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多点像他这样的青年演员,中国影视就有救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多点像他这样的青年演员,中国影视就有救了

早在上学时,老师给翟天临起了个外号,叫“戏疯子”。什么时候打开门,什么时候能看见翟天临在那排练。

如今的演艺圈中,戏骨老矣,鲜肉浮躁。

如同一个庞大的沙漏,中流砥柱者罕见。

最稀缺的就是既有演技傍身又尚且年轻的中青代演员。

这样的“宝贝儿”在大陆的影视行业中有两个。

一个在电影大银幕中,他叫黄轩。

另一个在电视荧屏中,他叫——

翟天临

今年30岁的翟天临顶着鲜肉的年龄,但演技却老成得像戏骨。

有媒体甚至称他为“85后演技第一人”。

年纪轻轻,他却一连完成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本科班、研究生、电影学专业博士三级跳。

是内地少有的“学霸型”年轻男演员。

日本天才童星芦田爱菜,小小年纪就懂得“读书是演技的基础。”

翟天临就用自身实际证明了这句话的含义。

2012年,翟天临因主演医疗剧《心术》中郑艾平一角被观众熟知。

剧中的他阳光帅气,粉丝们亲昵地称呼他为阿拉平平。

阿拉平平之后,翟天临并未趁热选择轻松的偶像之路。

反而一门心思扑在了吃力艰难的角色上。

诸如《兰陵王》中复杂多变的高纬。

剧中一场摔婴的戏份,让翟天临深陷其中,在拍摄完毕后久久不能平复情绪。

还有年代励志传奇剧《大当家》中的自闭症患者程月亮。

这种吃力的角色,不好演,出名慢。

随后翟天临在大众视野消失了,没有作品面世,没有热搜流量,人们以为他沉寂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

“其实我跟很多一线小鲜肉是同龄人。但在中国,没有戏播大家就会认为你不在了。

但这消失的两年中,翟天临没有播戏,都是在拍戏。

拍的这两部戏在最近终于得以和观众见面,一个是《白鹿原》中的白孝文,一个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杨修。

这两个角色,着实令人惊艳。

先说《白鹿原》。

斥资3亿的《白鹿原》,众多实力派加盟,却在一众偶像剧中夹缝生存。

演员中,老一辈的张嘉译、何冰、秦海璐都是实打实的戏骨,中青代的演员中,最好的当属翟天临饰演的白孝文一角。

对于角色的塑造上,首先是外形上。

为了贴近角色,翟天临开拍前要剃光头发,要深入陕西农村体验生活,割麦种田。

“白孝文干农活比较少,又是教书的,应该稍微胖一点。”所以进组时他短期增肥二十斤,还得了脂肪肝。

剧情发展到中后期,孝文沾染了鸦片,他又要快速瘦身。

外形的控制,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人力可为,而角色的灵魂,就需要些天赋与灵气了。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贯穿全剧,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从最初作为族长儿子,承担着家族重任的接班人,屈服于家长式的管束,呆萌憨厚。

到后来与田小娥坠入爱河,染上毒瘾,沦为乞丐。

再到最后升为县长,“三起三落”让白孝文的人物十分丰满。

懦弱、善良、压抑、无助、腹黑,诸多层次的表演,翟天临的拿捏都十分自然,游刃有余。

一场被父亲“鞭打”的重要戏份中,白孝文的性格、心理发生转变。

翟天临将无助、委屈、腹黑的心理变化呈现得相当精彩,他深入角色,形容这一场戏是“把白孝文的尊严打得灰飞烟灭”。

翟天临选角色的眼光很毒,全剧最丰满的两个角色当初都被他盯上了——

“我当时最想演的就是鹿子霖和白孝文这两个角色,因为我觉得接演角色,不是在于演好人或者坏人,而是人性优劣并存的宽容度高和低,一个角色人性优劣并存的宽容度越宽,我觉得这样的角色越精彩。从年龄上讲,我只能演白孝文,我很开心。

人性优劣并存宽容度越宽的角色,越容易出彩。

翟天临的作品不多,从高纬,到白孝文,都是人性优劣较宽的角色。

《白鹿原》之后播出的三国历史题材古装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他饰演的杨修,得益于人性优劣宽度,让观众又爱又恨。

