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知声CEO: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知声CEO: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

一家刚成立5年,已获得B轮5000万美金的语音识别企业,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与BAT等传统互联网大佬展开厮杀?并争得一席之地?

云知声CEO黄伟

撰文:唐振伟

近日,云知声CEO黄伟接受一条财经专访,前不久,他们刚刚在公司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推出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语音中控系统解决方案,承载这一方案的智能音箱的表现让与会专家、媒体记者都感到“非常惊艳”!

公开资料显示,云知声是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顶尖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员工超200人;在语音技术、语言技术、知识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建立了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应用层面,目前已经在家居、汽车、医疗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自成立以来,累积融资近亿美元;合作伙伴数量超2万家,覆盖用户超2亿,其中语音云平台覆盖城市647个,覆盖设备超1亿台。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快科技成长公司50强,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成长最快的创业公司之一。

云知声发展历程

距离C端只有一步之遥

据了解,云知声在商业场景应用方面分两大方向,一个叫智慧生活,一个叫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方面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车载,智慧服务方面,包括面向医疗和教育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医疗语音录入系统的产品,产品已经进入了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全国多家三甲医院。

黄伟介绍称,“至少在今年之内我们还没有考虑发布C端产品”,目前云知声主要是做2B端的系统解决方案,但他们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距离终端用户只剩下“一步之遥”。“比如潘多拉,我们把它称之智能中控方案,其实可以理解为,它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了,我们做的已经非常完善;理论上说,我们的客户只需要换个外观设计就OK了。”黄伟说,“我们客户,只要根据他们自己对产品的定义,换个圆的、方的、高的、矮的外形设计就可以了,事实上相当于就是装个壳儿”。

他们提供的“潘多拉”等完整的集成解决方案,对于他们的B端客户来讲,类似于之前手机行业的MTK手机集成系统方案芯片。原来深圳华强北很多“山寨手机”生产商用的就是MTK方案,基本上换个壳行。黄伟介绍说,“这类公司整个公司从老板到研发到销售包括财务会计都不到10个人,但就是这样不到十个人的公司,平均每个月向亚非拉等不发达地区出口几百万台手机,年销售几千万台手机,放在现在的国内手机领域来看,这些应该算很大的玩家了,但是,这些山寨机平均每部赚不了一美元,甚至只有两三块钱人民币”。

另外,在医院医疗方面,云知声给医院提供的医疗语音录入系统的系统应用,也是一种直接面向医生的产品。黄伟说,他们与菲利普合作产品是通过卖给医院,由医生来使用,因此可以理解为B2B2C,这个产品经过测试,在医院很糟糕的环境下,语音录入病例正确识别率能够达到95%,极大的解放了医生,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后,原来该医院平均每个医生一天要花3个小时来录入病例,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

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

相比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黄伟认为,从语音识别这一领域来看,云知声拥有的是“先发优势”而非“后发优势”,目前云知声和科大讯飞属于第一梯队,各项技术指标都远远领先于BAT,根本不屑于将BAT作为“对标”的目标。

黄伟说,“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他们已经落后太多了,他们现在所讲的云端识别都是我们几年前玩剩下的”。

真的如此吗?黄伟总结称,他们在语音识别方面的“先发优势”在于:第一,创始团队在这一行业里面差不多近20年的经历,包括他自己从学生时代就研究这个方向,在业界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积累,他们的创始团队更资深,行业经验更丰富;而BAT里面很多AI的专家其实都是学院派。

第二,他们有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他们已经有200人的团队,投入的兵力比他们要更多,在语音识别这一垂直领域扎得更深,而BAT虽然很强大,但无法在每一个垂直领域做得非常好。正如吴霁虹教授在《未来地图》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们是“一根针捅破天”!

