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凭借年轻世代的通用语言,鹿晗想要改变“游戏规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凭借年轻世代的通用语言,鹿晗想要改变“游戏规则”

音乐背后,是这一世代人的观念体系和时代缩影。

“随着90后、95后成为中国数字音乐的消费主力,中国数字音乐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未来三五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数字音乐发展最重要的三大国家。”这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吴伟林上月在MIDEM(法国戛纳国际音乐博览会)上的发言。

悄然间,中国的音乐市场已成为90后的“游乐场”——倾听数字音乐、观看现场演出、交流着彼此喜爱的音乐类型、对新潮有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不论焦虑、狂喜、孤单、愤怒,他们都在音乐中寻找共鸣,聆听并分享着属于90后的时代之声。其中,1990年生人的鹿晗,或可为我们了解年轻世代的“音乐游乐场”提供通用语言。

已来的数字音乐时代

从被称为“数字音乐元年”的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数字音乐销量就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并在短时间内被年轻的消费市场所接受。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在不久之前宣布了其数字音乐总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

从全球视野来看,当前数字收入在全球音乐收入中占比已达50%,可以说,未来针对数字音乐的各种消费类型,将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大势所在。数字音乐的发展,对音乐商业模式、用户音乐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自去年起,鹿晗便开始了系列概念数字专辑“XXVII”的发行,这个企划源自鹿晗的年纪,生于1990年的他今年4月年满27周岁,而XXVII则是罗马数字的27。

鹿晗“XXVII”系列专辑概念封面

在这一系列专辑中,除了首张《Xperience》(经历)采取免费的方式,其余4张《Xplore》(探索)、《Venture》(冒险)、《Imagination》(想象)、《I》(我)均采取付费方式。截止到目前,鹿晗XXVII系列4张付费专辑,在TME三大平台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上,已卖出了超过935万张的销量。6月27日上线的数字专辑《I》(我),作为XXVII系列的收官之作,专辑正式发售1小时,就在三个平台上销量突破100万张,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截至发稿时已突破170万张。

纵观三大平台数字音乐销售排行榜,作为新时代音乐人的鹿晗成绩令人瞩目。但其实早在2016年,刚发行自己首张个人专辑《Reloaded》(重启)的他,就已经获得了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白金唱片认证,同时也是QQ音乐推出销量认证以来的第一张“殿堂金钻唱片”。

根据QQ音乐发布的透明销量数据,鹿晗在其平台发行的全部7张数字专辑,均在数字专辑畅销榜榜上有名,而鹿晗本人也成为了在该平台拥有最多钻石唱片等级认证的歌手。从这一点看,鹿晗已经快速成长为互联网时代下,最具有市场价值的90后音乐人。

在当今普遍缺乏话题度、作品很难做到叫好又叫座的音乐市场下,鹿晗这样数据与品质并存的音乐人,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XXVII”中的4张付费迷你专辑均获钻石唱片认证

然而,正如今年台湾金曲奖的主题“载体万变,音乐永存”一样,无论在唱片时代、抑或数字唱片时代,好音乐永远是行业发展的最强音。当我们走近去聆听鹿晗的音乐、甚至去思考他音乐创作和传播的动机,会发现,这个90后也许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的音乐,也正改写着市场规则。

分享见证能量

从《Xperience》(经历)的《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开始,鹿晗在他的音乐里和每一个听众交心“原谅我也会受伤会伪装会彷徨,but I don’t wanna let you down,不会让你失望 ”;并不避讳地展现“别再对我装天真无辜,不可能跟的上我走的步,妄想能把我抓住”。如果说,音乐是人的能量站,那么“共鸣与分享”则是当代青年人对于“丧文化”的一次强有力的群体反击。

于是,在收官之作《I》(我)上线后,关于#我是鹿晗#的微博话题,在短时间内便收获了12.3亿阅读量,以及超过437.8万条讨论。这些都来自于在“我”的找寻中所唤起的群体共鸣。

这一群体,正是和鹿晗一样生于90后,长于新世代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的忧伤,亦不需背负祖辈沉重的负担。相比起70、80后,他们姿态更轻盈、视野更国际,也因此更自由地在自己追逐的梦中唱着 “天空没有任何界限”。

但话说回来,鹿晗的音乐风格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在过去,卖得好的专辑一定是在曲风上更加贴近市场、更加朗朗上口的,而他的音乐则是在其中大胆融入了像是电子、Trap、Future Bass等更加欧美审美倾向的创作元素,即使是R&B,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另类R&B。这一尝试一方面来自他本人对潮流音乐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可见年轻世代对音乐的欣赏方式在变化。

