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中年编剧的悲怆独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中年编剧的悲怆独白

稍稍一想,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影视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编剧越来越不重要了,人家宁肯直接买版权,照着日本的拍,韩国的拍,将来估计是找找泰国缅甸蒙古的拍,反正就是不要你们所谓原创的作品。

文 |沙颂 编 | 了想

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以己之腹,度君子之心。我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困境说成是别人的困境。这肯定要招人烦。这一篇与大家“切磋”,免不了又说“我们我们”的感觉“强行代表”了很多人。这里必须申明,我只能跟与我一样的陷入困境的同行们切磋,那些优秀的,不在这些困境里的同行们一定要原谅或无视我的妄语,这不是对你们说的。

编剧沙颂  作品:电视剧《无限生机》《重案六组2、3》《案发现场》《战雷神》《大刀记》《我是幸运儿》

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

—— 兼与中年同行切磋 (上)

我们似乎是处在一个技巧包打一切的年代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写了很多剧本,眼看着自己写的剧本越来越多的拍成了影视产品,此后再翻翻那些教剧本写作的教材书籍,发现咦,他说的其实我都已经在用了,我是无师自通?

或者你本来就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戏文专业,本来你就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怎么样去结构一个故事,怎么样去设计情节,怎么样去塑造人物,写台词,你都有过科班训练,加上你的天赋,对于剧本写作的技巧这一块,你胸有成竹,写作技巧再也不是你的瓶颈了。

是的,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是曾经在短缺的年代生活过的。我们的少年时代什么都短缺,粮食短缺,布料短缺,受教育机会短缺。影视文学的教育也是非常短缺的,写剧本的技巧是什么?这方面可资学习的人和资料都是非常稀有的。不客气的说,经过了涤荡尘埃的大革命,我们的文化精英损失剩下寥寥无几,即便是大学里教剧本写作的老师,也是没写过什么剧本的,更不用说他们写过什么好看的剧本。所以关于剧本写作的教育和人才积淀,我们长期短缺。

但这个局面现在有些改变了,至少现在,中国的编剧们经过了30年的摸爬滚打,流血牺牲,与导演斗,与制片人斗,与香喷喷的人民币斗,在技巧方面已经大大进步了。许多编剧是天才,超人天才,他们具备发展各种编剧技巧的天赋,也确实发展出源于实战的编剧技术能力;各种翻译进来的写作教材很方便可以买到了;麦基这样的老师也来传道解惑。我们从编剧技巧的荒芜阶段,一下子进入了丰盛多彩的阶段。

年轻的编剧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编剧的技巧,而对于中年的编剧来说,写作技巧大多不再是拦路虎。

但我们的作品仍然是乏善可陈,甚至是每况愈下的。我们大脑的记忆库里积累了看过的大量电影、电视片全片和片段,存储着一个个的桥段,需要的时候,马上回反射般地拎出来相应的段子可供利用;我们自己,当然还有制片公司文学部的年轻人,各种年龄段的娱记,各种剧本医生,策划高手什么的,归纳发明了很多写作法则,成功定理,他们告诉你什么时候转弯儿,什么时候起范儿,什么时候逆转,什么时候出人意料。怎么才能虐心,怎么才能抓泪,怎么才能撩妹撸汉。我们似乎是处在一个技巧包打一切的年代。

制片人,给你钱的那个东家给你一个故事核,你就用你的技巧,把它生掰横切注水增肥加虐增暴变黄。编剧的活儿就是通过技巧,相当于一门炒菜的手艺,给它超出一盘生鲜夺目的大菜。

万事都有两面。

副作用出来了。

我有一些编剧朋友。

其中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们编剧都不太顾及自己的形象,见面什么都说,都是下意识地自黑,所以我就可以说说我的印象。一个朋友说,我每当写不出来剧本,我就看一天的日本爱情动作片。日本的不行,就看欧美的,要无剧情,直接的那种。看了以后,我就不疲沓了,我浑身都充满了荷尔蒙,我至少能坚持着写三天!我的原力,就算不是洪荒之力,也是很大的力就出来了!

