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声优系列:用直播让声音变得更有价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声优系列:用直播让声音变得更有价值

在陪我上有三种身份:声优、场控和听众。声优即主播,用户即听众,场控是管理员,负责调动氛围,维护秩序,以及安排听众的上麦和下麦。

当直播业进入下半场,单一的秀场模式增长乏力,无法再支撑整个直播业的发展,行业细分和用户垂直成为必然趋势。

而新近崛起的声优模式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与主流直播平台以视觉画面为卖点不同,声优直播专注听觉,主打纯声音直播,以较低的门槛满足了更广泛用户的陪伴和娱乐需求。据知名声优直播平台“陪我”测算,中国的声优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远超视频直播。

此前,叶探花已发布过《王思聪的新生意:共享美女声优,陪聊陪玩还能哄睡觉》和《ASMR,别让色情玷污了你的初心》,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

声优直播市场正在兴起,不只有黑灰,也有阳光和创新。本文是叶探花声优直播系列报道的第三篇。

拍卖主播

声优这个名词发源于日本,本指担任外语片、动画以及电玩游戏等配音工作的人,后含义被延伸为用声音来表演的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业余声优被称为素人声优。

在声优直播这个垂直赛道上,号称 「第一平台」的是陪我。

公开资料显示,陪我是微博超级红人同道大叔在2014年底开发的产品,随后被锐波集团收购,至今已完成天使轮、A轮两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达到了6000万元,由IDG、清控科创、信中利资本、时尚传媒共同投资。

据陪我App创始人兼CEO孙宇晨透露,同道大叔现在依然是陪我的顾问。孙宇晨的另一个身份是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2017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亚洲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在陪我上有三种身份:声优、场控和听众。声优即主播,用户即听众,场控是管理员,负责调动氛围,维护秩序,以及安排听众的上麦和下麦。

普通听众只能被动收听或者在公屏打字发言,上麦后即化身素人声优,可以用语音发言。这意味着,与视频直播不同,陪我中没有明确的主客体,主播和听众的身份可以随时切换。

因此,在打赏之外,陪我开发出了新型的营收手段:拍卖上麦机会。

场控是拍卖官,声优在麦上展示自己,普通听众在公屏里用文字报价,价高者得。起拍价由声优自行决定,历史投喂总金额超过300口粮(30元)的听众均有资格参与竞拍。为防止流拍,有些声优会把底价定位在负数,这样随便有听众给1口粮(0.1元)就能完成拍卖。

拍卖完成后,声优需要给场控“辛苦费”,一般交易额超过3000口粮(300元)需投喂520(52元),超过10000口粮(1000元)需投喂1314(131.4元)给频道。交易额越高,场控拿到的辛苦费越多,而声优的支付比例也相对越小,双赢。

这顺道还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杠」,意思是在上一位报价基础上大幅抬价。拍卖过程中,如果观众报价太低,场控就会出来吆喝大家“杠一杠”。

稳赚不赔​

2017年被看成是直播行业的转折年,直播行业由此进入下半场。在各大直播平台苦苦探寻多元化盈利模式的同时,高昂的带宽费用却成为“阿喀琉斯之踵”,流量越大意味着带宽成本越高。

自2014年10月推出1.0版本,陪我至今已迭代44版。1.0版本确定了以音频为核心的产品理念,随后在视频直播亿级融资满天飞的2015年和2016年均未曾动摇。

参考微信语音流量使用资费,一对一语音流量消耗大概在54k-72k/分钟,一对一视频聊天流量消耗为1200k-1800k/分钟。

一对多的流量资费虽不能在一对一基础上简单叠加,但语音比视频便宜是肯定的。据了解,陪我的流量使用费用仅为同等人次视频直播的1/10。

直播行业相关人士曾指出视频直播千人每年带宽成本为15万左右,音频直播成本即为1.5万元,而陪我上的一个千人在线频道的收益是23万上下。

由此看来,陪我当初不碰视频直播的坚持的确是个稳赚不亏的好主意。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视频转音频是反面教材

叶探花:陪我是怎么想到从声优的角度入手做直播的?

陪我:这是以实时语音建立声控社区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必然结果,对声音敏感的用户通过浏览、收听,发掘出具备优质声音特质的人,相当于用耳朵投票,把这部分人推到台前,就形成了声优。

陪我最初是社交产品,长期想形成声控社区,从社交过渡到社区的必要条件是,要具备更丰富纬度的用户关系,直播是一种可以有效建立此种关系的功能模块。

叶探花:音频直播的特殊性在于通过音色的变化即可延伸出不同种风格,体验更为丰富。那在音频直播中,音色技巧更重要还是内容更重要?

