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的独立思考者
自打去年博洛尼亚建材展结束,中国瓷砖行业又迎来了新的技术高潮——大板。今年,各大品牌和产区纷纷传来了大板的消息,《陶城报》今年也举办了关于大板的研讨会,大板逐渐走上高台。
诺贝尔、新中源、东鹏等行内巨头们前赴后继,拔地而起跳进大板的长河,买压机、搞生产、开新品发布,大半年过去了,用户看见大板,80%的反应是:好厉害哦。
据材思了解,不管是已经进入大板浪潮的企业,还是在岸边摩拳擦掌观望的企业,瓷砖老板们都产生了困惑:大板到底有市场吗。在市场如此朦胧之际,甚至有人提出,大板只是跟风,在中国没有市场言论。
实际上,每一种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而衍生的。很多时候,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要是能这样就好了”。企业就会站出来说:“那我们就这么做,做的比你想的更好。”
于是像无人车、AlphaGo的诞生,往往是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但是对于没有那些想法的大多数用户来说,对产品的认知需要企业来刷新。
是的,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大板,他们还需要时间。问题来了,大板的市场在何时?答案:大约是在两年后。
“怀胎十月势必要生”,这就是大板
瓷砖从雏形衍生开始,就一直在变大。仿佛“器大料好”才是一块瓷砖的使命。所以,大板的发展也会十分顺其自然,不用过多的担心,因为大板就像孕妇的肚子,怀胎10个月是势必要生的。
实际上,版型的决定就像是一次怀孕。行业人的眼里,无论是实验了十几次才成功的釉面还是大规格瓷砖的尺寸,企业都会经过大量对比才决定是否跟进生产,每一次尺寸更新,企业不仅要突破技术难题,还要突破用户的顾虑。可以说,老板们是既犹豫又坚定的看着其尺寸一步步增大。
单方面从地砖来看,从早期的300*300(mm)、600*600(mm)到800*800(mm)、900*900(mm)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国内规格较大的版型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了,比如600*1200(mm)、900*1800(mm),这种版型现在十分普及。
然而,像1200×2400(mm)这种更大规格的版型,目前在国内真正生产也只有蒙娜丽莎和鹰牌两家企业。在去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上,已经有国际品牌生产并展出了1600×3200(mm)规格的大板。如今瓷砖的尺寸一直在增大,这已是瓷砖发展方向的事实,尺寸的增大已经成了瓷砖发展的规律。
意大利大板展示
虽然大板是必然的走势,但是用户不买账不是第一次发生。所以距离大板市场的真正到来,至少需要两年的发展过程。
2008年,新中源最开始推出600*600(mm)尺寸时,用惯了300*300(mm)地砖的用户接受度很低,只有少数用户选择了更大规格的瓷砖。2010年,冠军上线1000*1000(mm)规格的瓷砖,市场的响应也不如人意。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尺寸现在都已经十分普遍,这是品牌对用户购买倾向的影响结果,也是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下造成的必然趋势。
两年后大板市场的优势在哪?
