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方新闻精选|甘肃纪委干部12岁参加工作?当地官方:没毛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地方新闻精选|甘肃纪委干部12岁参加工作?当地官方:没毛病

今天有哪些地方新闻值得关注?湖北一干部违纪被双开,通报称其对抗审查,多次算命卜卦保佑“过关”;陕西女医务人员上班穿工作服直播,医院回应是临聘人员已解聘;北京一村庄禁快递车入内,村民称多有不便,村委会回应称此举系出于安全考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甘肃】纪委干部12岁参加工作?当地官方:没毛病

京华时报报道,近日,甘肃省平凉市纪委干部王晓华的任前公示引起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关注。根据公示,王晓华生于1962年6月,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1月参加工作。也就是他12岁就参加了工作。

平凉市委组织部一位赵姓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王晓华同志于1974年11月至1977年11月在平凉地区文化局秦剧团文艺班以“艺徒”身份学习戏剧表演。按照干部选拔“凡提四必”要求,平凉市委组织部经过干部任前档案专项审核,查阅王晓华同志干部人事档案,看到其中有1974年12月5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文化局审批的《招用临时工审批表》、1976年11月2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劳动局审批的《招收工人审查登记表》、1984年2月20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行政公署劳动人事处审批的《“以工代干”人员转干审批表》,这些足以证明王晓华同志的“艺徒”身份。

点评: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类似官员选拔任用中出现履历受质疑的事件,这背后的动机无非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更有资本,以便更好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尽管这名工作人员讲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对于该名官员的相关情况需要更具权威性回应。

【湖北】一干部违纪被双开:对抗审查 多次算命卜卦

24日,湖北省纪委监察厅24日公开通报,湖北一名厅级干部因严重违纪及搞迷信活动等问题被“双开”。 

通报称,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主任(局长)周松青涉及多种问题。不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承接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巨额财物,涉嫌贪污、受贿犯罪。 还在得知被调查后,与他人串供堵口,对抗组织审查,多次找算命先生卜卦,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涉险过关”,搞迷信活动。

点评:近年来,不少落马官员被媒体揭露痴迷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官员迷信不但缘于个体信仰以及科学素养的缺失,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权力与利益作祟。官员们看似膜拜鬼神,其真正膜拜的还是权力、地位与金钱。

【陕西】女医务人员上班穿工作服直播 医院称是临聘人员已解聘

7月22日,网传消息称,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有一名女医护人员身穿工作服,于上班期间在某直播平台直播,并给出屏幕截图。

当日,靖边县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号发布通报,称此事属实,同时称,该直播人员系医院临时聘用人员,在园区医务室从事护理工作。目前院方已对其予以解除聘用关系,并进行全院通报的处罚。

点评:当下直播正火,不少社会公众投身其中,为吸引公众眼球绞尽脑汁。但有的直播形式已然触及到道德法规层面问题,此次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直播,违反了相关工作准则,对其所在医院和行业的形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追求点击量是逐利行为,无可臧否,但主播们需要明确底线,不要随意越线。

【河南】公布诚信“红黑榜”  39万人无法坐飞机

据《东方今报》报道,近日,河南省公布2017年上半年河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与河南省诚信建设“红黑榜”名单。根据报道,此次公布的黑名单中包括税收违法的企业涉及税收违法、质量技术监督领域失信、旅游行业失信和食品药品行业失信等几类。此外,还有8家企业和9名自然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报道称,目前河南省被列入黑名单的已有74万人,其中39万人无法乘坐飞机。

点评:近年来,对于失信被执行人的处罚力度有所强化,各地纷纷列出黑名单并予以公布。值得指出的是,在公布名单的同时,还需要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一方面这提高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北京】一村庄禁快递车入内 回应:系出于安全考虑

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昌平北七家镇白庙村的快递员和快递车辆禁止进村,住在村里的人只能到村口取快递,增添了不少麻烦。对此,村委会一工作人员称,因此前有快递车撞到小孩,此举出于安全考虑,并称此举将会长期实行。

