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为什么支持马云的“无人超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为什么支持马云的“无人超市”

相比于超市里很少给人好脸色的服务员,我们宁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记得初中英语课上,老师曾提问,“你们认为未来钱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大概是一道科幻题吧;于是,在被点名起立之后,我思考了三秒钟回答道,“No paper money”。

估计是当时的中式发音太烂了,导致连英语老师都有点懵逼。

不得已,我用中文又进行了详细解释,大意是以后大家都会刷卡消费,纸币会慢慢消亡。

这位老师对我的回答似乎不太满意,评价称,这个预测有点过于遥远,不会那么快得以实现。

我不知道她所说的“遥远”包不包括“十几年”这个时间界定,也不知道在马云开设了首家“无人超市”的今天,她还记不记得十几年前曾在课堂上否定的那个少年。

坦白讲,她不记得我也好,反正我也不记得她的名字和容貌了。

回归正题,其实我对于自己所预测到的“No paper money”时代的到来也有几分意外。人未到中年,我所生活居住的城市中就有“No paper money”变为了现实。从刷卡到微信、从支付宝到Apple Pay,我差不多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不带一分钱纸币出门了。

这两天,马爸爸的“无人超市”开业,引来了很多人的唱衰,很大一部分群众认为这是个哗众取宠的伪命题,认为我国人的素质水平还衬不上“无人”服务。但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马云这一次不仅不算超前,甚至还晚了别人一步。

就在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只带了一部iPhone手机就去附近的物美超市购买一些海鲜,然后柜台结账的时候,本以为可以很酷的用支付宝完成付款交易,但却意外的被收银员大妈进行了科普教育。

结账的过程中,收银员大妈绘声绘色的向我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多点”进行自助购物的详细流程。然后潜台词般的告诉我,以后被跟大爷大妈们挤着排队结账了,你们要学会真正的使用手机进行购物体验。

和马爸爸的“无人超市”购物体验不同,从一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零售平台多点(Damll)中衍生出来的“自由购”体验其实更像是普通概念中的“无人超市”。一边挑选商品,一边扫码付款,然后直接从无购物通道离开。

而马云的“无人超市”则是,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进店,通过摄像头识别记录身份;购买完商品离开时需要通过两道“结算门”,第一道门感应顾客离店信息,并自动开启,第二道门进行“商品识别”“商品支付”“自动扣款”,然后5秒钟后大门开启;真正离开超市之后,手机淘宝推送购物清单。

从用户体验来讲,这并不算是多么省时省力的购物体验过程,在大型Supermarket的购物过程中,优惠券的使用、满额减的促销以及商品的称重和打包等,都是需要在柜台结账环节进行完成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支持马云的“无人超市”新理论。毕竟,相比于超市里很少给人好脸色的服务员,我们宁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为什么喜欢“无人化”

这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大热,很多传统中的事物一旦加上“无人”二字就立刻变得高级起来,比如“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以及现在的“无人超市”。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仿佛陷入到了一种谈“无人”便色变的恐慌时代。

人们不看好李彦宏的“无人车”,觉得他哗众取宠;不看好刘强东的“无人机”物流,觉得他无理取闹;更不看好马云的“无人超市”,认为这会搞的失业率暴涨……

但退一步讲,俗话说得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人们真的需要呢。

如今,集体主义生活理念的变迁,传统人情社会慢慢被稀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生活到工作,从旅游到购物,全部都是“不愿被打搅”的态度。尤其是他们认为购物本就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在到达林良满目的货架之前,他们已经很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谈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令人反感的屈臣氏购物体验,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屈臣氏购物店中,永远都会有至少三个导购员跟在屁股后面一直追问,“您需要什么?这个面膜在打折,这个洗面奶也不错……”

真的是只能不耐烦的回一句,“矿泉水在哪?”

我记得Supermarket的购物模式刚刚在国内大面积普及的时候,大家很喜欢也就很快的适应了这种售卖方式。

商品开架陈列、顾客自我服务、货款一次结算,简直是划时代性的方便又快捷。

可时间不过只往前走了20年,如今一场“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变革就又要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这让我想起来目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丧。

丧文化的兴起大概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种无人打扰而又相对自我的外部环境。比如,优衣库、ZARA这样的外来品牌很受欢迎的原因就是,服务员永远都在整理货架上的衣物,没有人会像你妈一样对你的穿衣风格指手画脚,也没有人会为了你钟情的一款断码衣服跑前跑后。

有人认为,马云的无人超市还只是试验阶段的半成品,前景莫测。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尝试和接受这种全新的购物体验模式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很酷;更多时候还因为结账时再也不用经历把卫生巾、套套等私人用品和生鲜零食一股脑儿的摊在收银员面前的尴尬了。

