性。我讨厌那些刻意追求性感火辣的女人。我觉得评判女人性感有否绝不是简单的看她有没有露胸或者露腿。

── Jenny Meirens

关于报纸邀请函

Pierre Rougier(曾经 MMM 的品牌公关)曾说过 Margiela讨厌印刷精美的邀请函,所以不但品牌首秀由学生绘制完成,他们还曾在免费报纸上卖了一小块广告,在报纸出版那日取了大量印本,继而用红笔圈了该一小格的广告细节,发给一众嘉宾,这也是没钱时候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做出的创意之举。就像 Jenny Meirens 曾说的:

「这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邀请函,我们当时不赚钱,不过也没有负上债务。这才是自由的根本。」

关于 Jenny Meirens 和 Martin Margiela

「在我眼中他就是最棒的」

──

Jenny Meirens

两人相识于 1983 年比利时金纺锤大奖 (Golden Spindle Award), Jenny 是评委之一,为了让 Margiela 赢得比赛,她和其他评委“争论”了很久。虽然最终 Margiela 还是没有夺冠(设计师 Dirk Van Saene 胜出),但 Jenny 在自己位于布鲁塞尔的 Crea 时装店中留出了一个位置售卖他设计的服装。

Crea 是 Jenny于 1983 年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圣凯瑟琳广场开设的设计师集合店, 售卖的品牌从 Comme Des Gar ons 到不知名设计师单品。对这家店铺, Margiela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Jenny 的店铺带动了周围商铺的改变,这里已经是布鲁塞尔最热门的设计师集散地,他们欠她一座荣誉雕像。」

Jenny Meirens 曾表示:“时装产业在我眼中还未算是沉闷,但惊喜确实不再”。的确,辉煌时候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是无数品牌和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从时下大火的 Vetements 到 John Galliano 执掌的 Dior 时代,无一看不到品牌影子。

Vetements 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Dior 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评价

“Jenny 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她自有一套标准去挖掘新颖而独特的时装作品”

── 川久保玲《纽约时报》

“她的开创性和先锋性早在与 Margiela 合作时就表现得相当明显,她有过人的胆识,说一不二,那句‘O.K.那我们开始创建公司吧’ 让她名声大噪……我认为她视野开阔、敢于担当,同时又可以照顾得面面俱到,正因如此,Margiela 当初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设计。”

──Raf Simons

在她离开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首个 10 年,品牌改名 Martin Margiela ,是巧合也是天意,没有 Jenny Meirens 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也许就不再是 MMM 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也许没有Jenny Meirens,就不会有MMM

Jenny Meirens曾表示:“时装产业在我眼中还未算是沉闷,但惊喜确实不再”。

「若她看到的世界是黑色的,我见到的世界便是白色的。这成就完整的合作关系。」

──

Martin Margiela

她被誉为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背后的商业大脑 ,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联合创始人,上周六(7.1 日)因病在意大利去世。

Jenny Meirens 今年初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纽约时报图片)

这应该是时装界的一大遗憾,她是 Martin Margiela 背后的女人,没有她,或许就没有今天那个改变无数人对时尚观念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她跟 Margiela 一样神秘,经常拒绝采访和拍照。今年初,她少有地接受了《纽约时报》采访。

「Jenny 和 Martin 总是在一起, 这就像两个灵魂在极端的激情中找到了对方。」

──

Jenny 的女儿 Sophie 如是说。

Maison Martin 和 Jenny 在一个生日会上拥抱。

关于四线唛头

谈到四线唛头,这是 Meirens 和 Martin Margiela 对自己律师撒谎后的杰作,也是他们做过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

没有 Logo 就简单地用四个针脚固定在服装上。

他们代表了创作和表达上的自由,体现了设计师的勇气和决心。

「当人们进入商店,看到风格强烈的无名衣服时,会感到更加好奇。」─ Jenny Meirens

当然,你现在看到的数字系列水洗标,已经是品牌商业化后的标志了。

关于白色,还有已经成为经典的工作室白大褂,哪怕是 John Galliano 接管品牌后都一直在沿用。

还有白色棉袋子,据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品牌发言人 Patrick Scallon 透露:“公司里从来不用信封寄送邮件,而是把信件缝制在白色棉袋子上。”