另外一个编剧说,我的方法在键盘左边摆一摞一百块,右边摆一摞百块钱。我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左看看,右看看,我就让自己写下去的。

金钱的渴望和性带来的原力泄洪效应让我们编剧写下去。

这就是现实了,因为我们越来越写不下去了。

近几年来流行的网络文学改编影视,我们编剧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带出来的低端市场弊病当然应该痛骂,但同行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文学中那些比较好的作品,是我们传统编剧写不出来的,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想都想不到。因为我们的脑子被这一行的既有秩序给固化了。网文的故事,人物,叙事,审美趣味是在几年前的影视行业传统势力的词典中不可以存在的。我们的业内资深们会说,“那不是我们中国人能讲的故事”,“观众不喜欢。”“离观众太远”。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大公司已经不能拍戏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拍什么,六神无主;他们不喜欢的玩意儿恰恰是离观众最近的,这怎么办呢?

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差不多。比如说中国的足球,我们跟国际跟接轨,俱乐部制度,球迷会,高得令人咂舌的球员薪金,国际大牌的教练,纸醉金迷的婚配和夜生活,靠足球这碗饭过活的各种记者和网红。但是球踢得仍然很差。

稍稍一想,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影视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编剧越来越不重要了,人家宁肯直接买版权,照着日本的拍,韩国的拍,将来估计是找找泰国缅甸蒙古的拍,反正就是不要你们所谓原创的作品。

各种怪现象,早就有义士高人来骂,来挑战,今天也就轮不到我说了。

那么假如说现在一切的环境就变好了,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题材限制了,没有那些文盲出身低级趣味一身菜市场痞子味儿的制片人了,我们能不能立刻就写出好的作品来?答案肯定是不能的。也许环境好了多年之后会有好作品,但马上就写,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为什么?

一个问题的答案总是有很多种,每个人的角度不同。

我们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瓶颈 —— 心灵贫瘠

你说体制肯定是可以的,你说现在热钱涌入影视市场外行霸占了行业,我觉得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说现在他们按照玩金融方法玩死了影视,我觉得也是对的。我想从编剧自身的修为来说说。我绝不是贬低同行,我是从自己反观同行,可能有点一叶障目,自己是黑色臭虫就说同行都是黑色。但我还是说说,与大家分享。

我想我们处在一种严重的心灵荒芜时代,内心世界的贫瘠到了无法自知的程度。

当我们摆脱了写作技巧的瓶颈之后,我们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瓶颈,就是自己的心灵贫瘠。

什么样的人生是丰富的,是不贫瘠的?

我认为丰富的内心首先是童稚般的好奇心。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人间冷暖,对于人生百态,对于人文历史,都是无穷的好奇心。

我认为丰富的内心还是一块海绵,它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体验永远都是接纳的。

丰富的内心一定是在不断学习的,是不断扩大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领域的,特别是作为编剧来说,应该一直有关于人这种生物的各种知识的渴求,我们要写人,写事,我们首先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你的作品切入社会,介入政治,剖解历史,必须是充分研究过的。

丰富的内心应该是明白自己,要追求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源自于我们把内心里各个系统都达到了和谐统一,我们对自身,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我记得一本教材,讲写故事的步骤,其中一个就是,这个故事能不能让你变得伟大?伟大比较难以达到,那我们说,这个剧本写出来,能不能让我们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往前挪一步?

