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群年龄加起来超过500岁的茶人 一生都在为祁红奋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群年龄加起来超过500岁的茶人 一生都在为祁红奋斗

神秘的祁红香里,有他们的一生。

一说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红”,几乎所有人都听过它的大名。那一缕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里,有一种叫做“匠心”的精神。它让一代又一代制作“祁红”的技艺传人,至今深情不改。譬如这一群年龄加起来超过500岁的茶人,一生都在研究这股茶香。

闵宣文:从18岁到83岁,他的故事从祁红开始

早上8点刚过,在洁净宽阔、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祥源茶业祁红工厂里,已经83岁的闵宣文像往常一样来到茶叶审评室。

他穿着白大褂,头上还戴着头套,和身旁的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陆国富讨论当天要拼配的茶样。而这样的情景,在他生活中,不知出现过多少次。

“我这一生的故事,从祁红开始。”闵宣文说到。

1951年,当18岁的少年闵宣文刚刚用了两天两夜,从全中国最繁华的上海踏入山区小县城祁门。这是一片被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等著名制茶大师们的汗水浸透了的土地。那一刻,他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此和“祁门红茶”四个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安徽的号召,1958年,闵宣文被上海商检局调到了祁门茶厂任技术员。而他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闵宣文用一生炼就了茶叶审评和官堆(包括茶叶的拼配和匀堆)的绝顶功夫——在祁门茶厂当年整个的黄金岁月里,几乎所有的顶级祁红都是经闵宣文品尝后才出厂。

因此有人说,他的品鉴就像是祁门红茶品质检验机一样精准。正因如此,经他拼配过的茶叶,等级只升不降,能让一批茶叶的滋味、口感和香气都达到一个更高水平,从而打响了“闵拼”这个祁红茶的金字招牌。

1982年,闵宣文开始担任原祁门茶厂的技术副厂长。经他亲自把关的祁红产品,曾是国家免检产品,并四次获得国内外各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领导人的国事礼茶。

现在,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祁门工夫红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而当被问到如何保持祁红的品质?闵宣文只用一句话回答:“越是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才能做出越好的茶叶。”

谢永中:他流逝的青春是祁门茶厂的黄金时代

今年64岁的谢永中,是土生土长的祁门人。1971年,他进入原祁门茶厂工作,精通祁红初制和精制工艺,特别是筛分技术,现在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有人说,谢永中的筛子会跳舞,而他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手艺人的本分——用一生专注只做一件事,为一个动作用尽一生的精力。

“任何一点偷懒、任何一点投机取巧,你都过不了关。”这是谢永中的信条,所以他的一套筛茶动作,一做就是40多年,到如今他只要把手里的筛子往上轻轻一扬,就能准确筛出内质未达标的茶叶,而留下的都是好茶。

在谢永中的青春里,流过的是整个祁门老茶厂的黄金时代,与他同时代的祁门子弟,无不以能进入祁门茶厂工作为荣。而他从当徒弟到带徒弟,从初制车间到精制车间,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三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他说他这一生的最爱,是祁门红茶。

陆国富:没有什么比祁红更能打动我

陆国富,是80年代分配到祁门茶厂的技术员,如今和闵宣文、谢永中一起,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而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技术高手。

“没有什么比祁红更能打动我的了。”陆国富和他的师傅以及师兄弟们一样,对祁红有着难以描述的感情。

从车间技术员开始,到车间主任、祁红公司党委副书记,到最后祁门茶厂总经理,直到现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的人生历程里,陆国富的每一步都见证了祁红的起落。

陆国富记忆中最辉煌时的祁门茶厂,曾创造过三个“三分之一”:祁门县财税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税收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正式员工数量三分之一。

他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祁门,茶季时每天傍晚从茶厂下班的(含临时工在内)一千多名工人,浩浩荡荡走在祁门街上,差不多要走半小时。其中又因为女工众多,成为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祁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茶厂做工,茶对他们来说,是工作、是饭碗,也是生活、是感情。”

茶厂倒闭,缅怀过去的岁月

祁门茶厂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80年代中期后,国家将茶叶由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同时全面放开了茶叶流通渠道,使多年来习惯了计划经济指令的祁门红茶,面临的考验前所未有。

每每谈到这些时,陆国富都忍不住叹息。

在奄奄一息的挣扎后,祁门老茶厂被迫改制,而且没有成功,最终导致茶厂的厂房、地皮以及当年费尽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的制茶设备,在2005年时被匆匆地卖掉。

有一位当年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老茶师,回忆祁门茶厂的大门在身后最后关上的那一刻,他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四十多年,那是我和师傅们、师兄弟们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我们的过去在这里,我们的一生都在这里,我们对祁红的心是不会变的。”

(如今已废弃的老祁门茶厂)

祁门老茶厂倒闭了,老茶厂的厂房被拆了、机器被拉走了,唯一只剩下门楼还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一批正当壮年的优秀茶师,突然失去了毕生的依靠,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

