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如何用设计改变城市生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如何用设计改变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聊起做建筑设计工作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做的空间能改变社会,或是改变城市生活。

因参加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为居住在北京南锣鼓巷胡同里的胖大婶一家改造住房,青山周平爆红网络。

青山周平

日籍建筑设计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这是他第一次改造私人住宅项目,电视节目传播的广度助推了青山周平设计的私宅爆红,一时间出现不少找他设计私宅的客户,但都被拒绝了。在他看来,私宅设计偏个人化,业主追求漂亮、舒服的房子,但这对城市来讲,没有意义。“我做建筑设计工作的初衷是希望我做的空间能改变社会,或是改变城市生活。”

而胡同里老旧、拥挤的私宅所打动他的,正是小户型、城市改造、城市与家庭关系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前

这位来自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在他旅居北京、扎根胡同的这些年,已成为一位中文听说读写都很流畅的“中国通”,而他主导、参与过的项目,不仅有胡同里的老房改造,还有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室内及产品设计。

正因如此,青山周平所设计的项目并没有清晰的传统界限。比如他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项目,包含建筑改造、室内设计以及家居产品设计。而位于城市核心的胡同,又带给他一系列丰富且特别的项目经历:白塔寺胡同的艺术空间项目,加入对城市空间设计的思考;东四九条胡同创意书店项目,则更接近装置艺术的展现方式;国子监街家具店项目,以展示居住功能来代替传统陈展。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后

在他看来,建筑师只是一个身份,“对我来说,项目通过建筑师的角度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工作范围不一定是新建建筑。比如日本的城市,已基本完成新建,那么建筑师的工作内容就从新建变成改造;类似的还有意大利,在城市没有新建的情况下,建筑师、建筑学还在;这是时代的变化,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不一样,具体的工作内容有一些变化。”

城市更新是对现有生活方式的重构

城市发展具有一定规律,不论是经过快速发展至成熟的日本,留存大量文化遗迹的意大利,还是中国北京、上海、成都……成熟的城市空间如何更新已成为新一轮的考验。

青山周平的经验是沿着现在生活的特点来做,他的理由是:“过去城市核心区的建筑,依照当时的环境开发了定量的平面及空间,以满足家庭居住,这是时代的一种临时产品。比如胡同,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住在里面,主要是舒适度的问题,如果改造能让年轻人愿意居住,那胡同的传承将会流传下去。”

实际中,改造的阻力远超过新建,很多人觉得胡同的改造应该按照胡同原来的样子:灰色的屋顶、红色的门窗……在青山周平看来,一味追求对外观的保护不一定是正确的。他以胡同为例:“如果只是保留胡同的外观,不把它改造成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样子,虽然看起来是北京胡同,但只有老年人愿意在里面生活,这不会是我们想要的城市改造和保护。”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设计手稿

除此之外,青山周平还反对一种改造方式,就是外观是胡同,但本质是像高端别墅一样封闭的。“胡同开放的生活方式更重要,这是自然与建筑结合、协调的生活环境,是我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不易被看见、胡同背后的价值。”

去年2月中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在青山周平看来,如同是把胡同改造成立体的,将胡同开放、共享的感觉和高层住宅结合在一起。

他认为:“不封闭、不个人化的新住宅,是向过去学习的一个好方向。而城市最重要的价值正是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自由生活。”

400盒子社区

随着社会发展,住户越来越讲究私密性。青山周平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同样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临时状态:“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媒介没有了,像家庭、单位、邻居这种平台越来越弱化,所以我做建筑希望能通过空间来考虑这些问题:怎样的空间能够再次连接已经变成个体的人们。”

虽然胡同是北京所独有的,但青山周平找到了共通点,不论是上海的弄堂,还是成都的巷子,都具备“尺度和速度是人的尺度和速度”这一特点。因此他特别喜欢一个城市——重庆,因其特殊的地形、角度,而保留了人的尺度和速度,也让城市原来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各种形态的阶梯和桥,连接了餐饮、居住等各种功能。

