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值狂跌到3亿美元,聚美优品的“败”凸显的是资本的“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值狂跌到3亿美元,聚美优品的“败”凸显的是资本的“恶”?

“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巅峰时期,市值高达57.8亿美元,但是上市刚满三周年,市值已经狂跌95%,一直徘徊在3亿美元上下。而聚美优品CEO陈欧本人更是看起来已经无心于化妆品产业。

作者:刘珽玉

三年时间,聚美优品可谓大起大落。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2月,聚美优品的全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人民币。第二年,势不可挡的聚美优品赶在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前,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此时的华尔街正热捧“中国概念”,成立只有4年的聚美优品市值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57.8亿美元,创始人陈欧也成为纽交所200年来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

但是春风得意的聚美优品,很快迎来了华尔街“群狼”的狙击,陈欧一路“仓皇出逃”,聚美优品的股价则一泄如注。截止到记者发稿,聚美优品每股收于2.12美元,总市值3.08亿美元,已经只有巅峰时期市值的5%。

>>> 华尔街的“枪声”

聚美优品在上市之前,在外界眼里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业务发展飞快,营收增速迅猛,利润率奇高,投资者不断热捧。上市之后,聚美优品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推动聚美优品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来自于第三方商家。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聚美优品约有30%的销售额来自第三方商家。第三方商家的爆发式增长给聚美优品带来了营业额和利润的双重高增长。但也埋下了一个祸根——假货。

2014年7月,一个叫祎鹏恒业的供应商被曝通过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报关单等,在聚美优品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此后,关于聚美优品“真假货掺着卖”的爆料更是此起彼伏。

在舆论和政府关于“网店卖假货,平台要负连带责任”的双重高压下,2014年12月,聚美优品宣布由第三方电商平台服务商转型为商品自营电商。这一转变,导致聚美优品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充当第三方平台收取服务费变成了直接做贸易,赚取利润差价。

转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聚美优品的营业额虽然不断增长,但是毛利率却不断下滑。

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很快抓住了聚美优品的漏出的“破绽”,美国律师事务所Milberg LLP以“向公共投资者散布虚假、误导性声明”为理由对聚美优品发起集体诉讼。

而Milberg LLP所指向的正是:聚美优品从市场服务转型为商品销售存在巨大风险,这一风险聚美优品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此外聚美优品没有像招股说明书中承诺的那样扩大市场服务。

随着律师团和华尔街“做空”聚美优品的“枪声”响起,聚美优品的股价一路暴跌。

>>> 聚美优品是不是不应该上市?

资本、投融资是化妆品行业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对于聚美优品目前的境况,业内某投资公司创始人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聚美优品跟国内其他的企业相比算是一个特例,国内企业大多会选择在本土上市而非美国,聚美优品股价暴跌跟美国资本市场的特性也有关。上市有利于企业发展,只有优质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融资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对于上市为了套现的企业来说,其结局不会太乐观。

事实上,聚美优品之所以面临今天的境况,确实跟资本市场的特性有关。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资本有一段经典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正是在逐利的本能下,聚美优品先是被国内的资本“催熟”,赶在京东和阿里巴巴这两支国外呼声最高的“中国概念股”之前,在美国股民对“中国概念股”期望值最高的时候,在纽交所上市,一举将股价推到顶点,这让聚美优品此前多轮融资的投资方获利不菲。

而同样是在逐利的本能下,国外资本抓住聚美优品被“催熟”留下的空档,做空聚美优品的股价,一路穷追猛打,同样从中获利。

而真正蒙受损失的,则是那些从二级市场掏钱买了股票的普通股民。

对于聚美优品这三年,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在面临“假货问题时”,陈欧决定全部自营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决定,但正是这个善良的决定,成了被华尔街咬住不放的破绽。因为,陈欧当时其实也可以选择不改变聚美优品的盈利模式,对“假货”放任自流,毕竟假货问题在电商平台中,聚美优品并不是风头最劲的,最大的几个电商巨头才是真正的处于风口浪尖。

>>> 化妆品企业应该从聚美优品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对于估值、融资和资本,在公开场合陈欧本人也曾经有过反思。

2015年,陈欧在某论坛上说:高估值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很多估值高的创业公司很开心,但是所有的资本都有代价,要随时小心高估值背后的陷阱。

首先,资本家很聪明,他们都会事先签订保护性协议或对赌条款,当你被迫并购或者退出的时候,保护性条款就派上用场。

第二,高估值后,员工回报受影响,估值越低,员工就越有保障,很多公司估值过高将很难给员工分配期权。

第三,当资本市场疯狂的时候,高估值意味着给对手背书。整个战争将不被你控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烧钱、融资;烧钱、融资……

但是很显然,当陈欧想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他已经身不由己。甚至反过来,陈欧也正试图成为“资本”的一员,化身为一名“投资人”。

2016年1月,陈欧宣布进军影视文化业,计划打造“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济公司”;2016年4月26日,陈欧宣布切入智能家居领域,推出“REEMAKES睿质”空气净化器;2017年5月,陈欧又盯上了“共享经济”,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宝街电科技。

也许,对于今天的陈欧来说,“投资”才是他新游戏的开始,而聚美优品已经是一个传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值狂跌到3亿美元,聚美优品的“败”凸显的是资本的“恶”?