目前,“传唱度”已经不再是衡量音乐流行度的唯一标准。全球化趋势下成长起来的90后一代,对音乐、艺术都具备了更独立与个性化的思考。这也使得优秀的音乐人可以不被所谓“主流市场”支配,在思想和创作上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在鹿晗这里,无论是《时差(On call)》中的电声爵士+ Contemporary R&B融合,还是《零界点(On fire)》与新锐嘻哈音乐人合作的EDM trap曲风,都是颇为先锋的尝试,但推出之后却广受好评。这种个性潮流的尝试,反而刺激了听众的分享欲望。

被称为“鹿氏音乐”XXVII的系列专辑,也在这分享的过程中,以其“非流行”的形态,成为了年轻世代流行的通用语言。

音乐视听大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除激发了更多元的音乐文化,为音乐内容的表达提供了多种工具,也为音乐与其他领域的对话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纵观鹿晗音乐作品的概念企划,处处透露着这个“大融合”时代的鲜明气息。

7月3日,鹿晗最新迷你专辑《I》(我)中的歌曲《触发(Set it of)》MV上线。极具象征意义的“鹿男”造型,MV画面中抓人眼球的色彩、线条变换,其实都是对于当代音乐内涵的契合:音乐不仅可以用来听,它同样也是文化和潮流的载体,理应为其赋予视觉维度上的表现力。

《触发(Set it of)》MV“鹿男”造型

而专辑《Xplore》(探索)中,鹿晗与亚洲视觉艺术家蜷川实花合作的《微白城市(Winter song)》的MV,则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强烈的色彩冲击是鹿晗很多歌曲MV给笔者留下的感受,但《微白城市(Winter song)》中,精致华丽的场景布置、略显恢宏的电影大片式画面拍摄,除了“大制作”这个第一印象之外,可以感觉到鹿晗及其团队对于音乐制作每一环节上的用心。MV对于音乐来说,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内容创作中的重要一环。

《微白城市(Winter song)》MV

鹿晗MV的另一大类型,就是带有强烈情节叙事,比如《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的MV,将镜头聚焦当下不同职业、不同人生轨迹中的年轻人现状,在歌曲的起承转合下,构建了“短片”式的音乐叙事。

《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MV

音乐应是有温度、有态度的,音乐的传达也应当让人感觉到温暖。鹿晗的音乐MV尝试了多种视觉形式的表达。无论是时髦的动画、集体群像的叙事、抑或电影大片式的镜像,它们赋予了每首歌曲更多被看到、听到的兴趣触点。在专辑封面上,XXVII系列数字专辑自《Xperience》(经历)起,就与听众开了一个脑洞,直到《Imagination》(想象),才有熟悉的听众隐约猜测到,这一完整系列的“27”岁指向。

鹿晗“XXVII”完整LOGO海报

与电影产业从海报到概念宣传片、花絮、预告片、正片等完善的工业体系相比,音乐产业整体的制作体系仍有极大的空间。令人欣慰的是,包括鹿晗这样的音乐人,用其视野与资源,正在开拓音乐玩法的多种可能。

行业高塔上的时代之音

很多人会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以及那段唱片工业时期的辉煌,面对实体向数字的产业转换,接下来音乐行业该如何发展也值得思考。

如今的音乐市场,因资本的出现而初具再次繁荣的雏形,但我们的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当年《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披头士乐队:“他们创作出来的乐曲新鲜、充满活力,而且毫无疑问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这个“他们”指的是披头士吗?不全是,而是整个时代和群体的声音。

当分众时代到来,更加个性化的情绪彰显和情感表达,才更能被90后年轻群体所接受。他们更加强调某首歌曲对于自己是否具有联系,是否让其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就是这个时代的声音。过去的音乐唤不起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就像音乐真人秀节目十多年来未变的对于过去金曲不厌其烦的翻唱,却也不会再带来下一个音乐行业的黄金年代。

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音乐。

所以,当歌曲的价值不再被翻唱次数、KTV点唱排名所局限,我们有了像鹿晗这样的声音。音乐除了被传唱,它还应当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为当代年轻人发声。音乐背后,是这一世代人的观念体系和时代缩影。

文 | 王亚男 编辑 | vision 排版 | 福猴儿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凭借年轻世代的通用语言,鹿晗想要改变“游戏规则”