失业真的那么可怕么

每当一个“无人”概念和“人工智能”产品出现时,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大多是恐惧、害怕、忧虑,因为我们总是会担心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又会有大批的人面临失业的难题。

但话又说回来,在公共交通推行无人售票和自助刷卡服务以后,曾经傲慢无理的售票员们真的就失业了吗?在所有的网络支付平台开通话费服务之后,线下营业厅里的漂亮妹子们真的也就下岗了吗?事实证明,他们不但没有失业,还可能调换去了一个更好的就业岗位。

从一个被淘汰的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更被需要的岗位,这从来都不叫做失业。

记得马云也说过,机械性的工作就交给机器做就好了,剩余的人力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才是科技进步的真正意义。

回到“无人超市”的体系概念中来,无人超市终究只是省略了柜台收银员这一机械化工作环节,在整个超市服务系统中,物流、理货、管理等服务人员存在依旧是必须性的。同时,在自助购物的过程中,将必可避免的产生网络维护、硬件维护等新就业机会。

况且机器抢人的饭碗这件事早在工业革命时代就出现了,但我们不是依旧活的很好嘛,并且活的更有质量了嘛。

相信很多去过日本的群众都会发现,很喜欢日本的无人收银环境,无论是餐厅还是车站。但要知道那是“有人”在餐厅和交通系统内的,机器的使用只是为减少排队,或者说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而让秩序来避免矛盾。

在整个事件中,其实最让人担心的不过于马云“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线下实体超市可能会像淘宝电商给零售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一旦“无人”模式成功它将对实体超市的改造速度将是惊人的,势必会冲击到传统的零售商。

新零售本就是一个宏达的命题,涵盖了互联网电商、人工智能、大数据、线下实体店ERP、供应链仓储物料、多功能支付系统、购物中心商业管理、CRM系统、客流监测系统、品牌招商体系等等。

所以新零售都是谁在玩?资本和大佬。

目前全球谁才有实力推动这件事的发展呢,亚马逊、阿里勉为其难的可以算上,就连京东似乎都还差些火候。所以,风口面前马云试水无人超市和其对未来布局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我和那些歪果仁的是一样的,我觉得手机支付和共享单车这些国内互联网产物让生活便利极了。所以,我举双手赞成互联网时代“无人区”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马云

  • 马云一米八公司及李子园等成立新公司
  • 阿里再次大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为什么支持马云的“无人超市”

相比于超市里很少给人好脸色的服务员,我们宁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记得初中英语课上,老师曾提问,“你们认为未来钱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大概是一道科幻题吧;于是,在被点名起立之后,我思考了三秒钟回答道,“No paper money”。

估计是当时的中式发音太烂了,导致连英语老师都有点懵逼。

不得已,我用中文又进行了详细解释,大意是以后大家都会刷卡消费,纸币会慢慢消亡。

这位老师对我的回答似乎不太满意,评价称,这个预测有点过于遥远,不会那么快得以实现。

我不知道她所说的“遥远”包不包括“十几年”这个时间界定,也不知道在马云开设了首家“无人超市”的今天,她还记不记得十几年前曾在课堂上否定的那个少年。

坦白讲,她不记得我也好,反正我也不记得她的名字和容貌了。

回归正题,其实我对于自己所预测到的“No paper money”时代的到来也有几分意外。人未到中年,我所生活居住的城市中就有“No paper money”变为了现实。从刷卡到微信、从支付宝到Apple Pay,我差不多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不带一分钱纸币出门了。

这两天,马爸爸的“无人超市”开业,引来了很多人的唱衰,很大一部分群众认为这是个哗众取宠的伪命题,认为我国人的素质水平还衬不上“无人”服务。但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马云这一次不仅不算超前,甚至还晚了别人一步。

就在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只带了一部iPhone手机就去附近的物美超市购买一些海鲜,然后柜台结账的时候,本以为可以很酷的用支付宝完成付款交易,但却意外的被收银员大妈进行了科普教育。

结账的过程中,收银员大妈绘声绘色的向我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多点”进行自助购物的详细流程。然后潜台词般的告诉我,以后被跟大爷大妈们挤着排队结账了,你们要学会真正的使用手机进行购物体验。

和马爸爸的“无人超市”购物体验不同,从一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零售平台多点(Damll)中衍生出来的“自由购”体验其实更像是普通概念中的“无人超市”。一边挑选商品,一边扫码付款,然后直接从无购物通道离开。

而马云的“无人超市”则是,打开“手机淘宝”扫码进店,通过摄像头识别记录身份;购买完商品离开时需要通过两道“结算门”,第一道门感应顾客离店信息,并自动开启,第二道门进行“商品识别”“商品支付”“自动扣款”,然后5秒钟后大门开启;真正离开超市之后,手机淘宝推送购物清单。