“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巅峰时期,市值高达57.8亿美元,但是上市刚满三周年,市值已经狂跌95%,一直徘徊在3亿美元上下。而聚美优品CEO陈欧本人更是看起来已经无心于化妆品产业。

作者:刘珽玉

三年时间,聚美优品可谓大起大落。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12月,聚美优品的全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人民币。第二年,势不可挡的聚美优品赶在阿里巴巴和京东之前,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此时的华尔街正热捧“中国概念”,成立只有4年的聚美优品市值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57.8亿美元,创始人陈欧也成为纽交所200年来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

但是春风得意的聚美优品,很快迎来了华尔街“群狼”的狙击,陈欧一路“仓皇出逃”,聚美优品的股价则一泄如注。截止到记者发稿,聚美优品每股收于2.12美元,总市值3.08亿美元,已经只有巅峰时期市值的5%。

>>> 华尔街的“枪声”

聚美优品在上市之前,在外界眼里是一家“神奇”的公司:业务发展飞快,营收增速迅猛,利润率奇高,投资者不断热捧。上市之后,聚美优品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推动聚美优品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来自于第三方商家。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聚美优品约有30%的销售额来自第三方商家。第三方商家的爆发式增长给聚美优品带来了营业额和利润的双重高增长。但也埋下了一个祸根——假货。

2014年7月,一个叫祎鹏恒业的供应商被曝通过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报关单等,在聚美优品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此后,关于聚美优品“真假货掺着卖”的爆料更是此起彼伏。

在舆论和政府关于“网店卖假货,平台要负连带责任”的双重高压下,2014年12月,聚美优品宣布由第三方电商平台服务商转型为商品自营电商。这一转变,导致聚美优品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充当第三方平台收取服务费变成了直接做贸易,赚取利润差价。

转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聚美优品的营业额虽然不断增长,但是毛利率却不断下滑。

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很快抓住了聚美优品的漏出的“破绽”,美国律师事务所Milberg LLP以“向公共投资者散布虚假、误导性声明”为理由对聚美优品发起集体诉讼。

而Milberg LLP所指向的正是:聚美优品从市场服务转型为商品销售存在巨大风险,这一风险聚美优品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此外聚美优品没有像招股说明书中承诺的那样扩大市场服务。

随着律师团和华尔街“做空”聚美优品的“枪声”响起,聚美优品的股价一路暴跌。

>>> 聚美优品是不是不应该上市?

资本、投融资是化妆品行业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对于聚美优品目前的境况,业内某投资公司创始人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聚美优品跟国内其他的企业相比算是一个特例,国内企业大多会选择在本土上市而非美国,聚美优品股价暴跌跟美国资本市场的特性也有关。上市有利于企业发展,只有优质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融资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对于上市为了套现的企业来说,其结局不会太乐观。

事实上,聚美优品之所以面临今天的境况,确实跟资本市场的特性有关。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关于资本有一段经典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正是在逐利的本能下,聚美优品先是被国内的资本“催熟”,赶在京东和阿里巴巴这两支国外呼声最高的“中国概念股”之前,在美国股民对“中国概念股”期望值最高的时候,在纽交所上市,一举将股价推到顶点,这让聚美优品此前多轮融资的投资方获利不菲。

而同样是在逐利的本能下,国外资本抓住聚美优品被“催熟”留下的空档,做空聚美优品的股价,一路穷追猛打,同样从中获利。

而真正蒙受损失的,则是那些从二级市场掏钱买了股票的普通股民。

对于聚美优品这三年,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在面临“假货问题时”,陈欧决定全部自营其实是一个“善良”的决定,但正是这个善良的决定,成了被华尔街咬住不放的破绽。因为,陈欧当时其实也可以选择不改变聚美优品的盈利模式,对“假货”放任自流,毕竟假货问题在电商平台中,聚美优品并不是风头最劲的,最大的几个电商巨头才是真正的处于风口浪尖。

>>> 化妆品企业应该从聚美优品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对于估值、融资和资本,在公开场合陈欧本人也曾经有过反思。

2015年,陈欧在某论坛上说:高估值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很多估值高的创业公司很开心,但是所有的资本都有代价,要随时小心高估值背后的陷阱。

首先,资本家很聪明,他们都会事先签订保护性协议或对赌条款,当你被迫并购或者退出的时候,保护性条款就派上用场。

第二,高估值后,员工回报受影响,估值越低,员工就越有保障,很多公司估值过高将很难给员工分配期权。

第三,当资本市场疯狂的时候,高估值意味着给对手背书。整个战争将不被你控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烧钱、融资;烧钱、融资……

但是很显然,当陈欧想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他已经身不由己。甚至反过来,陈欧也正试图成为“资本”的一员,化身为一名“投资人”。

2016年1月,陈欧宣布进军影视文化业,计划打造“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济公司”;2016年4月26日,陈欧宣布切入智能家居领域,推出“REEMAKES睿质”空气净化器;2017年5月,陈欧又盯上了“共享经济”,3亿元投资共享充电宝街电科技。

也许,对于今天的陈欧来说,“投资”才是他新游戏的开始,而聚美优品已经是一个传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