杨修恃才放旷,既有才情,又有傲气。

是青年时期司马懿的强劲对手。

杨修亦正亦邪,在三国群戏中很亮眼。

身逢乱世,他为保全父亲,不惜设计陷害司马懿的父亲,在误以为杀了司马懿时,又为自己双手沾满鲜肉而崩溃。

那一场在河边尖声嘶吼的戏份,让人印象深刻,配音时,翟天临坚持用原声,录完后嗓子就渗出血丝了。

真实的嘶吼,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杨修爱用小聪明,善用诡计,但内心却是有理想,有信仰,他多次和曹植畅谈一平天下不惜自身性命的伟大抱负。

但可惜,太子之争中,让他的格局变小,满身的才气终究成了杀他的利器。

“鸡肋之祸”让他因动摇军心罪被斩首示众。

在观众最为揪心的“杨修之死“戏份中,他的无奈、看开,与争了半辈子的对手司马懿,敞开心扉的对话,都呈现出一个才子逝去的可悲、惋惜。

他眼含泪,半躺松散地坐在囚车中,如此情绪高潮的镜头,翟天临的自然淡若更为角色增添了魅力。

从阳光帅气的阿拉平平,到可怜可恨的白孝文,再到亦正亦邪的杨修,翟天临的演艺之路,循序渐进。

他选的戏以正剧为主,搭的都是老戏骨,要想和老演员搭戏,不违和,就已经很多年轻演员做不到了,难的更是再出彩。

从《心术》中,他就与吴秀波、张嘉译搭戏,老一辈的光芒下,也收获观众的喜爱。

这部戏让他一下收获了这两位当红大叔的“芳心“,一路提携。

《白鹿原》前期筹备时,张嘉译第一个确定的演员就是翟天临。

为了营造气氛,进组九个月两人都很少说话,张嘉译从不给他好脸,以这样生活中的方式保持戏里的感受。

吴秀波也很喜欢翟天临,从《心术》中把他带到了《离婚律师》,又带到了自己精心筹备的大戏《司马懿》中。

本来因为他有独特的文人气质,在《心术》中人设比较萌,比较阳光,原定由他饰演曹植。

但与吴秀波演对手戏,青年演员中难寻气场相当的,于是翟天临获得杨修一角。

超出同龄演员的成熟与气场,让他在如今的演艺圈中,变得更加可贵。

他在北影的导师崔新琴曾评价道——

“天临不是特别帅的类型,但第一他声音不错,第二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眼神,不属于忧郁也不属于阳光,一种特殊的阅历,充满正气也有几分邪气。

正邪并存,让他的杨修大绽光彩,这与他的童年经历也有些关联。

童年的翟天临本是家境优越,但父亲被朋友出卖后,无奈举家到日本。

父母忙着创业,他一人在东京求学,每个星期只有周日能一家团聚。

不会日语,每个星期只说一天话,让小小年纪的他就体会到孤独。

一次日本地震,他躲进衣橱,五天后才等到母亲回家,“我当时都快饿晕了,我妈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她背着我哭,我知道的。但我没哭,因为我家人从小就告诉我‘不要哭’。

童年的经历,让他有了一份异于常人的成熟与坚毅。

之后父母事业成功,翟天临觉得父母不需要自己的精神支持了,他决定回国,寄宿在姨妈家。

那时,他才13岁。

一次偶然机会,他被意外选中出演杜琪峰监制的电影《少年往事》。

在片中饰演一个羞涩而又迷恋小提琴的男孩,该片当时入围了台湾金马奖。

翟天临回忆起当时——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表演。我发现,演戏可以聚集所有人的眼睛在你的身上,你所表达的东西,也会被别人注意到。

在拍摄《少年往事》时,导演陈健忠曾对翟天临说——

“你想做演员吗?那你一定要有文化,你要读好书,才能做好演员。

这句话,让翟天临深信不疑,一直学到今天。

“汝欲想学诗,工夫在诗外“。有了起点,他依然选择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先念好书,满满积攒。