从商业空间的变化 探索城市变迁的不同阶段

因着工作关系,青山周平最近也常来成都,他在这里接受了一个商业项目的委托。现在,商业空间也是他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现在的商业和原来的商业完全不一样,原来商业的逻辑很简单,只要店铺销售盈利超过成本且越多越好,但现在的商业通过更多方式赚钱,比如书店不需要通过卖书赚钱,店铺的官方微博已经盈利;家居店收入并不高,但通过店里的体验,从线上销售也能赚钱。”

“另外,商业的类别也变得复合,比如书店,同时也是举办活动的空间、喝咖啡的空间、做发型的空间……承载越来越多的功能。”

 

成都商业空间项目效果图和施工现场

“挺有趣的。”是青山周平对当下商业空间的看法。在他看来,城市消费的空间越来越小,原有的消费空间越来越多转变为体验空间,这种空间是值得去思考和研究的。

比如他在北京的一个项目,是将原先卖包子的店铺改成体验式的家居店。青山周平从这个结合了老建筑改造和商业空间设计的项目中,看到了城市变迁、消费升级的不同阶段。正是通过这类项目和这种变化去探索城市变化,青山周平的设计的出发点或视角一直放在城市。

当然,青山周平“爆红”后也带来一些争议,当他的设计被一次次“膜拜”时有不少人发现,改造项目的美丽只停留在节目中,没能抵挡住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到底是设计也无法改变不热爱生活的人,还是设计不接地气,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争论了很久。

面对争议,青山周平依然一如往常的平静,他说:“这类带有实验性的项目必然伴随着争议,因为我想通过做新的设计来改变社会,从没想过会被所有人接受,我希望我的作品是有评判性的。”在青山周平看来,作品不是为了让所有人喜欢,而是创造和提供新的交流和体验。

因此,每个项目青山周平都在竭力去传达设计理念,而不是一些与喜好相关的外在细节。就如他并不关注项目改造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而是关注改造后的空间为这家人的生活是否带来变化。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从与他的闲聊中感知一二,比如他来过多次、也参观过不少地方的成都,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并不是本地人如数家珍的某个地点或某个建筑,而是成都土壤的颜色,他说特别红,和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都不一样。

来源:观察家

原标题: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如何用设计改变城市和社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如何用设计改变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聊起做建筑设计工作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做的空间能改变社会,或是改变城市生活。

因参加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节目、为居住在北京南锣鼓巷胡同里的胖大婶一家改造住房,青山周平爆红网络。

青山周平

日籍建筑设计师、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这是他第一次改造私人住宅项目,电视节目传播的广度助推了青山周平设计的私宅爆红,一时间出现不少找他设计私宅的客户,但都被拒绝了。在他看来,私宅设计偏个人化,业主追求漂亮、舒服的房子,但这对城市来讲,没有意义。“我做建筑设计工作的初衷是希望我做的空间能改变社会,或是改变城市生活。”

而胡同里老旧、拥挤的私宅所打动他的,正是小户型、城市改造、城市与家庭关系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前

这位来自日本的建筑设计师,在他旅居北京、扎根胡同的这些年,已成为一位中文听说读写都很流畅的“中国通”,而他主导、参与过的项目,不仅有胡同里的老房改造,还有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室内及产品设计。

正因如此,青山周平所设计的项目并没有清晰的传统界限。比如他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项目,包含建筑改造、室内设计以及家居产品设计。而位于城市核心的胡同,又带给他一系列丰富且特别的项目经历:白塔寺胡同的艺术空间项目,加入对城市空间设计的思考;东四九条胡同创意书店项目,则更接近装置艺术的展现方式;国子监街家具店项目,以展示居住功能来代替传统陈展。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后

在他看来,建筑师只是一个身份,“对我来说,项目通过建筑师的角度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工作范围不一定是新建建筑。比如日本的城市,已基本完成新建,那么建筑师的工作内容就从新建变成改造;类似的还有意大利,在城市没有新建的情况下,建筑师、建筑学还在;这是时代的变化,建筑师的工作方式不一样,具体的工作内容有一些变化。”

城市更新是对现有生活方式的重构

城市发展具有一定规律,不论是经过快速发展至成熟的日本,留存大量文化遗迹的意大利,还是中国北京、上海、成都……成熟的城市空间如何更新已成为新一轮的考验。

青山周平的经验是沿着现在生活的特点来做,他的理由是:“过去城市核心区的建筑,依照当时的环境开发了定量的平面及空间,以满足家庭居住,这是时代的一种临时产品。比如胡同,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住在里面,主要是舒适度的问题,如果改造能让年轻人愿意居住,那胡同的传承将会流传下去。”

