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王海与杜子建的对垒,从最初的质疑与挑衅,直到最后,王海从老杜酱酒的代工企业开始入手逐渐挖出了其“瑕疵”,只用区区161条微博成功将真相曝光在世人面前。
文 | 云酒团队
还记得自称“做酒没对手”的“微博营销教父”杜子建吗?日前,曾经轰轰烈烈的“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打假“老杜酱酒”一案经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老杜酱酒存在虚假宣传、虚构产地等问题,属于瑕疵产品,判决运营商美凡公司退还王海购酒货款,但否决了王海的“三倍赔偿”主张。
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王海有所不甘,但却让很多人认清了老杜酱酒面目。云酒头条查询发现,老杜酱酒在淘宝网已难见踪迹,包括老杜酱酒北京淘宝店铺也已经消失,只有个别淘宝店铺在售,但在茅二酒业的官网,老杜酱酒仍在正常销售。
老杜酱酒褪下光环:不止虚假宣传,部分酒竟然不是茅台镇生产的
光环褪尽之后,曾经号称“PK茅台”的老杜酱酒的真面目让人大跌眼镜:虚假宣传、虚构产地……
老杜酱酒刚刚推出之时,“夸张”的文案就曾引发行业人士的质疑。“低的不能再低的价格”、“延年益寿、越喝越年轻”、“用最好的基酒”、“价格最优”……时至今日,在公开网络上依然可以检索到“比茅台的酒便宜、品质媲美茅台酒”等老杜酱酒宣传文案。这些文案在让老杜酱酒快速吸引眼球的同时,违背了《广告法》中不得使用“最高”等绝对化用语、不得宣传治病效果、信息要与实际相符的规定。事实清楚,被司法部门认定为存在虚假宣传。
除了市场推广中的“夸张”,老杜酱酒更夸张的是虚构产地:打着茅台镇的旗号,却并非茅台镇生产。根据法院判决书显示,茅二酒业与茂翔酒厂于2015年3月23日签订委托生产协议,约定生产老杜酱酒(A)6000瓶,总价7.5元,老杜酱酒(B)6000瓶,总价8元,协议有效期自2015年1月20日-2016年1月20日。
王海作为证据出示的两款老杜酱酒(A款、B款)中,A款的生产日期超过了上述授权日期,同时根据王海提供的贵州仁怀市合马镇的本味坊酒业生产老杜酱酒的视频,老杜酱酒(A)被认定为虚构产地。对此,茅二酒业授权销售老杜讲究的美凡公司也认可茂翔酒厂委托贵州本味坊酒业灌装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茂翔酒厂成立于2007年,于2013年获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白酒),而本味坊酒业则是2015年8月28日获得生产许可证。王海于2016年就对老杜酱酒委托如此两家企业生产进行质疑,两家成立只有8年和1年多的企业,即使小酒厂先生产后注册、取得许可证的情况在业内常见,但老杜酱酒所宣传“8年基酒”也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何况茅二酒业自身也不过成立于2014年12月,成立只有1年多的公司却监制8年基酒的酒,说服力也并不高。
老杜酱酒的“瑕疵”远不止于此,例如,其所宣称的“有机产品”也拿不出有关证明。此外,微博用户“买家张俊”曾起诉老杜酱酒也提及了另外一个事实:有老杜酱酒的生产标签打出了“22016/03/02”的字样,按照常规理解,这瓶酒生产于22016年,提前了2万年生产,老杜酱酒方虽然以特殊理由解释,但仍难以完全说服。
“中国打假第一人”如何用161条微博PK“微博营销教父”?