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最可贵的精神——沉得住气。

不着急出名,能静的下心沉淀自己的演员,少之又少。

在很多人急着大一大二就出去拍戏,翟天临在排完毕业大戏之前,没出去拍过任何一部戏。永远都在排练。

在阿拉平平最火热的时候,他却激流勇退,跑去攻读北影研究生。

现在拍摄时长5个月,已属耗时很长的剧集。

他却舍得花两年时间,去拍摄《白鹿原》、《司马懿》,一部9个月,一部13个月。

他固执地认为——

“无论市场如何,对作品一定要有审美。

心境上,沉得住气,表演上,他却是个疯子。

早在上学时,老师给翟天临起了个外号,叫“戏疯子”。什么时候打开门,什么时候能看见翟天临在那排练。

和老师王劲松一起出演《古今六人行》时,让老师都称赞是遇见了对手。

敢和老师辩论,还敢跟导演争执,他曾为高纬一角与导演起了争执,“除了编剧,没有人比我更认识这个角色,在镜头前,我就要对自己负责。”

《白鹿原》杀青后许久,他和张嘉译一起吃饭,还不忘问他,为什么我是你的儿子,你当时就不能帮我一把呢。

翟天临对于表演,达到了近乎病态的执着、疯狂。

在拍《司马懿》的一场马戏时,因为坚持不使用替身而不幸坠马导致手臂永久性韧带拉伤,一辈子都没法再提重物。

如今,参加一个综艺节目,远比艰难塑造一个角色,赢得好感要容易得多。

但翟天临却放弃了——

“有很多综艺节目找过我,我都没有接受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我总认为演员和观众之间应该保留一定的神秘感,这样观众在看我塑造角色的时候才能够相信我就是这个角色。我觉得,要做一个好演员,就要舍弃一些曝光度。

“比如我接受过一个去登山的节目,帮着几个孩子去登雪山完成自己的成人礼。当我做完这个节目以后,我让节目组删掉了我所有的镜头,因为我认为,节目应该突出这几个孩子完成自己梦想的挑战过程,而我作为一个艺人,不应该抢掉他们的风头。

能为一时的角色,牺牲一辈子,能为了表演,放弃众人追逐。也许这是那些抠图面瘫的鲜肉鲜花们,永远都不能理解的匠人精神。

翟天临以年轻的身影,稳坐正剧咖,日后必成大器。

他需要的不是爆红的机会,而是被更多人发现的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多点像他这样的青年演员,中国影视就有救了

早在上学时,老师给翟天临起了个外号,叫“戏疯子”。什么时候打开门,什么时候能看见翟天临在那排练。

如今的演艺圈中,戏骨老矣,鲜肉浮躁。

如同一个庞大的沙漏,中流砥柱者罕见。

最稀缺的就是既有演技傍身又尚且年轻的中青代演员。

这样的“宝贝儿”在大陆的影视行业中有两个。

一个在电影大银幕中,他叫黄轩。

另一个在电视荧屏中,他叫——

翟天临

今年30岁的翟天临顶着鲜肉的年龄,但演技却老成得像戏骨。

有媒体甚至称他为“85后演技第一人”。

年纪轻轻,他却一连完成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本科班、研究生、电影学专业博士三级跳。

是内地少有的“学霸型”年轻男演员。

日本天才童星芦田爱菜,小小年纪就懂得“读书是演技的基础。”

翟天临就用自身实际证明了这句话的含义。

2012年,翟天临因主演医疗剧《心术》中郑艾平一角被观众熟知。

剧中的他阳光帅气,粉丝们亲昵地称呼他为阿拉平平。

阿拉平平之后,翟天临并未趁热选择轻松的偶像之路。

反而一门心思扑在了吃力艰难的角色上。

诸如《兰陵王》中复杂多变的高纬。

剧中一场摔婴的戏份,让翟天临深陷其中,在拍摄完毕后久久不能平复情绪。

还有年代励志传奇剧《大当家》中的自闭症患者程月亮。

这种吃力的角色,不好演,出名慢。

随后翟天临在大众视野消失了,没有作品面世,没有热搜流量,人们以为他沉寂了。

就像他自己说的——

“其实我跟很多一线小鲜肉是同龄人。但在中国,没有戏播大家就会认为你不在了。

但这消失的两年中,翟天临没有播戏,都是在拍戏。

拍的这两部戏在最近终于得以和观众见面,一个是《白鹿原》中的白孝文,一个是《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杨修。

