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云的“无人超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云的“无人超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太高了,特别是24小时的便利店。如果能从技术上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固然之好。

相信很多小伙伴这两天都被马云的无人超市在刷屏。

题目都是这样的:《无人超市真来了,再不努力你将无工可打!》、《阿里的无人超市来了!亚马逊、谷歌吓得一身冷汗!》......这种标题真是自带惊悚效果 啊,没看内容就已经让人阵阵紧张了。

还有很多媒体跟着吹捧,说这将是一场波及全中国零售行业的大风暴!

Realy?

财爷要说,看看就好,不必要那么当真!

一、马云的无人超市到底是什么?

马云的第二大招,当然不会完全脱离前面第一大招——淘宝的基础啦,所以这个无人超市又叫(落地的)“淘宝会员店”。

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上的淘宝APP,扫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就可进店了。

杭州的这个无人超市里面,分成超市区和餐饮点单区。

餐饮点单区,因为毕竟还是要因人而异现成制造食物嘛,所以有别的店一样多的服务员。

当你点好后,你只要在屏幕下方站着,头顶就会显示取餐号码和剩余时间。如果已经做好,就会显示:XX号,请取单。

最后一步就是支付。当你拿着商品离开时,必须要经过两道“结算门"。

第一道门:感应你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

第二道门:这才是最关键的一道门,当你走到第二道门之时,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马上再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出来了……购买完成。

这时候,手机提示收到一条淘宝推送,点开一看——你已经为刚才选择的商品支付成功。

无须扫码支付,无须收银员,系统自动会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自动从支付宝扣款。

二、无人超市真的会大幅提升失业率吗?

有人趁机说,巨头们,面临着又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店铺老板们,面临着降低成本,更高效运营店铺的大好时机;而我们普通人,则面临着无生意可做、无工可打!

比如“赚差价”的无生意可做,巨头们与工厂直连,没有囤货,没有中间商;无工可打,是因为这个社会越来越不需要人工了。

果真如此吗?至少无人超市真的会提高失业率么?

先看收银,自助扫描支付确实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收银员的工作职能;

再看货品协调、日常营运,比如货品上架、补货、货品清点等等,这些如果配货系统够完善的话,也可以通过机器自动从仓库调取,在存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向总部预警进行调配。只当过,这个全线配货系统或是机器人的成本要多大?

餐饮服务,比如烘焙以及咖啡研磨,如果要想替代人工,恐怕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实现吧。

▲“淘咖啡”语音点单

而且,就像人工会出错一样,机器也会有差错率,这时候就必然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

据网易新闻报道,马云在上海开的24小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BingoBox)曾多次出现机器识别错误问题。一名女士在购买盒装王老吉凉茶时,系统将其中一盒识别成了瓶装冰红茶。另有一名男士在结账时没有注意到有一件商品未识别出,出门时就响起了警报。当他折返回去重新支付时,系统一直出现错误,已支付过的商品又会被重新计入总额中,另外如果出现高峰期,系统是否因超负荷运作导致系统紊乱等等,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系统优化也不会100%保证零差错率,最好有相关运营人员在场,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有导购、安保、失窃追讨、退换货处理等等人工服务。

客观上来说,对就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说大幅提升失业率,就未免言之过早了吧。

三、无人超市技术成熟了吗?

无人超市的出现,并不是最近的科技。

2016年初,瑞典就出现了无人便利店Nraffr,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

2016年下半年,日本也推出了“无人便利店”计划,7-11、全家等五家大型便利店都宣布将加入。

到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也开始测试使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

而技术更为先进的,是美国亚马逊去年年底推出的Amazon Go便利店,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据新京报报道,马云的杭州无人超市,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特别是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

因此,相对于更精密的计算机视觉,这种技术虽然成熟、廉价,但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运营成本与性价比

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太高了,特别是24小时的便利店。如果能从技术上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固然之好。

据新京报报道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就以7-11为例,做了一个成本分析。

7-11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但人工成本只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如果把人力砍掉了,就会导致那些需要人做的项目、服务做不了。而恰恰,这些项目和服务又是其利润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较之下,反而更不划算。

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马云的落地“淘宝会员店”,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损害用户体验,那它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

五、社会信用体系成熟了吗?

