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罕见六连跌!茅台股价悄然见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罕见六连跌!茅台股价悄然见顶?

对于茅台这类消费型“白马股”,只要公司业绩稳中向好、现金流充沛、产品受欢迎、经营保持稳健,股价走出长牛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长牛并不意味着茅台股价不会调整,出现调整反而有利于通过换手,实现股价平稳健康的上涨。

红刊财经 特约作者 张俊鸣

在股价创出485元天价,总市值超越6000亿人民币大关之后,“股王”贵州茅台似乎停下了上攻的脚步:从6月27日开始,茅台股价出现连续6个交易日的下跌,本周三虽有所反弹,但周四周五又重归弱势,累计波段最大跌幅达到7.74%。而此次“六连跌”也是茅台股价历史上罕见的,即便在2015年股灾期间,茅台股价也没有如此多交易日连续下跌。而此前最近的一次“五连跌”,则是2016年11月16日到11月22日,期间5个交易日的最大跌幅也仅有1.8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此次伴随着茅台股价的“六连跌”,成交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显示筹码已经有所松动,有关茅台股价见顶的争论也再度成为市场热点,甚至连此前茅台的铁粉——知名投资人董宝珍也认为茅台股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在连续上涨,且明显比大盘超涨的情况下,茅台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震荡属正常的技术调整范围。以今年最高价485元计算,茅台年内最大涨幅超过45%,远超上证50指数的11.98%和中证100指数的15.58%,更遑论其它走势落后的主要指数。事实上,不仅茅台,近期不少“白马股”均出现了高位震荡回落的走势,如青岛海尔、五粮液、万科A、招商银行等,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技术上超涨之后的拉回修正。而在A股“入摩”之后,对股价已经提前反应的“白马股”来说,也算是利好落地,此前介入的资金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兑现盈利卖出,也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而相比其他行业的“白马股”,贵州茅台的回落也有其自身特殊的季节性因素。从行业角度来看,夏季是白酒行业的淡季,一般二、三季度白酒类上市公司的盈利都会比一季度和四季度要低。从近年来的走势看,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股在全年最炎热的7月和8月,股价往往表现低迷,尤其是在此前经过连续上涨之后,7月和8月往往会出现波段顶部或横盘整理的走势。在最近5年里,茅台股价几乎无一例外在7月份见波段高点,出现一轮调整。2016年,茅台股价在7月7日波段见顶,到9月下旬波段跌幅约12%;2014年,茅台在7月24日波段见顶,到11月份最大波段跌幅14.94%;2013年,茅台在7月3日波段见顶,到11月最大波段跌幅37.29%;2012年,茅台在7月13日波段见顶,一直调整到2013年4月8日,最大波段跌幅高达43.46%(图1至图4)。此外,2015年7月正逢大盘重挫,茅台股价也出现一波下跌。

连续5年在7月见顶回落,茅台如果在近期出现一轮调整,也属于合情合理的走势,暂时还不需要上升到“泡沫破灭”、“见历史大顶”的高度。同时,以茅台现在400多元的股价,购买最小交易单位100股需要4万多元,对于七成以上账户市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散户投资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数字,散户买入持有茅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茅台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属于机构、大户博弈的结果,缺乏足够的“韭菜”可以收割,因此也不太可能以“尖顶”的形态快速见顶暴跌,除非公司基本面出现严重恶化,才会出现无人接盘式的快速崩塌。

而近期茅台的基本面不仅没有出现恶化,反而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供需缺口明显,在产能扩张的情况下价格依然稳中有涨。6月下旬,茅台计划招工300多名制酒工人,由于报名人数火爆,一度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这一消息不仅反应出茅台强大的品牌效应,更表明其未来产能扩张的决心。在产品“量价齐升”的背景下,动态市盈率在24倍左右的股价,尚难断言股价已经见历史大顶。

对于茅台这类消费型“白马股”,只要公司业绩稳中向好、现金流充沛、产品受欢迎、经营保持稳健,股价走出长牛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长牛并不意味着茅台股价不会调整,出现调整反而有利于通过换手,实现股价平稳健康的上涨。特别是在A股“入摩”的大背景下,茅台属于难得的价值投资好股,股价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反而会吸引外资进场抄底。不仅茅台,其它白马股也大抵如此,决定股价的长期因素是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这一轮调整,不是价值投资的终结,而是新一轮价值投资的开始。投资者不妨关注沪港通的相关数据,在股价有效企稳,外资再度出现连续大手笔净增持之后,或许又是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新一轮的起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贵州茅台

6.4k
  • 今日茅台彩釉珍品批发参考价报3615元/瓶,较前一日下跌25元
  • 贵州茅台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3.56万股,成交额5628.26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罕见六连跌!茅台股价悄然见顶?