这两个角色,着实令人惊艳。

先说《白鹿原》。

斥资3亿的《白鹿原》,众多实力派加盟,却在一众偶像剧中夹缝生存。

演员中,老一辈的张嘉译、何冰、秦海璐都是实打实的戏骨,中青代的演员中,最好的当属翟天临饰演的白孝文一角。

对于角色的塑造上,首先是外形上。

为了贴近角色,翟天临开拍前要剃光头发,要深入陕西农村体验生活,割麦种田。

“白孝文干农活比较少,又是教书的,应该稍微胖一点。”所以进组时他短期增肥二十斤,还得了脂肪肝。

剧情发展到中后期,孝文沾染了鸦片,他又要快速瘦身。

外形的控制,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人力可为,而角色的灵魂,就需要些天赋与灵气了。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长子,贯穿全剧,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从最初作为族长儿子,承担着家族重任的接班人,屈服于家长式的管束,呆萌憨厚。

到后来与田小娥坠入爱河,染上毒瘾,沦为乞丐。

再到最后升为县长,“三起三落”让白孝文的人物十分丰满。

懦弱、善良、压抑、无助、腹黑,诸多层次的表演,翟天临的拿捏都十分自然,游刃有余。

一场被父亲“鞭打”的重要戏份中,白孝文的性格、心理发生转变。

翟天临将无助、委屈、腹黑的心理变化呈现得相当精彩,他深入角色,形容这一场戏是“把白孝文的尊严打得灰飞烟灭”。

翟天临选角色的眼光很毒,全剧最丰满的两个角色当初都被他盯上了——

“我当时最想演的就是鹿子霖和白孝文这两个角色,因为我觉得接演角色,不是在于演好人或者坏人,而是人性优劣并存的宽容度高和低,一个角色人性优劣并存的宽容度越宽,我觉得这样的角色越精彩。从年龄上讲,我只能演白孝文,我很开心。

人性优劣并存宽容度越宽的角色,越容易出彩。

翟天临的作品不多,从高纬,到白孝文,都是人性优劣较宽的角色。

《白鹿原》之后播出的三国历史题材古装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他饰演的杨修,得益于人性优劣宽度,让观众又爱又恨。

杨修恃才放旷,既有才情,又有傲气。

是青年时期司马懿的强劲对手。

杨修亦正亦邪,在三国群戏中很亮眼。

身逢乱世,他为保全父亲,不惜设计陷害司马懿的父亲,在误以为杀了司马懿时,又为自己双手沾满鲜肉而崩溃。

那一场在河边尖声嘶吼的戏份,让人印象深刻,配音时,翟天临坚持用原声,录完后嗓子就渗出血丝了。

真实的嘶吼,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杨修爱用小聪明,善用诡计,但内心却是有理想,有信仰,他多次和曹植畅谈一平天下不惜自身性命的伟大抱负。