陪我:音频直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强调互动,一类是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的体验更有利于内容的接受,更适合高纬度质量的内容。不少用户直播讲解过设计、面试技巧等等,俨然网络教学。音色技巧在其中扮演着提升好感度的作用,更容易让听众沉浸式地体验、收听、参与内容。

强调互动的直播形式则对音色技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例如PI戏(UGC即兴广播剧)多人上麦,伴随着应景背景音,声优之间富有感情的进行剧情对话。

叶探花:为什么坚持不做视频直播?

陪我:视频和音频不是简单的高维度和低维度的区分,是使用场景的不同,我们更擅长音频的场景和内容形式。早年的PaPa 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错误地将视频内容强行转化为音频内容,无限度的延长单一音频的可上传时长。即便今日,仍有音频内容平台不厌其烦地做着类似的事情。

我们判断音频直播的潜力至少是视频直播的十倍,原因很简单,音频直播的带宽费用成本仅为视频直播的十分之一。

掣肘是资本认知不足​

叶探花:音频直播市场约有2000亿,这是如何测算出来的?

陪我:日本宅男每月花在声优及其相关领域的费用是1000人民币左右,日本的宅男人数大约800万,也就是,每年的市场规模差不多是960亿人民币;中国的宅男人数约为日本的8倍,人均消费力大约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这个市场的规模约为日本的2倍,2000亿左右。

叶探花:声优产业链包括哪些版块?

陪我:声音包含的产业上下游十分广阔,包括声优筛选、养成、发展、经纪,周边产品,包括CD、手办、见面会等;周边的设备,线上的娱乐声控声优一对多互动、一对一互动,声控内容等等。

叶探花:声控直播市场现在属于什么阶段,未来是会继续扩大还是进入沉淀期?

陪我: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上线,行业内持续有大的玩家参与进来,包括许多知名的FM和音乐软件都在试图往这个方向靠拢。

叶探花:掣肘视频直播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带宽费用,限制音频直播市场发展的是什么? 

陪我:最大的掣肘是投资人的认知。我们已经不知道被多少投资人批过,“为什么不做视频直播”。

从信息承载量上,视频确实可以展示更丰富的内容,但音频和视频满足的是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这一点很多人缺乏思考。

半年前更多的人还在观望,看我们能否活下去,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和玩家开始介入。

叶探花:音频直播是否也面临同质化竞争?陪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陪我:任何形态发展到白热化都将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我们直播功能上线之初就已经出现了,有完全复制我们产品的山寨应用,也有号称千万用户量级的平台挖墙脚。

但很有意思的是,之前签约其他平台的主播没过多久自己又回来了,因为他的朋友和用户都在我们这。我们的社交属性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以往直播平台无论是签约模式的娱乐主播、游戏主播,还是媒体向的热点人物,内容形态都太单一,而我们在一开始就订好基本方针“不官方,去中心,轻引导”。 

貌似“无政府”的UGC模式,充分释放了用户潜力,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内容形式出现。

不要Copy To China

叶探花:陪我在UGC的生产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陪我:过去,陪我作为平台主要提供软件技术支持,扮演着服务方的角色,深耕细作,优化产品,让软件更好用。

我常跟用户打趣说,我们是“乙方”,毕竟,在以UGC 为主的内容社区,用户才是平台赖以生存的根基。

现在更像一家技能培训学校,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发掘一些潜力声优加以扶持,培育声优资源打造平台,争取培养出声优领域的人气IP。

叶探花:那如何对各类违规信息进行监管?

陪我:我们采取了用户投票和管理人员双重监管的方式,在后端对用户不同行为的历史标记,为内容的监管增加了风险预警,充分利用分组、标签、投票等多重方式,实现对内容较为正确的分类和有效监管。

叶探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陪我:纯粹的直播形态的自传播增长有限,增长依赖于推广。足够垂直的 UGC 内容更容易获得免费流量,实现自增长。

陪我1.0版本作为社交软件上线至今,核心目标一直是建立用户关系,深耕至今,声控社区略成气候,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将从连接关系延伸到内容上。

这已经不是Copy To China的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取向纬度愈发丰富,纯粹西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内容很难满足需求。以陪我的声控社区为例,能参考的海外竞品寥寥无几。

在西方,几乎寻觅不到除音乐软件之外音频向的产品,而国内发展迅猛的二次元等亚文化群体则对音频向的内容情有独钟。

因此,陪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孵化自生UGC,为亚文化尤其是二次元文化提供内容温床,围绕亚文化发酵声优声控社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声优系列:用直播让声音变得更有价值