上面说的这些,基本上都与技巧无关。

我们有表达欲,说明世界给我们挖了坑

不是怎么设置虐心,怎么制造狗血,怎么转弯怎么挖坑怎么送人进入地狱炸人上天堂。不能解决某个剧本中的具体的实战的问题。

而我们如果不重视上面的问题,我们再苦再累,再能熬再能挤牛奶,作品都难以再上个台阶了。每一个作者进入写作这个领域,都会有一个缘起。不客气的说,有志于写作到死心塌地入行,往往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有缺陷,世界观上有坑,人生经历里有坎坷。我们有表达欲,说明世界给我们挖了坑,想不通我们才要通过文字来宣泄。

我们是正常人吗?至少在写作之初,很多人都不是。我们偏执,狭隘,现实无能,我们被抛弃,被打了负分被踢出了行列,不了解社会,不谙世事,不懂人际关系,不会与人相处,性格障碍,乖张,孤僻,自恋狂,愤世嫉俗,逃避,犬儒,骂街,软弱,拖沓,消极,愤怒,狂暴,攻击欲,可能还有鸡贼和各种小伎俩。我们有口欲期的强烈欲求不满,我们要喋喋不休。

写作的原力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压抑在内心的欲求不满,我们在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文字来表达。写小说写诗歌太low,他们都不如写剧本换钱的路径短。

我们靠原力写作!

什么是原力?就是我们内心的欲求不满,这是动力,让我们激动,自觉崇高,熬夜,奋战到天亮儿,为笔下那些人物的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流泪揪头发捶胸顿足挠墙。

是的,这就是很多年轻编剧。

编剧们都会从这种原力获益,因为这个原力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最初的岁月。它让我们不怕讥讽,不怕笑话,不怕诈骗被黑钱,一直写啊写。

一个晚上喷出两万字,天亮了还能打一张篮球。

体力,情绪张力,全有。在这种原力的驱动下,我们一往无前。

写作本身就是治愈

大多数投身写作的人,都会对自己进行治愈。写作本身就是治愈,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东西,在剧本中做了,喊了,而且更猛烈,还杀了人放了火惩办了小三,让她身败名裂了。

内心的坑慢慢填平。

慢慢的,有了稳定的活源,有了知名度,有了财务自由,有了家庭,有了一个中年编剧的心了。

特别是经济收入也慢慢多了起来,愤世嫉俗成了往事了。

这些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是好事。写作而治愈,善莫大焉。

然而这种治愈,对于写作来说却是一只拦路虎,原力睡着了,如何唤醒?

是继续狗血吗?是再次咀嚼那些伤痛回忆,博围观者一笑么?过去的讲家史忆苦思甜,新一代观众会不会搬着小板凳买账?还是诚实的说你傻?

问题谁也不愿意当祥林嫂,自己的原始版原力不愿意使了。

于是不写自己了,写别人。写尽天下事。

写大唐!

写大明!

写抗日!

写民国!

写无间道!写卧底,写身份迷失!

写战神,一步杀十人!

写奇幻!

写三十里菊花台!

写婆媳狗血!

写勇斗小三!

写胡汉山怒杀绿茶婊。

你发现吧,这些都是现成的类型。制片商关心这是什么类型,你也急于要确定这是什么类型,你不想浪费无用功。

唯独你不愿意创造了。你虽然高喊要尊重我编剧啊,但你能做的就是把你看过的各种影视段落重新组合,然你还要加料,更猛,更狗血!虐啊虐啊!别人写骂人,你直接写扇耳刮子;别人写了挠人你则给挠人的戴上铁指甲!别人写得了糖尿病你就写他得了AIDS加上梅毒冠心病前列腺癌!

这里如果问一句,我们写的人物,他或者她,是否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呢?

他(她)是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他(她)有没有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他(她)有没有向我们展现一个新的可能呢?

很少,很少。

我们看到了什么?