如果不是王海揭开“白酒行业搅局者”老杜酱酒的老底,或许消费者以及老杜酱酒的代理们还很难知晓其真面目。翻看王海与杜子建的对垒,从最初的质疑与挑衅,直到最后,王海从老杜酱酒的代工企业开始入手逐渐挖出了其“瑕疵”,只用区区161条微博成功将真相曝光在世人面前。
杜子建曾靠这本《微力无边》收获大量微博粉丝,与王海的微博对垒则让大众重新认识了微博的量。
从某种程度上讲,王海揭开老杜酱酒的真相是注定的,一切皆始于2014年。王海打假战场转向网络,打假对象正是人称杜子建,直指其培训、营销、参与的“众筹—免费请人看书”、“天使众筹”等活动是骗局。虽然此后杜子建“公开服输认错”,但王海依然不依不饶,直到后来老杜酱酒的出现。
杜子建的“众筹—免费请人看书”活动截图
2015年1月,张俊刊文《喷杜子建的老杜酱酒》,指出老杜酱酒并不神秘,只要是名人完全可以复制出老杜酱酒。随后,王海转发该文并表示“老杜酱酒,新瓶里还是忽悠”。本来两个大V之间的质疑很正常,但正是杜子建一句“王海盯了我两年,一瓶假酒都没有打到,有失王海的威名”的挑衅让双方对立快速升温。
受到挑衅的王海此后发布微博提醒老杜酱酒代理们“无牌卖酒违法”,并表示要“购买各种批次的杜子建的酒进行检测”,检查“理化指标、酒精度、卫生条件”。王海还公开强调,杜子建代言或者微博里做的所有的“广告商”品牌全部都会被王海盯上。此外,王海还举报了老杜酱酒涉嫌偷税漏税,直接导致后者被罚款8.4万元。
与前期的“打嘴仗”不同,“盯上”老杜酱酒的王海很快从根上深扒老杜酱酒的情况。2016年6月,王海对老杜酱酒的质疑进入实际性阶段,首次披露了其委托生产企业——茂翔酒厂的企业情况,直指其“虚构历史”、“夸大规模”、“涉嫌生产销售虚假年份酒”,质疑其实力和品质。为了取得更多证据,王海使出了“暗访”绝招,直指老杜酱酒宣传视频“嫁接”——“老杜酱酒宣传片和本味坊酒业广告片撞片”,而且茂翔酒厂生产环境污秽不堪。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王海首次披露了老杜酱酒部分由本味坊酒业代工,相关视频、文字记录都直接公开,这也成为后来司法部门判定老杜酱酒伪造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
面对王海的咄咄逼人,老杜酱酒似乎“应对乏力”,本味坊的官网、广告片和老杜酱酒宣传片被删除,包括杜子建以及代工企业负责人微博内容不得不“瘦身”。此后,王海相继发文建议消费者和代理商索赔,又爆出了“老杜酱酒成本仅7.5~10元”,质疑老杜酱酒暴利且酒质达不到宣称的标准,并发布了老杜酱酒的塑化剂检验结果。最终,王海将茅二酒业以及美凡公司告上法庭,司法机构一审认定老杜酱酒存在虚假宣传和虚构产地,但对于王海要求三倍赔偿未予以支持。王海不服判决,最终经过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王海,张俊等多位人士也起诉、举报老杜酱酒行为,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其不当行为。
王海们“盯上了”酒,老杜酱酒不是个例!
作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在酒行业的“打假”,老杜酱酒并非个例:茅台、泸州老窖等品牌都被其“打”过,而被职业打假人“伤害过”的酒类企业则不胜枚举。
2015年,王海从天猫茅台官方旗舰店等茅台授权电商平台购买了多批次飞天茅台酒,提起对茅台酒厂的赔偿要求,期间还向国家工商总局举报茅台虚假宣传;2016年,王海等人联名举报“泸州老窖传世窖池”涉嫌用食用酒精冒充纯粮食酒,并引发了其他消费者的追偿行为。当年“双十一”,王海在北京、天津、西安三个城市的十几个收货点,分批购买了大约价值60万的白酒,买回来的酒几乎“堆到天花板”,目标也是为了追偿。
王海的经历还影响了一批职业打假人,他们同样积极”打“酒。2011年,菏泽版“王海”四处买假酒,甚至不惜贷款,专门求赔偿,一年多时间里获赔近2万元。
2014年,四川打假人叶光将泸州老窖告上了法庭,指其一款产品使用了“老白干”的名字,让消费者误以为该款酒是纯粮酿造,涉嫌消费欺诈;2015年,“湖南王海”起诉购玖连锁,指其销售高档进口红酒没有中文标签,追偿22.97万元;2016年,叶光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购买总计超过240万元的泸州老窖旗下几款白酒,将销售这几款酒的重庆一商场告上法庭,指其标签标识涉嫌违法,索赔金额据估计超过2400万元;同样是在2016年,深圳至少有300多家烟酒商行因商品中文标签缺失而遭到职业打假人起诉,并索赔商品价格十倍赔偿金。
合理的打假行为,对于规范酒类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改善消费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职业打假行为却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行业发展。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出手整治职业打假行为:“以营利为目的的消费行为不再受消法保护”。王海打假老杜酱酒中的三倍追偿主张之所以没有得到司法部门支持,正是因为这一条例的原因。
对于酒类企业来讲,无论是职业打假,还是合理打假,规范经营才是正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