在陪我上有三种身份:声优、场控和听众。声优即主播,用户即听众,场控是管理员,负责调动氛围,维护秩序,以及安排听众的上麦和下麦。

当直播业进入下半场,单一的秀场模式增长乏力,无法再支撑整个直播业的发展,行业细分和用户垂直成为必然趋势。

而新近崛起的声优模式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与主流直播平台以视觉画面为卖点不同,声优直播专注听觉,主打纯声音直播,以较低的门槛满足了更广泛用户的陪伴和娱乐需求。据知名声优直播平台“陪我”测算,中国的声优市场规模高达2000亿元,远超视频直播。

此前,叶探花已发布过《王思聪的新生意:共享美女声优,陪聊陪玩还能哄睡觉》和《ASMR,别让色情玷污了你的初心》,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

声优直播市场正在兴起,不只有黑灰,也有阳光和创新。本文是叶探花声优直播系列报道的第三篇。

拍卖主播

声优这个名词发源于日本,本指担任外语片、动画以及电玩游戏等配音工作的人,后含义被延伸为用声音来表演的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业余声优被称为素人声优。

在声优直播这个垂直赛道上,号称 「第一平台」的是陪我。

公开资料显示,陪我是微博超级红人同道大叔在2014年底开发的产品,随后被锐波集团收购,至今已完成天使轮、A轮两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达到了6000万元,由IDG、清控科创、信中利资本、时尚传媒共同投资。

据陪我App创始人兼CEO孙宇晨透露,同道大叔现在依然是陪我的顾问。孙宇晨的另一个身份是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2017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亚洲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在陪我上有三种身份:声优、场控和听众。声优即主播,用户即听众,场控是管理员,负责调动氛围,维护秩序,以及安排听众的上麦和下麦。

普通听众只能被动收听或者在公屏打字发言,上麦后即化身素人声优,可以用语音发言。这意味着,与视频直播不同,陪我中没有明确的主客体,主播和听众的身份可以随时切换。

因此,在打赏之外,陪我开发出了新型的营收手段:拍卖上麦机会。

场控是拍卖官,声优在麦上展示自己,普通听众在公屏里用文字报价,价高者得。起拍价由声优自行决定,历史投喂总金额超过300口粮(30元)的听众均有资格参与竞拍。为防止流拍,有些声优会把底价定位在负数,这样随便有听众给1口粮(0.1元)就能完成拍卖。

拍卖完成后,声优需要给场控“辛苦费”,一般交易额超过3000口粮(300元)需投喂520(52元),超过10000口粮(1000元)需投喂1314(131.4元)给频道。交易额越高,场控拿到的辛苦费越多,而声优的支付比例也相对越小,双赢。

这顺道还衍生出一个专有名词「杠」,意思是在上一位报价基础上大幅抬价。拍卖过程中,如果观众报价太低,场控就会出来吆喝大家“杠一杠”。

稳赚不赔​

2017年被看成是直播行业的转折年,直播行业由此进入下半场。在各大直播平台苦苦探寻多元化盈利模式的同时,高昂的带宽费用却成为“阿喀琉斯之踵”,流量越大意味着带宽成本越高。

自2014年10月推出1.0版本,陪我至今已迭代44版。1.0版本确定了以音频为核心的产品理念,随后在视频直播亿级融资满天飞的2015年和2016年均未曾动摇。

参考微信语音流量使用资费,一对一语音流量消耗大概在54k-72k/分钟,一对一视频聊天流量消耗为1200k-1800k/分钟。

一对多的流量资费虽不能在一对一基础上简单叠加,但语音比视频便宜是肯定的。据了解,陪我的流量使用费用仅为同等人次视频直播的1/10。

直播行业相关人士曾指出视频直播千人每年带宽成本为15万左右,音频直播成本即为1.5万元,而陪我上的一个千人在线频道的收益是23万上下。

由此看来,陪我当初不碰视频直播的坚持的确是个稳赚不亏的好主意。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视频转音频是反面教材

叶探花:陪我是怎么想到从声优的角度入手做直播的?

陪我:这是以实时语音建立声控社区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必然结果,对声音敏感的用户通过浏览、收听,发掘出具备优质声音特质的人,相当于用耳朵投票,把这部分人推到台前,就形成了声优。

陪我最初是社交产品,长期想形成声控社区,从社交过渡到社区的必要条件是,要具备更丰富纬度的用户关系,直播是一种可以有效建立此种关系的功能模块。

叶探花:音频直播的特殊性在于通过音色的变化即可延伸出不同种风格,体验更为丰富。那在音频直播中,音色技巧更重要还是内容更重要?