正室不变坏就斗不过绿茶婊,一番血泪史,主角比谁都狠,天地一片浑浑噩噩;

所谓的正面角色之行为,都不具备说服力,他们都斗不过坏人,他们只能靠老天可怜才能苟且偷生;所谓聪明好人就是会活稀泥;所谓傻好人就是一身弱点除了心好别的啥也不好。

我们看到的是心灵匮乏,无计可施,也无心进取。

我们写出来的剧本,反映了我们的心灵状态,暴露了我们的不学无术与无知弱智。

我们无视这个世界最急迫的问题,我们对那些需要我们表达的东西不屑一顾,甚至根本看不见,体重增加脑满肠肥,我们是一些分得杯羹不够多的既得利益者。

渐渐地,我们形成了“迎合式”的人格

我们处在low世界。

这种low世界的状态,是非常可怕的,甚至超过了外部世界对我们编剧的蔑视和嘲弄。外部环境的恶劣内化到我们的内心。我们自己的质地恶化了。

写作动力不足了,原力不再了。

都说是身体不行了。

腰不行了,心脏不好了,安支架了。颈椎不好了,肩周炎了,失眠了,熬不了夜了。

其实主要是精神上疲沓了,而且是一软到底,再也起不来。

不过呢,为了人民币,为了买豪宅,好车,为了妻儿的幸福,老父老母的安度晚年,我们编剧还是会看着日本爱情动作片,顽强地写下去!

如果我们按照年龄划分一下来说,像高满堂老师这样年纪的前辈,他们前半生的经历就是最大的原力了。想必他们被命运驱赶去当红卫兵斗走资派插队上山下乡批林批孔批宋江批灯批四人帮,都是命运驱使。这些经历,给了他们丰富的创作可能,加上他们个人高于常人的感悟,这个巨大的原力可以供他们一生前进。

像刘和平老师这样的编剧,我猜他早就怀着一个不是编剧的心,而是一个比肩王船山的名士之心。他的想法应该包含了佐君王治天下,成天下之大公也之决心。这是他的原力,他不断进取的原力。

这些编剧他们low不下来。

但年纪低一个梯队的编剧们,很可能是low的。

因为这个年龄的限制,这个年龄档的编剧,一入行就被剧组和制片人了修理了。

我记忆中,从90年代开始,电视剧电影行业,编剧在他们看来就是个屁。任何人都可以修理你。那些在文革年代成长没有受过正常教育的导演都觉得自己是大师,对人生社会历史什么的都懂,你个破编剧,穷困潦倒,我是来指导你的,度化你的,帮你出作品的,你们丫充其量就是跪笔受录。你写的好不好,他们全然有生杀大权,虽然这是一些买和卖两个汉字都分不清的人。那些出钱的制片商就更看不起了,因为他泡的妞比你多,一看你写的那些他能“看懂”的部分,咦,太傻,妞哪有那么泡的啊!我们干的坏事你哪儿了解啊!文革时批判臭老九的印象在他们内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在剧组里批判臭小九儿科顺风顺水手到擒来又成瘾成痴。

这个年龄的编剧就是这个成长环境。

这个年龄的编剧从一入行就在给一些文化程度,思想品格远远低于他们的社会人等服务。没办法,代际差异就是这么分布的。

当然能力强的编剧,从这个环境里突围了。但是,成长起来之后,却带着严重的后遗症。我们中年编剧啊,后遗症。

我们习惯了被人家强令一个命题,故事核,甚至是人物走向,写着自己很大程度上不以为然的故事。我们的原力都用来迎合导演和制片人了。

是的,我们的原力都用来迎合导演和制片人了。

我们形成了“迎合式”的人格。

所以我们成了特别没有主见,没有创造力,难以写出代表自己的作品的一代人。我们脑子里是空空荡荡的,我们没有思想,没有山峰谷壑大海与激流。

甚至从来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接一个活儿,首先是要问,你们让我写啥?