过去的消费者更喜欢买小规格瓷砖,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是思想还固化在传统的家装风格上,不需要现代化的瓷砖。二是住房面积有限,规格需求达不到那么大。三是预算有限,达不到那么高的消费。这就是为什么800*800(mm)、900*900(mm)是后期上线的尺寸,但却是现在市场上卖的量最多的。
实际上,大板针对的是高端用户,而且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一、装饰效果高大上。视觉上空间延伸好,核心价值在于装饰效果有整体感。
二、切割方便。大板可以切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瓷砖。
三、多元化应用。大板可以应用在各个方面,包括室内墙地面、外墙、台面板、背景墙等。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换瓷砖的时候就是在装修的时候。瓷砖这东西,轻易不更换,有钱肯定买好的,买好的就要显档次的,什么花色不重要,看起来有质感才重要。
很明显,这两年瓷砖界开始流行现代风。从2015年的博洛尼亚建材展之后,现代风刮入中国,头部品牌们顺势推广起现代风瓷砖,而到了2016年的博洛尼亚建材展,现代风已经不需要推广了,几乎每个品牌都扎进了这种流行趋势里,不管走进谁家门店,消费者一眼看到的都是现代风,用户们就知道了:哦,这是现在的流行啊。中国人有一种迷之概念,流行的就是好的。所以,大板要想出销量,成为流行很重要。
幸运的是,大板正好赶上了这种流行趋势,拼贴痕迹少,延伸效果强,视觉效果上给人简约又高级的感受,正贴近现在流行的现代风。
材思走访了几个品牌的门店后发现,80%的用户都觉得大板瓷砖很好,但是价格太高。大板不是没有用户,只是用户嫌太贵。大板不是没有市场,只是用户定位没找对。
中高端用户是大板的消费者定位
大板的受众注定是高端用户。高端用户对生活品质要求高,最主要是不差钱。大板的成本制约了它的售价,也就局限了用户。与其想人群全覆盖,不如好好开发核心受众,谁让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呢。
除了大板本身的价位原因,大板也不适合应用在小户型,小户型的“小”对应大板的“大”,视觉上形成反差。大板的优势要放在大户型才能显现,像别墅、豪华会所、高级酒店等场所。
这在大板的推广上也同样适用。如果一款产品,有钱人都爱用,那就会被贴上高端的标签,哪怕买不起,谁能不对高端向往呢。奢侈品走的就是这个套路,买不起的趋之若鹜,天天用的都有恃无恐。
大板在中低端也可以有出路,不过不是铺地,而是代替大理石或者人造石,铺贴到洗手台台面、厨房台面、或者电视背景墙。相对于大理石和人造石,瓷砖的花色和材质优势可是十分明显的,家具和瓷砖的结合,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大市场。
市场永远是未知的,但大板尺寸越大,可应用的场景就会越多,这是已知的。
大板继压机、搬运痛点之后,市场是难题
在材思与新中源的销售负责人沟通中了解,新中原大板的工程销售额已经做到了接近千万。先不管这个数字的精准性,至少说明大板已经可以为企业赚钱了。
然而赚钱的背后,是压机技术的落后和售后搬运、铺贴的痛点。虽然意大利已经有了大板的拖运机和储备仓库设施进行出口,但是国内的产品档次跟不上,一旦大板被推起来,需要更多考虑的就是窑炉和压机。
自从意大利开始流行大板,科达、恒立泰等压机生产商立刻跟进,现在1800*900的压机已经成熟,抛光机、磨边机等也在设备升级中。
大板的生产设备链逐渐成熟,也昭示并推动着大板的未来市场。技术成熟了,现在老板们最头疼的就是市场,跟进大板潮流就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大板目前的市场又很模糊。
据材思了解,目前各品牌的大板,主要用来做切割和品牌展示。
大板切割可以让瓷砖走向另一个高端——定制。任何产品的高端化都离不开定制,比如橱柜和家具,瓷砖也不例外。定制以为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用大板来切割正好满足整个需求。
现在引进压机、抛光机、磨边机等机器。进可开始大板的生产,退可做定制化切割,而且还可以将1800mm切割成两个900mm,虽然这样跑量会不如直接生产900mm,但至少是大板设备的另一个用途。
不得不说,品牌始终与技术挂钩,好比AlphaGo起于谷歌,AI技术起于苹果,通过大板这个新技术在瓷砖行业提升自己品牌的也有,比如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最线开始大板研发的品牌,先不说销量,将大板作为品牌技术的展示,将品牌形象拉高,这是瓷砖业内有目共睹的。哪怕大板的市场还没有打开,也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支撑手段。 “无大板,不大牌”已经时瓷砖行业的流行语了。
结语
材思认为大板的市场在两年后,但是其实并不见得必须是两年。只是大板还需要时间,用户的认可接受度还有待提高,按照以往新品市场的经验,大板爆发可能还需要2年,但是市场谁能说的准呢?
意大利一直霸占瓷砖行业的前沿,不精准的说,瓷砖的所有流行样式都是源于意大利开始的,每次中国在跟进流行的时候,总有人说这是盲目跟风,但其实也不见得,同步国际市场,不也是在走进国际市场吗。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市场从来都是模糊的,先下水的先湿鞋,先湿鞋的先过河。市场的风险不可担保,但是企业需要做的三点就是:定位大板的用户、稳定市场价格、做好产品差异化,做好这三点,就能险中求胜,将风险降到最低,顺利过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