陪我:音频直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强调互动,一类是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的体验更有利于内容的接受,更适合高纬度质量的内容。不少用户直播讲解过设计、面试技巧等等,俨然网络教学。音色技巧在其中扮演着提升好感度的作用,更容易让听众沉浸式地体验、收听、参与内容。

强调互动的直播形式则对音色技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例如PI戏(UGC即兴广播剧)多人上麦,伴随着应景背景音,声优之间富有感情的进行剧情对话。

叶探花:为什么坚持不做视频直播?

陪我:视频和音频不是简单的高维度和低维度的区分,是使用场景的不同,我们更擅长音频的场景和内容形式。早年的PaPa 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错误地将视频内容强行转化为音频内容,无限度的延长单一音频的可上传时长。即便今日,仍有音频内容平台不厌其烦地做着类似的事情。

我们判断音频直播的潜力至少是视频直播的十倍,原因很简单,音频直播的带宽费用成本仅为视频直播的十分之一。

掣肘是资本认知不足​

叶探花:音频直播市场约有2000亿,这是如何测算出来的?

陪我:日本宅男每月花在声优及其相关领域的费用是1000人民币左右,日本的宅男人数大约800万,也就是,每年的市场规模差不多是960亿人民币;中国的宅男人数约为日本的8倍,人均消费力大约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这个市场的规模约为日本的2倍,2000亿左右。

叶探花:声优产业链包括哪些版块?

陪我:声音包含的产业上下游十分广阔,包括声优筛选、养成、发展、经纪,周边产品,包括CD、手办、见面会等;周边的设备,线上的娱乐声控声优一对多互动、一对一互动,声控内容等等。

叶探花:声控直播市场现在属于什么阶段,未来是会继续扩大还是进入沉淀期?

陪我: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上线,行业内持续有大的玩家参与进来,包括许多知名的FM和音乐软件都在试图往这个方向靠拢。

叶探花:掣肘视频直播发展的一大难题是带宽费用,限制音频直播市场发展的是什么? 

陪我:最大的掣肘是投资人的认知。我们已经不知道被多少投资人批过,“为什么不做视频直播”。

从信息承载量上,视频确实可以展示更丰富的内容,但音频和视频满足的是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这一点很多人缺乏思考。

半年前更多的人还在观望,看我们能否活下去,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和玩家开始介入。

叶探花:音频直播是否也面临同质化竞争?陪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陪我:任何形态发展到白热化都将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从我们直播功能上线之初就已经出现了,有完全复制我们产品的山寨应用,也有号称千万用户量级的平台挖墙脚。

但很有意思的是,之前签约其他平台的主播没过多久自己又回来了,因为他的朋友和用户都在我们这。我们的社交属性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以往直播平台无论是签约模式的娱乐主播、游戏主播,还是媒体向的热点人物,内容形态都太单一,而我们在一开始就订好基本方针“不官方,去中心,轻引导”。 

貌似“无政府”的UGC模式,充分释放了用户潜力,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内容形式出现。

不要Copy To China

叶探花:陪我在UGC的生产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陪我:过去,陪我作为平台主要提供软件技术支持,扮演着服务方的角色,深耕细作,优化产品,让软件更好用。

我常跟用户打趣说,我们是“乙方”,毕竟,在以UGC 为主的内容社区,用户才是平台赖以生存的根基。

现在更像一家技能培训学校,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发掘一些潜力声优加以扶持,培育声优资源打造平台,争取培养出声优领域的人气IP。

叶探花:那如何对各类违规信息进行监管?

陪我:我们采取了用户投票和管理人员双重监管的方式,在后端对用户不同行为的历史标记,为内容的监管增加了风险预警,充分利用分组、标签、投票等多重方式,实现对内容较为正确的分类和有效监管。

叶探花: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陪我:纯粹的直播形态的自传播增长有限,增长依赖于推广。足够垂直的 UGC 内容更容易获得免费流量,实现自增长。

陪我1.0版本作为社交软件上线至今,核心目标一直是建立用户关系,深耕至今,声控社区略成气候,下一步,我们的重点将从连接关系延伸到内容上。

这已经不是Copy To China的时代,中国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取向纬度愈发丰富,纯粹西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内容很难满足需求。以陪我的声控社区为例,能参考的海外竞品寥寥无几。

在西方,几乎寻觅不到除音乐软件之外音频向的产品,而国内发展迅猛的二次元等亚文化群体则对音频向的内容情有独钟。

因此,陪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孵化自生UGC,为亚文化尤其是二次元文化提供内容温床,围绕亚文化发酵声优声控社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