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年代,一批老油田开始出现资源枯竭、油田老化的现象,因油而兴的一批城市也不得不开始寻求新的转型之路。
每个油田都逃不过老化的命运,当这一天真的来临,该如何身披铠甲、直面现实?或许从这个油田的做法中我们能获得一点启示。
文 | 新木
中国有这么一座油田,开发建设初期,这里集中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中国人。他们挥洒汗水、用青春和热情铸造了这座油田。当油田资源渐次减少,他们又毅然选择背井离乡,踏上了外闯的征程。故乡?他乡?他乡早已化作故乡。
它就是中原油田。
发展始于一口井
中原油田的历史起源于一口具有重大意义的油井。
在濮阳县户部寨乡有一座大理石纪念碑被当作宝贝似的供起来,这座碑的树立是专门为了纪念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油井——濮参1井。
1975年9月,河南油田钻井队在濮阳执行勘探任务时,濮参1井突然发生强烈井喷,油气流高达20余米,此次井喷首次突破了东濮凹陷的出油关。自此也拉开了中原油田开发的序幕。
“濮参1井”勘探成功后,紧接着一批批石油人从胜利、河南、大庆、江汉、长庆、玉门等油田汇聚到了这里,经过融合、发展,这批石油人被重新赋予了一个统一的名字——中原油田人。
从打第一口井到现在坐拥东濮凹陷区、普光气田、内蒙古探区三大板块,弹指一挥间,中原油田已经走过了40多年。
2011年,中原油田年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2013年油气当量更是达到了1340万吨,成功踏入千万吨级油气田的行列。截至2012年底,中原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34亿吨、天然气576.8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油气的重要贡献者。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离开是一种使命
在濮阳这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里,既能听到来自大庆的东北腔,也能听到来自江汉人的楚音,来自长庆的粗犷秦腔……各种乡音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又以这里为起点四散到全国,甚至是世界的各个角落,奔走似乎是中原油田人不变的一种宿命。
1988年,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区的年油气当量达到722万吨的辉煌顶峰,从此之后产量呈现急速下滑的趋势。储量有限、前期开发速度过快等原因都成为油田难以高产的魔咒。甚至1995年之后保持400万吨的年产量似乎都让中原油田费劲了力气。
一个年油气当量不到400万吨的油田,如何养活建设初期带着满腔热血而来的近9万职工和20多万职工家属,成了中原油田面临的一个极致难题。
人多油少,是死守着油田寻求稳定,还是走出去发现新的机遇,摆在所有油田人面前的是一个严肃的生存问题。
许多油田人最终选择了背井离乡,去外面闯一闯。从1993年开始,钻井公司、井下特种作业处、测井、建工等单位纷纷开始出去抢占市场。在新疆、青海、陕北、东北、冀东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原油田施工队伍的身影。
另外,在海外市场上,中原油田也形成了一种极为庞大的局面。最早开始的是著名的苏丹项目,其后的十几年,中原油田先后承接了也门、阿曼、秘鲁、厄瓜多尔、阿尔及利亚的多项业务,截至2015年,中原油田仅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就达到了1.2亿元。
“凡有石油处,皆有玉门人”这句形容玉门油田的诗句同样适用于中原油田。作为拥有最多外闯人员的油田,中原油田人的身影遍布各地,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上的一种符号。经历了自身的辉煌,外面的风雨,中原石油人成为经历最为丰富和特殊的一代。
图片来源:新浪博客
接管了一座大气田
2005年,老东家中石化将普光气田交付于中原油田管辖。
普光气田探明地质储量高达4122亿立方米,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气田。这在当年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左手大气田,右手稳固本土产量、开拓新的探区,2004年之后中原油田的发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说起中原油田管辖的这座大气田,就不得不提一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这段渊源。很多人都知道普光气田是中石化勘探开发出来的,却不知道普光气田最早的东家却是中石油。
众所周知,中石油在川渝地区的地盘明显多于中石化,普光气田也不例外,它原是中石油旗下的勘探区块。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发现的油气储量主要以陆相为主,海相地层储量不到10%,面对这个难题,中石油放弃了这块难啃的骨头,将其转让给了中石化。
这才有机会让中原油田捡了如此大的一个“便宜”。
如今的普光气田成为川气东输的主要阵地。线路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成为天然气输送的重要线路。而在我国最大的城市“东方明珠”上海(川气东输和西气东输的终点),中石化的川气东输和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两大工程在抢占市场方面又铺就了一片新的战场。
图片来源:中国石化报
2012年,普光气田天然气产能达到100.8亿立方米,约占我国天然气年产量的十二分之一。此后的几年均保持100亿立方米以上的高水平。作为能源动脉“川气东送”的主要供气源,普光气田惠及了2亿多的人口。不论是上海市政的燃气空调,还是上海人民家中煮着饭菜的燃气灶,或是成都热闹的小吃街,南京包子铺里热腾腾的小笼包……都有可能用的是远自四川普光气田的天然气。
自2009年投产以来,普光气田一直兢兢业业、保持高产稳产的态势,累计生产天然气584亿立方米,外输商品气412亿立方米。虽然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区近几年的产量稳固了下来,但是中原油田大部分的油气当量都来自普光气田。这座气田撑起了目前中原油田的油气当量的总值,成为为中原油田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
离开or留守?
2016年12月,新疆采油项目部经理张勇被评为先进个人。6年前,他带领着一批中原油田人来到西北油田采油市场,经过不断耕耘奋斗,人人成了岗位上的行家能手。和张勇他们一样,当年外闯的中原油田人也逐渐在其他油田或城市扎下了根。
而留下来的一批人,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小,虽然有了普光气田,但由于天然气田的特性,其用工人数并没有实质性增长。确保老油田的产量,勘探开发新的油田,留下的人并不轻松。
留下还是离开?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当油田老化、资源枯竭时,是一味的守着原来的辉煌自怨自艾,还是选择掩耳盗铃逃避现实?中原油田的发展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走出去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一代中原油田人在不同的油田和城市都找着了自身的价值。去开拓新的疆土,发现新的油田,留下来虽然会很辛苦,但只要自己不放弃,谁又能判定你输。
濮阳、内蒙古、四川、苏丹……似乎四处奔走才是中原油田人不变的使命;普光气田、内蒙古探区……似乎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但谁说他乡的月亮不够圆,谁说奋斗的汗水不够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