美国超市的自助付款方式已经存在三四年了,现在的大型超市基本上都有两条通道,一条通道仍然保留人工的收款方式,而另外一条通道,则完全采用自助式付款的方式。

自助付款,就是所有物品由自己扫描。连没有条形码的物品,比如说像是散装的水果、蔬菜,同样也能够通过走自助通道来付款。

由你自己来确定你购买的是是香蕉还是樱桃,是美国加州樱桃,还是美国黑樱桃,然后电子秤会帮你计算选购的商品重多少、需要支付多少钱。

然后就是扫描、付账,刷信用卡或付现金都可以。机器接着会提示拿购物清单,所有商品自动消磁,超市购物便结束了。

虽然有报道说,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的防盗措施做得不错,工程师们做过内测,把多种“浑水摸鱼”的场景在店里测试,例如把商品放进书包里、塞进裤兜里;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测试结果显示,基本都能识别,并自动扣款。

但是,如果有人在超市内吃饱喝足呢?

如果有人明明是买的是樱桃却选择了圣女果的价格呢?

诸如此类……

淘咖啡全景图

很多国家的很多规定和制度都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甚至有“被0.25美元断送的一生信用”这样的新闻,但是在我国,连超级老赖才刚刚被列入国家统筹追款的范畴,区区超市的几毛几分,就还是不要太麻烦了。

六、总结

整体上来说,就眼下而言,无人超市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损害用户体验,那它所要采用的技术、管理成本,必然是非常高的!

但是,财爷要说,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场景,但这种无人超市,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还是有待时间检验。

当然,财爷一直都相信科技改变生活,未来,一切都充满了可能!

(文中数据及新闻事实资料参考自新京报、虎嗅网、解放日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马云

  • 后DeepSeek时代,马云站台阿里云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 “坑了”马云、频频“撤退”,沈国军财富一年缩水225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云的“无人超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太高了,特别是24小时的便利店。如果能从技术上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固然之好。

相信很多小伙伴这两天都被马云的无人超市在刷屏。

题目都是这样的:《无人超市真来了,再不努力你将无工可打!》、《阿里的无人超市来了!亚马逊、谷歌吓得一身冷汗!》......这种标题真是自带惊悚效果 啊,没看内容就已经让人阵阵紧张了。

还有很多媒体跟着吹捧,说这将是一场波及全中国零售行业的大风暴!

Realy?

财爷要说,看看就好,不必要那么当真!

一、马云的无人超市到底是什么?

马云的第二大招,当然不会完全脱离前面第一大招——淘宝的基础啦,所以这个无人超市又叫(落地的)“淘宝会员店”。

第一次进店时,打开手机上的淘宝APP,扫门口的二维码,获得一张电子入场券,就可进店了。

杭州的这个无人超市里面,分成超市区和餐饮点单区。

餐饮点单区,因为毕竟还是要因人而异现成制造食物嘛,所以有别的店一样多的服务员。

当你点好后,你只要在屏幕下方站着,头顶就会显示取餐号码和剩余时间。如果已经做好,就会显示:XX号,请取单。

最后一步就是支付。当你拿着商品离开时,必须要经过两道“结算门"。

第一道门:感应你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

第二道门:这才是最关键的一道门,当你走到第二道门之时,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马上再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出来了……购买完成。

这时候,手机提示收到一条淘宝推送,点开一看——你已经为刚才选择的商品支付成功。

无须扫码支付,无须收银员,系统自动会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自动从支付宝扣款。

二、无人超市真的会大幅提升失业率吗?

有人趁机说,巨头们,面临着又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店铺老板们,面临着降低成本,更高效运营店铺的大好时机;而我们普通人,则面临着无生意可做、无工可打!

比如“赚差价”的无生意可做,巨头们与工厂直连,没有囤货,没有中间商;无工可打,是因为这个社会越来越不需要人工了。

果真如此吗?至少无人超市真的会提高失业率么?

先看收银,自助扫描支付确实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收银员的工作职能;

再看货品协调、日常营运,比如货品上架、补货、货品清点等等,这些如果配货系统够完善的话,也可以通过机器自动从仓库调取,在存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向总部预警进行调配。只当过,这个全线配货系统或是机器人的成本要多大?