点评:防止村内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多种手段,也可以跟快递公司及快递点进行沟通协商。禁止快递车入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简单粗暴,实在是懒政思维。

【安徽】发生特别重大舆情 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发言人

据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委发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工作的通知,称发生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当地政府是第一回应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发言人。

通报称,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解读人、第一发言人”。政务舆情回应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或相关涉事责任部门。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各责任主体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主动发声。

点评:当下常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由于互联网消息传送的快捷,各类事件发生后,伴随着公众的猜测、疑问,相应地会诞生许多谣言,这考验着政府应对舆情的能力。对于此,政府需要主动应对社会疑问,才能避免谣言滋生,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山西】网传“洒水车为交警降雨” 官方回应系拍微电影情节需要

7月23日,山西长治市一交警十字路口执勤现场洒水车“人工降雨”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有网友质疑其为“摆拍”。

24日,据澎湃新闻引述长治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说法称,现场是在拍摄交警题材的微电影,人工降雨是情节需要,交警题材的微电影里面要拍雨中的镜头。同时,该负责人称微电影只用于内部宣传不会用于新闻报道。

点评:可以看出,公众对于过往“高大全”的摆拍宣传方式十分警惕和反感,尽管此次事件中的微电影只是用于内部宣传,但也给政府机构做出提示,在做政府宣传时,应回归于其事件真实性本身,而非虚构和过分渲染。

【北京】厅局级培训费每人每天650元

日前,《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发布,其中将培训费按参训人员的行政级别分为两类,最低标准每人每天550元,比之前提高了100元。最高标准则为每人每天650元,费用包括师资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其他费用。

此外,培训还明确要求,各单位举办培训应控制异地教学,能在本市举办的不得在外地举办。

点评:政府内部的培训其目的是为提高公务人员相关业务水平,为政府机关培养储备人才。但有的官员借此旅游,或借此奢侈享受。对培训费用明确开支范围、严格落实申报报销制度能够切实杜绝费用浪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地方新闻精选|甘肃纪委干部12岁参加工作?当地官方:没毛病

今天有哪些地方新闻值得关注?湖北一干部违纪被双开,通报称其对抗审查,多次算命卜卦保佑“过关”;陕西女医务人员上班穿工作服直播,医院回应是临聘人员已解聘;北京一村庄禁快递车入内,村民称多有不便,村委会回应称此举系出于安全考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甘肃】纪委干部12岁参加工作?当地官方:没毛病

京华时报报道,近日,甘肃省平凉市纪委干部王晓华的任前公示引起了广大吃瓜群众的关注。根据公示,王晓华生于1962年6月,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1月参加工作。也就是他12岁就参加了工作。

平凉市委组织部一位赵姓工作人员对此表示,王晓华同志于1974年11月至1977年11月在平凉地区文化局秦剧团文艺班以“艺徒”身份学习戏剧表演。按照干部选拔“凡提四必”要求,平凉市委组织部经过干部任前档案专项审核,查阅王晓华同志干部人事档案,看到其中有1974年12月5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文化局审批的《招用临时工审批表》、1976年11月2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劳动局审批的《招收工人审查登记表》、1984年2月20日由甘肃省平凉地区行政公署劳动人事处审批的《“以工代干”人员转干审批表》,这些足以证明王晓华同志的“艺徒”身份。

点评: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类似官员选拔任用中出现履历受质疑的事件,这背后的动机无非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更有资本,以便更好地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尽管这名工作人员讲的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对于该名官员的相关情况需要更具权威性回应。

【湖北】一干部违纪被双开:对抗审查 多次算命卜卦

24日,湖北省纪委监察厅24日公开通报,湖北一名厅级干部因严重违纪及搞迷信活动等问题被“双开”。 

通报称,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主任(局长)周松青涉及多种问题。不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承接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利,单独或伙同他人收受巨额财物,涉嫌贪污、受贿犯罪。 还在得知被调查后,与他人串供堵口,对抗组织审查,多次找算命先生卜卦,祈求神灵保佑自己“涉险过关”,搞迷信活动。