对此,谢永中不无感慨地说:“当时我才49岁,就要买断几十年的工龄下岗,心里真难过。”下岗后,他常常盯着自己的双手出神,想到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发挥,感到无限失落。

有同样心情的还有祁门茶厂其他许多老茶师,为了生活他们有的给人打工度日,有的自己创业奔波,还有像闵宣文、陆国富这样理论和实践水平都一流的技术人员,虽然不断受各种邀约,也担任过一些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心里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我们在祁门茶厂工作数十年所形成的职业素养、人生态度、对做好祁门红茶的精神信仰和操守,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永远敬畏、并坚持也许只有那个年代才被重视的价值观。”陆国富说。

开历史新篇,绝顶高手重聚一堂

直到2010年下半年,这三个出生年代不同、学历背景各异、工作年限不一的祁门茶厂的“老人”,因为一次收购,终于再度重聚一堂。

那一年,祥源控股集团收购了由祁门茶厂改制而来的祁门红茶厂,并在祁门建立现代化的祁红清洁化生产示范工厂、示范茶园,而且已经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自主研发出全国一流的全自动工夫红茶生产线,另外还要兴建一个见证时代和祁红风貌的巨型博物馆时。

他们的内心,终于被打动了。从2010年9月开始,闵宣文和陆国富开始担任祥源茶业祁红公司的技术顾问;进入2012年以后,谢永中、闵宣文和陆国富三个人才陆续正式地回来,同时在他们的带动下,还先后找回了十几个失散在外的茶厂老师傅。

“当时大家又聚在一起的心情,就像是我们的祁门老茶厂复活了!”谢永中搓着双手,憨厚地笑了起来。

而对祁门红茶来说,虽然还拥有着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高水准的茶师队伍,但是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好几百岁,即使有威震世界的能力,却还是需要将手上这门必须经几十年勤学苦练才能成就技艺的制茶绝学给传承下去。

如今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里,除了闵宣文、谢永中、陆国富这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外,他们还带出了朱华炳、刘云杰、江建新、沈时钰、汪权、毕昭纯这六位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徒弟。

这些老茶师加起来的年龄,已经超过500岁,而他们日思夜想的,都是祁红的传承和复兴:“中国的祁门红茶,是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祁门红茶的制作技艺,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之所在。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从前不曾变、今后也不打算改的是这一生难尽的工匠之心。”

也只有在面对一杯琥珀色红亮的祁门红茶时,已经耄耋之年的闵宣文才会流露难得的激动。这是中国的味道,也是中国工匠的用心。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群年龄加起来超过500岁的茶人 一生都在为祁红奋斗

神秘的祁红香里,有他们的一生。

一说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红”,几乎所有人都听过它的大名。那一缕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里,有一种叫做“匠心”的精神。它让一代又一代制作“祁红”的技艺传人,至今深情不改。譬如这一群年龄加起来超过500岁的茶人,一生都在研究这股茶香。

闵宣文:从18岁到83岁,他的故事从祁红开始

早上8点刚过,在洁净宽阔、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祥源茶业祁红工厂里,已经83岁的闵宣文像往常一样来到茶叶审评室。

他穿着白大褂,头上还戴着头套,和身旁的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陆国富讨论当天要拼配的茶样。而这样的情景,在他生活中,不知出现过多少次。

“我这一生的故事,从祁红开始。”闵宣文说到。

1951年,当18岁的少年闵宣文刚刚用了两天两夜,从全中国最繁华的上海踏入山区小县城祁门。这是一片被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等著名制茶大师们的汗水浸透了的土地。那一刻,他还没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此和“祁门红茶”四个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响应国家支援安徽的号召,1958年,闵宣文被上海商检局调到了祁门茶厂任技术员。而他这一来,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闵宣文用一生炼就了茶叶审评和官堆(包括茶叶的拼配和匀堆)的绝顶功夫——在祁门茶厂当年整个的黄金岁月里,几乎所有的顶级祁红都是经闵宣文品尝后才出厂。

因此有人说,他的品鉴就像是祁门红茶品质检验机一样精准。正因如此,经他拼配过的茶叶,等级只升不降,能让一批茶叶的滋味、口感和香气都达到一个更高水平,从而打响了“闵拼”这个祁红茶的金字招牌。

1982年,闵宣文开始担任原祁门茶厂的技术副厂长。经他亲自把关的祁红产品,曾是国家免检产品,并四次获得国内外各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领导人的国事礼茶。

现在,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祁门工夫红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而当被问到如何保持祁红的品质?闵宣文只用一句话回答:“越是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才能做出越好的茶叶。”

谢永中:他流逝的青春是祁门茶厂的黄金时代

今年64岁的谢永中,是土生土长的祁门人。1971年,他进入原祁门茶厂工作,精通祁红初制和精制工艺,特别是筛分技术,现在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有人说,谢永中的筛子会跳舞,而他认为,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手艺人的本分——用一生专注只做一件事,为一个动作用尽一生的精力。

