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还是内地人闯荡的乐土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还是内地人闯荡的乐土吗

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都来到香港,梦想着美好生活,但在到港后,没有发展,只能拿着最低薪资。

有一队弯腰驼背的老年人,天刚亮就出现在香港街头,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地收集纸板箱。她们靠着把纸板箱卖给回收站过活,每天差不多能挣17元(香港最低时薪为34.5港元,约合人民币30元)。

她们被称为“纸板箱奶奶”。非政府组织估计,这一群体约有5,000人。

自1997年回归中国以来,香港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也拥有亚洲最悬殊的贫富差距。2017年,这一差距达到历史新高,超越了美国和英国。

为美好生活移民到香港,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收到纸板箱我才有饭吃,”67岁的霍美星说。

霍美星是广东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20年前来到香港,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水平。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都来到香港,梦想着美好生活,但在到港后,没有发展,只能拿着最低薪资。

霍美星正在整理收集来的纸板箱

以香港的清洁工人为例,女性占到总人数的78%,44%的雇员在1995年至2002年间移民到香港。

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中心称,这类人在经济上尤其处于弱势,最需要政府的扶持。

霍美星退休前,也是名清洁工。自2003年飙升了400%的香港房价,令她拿到的薪水根本不够买房。这时,她想起在家乡广东的老邻居们。

她离开广东时,正是大量工厂涌入内地之际。随着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原先几千亩的农田在房地产热潮中变成住宅区,价格翻番。因为有农田,在征用土地时,霍美星的老邻居们从房地产开发商那里拿到了不少钱。来香港时,霍美星放弃了广东户口,那份钱没有她的份。

“他们现在太有钱了,几乎都花不完!”霍美星说,“他们吃了一顿大餐后,还有钱到处旅游——我想都不敢想!他们和我同龄,可以悠闲地旅游,喝着茶,打着麻将。他们现在的日子,太好过了。”

政府的扶持政策杯水车薪

像霍美星一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退休后几乎没有存款,不能指望儿女,身体不好却无钱看病。

香港政府并没有对他们放任不管。生活条件不好的老人能够得到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和生活补助津贴,只是这样的人太多了,公租房的平均等待时间就长达五年。

凌晨起床工作的霍美星

还在政府当清洁工时,霍美星每月的工资是3,000港元(约合人民币 2,605元),其中三分之二的收入要用来付房租。她租的是公寓里用木板隔开的单间,月租要2,000港元。最好时,霍美星的收入能到6,000港元,房租却涨到了4,000港元。

退休后,霍美星用二十多年攒下的50,000港元存款,两年就花光了。

幸运的是,在五年的等待后,霍美星在去年9月住上了政府的公租房。

“我现在开心多了,也没有那么大生活压力。我知道,有很多人没有我这么幸运。到我们这个岁数,拿着最低保障金(每月2,490港元)也很难过活。即使每天买已经上市好几天的蔬菜来吃,这些钱也还是不够。”霍美星说。

14年的工作里,因为总是弯着腰打扫或在垃圾堆里找纸板箱,霍美星的后背落下了疼痛的老毛病,无法全时工作。

“背疼得厉害的时候,走一步路都要抓着栏杆。”霍美星说。

多年来长时间弯腰工作,让霍美星的后背落下了病根

能起身工作时,她凌晨四点就要起床,要赶在其他老人前面去捡纸板箱。起晚了,就会被其他老人捡光——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很多年前,她和丈夫分开了,两个儿子在工地干活,赚的钱只够养家,霍美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生活里,我没有时间悠闲快乐。我希望我自己独立生活,不连累儿女,让我儿子和孙子、孙女生活得更好些。”霍美星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还是内地人闯荡的乐土吗

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都来到香港,梦想着美好生活,但在到港后,没有发展,只能拿着最低薪资。

有一队弯腰驼背的老年人,天刚亮就出现在香港街头,推着小推车走街串巷地收集纸板箱。她们靠着把纸板箱卖给回收站过活,每天差不多能挣17元(香港最低时薪为34.5港元,约合人民币30元)。

她们被称为“纸板箱奶奶”。非政府组织估计,这一群体约有5,000人。

自1997年回归中国以来,香港积累了大量财富,但也拥有亚洲最悬殊的贫富差距。2017年,这一差距达到历史新高,超越了美国和英国。

为美好生活移民到香港,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收到纸板箱我才有饭吃,”67岁的霍美星说。

霍美星是广东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20年前来到香港,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水平。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都来到香港,梦想着美好生活,但在到港后,没有发展,只能拿着最低薪资。

霍美星正在整理收集来的纸板箱

以香港的清洁工人为例,女性占到总人数的78%,44%的雇员在1995年至2002年间移民到香港。

香港政府的公共政策中心称,这类人在经济上尤其处于弱势,最需要政府的扶持。

霍美星退休前,也是名清洁工。自2003年飙升了400%的香港房价,令她拿到的薪水根本不够买房。这时,她想起在家乡广东的老邻居们。

她离开广东时,正是大量工厂涌入内地之际。随着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原先几千亩的农田在房地产热潮中变成住宅区,价格翻番。因为有农田,在征用土地时,霍美星的老邻居们从房地产开发商那里拿到了不少钱。来香港时,霍美星放弃了广东户口,那份钱没有她的份。

“他们现在太有钱了,几乎都花不完!”霍美星说,“他们吃了一顿大餐后,还有钱到处旅游——我想都不敢想!他们和我同龄,可以悠闲地旅游,喝着茶,打着麻将。他们现在的日子,太好过了。”

政府的扶持政策杯水车薪

像霍美星一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退休后几乎没有存款,不能指望儿女,身体不好却无钱看病。

香港政府并没有对他们放任不管。生活条件不好的老人能够得到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和生活补助津贴,只是这样的人太多了,公租房的平均等待时间就长达五年。

凌晨起床工作的霍美星

还在政府当清洁工时,霍美星每月的工资是3,000港元(约合人民币 2,605元),其中三分之二的收入要用来付房租。她租的是公寓里用木板隔开的单间,月租要2,000港元。最好时,霍美星的收入能到6,000港元,房租却涨到了4,000港元。

退休后,霍美星用二十多年攒下的50,000港元存款,两年就花光了。

幸运的是,在五年的等待后,霍美星在去年9月住上了政府的公租房。

“我现在开心多了,也没有那么大生活压力。我知道,有很多人没有我这么幸运。到我们这个岁数,拿着最低保障金(每月2,490港元)也很难过活。即使每天买已经上市好几天的蔬菜来吃,这些钱也还是不够。”霍美星说。

14年的工作里,因为总是弯着腰打扫或在垃圾堆里找纸板箱,霍美星的后背落下了疼痛的老毛病,无法全时工作。

“背疼得厉害的时候,走一步路都要抓着栏杆。”霍美星说。

多年来长时间弯腰工作,让霍美星的后背落下了病根

能起身工作时,她凌晨四点就要起床,要赶在其他老人前面去捡纸板箱。起晚了,就会被其他老人捡光——他们之间的竞争很激烈。

很多年前,她和丈夫分开了,两个儿子在工地干活,赚的钱只够养家,霍美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生活里,我没有时间悠闲快乐。我希望我自己独立生活,不连累儿女,让我儿子和孙子、孙女生活得更好些。”霍美星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