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光
编辑:伊西科
继共享充电宝在春夏之交爆发后,无人便利店成了这个夏天创投圈最热的热点。
6月底,娃哈哈与深兰科技签订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TakeGo无人店的消息不胫而走。
7月1日,来自佛山的创业公司“F5未来商店”宣布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
7月3日,另一家无人便利店创业公司“缤果盒子”完成超1亿元A轮融资。
7月8日,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亮相杭州。
淘咖啡
曾几何时,电商的出现和崛起曾让不少人惊呼“干掉线下”,如今再这么说肯定要被人笑话了。但不可否认,不少线下零售店的确在电商冲击和成本高涨下经营惨淡。如今以无人便利店为代表的线下门店模式似乎要重新开疆拓土。
从颠覆、合作再到回归,经历了一个轮回的线下门店开始以无人便利店的形式反攻,只是这股风到底是不是真的风口,能刮多大多久?
从未被干掉的线下门店
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萌芽、蓬勃、萧索,再到遍地开花,曾经在人们眼中“虚无缥缈”的互联网已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交方式。而对线下门店的冲击则是从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崛起开始的。
2008年,电子商务迎来里程碑式发展。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突破千亿,达到1281.8亿元,与之相对应的线下门店却岌岌可危,大有日薄西山之势,就连那个去年提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核心的“新零售”模式的马云也曾大声疾呼电子商务的发展终究会干掉线下实体店。
互联网也似乎急于证明其无所不能的实力。在O2O的浪潮之下,疯狂互联网创业者们发挥着其自诩为天才的想象力,互联网的边界也迅速从零售发展到摄影、驾培等各个细分领域,玩家们相信互联网在零售业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其它领域,用互联网干掉、颠覆线下实体店成为了O2O创业者们的梦想。
梦境是美好的,但终究是要醒的。当泡沫散尽,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据统计,仅2015年死掉的020创业公司就高达400余家。率先清醒的互联网玩家们明白用互联网颠覆线下门店这条路很难行得通,转而走向了与线下门店的合作之路。
有言(ID:youyan-utalk)今年采访过的互联网驾校连锁品牌“趣学车”以及互联网婚纱摄影平台“寻拍”也先后经历了这一转变。谈及为什么布局线下门店,趣学车创始人刘老木在接受有言采访时曾表示:“驾培行业的真正痛点不在于信息不对称,而是要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基于此,趣学车选择了互联网驾校模式而不是单纯的做平台。”寻拍创始人孙鹏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单纯做平台对用户没有什么信用度可言,而布局线下门店正是为了解决用户的信任的问题。”
实际上,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时代如何更替,消费者仍有不可替代的店面消费需求。其一,社群交际需求;其二,环境氛围需求;其三,实物触感需求。换而言之,也就是前文所言的用户体验和信任问题,这是互联网所取代不了的。
淘咖啡
这样门店对消费者而言就不再只是一个品牌和商品的展示窗口,更像是一个互联网消费在线下的提货点、体验中心甚至网购疲劳之余的补给站。
而随着线上增长放缓、获客成本渐高,加上用户重新重视线下体验及商品、生活品质,回归线下的声音日益强大,以无人便利店为代表的线下门店模式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无人便利店为什么能够火起来?
2016年7月,有着互联网少壮派之称的王兴和程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重新审视线下的作用无疑是下半场的重头戏之一。在2016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向在线上深耕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开始了线下门店的布局。2016年12月初,亚马逊在西雅图开张了一家无人实体便利店——Amazon Go。它拥有一个完全自助购物的场景:从进店到购物再到结账,都是自助完成,不需要人,也无需排队。今年4月12日,京东也宣布未来将在全国开设100万家京东便利店。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有超过500万家便利店,销售额超过10万亿,市场空间极其广阔。同时传统的便利店面临着租金昂贵、人力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急需变革。
另外,传统零售升级一直是零售业探索的核心,但是此前一直在线上探索,没有对线下进行挖掘,现在这种探索到了临界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黑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无人便利店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对于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无论是各种人工成本还是房屋租赁成本都大幅减小,能有效减少运营成本,而且效率极高。
以缤果盒子为例,分为中号和大号便利店,占地面积各约12㎡和15㎡,但是其售卖的商品SKU与40m2便利店相当,由于用机器取代了人工运营,其成本比普通便利店要少80%以上,全程无需排队,结账全自助,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投资了F5未来商店的创新工场华南区总经理熊昊表示,“无人便利店是大趋势,将会较快速度发展。首先,国内的便利店数量是不饱和的;其次,机器取代人工是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认为在便利店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机会;再次,无人便利店的面积大概30平方米,相比711、全家这种动辄100平方米大的便利店模式,无人便利店可以进入他们下沉不到的小社区、景区、工业区里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这种商业业态和场景,我们还是比较看好。”
这股风能刮多大多久?
无人便利店究竟是风口还是虚火?关于这一点的讨论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看好着有之,唱衰者亦有之。
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表示,站在VC的角度不看好无人便利店,“VC投资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并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无人化,可能也较难快速爆发。”他举了一个例子,全家是2004年进的中国,2014年开了1530家店才打平,说明这个生意很需要规模。
实际上,无人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的确面临许多问题。首先,辐射半径小,这就决定了无人便利店只能服务于周边特定人群。其次,顾客的体验问题。对顾客而言,他们关心的是在购物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该找谁,缤果盒子的首家门店因高温而暂停营业就反映了这一问题。最后是技术问题,无人店技术仍处于探索早期,即便如Amazon Go,当店内过于拥挤时也可能面临崩溃。Amazon Go相关负责人曾表明,Amazon Go能够完美运营的条件是:店内少于20人或当消费者移动缓慢时。
这样来看,无人便利店能否成为零售的一种趋势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继续观察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线下门店正在重新崛起。零售业正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应在线下店上精心布局,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出精神满足感的消费场景,这将是线下门店最好的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