“任何一点偷懒、任何一点投机取巧,你都过不了关。”这是谢永中的信条,所以他的一套筛茶动作,一做就是40多年,到如今他只要把手里的筛子往上轻轻一扬,就能准确筛出内质未达标的茶叶,而留下的都是好茶。

在谢永中的青春里,流过的是整个祁门老茶厂的黄金时代,与他同时代的祁门子弟,无不以能进入祁门茶厂工作为荣。而他从当徒弟到带徒弟,从初制车间到精制车间,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三年才能完成的事情。

他说他这一生的最爱,是祁门红茶。

陆国富:没有什么比祁红更能打动我

陆国富,是80年代分配到祁门茶厂的技术员,如今和闵宣文、谢永中一起,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而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技术高手。

“没有什么比祁红更能打动我的了。”陆国富和他的师傅以及师兄弟们一样,对祁红有着难以描述的感情。

从车间技术员开始,到车间主任、祁红公司党委副书记,到最后祁门茶厂总经理,直到现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的人生历程里,陆国富的每一步都见证了祁红的起落。

陆国富记忆中最辉煌时的祁门茶厂,曾创造过三个“三分之一”:祁门县财税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税收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正式员工数量三分之一。

他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祁门,茶季时每天傍晚从茶厂下班的(含临时工在内)一千多名工人,浩浩荡荡走在祁门街上,差不多要走半小时。其中又因为女工众多,成为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祁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在茶厂做工,茶对他们来说,是工作、是饭碗,也是生活、是感情。”

茶厂倒闭,缅怀过去的岁月

祁门茶厂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80年代中期后,国家将茶叶由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同时全面放开了茶叶流通渠道,使多年来习惯了计划经济指令的祁门红茶,面临的考验前所未有。

每每谈到这些时,陆国富都忍不住叹息。

在奄奄一息的挣扎后,祁门老茶厂被迫改制,而且没有成功,最终导致茶厂的厂房、地皮以及当年费尽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的制茶设备,在2005年时被匆匆地卖掉。

有一位当年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老茶师,回忆祁门茶厂的大门在身后最后关上的那一刻,他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四十多年,那是我和师傅们、师兄弟们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我们的过去在这里,我们的一生都在这里,我们对祁红的心是不会变的。”

(如今已废弃的老祁门茶厂)

祁门老茶厂倒闭了,老茶厂的厂房被拆了、机器被拉走了,唯一只剩下门楼还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一批正当壮年的优秀茶师,突然失去了毕生的依靠,这对他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打击。

对此,谢永中不无感慨地说:“当时我才49岁,就要买断几十年的工龄下岗,心里真难过。”下岗后,他常常盯着自己的双手出神,想到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发挥,感到无限失落。

有同样心情的还有祁门茶厂其他许多老茶师,为了生活他们有的给人打工度日,有的自己创业奔波,还有像闵宣文、陆国富这样理论和实践水平都一流的技术人员,虽然不断受各种邀约,也担任过一些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心里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我们在祁门茶厂工作数十年所形成的职业素养、人生态度、对做好祁门红茶的精神信仰和操守,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永远敬畏、并坚持也许只有那个年代才被重视的价值观。”陆国富说。

开历史新篇,绝顶高手重聚一堂

直到2010年下半年,这三个出生年代不同、学历背景各异、工作年限不一的祁门茶厂的“老人”,因为一次收购,终于再度重聚一堂。

那一年,祥源控股集团收购了由祁门茶厂改制而来的祁门红茶厂,并在祁门建立现代化的祁红清洁化生产示范工厂、示范茶园,而且已经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自主研发出全国一流的全自动工夫红茶生产线,另外还要兴建一个见证时代和祁红风貌的巨型博物馆时。

他们的内心,终于被打动了。从2010年9月开始,闵宣文和陆国富开始担任祥源茶业祁红公司的技术顾问;进入2012年以后,谢永中、闵宣文和陆国富三个人才陆续正式地回来,同时在他们的带动下,还先后找回了十几个失散在外的茶厂老师傅。

“当时大家又聚在一起的心情,就像是我们的祁门老茶厂复活了!”谢永中搓着双手,憨厚地笑了起来。

而对祁门红茶来说,虽然还拥有着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高水准的茶师队伍,但是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好几百岁,即使有威震世界的能力,却还是需要将手上这门必须经几十年勤学苦练才能成就技艺的制茶绝学给传承下去。

如今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里,除了闵宣文、谢永中、陆国富这三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外,他们还带出了朱华炳、刘云杰、江建新、沈时钰、汪权、毕昭纯这六位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徒弟。

这些老茶师加起来的年龄,已经超过500岁,而他们日思夜想的,都是祁红的传承和复兴:“中国的祁门红茶,是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祁门红茶的制作技艺,是人类文明的集大成之所在。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从前不曾变、今后也不打算改的是这一生难尽的工匠之心。”

也只有在面对一杯琥珀色红亮的祁门红茶时,已经耄耋之年的闵宣文才会流露难得的激动。这是中国的味道,也是中国工匠的用心。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