但可惜,太子之争中,让他的格局变小,满身的才气终究成了杀他的利器。

“鸡肋之祸”让他因动摇军心罪被斩首示众。

在观众最为揪心的“杨修之死“戏份中,他的无奈、看开,与争了半辈子的对手司马懿,敞开心扉的对话,都呈现出一个才子逝去的可悲、惋惜。

他眼含泪,半躺松散地坐在囚车中,如此情绪高潮的镜头,翟天临的自然淡若更为角色增添了魅力。

从阳光帅气的阿拉平平,到可怜可恨的白孝文,再到亦正亦邪的杨修,翟天临的演艺之路,循序渐进。

他选的戏以正剧为主,搭的都是老戏骨,要想和老演员搭戏,不违和,就已经很多年轻演员做不到了,难的更是再出彩。

从《心术》中,他就与吴秀波、张嘉译搭戏,老一辈的光芒下,也收获观众的喜爱。

这部戏让他一下收获了这两位当红大叔的“芳心“,一路提携。

《白鹿原》前期筹备时,张嘉译第一个确定的演员就是翟天临。

为了营造气氛,进组九个月两人都很少说话,张嘉译从不给他好脸,以这样生活中的方式保持戏里的感受。

吴秀波也很喜欢翟天临,从《心术》中把他带到了《离婚律师》,又带到了自己精心筹备的大戏《司马懿》中。

本来因为他有独特的文人气质,在《心术》中人设比较萌,比较阳光,原定由他饰演曹植。

但与吴秀波演对手戏,青年演员中难寻气场相当的,于是翟天临获得杨修一角。

超出同龄演员的成熟与气场,让他在如今的演艺圈中,变得更加可贵。

他在北影的导师崔新琴曾评价道——

“天临不是特别帅的类型,但第一他声音不错,第二最吸引我的是他的眼神,不属于忧郁也不属于阳光,一种特殊的阅历,充满正气也有几分邪气。

正邪并存,让他的杨修大绽光彩,这与他的童年经历也有些关联。

童年的翟天临本是家境优越,但父亲被朋友出卖后,无奈举家到日本。

父母忙着创业,他一人在东京求学,每个星期只有周日能一家团聚。

不会日语,每个星期只说一天话,让小小年纪的他就体会到孤独。

一次日本地震,他躲进衣橱,五天后才等到母亲回家,“我当时都快饿晕了,我妈看见了什么都没说,她背着我哭,我知道的。但我没哭,因为我家人从小就告诉我‘不要哭’。

童年的经历,让他有了一份异于常人的成熟与坚毅。

之后父母事业成功,翟天临觉得父母不需要自己的精神支持了,他决定回国,寄宿在姨妈家。

那时,他才13岁。

一次偶然机会,他被意外选中出演杜琪峰监制的电影《少年往事》。

在片中饰演一个羞涩而又迷恋小提琴的男孩,该片当时入围了台湾金马奖。

翟天临回忆起当时——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表演。我发现,演戏可以聚集所有人的眼睛在你的身上,你所表达的东西,也会被别人注意到。

在拍摄《少年往事》时,导演陈健忠曾对翟天临说——

“你想做演员吗?那你一定要有文化,你要读好书,才能做好演员。

这句话,让翟天临深信不疑,一直学到今天。

“汝欲想学诗,工夫在诗外“。有了起点,他依然选择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先念好书,满满积攒。

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最可贵的精神——沉得住气。

不着急出名,能静的下心沉淀自己的演员,少之又少。

在很多人急着大一大二就出去拍戏,翟天临在排完毕业大戏之前,没出去拍过任何一部戏。永远都在排练。

在阿拉平平最火热的时候,他却激流勇退,跑去攻读北影研究生。

现在拍摄时长5个月,已属耗时很长的剧集。

他却舍得花两年时间,去拍摄《白鹿原》、《司马懿》,一部9个月,一部13个月。

他固执地认为——

“无论市场如何,对作品一定要有审美。

心境上,沉得住气,表演上,他却是个疯子。

早在上学时,老师给翟天临起了个外号,叫“戏疯子”。什么时候打开门,什么时候能看见翟天临在那排练。

和老师王劲松一起出演《古今六人行》时,让老师都称赞是遇见了对手。

敢和老师辩论,还敢跟导演争执,他曾为高纬一角与导演起了争执,“除了编剧,没有人比我更认识这个角色,在镜头前,我就要对自己负责。”

《白鹿原》杀青后许久,他和张嘉译一起吃饭,还不忘问他,为什么我是你的儿子,你当时就不能帮我一把呢。

翟天临对于表演,达到了近乎病态的执着、疯狂。

在拍《司马懿》的一场马戏时,因为坚持不使用替身而不幸坠马导致手臂永久性韧带拉伤,一辈子都没法再提重物。

如今,参加一个综艺节目,远比艰难塑造一个角色,赢得好感要容易得多。

但翟天临却放弃了——

“有很多综艺节目找过我,我都没有接受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我总认为演员和观众之间应该保留一定的神秘感,这样观众在看我塑造角色的时候才能够相信我就是这个角色。我觉得,要做一个好演员,就要舍弃一些曝光度。

“比如我接受过一个去登山的节目,帮着几个孩子去登雪山完成自己的成人礼。当我做完这个节目以后,我让节目组删掉了我所有的镜头,因为我认为,节目应该突出这几个孩子完成自己梦想的挑战过程,而我作为一个艺人,不应该抢掉他们的风头。

能为一时的角色,牺牲一辈子,能为了表演,放弃众人追逐。也许这是那些抠图面瘫的鲜肉鲜花们,永远都不能理解的匠人精神。

翟天临以年轻的身影,稳坐正剧咖,日后必成大器。

他需要的不是爆红的机会,而是被更多人发现的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