音乐背后,是这一世代人的观念体系和时代缩影。

“随着90后、95后成为中国数字音乐的消费主力,中国数字音乐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未来三五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数字音乐发展最重要的三大国家。”这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吴伟林上月在MIDEM(法国戛纳国际音乐博览会)上的发言。

悄然间,中国的音乐市场已成为90后的“游乐场”——倾听数字音乐、观看现场演出、交流着彼此喜爱的音乐类型、对新潮有趣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不论焦虑、狂喜、孤单、愤怒,他们都在音乐中寻找共鸣,聆听并分享着属于90后的时代之声。其中,1990年生人的鹿晗,或可为我们了解年轻世代的“音乐游乐场”提供通用语言。

已来的数字音乐时代

从被称为“数字音乐元年”的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数字音乐销量就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并在短时间内被年轻的消费市场所接受。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也在不久之前宣布了其数字音乐总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

从全球视野来看,当前数字收入在全球音乐收入中占比已达50%,可以说,未来针对数字音乐的各种消费类型,将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大势所在。数字音乐的发展,对音乐商业模式、用户音乐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自去年起,鹿晗便开始了系列概念数字专辑“XXVII”的发行,这个企划源自鹿晗的年纪,生于1990年的他今年4月年满27周岁,而XXVII则是罗马数字的27。

鹿晗“XXVII”系列专辑概念封面

在这一系列专辑中,除了首张《Xperience》(经历)采取免费的方式,其余4张《Xplore》(探索)、《Venture》(冒险)、《Imagination》(想象)、《I》(我)均采取付费方式。截止到目前,鹿晗XXVII系列4张付费专辑,在TME三大平台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上,已卖出了超过935万张的销量。6月27日上线的数字专辑《I》(我),作为XXVII系列的收官之作,专辑正式发售1小时,就在三个平台上销量突破100万张,目前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截至发稿时已突破170万张。

纵观三大平台数字音乐销售排行榜,作为新时代音乐人的鹿晗成绩令人瞩目。但其实早在2016年,刚发行自己首张个人专辑《Reloaded》(重启)的他,就已经获得了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白金唱片认证,同时也是QQ音乐推出销量认证以来的第一张“殿堂金钻唱片”。

根据QQ音乐发布的透明销量数据,鹿晗在其平台发行的全部7张数字专辑,均在数字专辑畅销榜榜上有名,而鹿晗本人也成为了在该平台拥有最多钻石唱片等级认证的歌手。从这一点看,鹿晗已经快速成长为互联网时代下,最具有市场价值的90后音乐人。

在当今普遍缺乏话题度、作品很难做到叫好又叫座的音乐市场下,鹿晗这样数据与品质并存的音乐人,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XXVII”中的4张付费迷你专辑均获钻石唱片认证

然而,正如今年台湾金曲奖的主题“载体万变,音乐永存”一样,无论在唱片时代、抑或数字唱片时代,好音乐永远是行业发展的最强音。当我们走近去聆听鹿晗的音乐、甚至去思考他音乐创作和传播的动机,会发现,这个90后也许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的音乐,也正改写着市场规则。

分享见证能量

从《Xperience》(经历)的《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开始,鹿晗在他的音乐里和每一个听众交心“原谅我也会受伤会伪装会彷徨,but I don’t wanna let you down,不会让你失望 ”;并不避讳地展现“别再对我装天真无辜,不可能跟的上我走的步,妄想能把我抓住”。如果说,音乐是人的能量站,那么“共鸣与分享”则是当代青年人对于“丧文化”的一次强有力的群体反击。

于是,在收官之作《I》(我)上线后,关于#我是鹿晗#的微博话题,在短时间内便收获了12.3亿阅读量,以及超过437.8万条讨论。这些都来自于在“我”的找寻中所唤起的群体共鸣。

这一群体,正是和鹿晗一样生于90后,长于新世代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里的忧伤,亦不需背负祖辈沉重的负担。相比起70、80后,他们姿态更轻盈、视野更国际,也因此更自由地在自己追逐的梦中唱着 “天空没有任何界限”。

但话说回来,鹿晗的音乐风格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有些陌生。在过去,卖得好的专辑一定是在曲风上更加贴近市场、更加朗朗上口的,而他的音乐则是在其中大胆融入了像是电子、Trap、Future Bass等更加欧美审美倾向的创作元素,即使是R&B,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另类R&B。这一尝试一方面来自他本人对潮流音乐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可见年轻世代对音乐的欣赏方式在变化。