从用户体验来讲,这并不算是多么省时省力的购物体验过程,在大型Supermarket的购物过程中,优惠券的使用、满额减的促销以及商品的称重和打包等,都是需要在柜台结账环节进行完成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愿意支持马云的“无人超市”新理论。毕竟,相比于超市里很少给人好脸色的服务员,我们宁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为什么喜欢“无人化”

这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大热,很多传统中的事物一旦加上“无人”二字就立刻变得高级起来,比如“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以及现在的“无人超市”。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也仿佛陷入到了一种谈“无人”便色变的恐慌时代。

人们不看好李彦宏的“无人车”,觉得他哗众取宠;不看好刘强东的“无人机”物流,觉得他无理取闹;更不看好马云的“无人超市”,认为这会搞的失业率暴涨……

但退一步讲,俗话说得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人们真的需要呢。

如今,集体主义生活理念的变迁,传统人情社会慢慢被稀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生活到工作,从旅游到购物,全部都是“不愿被打搅”的态度。尤其是他们认为购物本就是一件很隐私的事情,在到达林良满目的货架之前,他们已经很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谈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令人反感的屈臣氏购物体验,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屈臣氏购物店中,永远都会有至少三个导购员跟在屁股后面一直追问,“您需要什么?这个面膜在打折,这个洗面奶也不错……”

真的是只能不耐烦的回一句,“矿泉水在哪?”

我记得Supermarket的购物模式刚刚在国内大面积普及的时候,大家很喜欢也就很快的适应了这种售卖方式。

商品开架陈列、顾客自我服务、货款一次结算,简直是划时代性的方便又快捷。

可时间不过只往前走了20年,如今一场“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的变革就又要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这让我想起来目前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丧。

丧文化的兴起大概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种无人打扰而又相对自我的外部环境。比如,优衣库、ZARA这样的外来品牌很受欢迎的原因就是,服务员永远都在整理货架上的衣物,没有人会像你妈一样对你的穿衣风格指手画脚,也没有人会为了你钟情的一款断码衣服跑前跑后。

有人认为,马云的无人超市还只是试验阶段的半成品,前景莫测。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尝试和接受这种全新的购物体验模式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很酷;更多时候还因为结账时再也不用经历把卫生巾、套套等私人用品和生鲜零食一股脑儿的摊在收银员面前的尴尬了。

失业真的那么可怕么

每当一个“无人”概念和“人工智能”产品出现时,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大多是恐惧、害怕、忧虑,因为我们总是会担心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又会有大批的人面临失业的难题。

但话又说回来,在公共交通推行无人售票和自助刷卡服务以后,曾经傲慢无理的售票员们真的就失业了吗?在所有的网络支付平台开通话费服务之后,线下营业厅里的漂亮妹子们真的也就下岗了吗?事实证明,他们不但没有失业,还可能调换去了一个更好的就业岗位。

从一个被淘汰的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更被需要的岗位,这从来都不叫做失业。

记得马云也说过,机械性的工作就交给机器做就好了,剩余的人力应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才是科技进步的真正意义。

回到“无人超市”的体系概念中来,无人超市终究只是省略了柜台收银员这一机械化工作环节,在整个超市服务系统中,物流、理货、管理等服务人员存在依旧是必须性的。同时,在自助购物的过程中,将必可避免的产生网络维护、硬件维护等新就业机会。

况且机器抢人的饭碗这件事早在工业革命时代就出现了,但我们不是依旧活的很好嘛,并且活的更有质量了嘛。

相信很多去过日本的群众都会发现,很喜欢日本的无人收银环境,无论是餐厅还是车站。但要知道那是“有人”在餐厅和交通系统内的,机器的使用只是为减少排队,或者说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而让秩序来避免矛盾。

在整个事件中,其实最让人担心的不过于马云“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线下实体超市可能会像淘宝电商给零售实体店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一旦“无人”模式成功它将对实体超市的改造速度将是惊人的,势必会冲击到传统的零售商。

新零售本就是一个宏达的命题,涵盖了互联网电商、人工智能、大数据、线下实体店ERP、供应链仓储物料、多功能支付系统、购物中心商业管理、CRM系统、客流监测系统、品牌招商体系等等。

所以新零售都是谁在玩?资本和大佬。

目前全球谁才有实力推动这件事的发展呢,亚马逊、阿里勉为其难的可以算上,就连京东似乎都还差些火候。所以,风口面前马云试水无人超市和其对未来布局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我和那些歪果仁的是一样的,我觉得手机支付和共享单车这些国内互联网产物让生活便利极了。所以,我举双手赞成互联网时代“无人区”的存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