餐饮服务,比如烘焙以及咖啡研磨,如果要想替代人工,恐怕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实现吧。

▲“淘咖啡”语音点单

而且,就像人工会出错一样,机器也会有差错率,这时候就必然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

据网易新闻报道,马云在上海开的24小时无人超市“缤果盒子”(BingoBox)曾多次出现机器识别错误问题。一名女士在购买盒装王老吉凉茶时,系统将其中一盒识别成了瓶装冰红茶。另有一名男士在结账时没有注意到有一件商品未识别出,出门时就响起了警报。当他折返回去重新支付时,系统一直出现错误,已支付过的商品又会被重新计入总额中,另外如果出现高峰期,系统是否因超负荷运作导致系统紊乱等等,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系统优化也不会100%保证零差错率,最好有相关运营人员在场,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有导购、安保、失窃追讨、退换货处理等等人工服务。

客观上来说,对就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说大幅提升失业率,就未免言之过早了吧。

三、无人超市技术成熟了吗?

无人超市的出现,并不是最近的科技。

2016年初,瑞典就出现了无人便利店Nraffr,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门,手机绑定信用卡支付。

2016年下半年,日本也推出了“无人便利店”计划,7-11、全家等五家大型便利店都宣布将加入。

到今年5月,韩国乐天集团也开始测试使用生物技术的“刷手”支付。

而技术更为先进的,是美国亚马逊去年年底推出的Amazon Go便利店,采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传感器、图像分析等多种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

据新京报报道,马云的杭州无人超市,采用的是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物联网支付等技术。特别是为每件商品添加了RFID(俗称电子标签)标签,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这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廉价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种RFID标签本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无法识别玻璃等特殊材质的商品。如果标签被紧紧捏住,则将不被识别到。

因此,相对于更精密的计算机视觉,这种技术虽然成熟、廉价,但要满足未来落地的无人超市,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运营成本与性价比

零售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太高了,特别是24小时的便利店。如果能从技术上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固然之好。

据新京报报道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就以7-11为例,做了一个成本分析。

7-11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但人工成本只占整个营收的1.8%,即使加上租金,也不到5%。如果把人力砍掉了,就会导致那些需要人做的项目、服务做不了。而恰恰,这些项目和服务又是其利润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较之下,反而更不划算。

其实,无论是亚马逊的Amazon Go还是马云的落地“淘宝会员店”,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损害用户体验,那它所采用的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必然非常高。

五、社会信用体系成熟了吗?

美国超市的自助付款方式已经存在三四年了,现在的大型超市基本上都有两条通道,一条通道仍然保留人工的收款方式,而另外一条通道,则完全采用自助式付款的方式。

自助付款,就是所有物品由自己扫描。连没有条形码的物品,比如说像是散装的水果、蔬菜,同样也能够通过走自助通道来付款。

由你自己来确定你购买的是是香蕉还是樱桃,是美国加州樱桃,还是美国黑樱桃,然后电子秤会帮你计算选购的商品重多少、需要支付多少钱。

然后就是扫描、付账,刷信用卡或付现金都可以。机器接着会提示拿购物清单,所有商品自动消磁,超市购物便结束了。

虽然有报道说,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的防盗措施做得不错,工程师们做过内测,把多种“浑水摸鱼”的场景在店里测试,例如把商品放进书包里、塞进裤兜里;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测试结果显示,基本都能识别,并自动扣款。

但是,如果有人在超市内吃饱喝足呢?

如果有人明明是买的是樱桃却选择了圣女果的价格呢?

诸如此类……

淘咖啡全景图

很多国家的很多规定和制度都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甚至有“被0.25美元断送的一生信用”这样的新闻,但是在我国,连超级老赖才刚刚被列入国家统筹追款的范畴,区区超市的几毛几分,就还是不要太麻烦了。

六、总结

整体上来说,就眼下而言,无人超市想要真正做到无人、又不损害用户体验,那它所要采用的技术、管理成本,必然是非常高的!

但是,财爷要说,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着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场景,但这种无人超市,是否会成为新趋势,是否会代替传统的零售模式,还是有待时间检验。

当然,财爷一直都相信科技改变生活,未来,一切都充满了可能!

(文中数据及新闻事实资料参考自新京报、虎嗅网、解放日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