关于神秘感

觉得 Vetements 幕后团队神秘?那是你还没了解过 Martin Margiela 。记得那张“设计师世纪合照”吗?川久保玲等均有亮相,唯有 Martin Margiela 不曾露面,而留出一张空椅子。 Jenny Meirens 也一样,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更鲜少公开露面。

还有那罩在模特儿头上完全挡住脸的面具,也是让看客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衣服本身,据说还有一原因跟穷而邀请路人模特儿有关(后文会提到)。

关于 1990 春夏时装骚

还是学生时候,我总觉得时装多少是肤浅的。但这场时装秀改变了我所有的想法。我走出秀场,心想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这场秀,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原因。

── Raf Simons

这是 Raf Simons 看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首秀后的评价,也是让业界人士大开眼界的一场秀。如今,启用路人模特儿也许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颠覆传统的:89年秋天,巴黎第 20区 郊外废弃操场,模特儿们穿着购物袋般的上装,一路跌跌撞撞的走秀,秀场下则挤满了当地居民、小孩儿、买手、媒体人,没有 VIP 席位,座位先到先得。对了,就连邀请卡都是当地学校学生在美术课上自由发挥完成的。

我不推崇女人要处处完美。我更偏爱街上那些有态度的女性。我讨厌那些刻意追求性感火辣的女人。我觉得评判女人性感有否绝不是简单的看她有没有露胸或者露腿。

── Jenny Meirens

关于报纸邀请函

Pierre Rougier(曾经 MMM 的品牌公关)曾说过 Margiela讨厌印刷精美的邀请函,所以不但品牌首秀由学生绘制完成,他们还曾在免费报纸上卖了一小块广告,在报纸出版那日取了大量印本,继而用红笔圈了该一小格的广告细节,发给一众嘉宾,这也是没钱时候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做出的创意之举。就像 Jenny Meirens 曾说的:

「这是有史以来最便宜的邀请函,我们当时不赚钱,不过也没有负上债务。这才是自由的根本。」

关于 Jenny Meirens 和 Martin Margiela

「在我眼中他就是最棒的」

──

Jenny Meirens

两人相识于 1983 年比利时金纺锤大奖 (Golden Spindle Award), Jenny 是评委之一,为了让 Margiela 赢得比赛,她和其他评委“争论”了很久。虽然最终 Margiela 还是没有夺冠(设计师 Dirk Van Saene 胜出),但 Jenny 在自己位于布鲁塞尔的 Crea 时装店中留出了一个位置售卖他设计的服装。

Crea 是 Jenny于 1983 年在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圣凯瑟琳广场开设的设计师集合店, 售卖的品牌从 Comme Des Gar ons 到不知名设计师单品。对这家店铺, Margiela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说:「Jenny 的店铺带动了周围商铺的改变,这里已经是布鲁塞尔最热门的设计师集散地,他们欠她一座荣誉雕像。」

Jenny Meirens 曾表示:“时装产业在我眼中还未算是沉闷,但惊喜确实不再”。的确,辉煌时候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是无数品牌和设计师的灵感源泉:从时下大火的 Vetements 到 John Galliano 执掌的 Dior 时代,无一看不到品牌影子。

Vetements 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Dior 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

评价

“Jenny 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她自有一套标准去挖掘新颖而独特的时装作品”

── 川久保玲《纽约时报》

“她的开创性和先锋性早在与 Margiela 合作时就表现得相当明显,她有过人的胆识,说一不二,那句‘O.K.那我们开始创建公司吧’ 让她名声大噪……我认为她视野开阔、敢于担当,同时又可以照顾得面面俱到,正因如此,Margiela 当初才能心无旁骛地做设计。”

──Raf Simons

在她离开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的首个 10 年,品牌改名 Martin Margiela ,是巧合也是天意,没有 Jenny Meirens 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也许就不再是 MMM 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