目前,“传唱度”已经不再是衡量音乐流行度的唯一标准。全球化趋势下成长起来的90后一代,对音乐、艺术都具备了更独立与个性化的思考。这也使得优秀的音乐人可以不被所谓“主流市场”支配,在思想和创作上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在鹿晗这里,无论是《时差(On call)》中的电声爵士+ Contemporary R&B融合,还是《零界点(On fire)》与新锐嘻哈音乐人合作的EDM trap曲风,都是颇为先锋的尝试,但推出之后却广受好评。这种个性潮流的尝试,反而刺激了听众的分享欲望。

被称为“鹿氏音乐”XXVII的系列专辑,也在这分享的过程中,以其“非流行”的形态,成为了年轻世代流行的通用语言。

音乐视听大融合

互联网的发展,除激发了更多元的音乐文化,为音乐内容的表达提供了多种工具,也为音乐与其他领域的对话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纵观鹿晗音乐作品的概念企划,处处透露着这个“大融合”时代的鲜明气息。

7月3日,鹿晗最新迷你专辑《I》(我)中的歌曲《触发(Set it of)》MV上线。极具象征意义的“鹿男”造型,MV画面中抓人眼球的色彩、线条变换,其实都是对于当代音乐内涵的契合:音乐不仅可以用来听,它同样也是文化和潮流的载体,理应为其赋予视觉维度上的表现力。

《触发(Set it of)》MV“鹿男”造型

而专辑《Xplore》(探索)中,鹿晗与亚洲视觉艺术家蜷川实花合作的《微白城市(Winter song)》的MV,则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强烈的色彩冲击是鹿晗很多歌曲MV给笔者留下的感受,但《微白城市(Winter song)》中,精致华丽的场景布置、略显恢宏的电影大片式画面拍摄,除了“大制作”这个第一印象之外,可以感觉到鹿晗及其团队对于音乐制作每一环节上的用心。MV对于音乐来说,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内容创作中的重要一环。

《微白城市(Winter song)》MV

鹿晗MV的另一大类型,就是带有强烈情节叙事,比如《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的MV,将镜头聚焦当下不同职业、不同人生轨迹中的年轻人现状,在歌曲的起承转合下,构建了“短片”式的音乐叙事。

《某时某刻(Catch me when I fall)》MV

音乐应是有温度、有态度的,音乐的传达也应当让人感觉到温暖。鹿晗的音乐MV尝试了多种视觉形式的表达。无论是时髦的动画、集体群像的叙事、抑或电影大片式的镜像,它们赋予了每首歌曲更多被看到、听到的兴趣触点。在专辑封面上,XXVII系列数字专辑自《Xperience》(经历)起,就与听众开了一个脑洞,直到《Imagination》(想象),才有熟悉的听众隐约猜测到,这一完整系列的“27”岁指向。

鹿晗“XXVII”完整LOGO海报

与电影产业从海报到概念宣传片、花絮、预告片、正片等完善的工业体系相比,音乐产业整体的制作体系仍有极大的空间。令人欣慰的是,包括鹿晗这样的音乐人,用其视野与资源,正在开拓音乐玩法的多种可能。

行业高塔上的时代之音

很多人会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歌曲,以及那段唱片工业时期的辉煌,面对实体向数字的产业转换,接下来音乐行业该如何发展也值得思考。

如今的音乐市场,因资本的出现而初具再次繁荣的雏形,但我们的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当年《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披头士乐队:“他们创作出来的乐曲新鲜、充满活力,而且毫无疑问是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这个“他们”指的是披头士吗?不全是,而是整个时代和群体的声音。

当分众时代到来,更加个性化的情绪彰显和情感表达,才更能被90后年轻群体所接受。他们更加强调某首歌曲对于自己是否具有联系,是否让其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就是这个时代的声音。过去的音乐唤不起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就像音乐真人秀节目十多年来未变的对于过去金曲不厌其烦的翻唱,却也不会再带来下一个音乐行业的黄金年代。

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音乐。

所以,当歌曲的价值不再被翻唱次数、KTV点唱排名所局限,我们有了像鹿晗这样的声音。音乐除了被传唱,它还应当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为当代年轻人发声。音乐背后,是这一世代人的观念体系和时代缩影。

文 | 王亚男 编辑 | vision 排版 | 福猴儿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