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7月14日,被誉为“生物界腾讯”的华大基因终于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了。
这是很多投资者期盼已久的事情。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和世界领先的遗传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早就被市场预估,一旦上市,它将成为下一个被哄抢的大牛股。
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今天开盘不久,其股价就达到首日涨幅限制,市值攀升至78.6亿元。
华大基因能取得今天的地位和成绩,离不开创始人汪建。
从大学开始就踏入生物医学领域的汪建,能在如此高精尖的行业钻研数十年并成绩卓著,自有其对科学研究的天分和对基因技术的痴迷。
但从其行事风格和“气质”来看,却无论如何也和“科学家”联系不起来。
有人说,这个人,其实更像一个“土匪”。
【1】“造反”成“土匪”,却因此成立华大
汪建的“土匪”本性,暴露于一次“造反”行动中。
1994年,40岁的汪建决定回国发展,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没有启动,资金、人才两缺,也不用提什么商业应用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选择“傍政府”,启动了相关科研项目,并于1997年进入到体制内,投身于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不过即使身在体制内,汪建也没有“安分”。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汪建和同事杨焕明干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出格事件:
1999年9月1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在伦敦召开,他俩在没有得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就在会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该计划1%的测序任务。
当时媒体将这一行为比喻为“造反”,汪建也自此留给媒体一个“土匪”的形象。
不过,这次“造反”行为的结果,是政府拨给了他们5000万元项目经费,华大基因则借由这笔经费诞生。
而此前,据说他俩都已经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
【2】忽悠高中生辍学,进华大
在华大基因,没上过大学或上了大学但没毕业是一种受到标榜的荣耀,其中“90后”高中辍学生赵柏闻(1992年出生,华大前项目负责人)就是一个极端的典型。
而这个“典型”,是被汪建“忽悠”到华大的。
17岁那一年,赵柏闻到华大参加夏令营,由于老师出的题目对他太容易,闲极无聊的他便去跟汪建要任务,汪建派人给他出了一道数学+编程的大难题,想用这种办法支开赵柏闻。
谁知赵柏闻领到任务后,下午打草稿,晚上七点开始编程,凌晨就把答案交给了出题人。汪建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觉得这孩子正是他要找的那种人,于是又赶紧想办法拉拢。
他对赵柏闻说,“我们这博士生肄业有了,研究生肄业有了,本科生肄业有了,就是还差一个高中肄业生,你要不要来?”
赵柏闻听后,有一点心动,汪建赶紧接着“忽悠”:“自古英雄皆出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
于是,第二天赵柏闻就给父母打电话,宣布了辍学去华大工作的决定。
加入华大基因后,赵柏闻果然干了一件大事,成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科研项目的团队带头人,做出不菲成绩。
之前,有人分析,在吸引人才方面,汪建的手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高扬理想,一个是给予自由。
他每次去大学宣讲都先声情并茂地讲一通民族大义,让同学们感觉要是不进华大简直就是放弃了人生的追求和意义,而紧随其后,他的那些“肄业生”高徒就出来给学生们干脆利落地讲实惠,告诉同学们来华大基因:一、住房吃饭问题都解决了;二、还给一些补贴;三、免除在校考试义务;四、周围全是牛人,闲时大家可以一起玩游戏。
而汪建一直很讨厌“管理”,他认为自己的角色不是监工,而是平台营造者,他的工作是用长焦距的愿景去吸引人,用开放性的舞台去留住人,让每一个高手都愿意来华大狂耍一通,要是哪天觉得没意思了直接走人。
【3】投资?可以,但放下钱你就可以走了
一般创业者对于能投资的金主,都是笑脸相迎的,但汪建,偏不。
有人说,汪建对投资者的态度就是高冷,爱答不理的。他的名言是,你来投资我当然欢迎,但把钱放下就可以走了。他不希望投资人插手项目研究,因为有些研究投资人一定不会批。
比如,华大基因在2008年参与了“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预计要花掉两三千万元科研经费,关键是,这个项目看不到任何商业价值。
如果要投资人看,这项目可能就直接被“溺”了,可汪建能自己拍板,做!
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就像一个老顽童似的地说:“我愿意!”
显然,这个答案不是问题的正解,只是汪建对于正儿八经解释的某种疲倦,以及对于许多投资人过于看重短期回报的某种情绪宣泄。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曾就此分析:
其一,华大从某种程度上肩负着“国家使命”,从事“国宝”大熊猫的相关研究也就成了题中之义。此前,华大也做过很多类似的公益项目,而且通过这些非盈利工作,华大基因一方面尽到了自己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做了最好的广告。
其二,基因科学有内在相通的地方,大熊猫基因组计划虽然不能盈利,但其研究成果却有助于相关的其它研究,而那些研究可能带来商业回报。
不过,汪建并不愿意大篇幅地解释,他就扔给大家一句:“我自费,我愿意!”
汪建和他的团队能这样有底气,是因为华大走出了一条科技民用化道路,可以靠自己挣钱吃饭。
但这样的性格以及“你爱投不投”的态度,还是经常让投资人不爽,投了钱还不能说点什么......
不过即使如此,华大融资时,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依然会排队调研,而最后还是会选择投他。
就像今天华大上市,一位投资人受说的,“华大放几轮我进几轮”。
因为,汪建和华大的底气,是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