实际中,改造的阻力远超过新建,很多人觉得胡同的改造应该按照胡同原来的样子:灰色的屋顶、红色的门窗……在青山周平看来,一味追求对外观的保护不一定是正确的。他以胡同为例:“如果只是保留胡同的外观,不把它改造成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样子,虽然看起来是北京胡同,但只有老年人愿意在里面生活,这不会是我们想要的城市改造和保护。”

南锣鼓巷胡同私宅改造设计手稿

除此之外,青山周平还反对一种改造方式,就是外观是胡同,但本质是像高端别墅一样封闭的。“胡同开放的生活方式更重要,这是自然与建筑结合、协调的生活环境,是我最核心的价值,也是不易被看见、胡同背后的价值。”

去年2月中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在青山周平看来,如同是把胡同改造成立体的,将胡同开放、共享的感觉和高层住宅结合在一起。

他认为:“不封闭、不个人化的新住宅,是向过去学习的一个好方向。而城市最重要的价值正是各种各样、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空间,自由生活。”

400盒子社区

随着社会发展,住户越来越讲究私密性。青山周平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同样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临时状态:“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媒介没有了,像家庭、单位、邻居这种平台越来越弱化,所以我做建筑希望能通过空间来考虑这些问题:怎样的空间能够再次连接已经变成个体的人们。”

虽然胡同是北京所独有的,但青山周平找到了共通点,不论是上海的弄堂,还是成都的巷子,都具备“尺度和速度是人的尺度和速度”这一特点。因此他特别喜欢一个城市——重庆,因其特殊的地形、角度,而保留了人的尺度和速度,也让城市原来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各种形态的阶梯和桥,连接了餐饮、居住等各种功能。

从商业空间的变化 探索城市变迁的不同阶段

因着工作关系,青山周平最近也常来成都,他在这里接受了一个商业项目的委托。现在,商业空间也是他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现在的商业和原来的商业完全不一样,原来商业的逻辑很简单,只要店铺销售盈利超过成本且越多越好,但现在的商业通过更多方式赚钱,比如书店不需要通过卖书赚钱,店铺的官方微博已经盈利;家居店收入并不高,但通过店里的体验,从线上销售也能赚钱。”

“另外,商业的类别也变得复合,比如书店,同时也是举办活动的空间、喝咖啡的空间、做发型的空间……承载越来越多的功能。”

 

成都商业空间项目效果图和施工现场

“挺有趣的。”是青山周平对当下商业空间的看法。在他看来,城市消费的空间越来越小,原有的消费空间越来越多转变为体验空间,这种空间是值得去思考和研究的。

比如他在北京的一个项目,是将原先卖包子的店铺改成体验式的家居店。青山周平从这个结合了老建筑改造和商业空间设计的项目中,看到了城市变迁、消费升级的不同阶段。正是通过这类项目和这种变化去探索城市变化,青山周平的设计的出发点或视角一直放在城市。

当然,青山周平“爆红”后也带来一些争议,当他的设计被一次次“膜拜”时有不少人发现,改造项目的美丽只停留在节目中,没能抵挡住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到底是设计也无法改变不热爱生活的人,还是设计不接地气,这个问题在网络上争论了很久。

面对争议,青山周平依然一如往常的平静,他说:“这类带有实验性的项目必然伴随着争议,因为我想通过做新的设计来改变社会,从没想过会被所有人接受,我希望我的作品是有评判性的。”在青山周平看来,作品不是为了让所有人喜欢,而是创造和提供新的交流和体验。

因此,每个项目青山周平都在竭力去传达设计理念,而不是一些与喜好相关的外在细节。就如他并不关注项目改造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使用方式,而是关注改造后的空间为这家人的生活是否带来变化。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从与他的闲聊中感知一二,比如他来过多次、也参观过不少地方的成都,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并不是本地人如数家珍的某个地点或某个建筑,而是成都土壤的颜色,他说特别红,和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都不一样。

来源:观察家

原标题: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如何用设计改变城市和社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