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于和伟等人主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在线播放量已经突破47亿(截至7月11日9:00),该剧在电视平台上的收视率也持续名列榜首。虽然剧集仍未播完,该剧已然可被视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大剧。
《军师联盟》的火爆不禁让人想起两个多月前刚刚“落幕”的另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的作品《人民的名义》。虽然这两部剧的年代、题材、类型都有所不同,他们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却也是显而易见的——两部作品都是男性群像剧,即俗称的“直男戏”。
《军师联盟》《琅琊榜》《人民的名义》等作品的成功可谓是“直男戏”的胜利。从《琅琊榜》《人民的名义》到《军师联盟》,此类作品中女性形象较少,通常对女性观众也不够友好,为何仍有不少女性观众对其趋之若鹜?“直男剧”果真患有直男癌么?
“女权主义”意味
所谓的“直男剧”,实为男性群像戏,指以男性形象为绝对主角,着重刻画多位男性角色的电视剧,此类电视剧中的男性大多是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女性角色极少,且处于配角或主要配角的位置”是该类作品的典型特征。
正因为男性群像戏中的女性角色处于次要地位,这为男性群像戏招致了不少非议,常常被冠以“直男剧”的标签。《人民的名义》的“直男癌”特质较为明显,这部高品质的电视剧因为塑造了“剩女检察官”、“高官情妇”、“犯贪污的女银行行长”、“作精的官太太”等过时的女性形象而饱受争议。
“女性形象数量较少,且地位较为次要”是男性群像戏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绝大多数男性群戏虽然披着“直男剧”的皮,实则恰有“女权主义”的骨。
男性群戏中的女性形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男性化的女性形象,此类女性形象性格豪爽、勇敢无畏,在内能持家、在外能杀敌,颇有巾帼英雄风范的女性形象:如《琅琊榜》中的霓凰郡主,《伪装者》里的明镜,《军师联盟》中的张春华。此类女性形象个性鲜明,别具一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男性化了的女性也是女性化了的男性。
另一种是看似柔弱无骨、温婉贤良,实则独立刚强且具有一定智慧的女性形象:如《琅琊榜》中的静妃,《伪装者》里的程锦云,《军师联盟》中的柏灵筠等。就外型而言,此类女性形象美艳动人,常伴男性角色左右,美女与英雄之间相互反衬,各有千秋。
这两种类型的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女性形象的桎梏,无论是由内而外男性化的女性还是外柔内刚的女性都是较为独立的女性形象,蕴含着女权主义韵味。
这类女性形象的出现一则顺应了观众对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二则,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恰恰是男性群像戏的内在要求。男性群戏大多主题宏大,剧中的男性角色都是志在四方的大好男儿,与之相搭配的女性形象必然也非同一般,或是温柔贤淑的贤内助,或是才貌双绝的巾帼英雄。
在所谓的“直男剧”中,作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存在的女性形象看似戏份不多、地位不重,实则在剧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呈现男性角色的感情观、家庭观,而这感情观和家庭观恰恰是英雄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女性形象本身也是作品中的一抹亮色,是画龙点睛之笔。可以说,男性群像戏中的女性形象承担着成全与自我成全的使命。
反日常的审美
21世纪之初,婆媳剧曾一度霸占电视剧屏幕;近年间,大女主宫斗剧盛行一时;事实上,婆媳剧、宫斗剧以及一直长盛不衰的青春偶像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日常化。这些题材类型的电视剧的内容都是日常化的,故事情节都是较为琐碎的、生活化的,观众多少能够从作品中的角色人物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直男剧”的盛行是观众的反日常化审美观发展的必然结果。男性群像戏的“反日常”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故事情境的反日常;二是创作者价值观念的反日常。
所谓故事情境的反日常是指男性化色彩鲜明的电视剧的故事场域主要不在于家庭场域而在于事业场域。女人的主战场在家庭,而男性的主战场于在事业。即便是不一样的家庭场域也总归大同小异,而不同的事业领域却各有玄机。男性群像戏的反日常化的故事情境会带给观众宏大感和离奇感。
“直男剧”的故事情境较为宏大,该类型作品往往聚焦于家国大业。女性化色彩鲜明的电视剧作品只关注“小家”,而男性群像戏不止关注“小家”更关注“国家”,实则是拓宽了故事情境,在日常琐事、家长里短之外构建了宏大的家国图景。
“直男剧”的故事情境较为离奇,所谓故事情境的“离奇性”是指此类故事多发生于乱世。乱世之中多险境,男性群像戏中的人物既然生逢乱世、英雄末路,只能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或是双面间谍或是朝廷重臣,城府颇深、善于权谋,为作品增添了离奇感和紧张感,使得故事充满张力。
所谓创作者价值观念的反日常是指男性群像戏打破了传统的“是非功过观”,不以单一的价值标准去评价人物,不单以成败论英雄。“直男剧”的创作者并不简简单单地将角色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在他们的镜头之下,无论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其所作所为有因亦有果,在某些时候,创作者反而会对“反面人物形象”倾注同情与尊重。
《军师联盟》的创作者一反对狂妄自大的杨修的讥讽,以理性地笔墨细致描摹了这样一个恃才傲物的天才临死前的状态,一句“你能忍,我不能”中饱含了一丝不甘、一丝狂妄却又有一丝洒脱,为杨修这一人物形象增添了悲剧感和崇高感。同样地,《琅琊榜》中宁要性命不要声誉的谢玉、《人民的名义》中执意“胜天半子”的祁同伟,这两大反面形象也被创作者们注入了一丝凄凉感、一丝悲壮感。