第三,他们是创业公司,创业团队对市场更加饥渴;没有那种“大公司病”。“任何大公司都有大公司病,效率上远远不及我们,所以说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格局,小公司反而更具优势。”因此,黄伟并不认为BAT的存在,是创业公司无法跨越的障碍。

未来AI将上演“三国演义”

对于未来AI市场的竞争格局,黄伟的判断是将上演“三国演义”。

为什么叫三国演义呢?第一股势力理所应当的就是大家都认为的BAT,他们的优势在于本来有内容、有服务、有用户、有数据;他们是从线上往线下走,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怎么把服务在社会中落地。

第二股势力就是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的家电制造业企业,他们的优势是有用户,有设备,它们是从下往上走。

第三股势力是云知声、科大讯飞等AI的创业公司,“我们在中间,来连接传统制造业巨头线下的设备和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内容服务,起到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BAT会去生产冰箱吗?对吧,那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太重,至少短期内也不可能;但是对这个设备厂商来说,它能够提供他的运算能力;设备厂商这个能力和BAT有很大的差异,但同时设备厂商想得很清楚,那就是要让他的空调变得更加智能,或者说给他的冰箱添加一个面向家庭场景的云端能力;但是这两家都缺一个能力,就是交互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三方公司机会了。”黄伟认为,最后,AI产业竞争的结果,还是取决于谁掌握更多的用户以及AI落地应用的能力,“谁能够铺更多的智能终端设备,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谁就更有机会”。

AI创业公司中CEO最苦逼

各路资本争相涌入AI行业,看似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景象,但同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人才泡沫”。黄伟介绍,这个行业一流的工程师年薪在400-600万元,一个一流工程师手下的150-200万年薪的二流三流工程师可能有几十个,他们没给公司挣过一分钱,却拿着200万年薪。

CEO是AI创业公司中最苦逼的,辛辛苦苦找来的融资几乎全被这些高薪的“雇佣军”拿走了。同时,这些“雇佣军”的流动性又很强,不断跳槽、被挖墙脚,或者跳出来单干,比如百度大脑团队的集体离职。

黄伟认为,靠“雇佣军”是打不了胜仗的!在这方面,黄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云知声创业5年来,核心团队离职率是零。“今天四个创始人都在公司,而且都在全力以赴的去干;甚至我们四个创始人,我们三个人为了创业基本上抛家舍业长期在外地工作”。

他认为,形成这种凝聚力的原因可能是云知声创始团队“那些兄弟以前都是我们一个实验室的师兄弟、老同事,是比较强纽带的关系”;另外,就是他们是一个比较愿意分享的团队,很早就释放了很多的股权给他们的核心团队;再者,就是云知声“一直在用战斗的成果证明我们这个团队的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知声CEO: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

一家刚成立5年,已获得B轮5000万美金的语音识别企业,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与BAT等传统互联网大佬展开厮杀?并争得一席之地?

云知声CEO黄伟

撰文:唐振伟

近日,云知声CEO黄伟接受一条财经专访,前不久,他们刚刚在公司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推出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语音中控系统解决方案,承载这一方案的智能音箱的表现让与会专家、媒体记者都感到“非常惊艳”!

公开资料显示,云知声是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顶尖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员工超200人;在语音技术、语言技术、知识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建立了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应用层面,目前已经在家居、汽车、医疗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自成立以来,累积融资近亿美元;合作伙伴数量超2万家,覆盖用户超2亿,其中语音云平台覆盖城市647个,覆盖设备超1亿台。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快科技成长公司50强,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成长最快的创业公司之一。

云知声发展历程

距离C端只有一步之遥

据了解,云知声在商业场景应用方面分两大方向,一个叫智慧生活,一个叫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方面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车载,智慧服务方面,包括面向医疗和教育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医疗语音录入系统的产品,产品已经进入了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全国多家三甲医院。

黄伟介绍称,“至少在今年之内我们还没有考虑发布C端产品”,目前云知声主要是做2B端的系统解决方案,但他们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距离终端用户只剩下“一步之遥”。“比如潘多拉,我们把它称之智能中控方案,其实可以理解为,它已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了,我们做的已经非常完善;理论上说,我们的客户只需要换个外观设计就OK了。”黄伟说,“我们客户,只要根据他们自己对产品的定义,换个圆的、方的、高的、矮的外形设计就可以了,事实上相当于就是装个壳儿”。

他们提供的“潘多拉”等完整的集成解决方案,对于他们的B端客户来讲,类似于之前手机行业的MTK手机集成系统方案芯片。原来深圳华强北很多“山寨手机”生产商用的就是MTK方案,基本上换个壳行。黄伟介绍说,“这类公司整个公司从老板到研发到销售包括财务会计都不到10个人,但就是这样不到十个人的公司,平均每个月向亚非拉等不发达地区出口几百万台手机,年销售几千万台手机,放在现在的国内手机领域来看,这些应该算很大的玩家了,但是,这些山寨机平均每部赚不了一美元,甚至只有两三块钱人民币”。