点评:近年来,不少落马官员被媒体揭露痴迷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官员迷信不但缘于个体信仰以及科学素养的缺失,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权力与利益作祟。官员们看似膜拜鬼神,其真正膜拜的还是权力、地位与金钱。

【陕西】女医务人员上班穿工作服直播 医院称是临聘人员已解聘

7月22日,网传消息称,陕西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有一名女医护人员身穿工作服,于上班期间在某直播平台直播,并给出屏幕截图。

当日,靖边县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号发布通报,称此事属实,同时称,该直播人员系医院临时聘用人员,在园区医务室从事护理工作。目前院方已对其予以解除聘用关系,并进行全院通报的处罚。

点评:当下直播正火,不少社会公众投身其中,为吸引公众眼球绞尽脑汁。但有的直播形式已然触及到道德法规层面问题,此次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直播,违反了相关工作准则,对其所在医院和行业的形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追求点击量是逐利行为,无可臧否,但主播们需要明确底线,不要随意越线。

【河南】公布诚信“红黑榜”  39万人无法坐飞机

据《东方今报》报道,近日,河南省公布2017年上半年河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与河南省诚信建设“红黑榜”名单。根据报道,此次公布的黑名单中包括税收违法的企业涉及税收违法、质量技术监督领域失信、旅游行业失信和食品药品行业失信等几类。此外,还有8家企业和9名自然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报道称,目前河南省被列入黑名单的已有74万人,其中39万人无法乘坐飞机。

点评:近年来,对于失信被执行人的处罚力度有所强化,各地纷纷列出黑名单并予以公布。值得指出的是,在公布名单的同时,还需要切实落实各项措施。一方面这提高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北京】一村庄禁快递车入内 回应:系出于安全考虑

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昌平北七家镇白庙村的快递员和快递车辆禁止进村,住在村里的人只能到村口取快递,增添了不少麻烦。对此,村委会一工作人员称,因此前有快递车撞到小孩,此举出于安全考虑,并称此举将会长期实行。

点评:防止村内安全事故发生,可以有多种手段,也可以跟快递公司及快递点进行沟通协商。禁止快递车入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简单粗暴,实在是懒政思维。

【安徽】发生特别重大舆情 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发言人

据安徽日报报道,近日,安徽省委发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工作的通知,称发生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当地政府是第一回应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发言人。

通报称,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解读人、第一发言人”。政务舆情回应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或相关涉事责任部门。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各责任主体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主动发声。

点评:当下常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由于互联网消息传送的快捷,各类事件发生后,伴随着公众的猜测、疑问,相应地会诞生许多谣言,这考验着政府应对舆情的能力。对于此,政府需要主动应对社会疑问,才能避免谣言滋生,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手段。

【山西】网传“洒水车为交警降雨” 官方回应系拍微电影情节需要

7月23日,山西长治市一交警十字路口执勤现场洒水车“人工降雨”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有网友质疑其为“摆拍”。

24日,据澎湃新闻引述长治公安局交警大队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说法称,现场是在拍摄交警题材的微电影,人工降雨是情节需要,交警题材的微电影里面要拍雨中的镜头。同时,该负责人称微电影只用于内部宣传不会用于新闻报道。

点评:可以看出,公众对于过往“高大全”的摆拍宣传方式十分警惕和反感,尽管此次事件中的微电影只是用于内部宣传,但也给政府机构做出提示,在做政府宣传时,应回归于其事件真实性本身,而非虚构和过分渲染。

【北京】厅局级培训费每人每天650元

日前,《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训费管理办法》发布,其中将培训费按参训人员的行政级别分为两类,最低标准每人每天550元,比之前提高了100元。最高标准则为每人每天650元,费用包括师资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场地费、培训资料费、交通费、其他费用。

此外,培训还明确要求,各单位举办培训应控制异地教学,能在本市举办的不得在外地举办。

点评:政府内部的培训其目的是为提高公务人员相关业务水平,为政府机关培养储备人才。但有的官员借此旅游,或借此奢侈享受。对培训费用明确开支范围、严格落实申报报销制度能够切实杜绝费用浪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