偶像剧的逻辑
男性群像戏之所以能够被腐女“粉红化”是因为此种类型的作品本身就很粉红,其背后暗含着某种言情偶像剧的逻辑,具体体现为两点:一是此类剧集塑造了一批“霸道总裁”式的男性形象;二是此类剧集营造了一种暧昧模糊的情感氛围。
从林殊、萧景琰到侯亮平、李达康再到曹植、司马懿,男性群像戏中的主要男性角色无一不是铁血手腕、霸气满满,是真正意义上的霸道总裁。此霸道总裁非彼霸道总裁,从言情偶像剧到男性群像戏,是从“霸道”到“总裁”的转变。
“霸道”是外在性格,“总裁”是内在能力。一般的粉红偶像剧中的霸道总裁往往最能体现男性的“霸道”一面,而“总裁”的标签往往只做虚化的处理,以身份象征一笔概括,难免过于务虚。而“直男剧”中的霸道总裁却是很务实的实力“总裁”。“霸道总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既霸道又真正有才能的总裁自然最能赢得观众的少女心。
除了角色形象之外,男性群像戏中的人物关系也颇具偶像剧意味。男男之间的小粉红的甜蜜度并不比男女之间的爱情甜蜜度低多少。兄弟之间也会像小情侣一样吵架,也会有类似于“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誓言。正如观众所说,当前的男性群像戏玩得把戏不过是“用言情梗讲兄弟情”,尤其是《琅琊榜》里的梅长苏雪中劝说萧景琰的段落更是颇具言情剧色彩。
与男女爱情不同的是,这种兄弟基情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这种含蓄的情感关系让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化、多元化。相较于明了的情感关系而言,含蓄的情感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模糊的情感关系带来的暧昧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另一方面,含混的情感关系为人物关系增添了无数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男性群像戏更容易激发观众自行为剧中角色组CP的冲动。以《伪装者》为例,在《伪装者》播出期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CP的迷妹,天台CP(霸道老师王天风VS傲娇学生明台)、楼诚CP(腹黑长官明楼VS青梅忠犬下属明诚)、明丽CP(生死搭档明台VS曼丽)是其中最为火热的三大CP组合。在网友的心目中,王天风和于曼丽都与明台有很强的CP感,反而是明台的官方CP程锦云并不被观众喜欢。
在《琅琊榜》中,梅长苏与靖王的CP粉远比梅长苏与霓凰的CP粉要多;同理,《军师联盟》中,司马懿和张春华的CP粉也远不如司马懿和曹丕的CP粉多。此外,曹操与郭嘉、曹操与荀彧的CP粉也有很多。
实力派的人物
这里所言的“人物”既指剧中角色,也包含扮演角色的演员。表面看来,男性群像戏中的角色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一般无二。然而,细究下来,男性群像戏中的角色形象形态各异,自有其非同一般的风骨。
男性群像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主角的光环。所谓主角光环,一是指主角自身形象的“完美性”,二是指主要角色人见人爱、过度“受宠”。所谓主角的“完美性”指很多电视剧作品中主角善良、天真、美好,个性完美。所谓主角过度受宠是指许多作品中出现男性主角被一众女性角色喜爱,而次要男性角色都喜欢女主角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在男性群像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男性群像戏中,第一主角的戏份相对弱化,其他主要角色戏份相对增强。这些主要角色替第一主角分摊了的功能,弱化了其光环(“完美性”),强化了第一主角形象的立体感。人物群像的构建恰恰对单一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较高,因为只有鲜明立体的个体形象才能汇聚成为真正的“群像”而非沦为千篇一律的面孔。此外,因为避开了众星捧月的主角光环,男性群像戏中的人物关系网络也更具复杂性和立体感。
常规的主角光环既已被打破,主角的魅力需要以另一种方式重构。对此,男性群像戏采取的做法是构建主角的价值观。《琅琊榜》《军师联盟》等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多元的、立体的人物形象。正因为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丰满的,因而人物不仅是有血肉的,也是有价值观的。不同于其他电视剧,男性群像戏中的人物行动的根本动力不是单薄的人物性格,而是含蓄且丰满的人物价值观。
《军师联盟》中司马懿之所以拒受曹操招贤,是因为仍对汉室存有忠义之心;而后司马懿之所以投入曹丕麾下,是因为想要在乱世之中护一家人周全。司马懿既有辅佐明君匡复大业的高远志向,也有坚韧隐忍以家庭为重的小家梦想。正是这一大一小的梦想体现了司马懿的价值观,决定了司马懿这一角色形象的行动方向。
《琅琊榜》中,林殊的价值观最为鲜明——力寻真相而不伤无辜,洗雪冤情而不损国体,不为一己私心而伤害百姓和国家,宁肯隐忍、委屈也要以正途维护正义恰也正是林殊的魅力所在。
男性群像戏的另一个亮点在于“老戏骨”。该类型的作品多启用“老戏骨”而弃用“小鲜肉”,这并非仅仅是导演刻意为之,而恰恰是男性群像戏的内在要求。男性群像剧中的男性角色形象多面、立体,绝非稚嫩的小鲜肉能够驾驭得了的,唯有老戏骨方能将之演绎得栩栩如生。老戏骨飙戏,是“直男剧”的重要特色,也是它的一大看点。
事实上,成功的“直男戏”不仅有实力派角色,实力派演员,实力派人物的背后是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实力派的创作团队。炒作演员也罢、制造基情噱头也罢,最终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还是真正有实力的作品。毕竟,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即便是“腐女”,也只看得上才色双绝的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