另外,在医院医疗方面,云知声给医院提供的医疗语音录入系统的系统应用,也是一种直接面向医生的产品。黄伟说,他们与菲利普合作产品是通过卖给医院,由医生来使用,因此可以理解为B2B2C,这个产品经过测试,在医院很糟糕的环境下,语音录入病例正确识别率能够达到95%,极大的解放了医生,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后,原来该医院平均每个医生一天要花3个小时来录入病例,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

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

相比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黄伟认为,从语音识别这一领域来看,云知声拥有的是“先发优势”而非“后发优势”,目前云知声和科大讯飞属于第一梯队,各项技术指标都远远领先于BAT,根本不屑于将BAT作为“对标”的目标。

黄伟说,“拿BAT来对标就完蛋了,他们已经落后太多了,他们现在所讲的云端识别都是我们几年前玩剩下的”。

真的如此吗?黄伟总结称,他们在语音识别方面的“先发优势”在于:第一,创始团队在这一行业里面差不多近20年的经历,包括他自己从学生时代就研究这个方向,在业界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积累,他们的创始团队更资深,行业经验更丰富;而BAT里面很多AI的专家其实都是学院派。

第二,他们有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他们已经有200人的团队,投入的兵力比他们要更多,在语音识别这一垂直领域扎得更深,而BAT虽然很强大,但无法在每一个垂直领域做得非常好。正如吴霁虹教授在《未来地图》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们是“一根针捅破天”!

第三,他们是创业公司,创业团队对市场更加饥渴;没有那种“大公司病”。“任何大公司都有大公司病,效率上远远不及我们,所以说我觉得面对这样的格局,小公司反而更具优势。”因此,黄伟并不认为BAT的存在,是创业公司无法跨越的障碍。

未来AI将上演“三国演义”

对于未来AI市场的竞争格局,黄伟的判断是将上演“三国演义”。

为什么叫三国演义呢?第一股势力理所应当的就是大家都认为的BAT,他们的优势在于本来有内容、有服务、有用户、有数据;他们是从线上往线下走,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怎么把服务在社会中落地。

第二股势力就是格力、美的、海尔等传统的家电制造业企业,他们的优势是有用户,有设备,它们是从下往上走。

第三股势力是云知声、科大讯飞等AI的创业公司,“我们在中间,来连接传统制造业巨头线下的设备和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内容服务,起到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BAT会去生产冰箱吗?对吧,那个东西对他们来说太重,至少短期内也不可能;但是对这个设备厂商来说,它能够提供他的运算能力;设备厂商这个能力和BAT有很大的差异,但同时设备厂商想得很清楚,那就是要让他的空调变得更加智能,或者说给他的冰箱添加一个面向家庭场景的云端能力;但是这两家都缺一个能力,就是交互能力,这就是我们第三方公司机会了。”黄伟认为,最后,AI产业竞争的结果,还是取决于谁掌握更多的用户以及AI落地应用的能力,“谁能够铺更多的智能终端设备,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谁就更有机会”。

AI创业公司中CEO最苦逼

各路资本争相涌入AI行业,看似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景象,但同时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人才泡沫”。黄伟介绍,这个行业一流的工程师年薪在400-600万元,一个一流工程师手下的150-200万年薪的二流三流工程师可能有几十个,他们没给公司挣过一分钱,却拿着200万年薪。

CEO是AI创业公司中最苦逼的,辛辛苦苦找来的融资几乎全被这些高薪的“雇佣军”拿走了。同时,这些“雇佣军”的流动性又很强,不断跳槽、被挖墙脚,或者跳出来单干,比如百度大脑团队的集体离职。

黄伟认为,靠“雇佣军”是打不了胜仗的!在这方面,黄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云知声创业5年来,核心团队离职率是零。“今天四个创始人都在公司,而且都在全力以赴的去干;甚至我们四个创始人,我们三个人为了创业基本上抛家舍业长期在外地工作”。

他认为,形成这种凝聚力的原因可能是云知声创始团队“那些兄弟以前都是我们一个实验室的师兄弟、老同事,是比较强纽带的关系”;另外,就是他们是一个比较愿意分享的团队,很早就释放了很多的股权给他们的核心团队;再者,就是云知声“一直在用战斗的成果证明我们这个团队的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