对于茅台这类消费型“白马股”,只要公司业绩稳中向好、现金流充沛、产品受欢迎、经营保持稳健,股价走出长牛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长牛并不意味着茅台股价不会调整,出现调整反而有利于通过换手,实现股价平稳健康的上涨。

红刊财经 特约作者 张俊鸣

在股价创出485元天价,总市值超越6000亿人民币大关之后,“股王”贵州茅台似乎停下了上攻的脚步:从6月27日开始,茅台股价出现连续6个交易日的下跌,本周三虽有所反弹,但周四周五又重归弱势,累计波段最大跌幅达到7.74%。而此次“六连跌”也是茅台股价历史上罕见的,即便在2015年股灾期间,茅台股价也没有如此多交易日连续下跌。而此前最近的一次“五连跌”,则是2016年11月16日到11月22日,期间5个交易日的最大跌幅也仅有1.8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此次伴随着茅台股价的“六连跌”,成交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显示筹码已经有所松动,有关茅台股价见顶的争论也再度成为市场热点,甚至连此前茅台的铁粉——知名投资人董宝珍也认为茅台股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在连续上涨,且明显比大盘超涨的情况下,茅台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震荡属正常的技术调整范围。以今年最高价485元计算,茅台年内最大涨幅超过45%,远超上证50指数的11.98%和中证100指数的15.58%,更遑论其它走势落后的主要指数。事实上,不仅茅台,近期不少“白马股”均出现了高位震荡回落的走势,如青岛海尔、五粮液、万科A、招商银行等,某种程度上都属于技术上超涨之后的拉回修正。而在A股“入摩”之后,对股价已经提前反应的“白马股”来说,也算是利好落地,此前介入的资金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兑现盈利卖出,也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

而相比其他行业的“白马股”,贵州茅台的回落也有其自身特殊的季节性因素。从行业角度来看,夏季是白酒行业的淡季,一般二、三季度白酒类上市公司的盈利都会比一季度和四季度要低。从近年来的走势看,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股在全年最炎热的7月和8月,股价往往表现低迷,尤其是在此前经过连续上涨之后,7月和8月往往会出现波段顶部或横盘整理的走势。在最近5年里,茅台股价几乎无一例外在7月份见波段高点,出现一轮调整。2016年,茅台股价在7月7日波段见顶,到9月下旬波段跌幅约12%;2014年,茅台在7月24日波段见顶,到11月份最大波段跌幅14.94%;2013年,茅台在7月3日波段见顶,到11月最大波段跌幅37.29%;2012年,茅台在7月13日波段见顶,一直调整到2013年4月8日,最大波段跌幅高达43.46%(图1至图4)。此外,2015年7月正逢大盘重挫,茅台股价也出现一波下跌。

连续5年在7月见顶回落,茅台如果在近期出现一轮调整,也属于合情合理的走势,暂时还不需要上升到“泡沫破灭”、“见历史大顶”的高度。同时,以茅台现在400多元的股价,购买最小交易单位100股需要4万多元,对于七成以上账户市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散户投资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数字,散户买入持有茅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茅台的股价很大程度上属于机构、大户博弈的结果,缺乏足够的“韭菜”可以收割,因此也不太可能以“尖顶”的形态快速见顶暴跌,除非公司基本面出现严重恶化,才会出现无人接盘式的快速崩塌。

而近期茅台的基本面不仅没有出现恶化,反而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供需缺口明显,在产能扩张的情况下价格依然稳中有涨。6月下旬,茅台计划招工300多名制酒工人,由于报名人数火爆,一度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这一消息不仅反应出茅台强大的品牌效应,更表明其未来产能扩张的决心。在产品“量价齐升”的背景下,动态市盈率在24倍左右的股价,尚难断言股价已经见历史大顶。

对于茅台这类消费型“白马股”,只要公司业绩稳中向好、现金流充沛、产品受欢迎、经营保持稳健,股价走出长牛将是大概率事件。当然,长牛并不意味着茅台股价不会调整,出现调整反而有利于通过换手,实现股价平稳健康的上涨。特别是在A股“入摩”的大背景下,茅台属于难得的价值投资好股,股价如果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反而会吸引外资进场抄底。不仅茅台,其它白马股也大抵如此,决定股价的长期因素是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这一轮调整,不是价值投资的终结,而是新一轮价值投资的开始。投资者不妨关注沪港通的相关数据,在股价有效企稳,外资再度出现连续大手笔净增持之后,或许又是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股新一轮的起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