现在上了岁数,没有导演和制片人把着你的时候,我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些什么。这么多年,我早就不思考了,人生如死狗,无知无觉。

其实剧组里那些人的强奸,只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我们掌握了一堆剧本写作技巧,但我们被困住了

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没有关于心理、社会、历史的现代知识,我们的知识系统老旧,残缺,自相矛盾,心理又不够强大,向权力驱动,向金钱谄媚。我们能力差得狠。

我们比下一代唯一强的地方是,我们还知道自己哪里差。但怎样才能好,我们不知道,也没认真想过。

我们不会真的激动,不会真的喜悦,不会真的悲伤。

我都不认为生活是有希望的,我都不觉得人生需要在写作中自我实现,我只把挣多少钱当做标尺,我都看不起那些谈艺术核心的傻编剧了。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本事才装13.

而我们本身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被迫害,没有被专政,我最好的年代处在畸形的商品社会,拜金而浅薄,整个社会没有物质之外的追求,稀松平常的日子除了因为被人拖欠稿酬就让人记不住什么,提不起精神。我们越发显得可怜,生不逢时,怎么到了我们的当打之年,我们却没有成就,不被承认,没有人找我们?

是的,你写的东西不能让人赚钱;而且,让你写不赚钱但是能留下什么的作品,你也写不出来。

我们就剩下了技巧,好在技巧是可以跪着磨练出来的啊。

这也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多编剧,更多的,比我们更年轻的编剧,一个非常悲哀的问题,我们没有价值观。

真的没有价值观。至少在笔下的作品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有价值观。为什么要有价值观啊?我们是拿钱帮人写字的,老板的价值观,文学统筹的价值观才是价值观,导演的价值观才是价值观,才有用,我们都是听喝的,我们不能有价值观,我们才是真正的无心法师,我们没有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心灵那是赚钱的障碍。我们就像食堂的大师傅,人家给您工钱,给您灶台原料,你就负责挥着大勺炒菜,让你怎么吵你就怎么炒。

你写的人物你都不信;你在剧本里歌颂的人物转头来你要大骂他一句,这人不是傻叉吗?

我们就像一群光着头挺着大肚子的膀儿爷形象的厨师,我们啥也不信,我们不承认价值观这回事,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数钞票,从万恶鸡贼的制片人手里把钱抠出来,那才是人间乐事!

我们没有价值观,这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无痛苦的改本子。反正那里面都是别人让我们写的,我们只负责写啊,不按照人家的路子人家不给钱啊。

所以那些剧本不是我们的孩子,那就不是我们的作品,所以随便改,你说怎么改吧?关公战秦琼?可以!给钱!武则天会武功?可以,给钱!

维权?懒得。反正都是挣钱的货。

当然还有更好的编剧,是他们彻底认同了一种娱乐至上的信条,他们喜欢繁华,热闹,一夜三十亿次点击率,他们由衷为这些事振作,狂欢。我说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纠结,他们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啊。

我说话片面。很多编剧也不认为自己那个作品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不代表他的价值观,他也不改剧本,因为太累了,改不动;他也要维权,因为受了摧残蹂躏却不给署名不给钱!不公平,什么世道啊。

有人会批判我们吗?会,但我们说,没有价值观不是我们的责任!是社会的错,是那谁谁谁的错!

这是我们的处境。

我们掌握了一堆剧本写作技巧,但我们被困住了。

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该是美好的

说了这么多困境,现在也说说正面的积极的东西。

我们究竟如何摆脱这个困境。

首先,我觉得我们编剧,要做一个活着的人。我们要时时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我们有脉搏,有血液,也气息,有活力,有情绪。我们的生病从弱到强,到老。我们这个从事着写作的生命,有它的过程,轨迹。这个生命需要成长,也不应该停止生长。它要向着他们的前方,自我实现而去,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看《新藤兼人编剧术》,他把编剧作为终生的职业,编剧成了一种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这样的。既然把编剧看做一个人生,我们是没有理由不珍惜它的。

人生都是美好的,天然的,每一个人生都应该美丽,值得美丽。

我引用一下一个初学编剧的人看了新藤兼人之后的感慨,如果说新藤兼人以百岁老人来看人生,他以电影作为他人生的方式告诉我:

人生就以电影这种爱作为存在的方式来度过,他的一生就是他的电影光影流淌着他的血脉和爱恨情仇。他多么真实地用电影记录爱和人生,他特别幸运和幸福地找到了向世界表达爱的方式,而且是热烈而全面,这是做为编剧和导演的满足,与金钱权势无关,与美好相依。

他非常平和宁静地告诉我:每个阶段的人生历程都有一种缘于生命奋力追求的快意,而不是沉重。这样一种心境是多么恬淡,没有那种苦大仇深的深重感,我真的特别感叹这种心境,也特别喜欢这种举重若轻的生活感,那种凡是经历即为认可,一切过往即为历练的态度太让我臣服。

这是百年的磨砺还是电影的魅力?不屈从票房的压力,不屈从现实的热浪,永远做他认为应该的值得的乃至献出爱人生命的电影,庄生梦蝶,庄生是蝴蝶,蝴蝶是庄生,物我两忘,新藤兼与他的电影亦如此,哪里分得清彼此呢?这才是大爱,他将自已的一切献给了电影,这种纯粹才是艺术,才是真善美。

走入这种境界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无功利之心,有人生真谛之实,追求之心历历在目,人生通达之秘诀近在眼前。

新藤兼人作为编剧的一生给了后来者美好的想象。

入了行的编剧朋友都会笑她,说这是行外人,编剧的职业不美好,很傻很累钱少人贱。

可是我要说,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该是美好的。不然我们是不可能写下去的,特别对生活有美好愿望的人,如果编剧这个人生一直就是悲催下作,没有价值观,自甘堕落,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呢?我们谁能坚持多久呢?

不行啊朋友们,我们应该把编剧的人生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除了挣钱之外,更有其它意义的事物。

E / N /D

有时候负能量,是一种警醒。我们应当恰到好处的,去看待这个世界。正如沙颂老师说的,“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当是美好的”。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下集),沙老师还有话要说,本文中提到的所有问题,沙老师都会给出自己的回答,敬请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中年编剧的悲怆独白

稍稍一想,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影视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编剧越来越不重要了,人家宁肯直接买版权,照着日本的拍,韩国的拍,将来估计是找找泰国缅甸蒙古的拍,反正就是不要你们所谓原创的作品。

文 |沙颂 编 | 了想

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以己之腹,度君子之心。我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困境说成是别人的困境。这肯定要招人烦。这一篇与大家“切磋”,免不了又说“我们我们”的感觉“强行代表”了很多人。这里必须申明,我只能跟与我一样的陷入困境的同行们切磋,那些优秀的,不在这些困境里的同行们一定要原谅或无视我的妄语,这不是对你们说的。

编剧沙颂  作品:电视剧《无限生机》《重案六组2、3》《案发现场》《战雷神》《大刀记》《我是幸运儿》

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

—— 兼与中年同行切磋 (上)

我们似乎是处在一个技巧包打一切的年代

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写了很多剧本,眼看着自己写的剧本越来越多的拍成了影视产品,此后再翻翻那些教剧本写作的教材书籍,发现咦,他说的其实我都已经在用了,我是无师自通?

或者你本来就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戏文专业,本来你就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怎么样去结构一个故事,怎么样去设计情节,怎么样去塑造人物,写台词,你都有过科班训练,加上你的天赋,对于剧本写作的技巧这一块,你胸有成竹,写作技巧再也不是你的瓶颈了。

是的,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是曾经在短缺的年代生活过的。我们的少年时代什么都短缺,粮食短缺,布料短缺,受教育机会短缺。影视文学的教育也是非常短缺的,写剧本的技巧是什么?这方面可资学习的人和资料都是非常稀有的。不客气的说,经过了涤荡尘埃的大革命,我们的文化精英损失剩下寥寥无几,即便是大学里教剧本写作的老师,也是没写过什么剧本的,更不用说他们写过什么好看的剧本。所以关于剧本写作的教育和人才积淀,我们长期短缺。

但这个局面现在有些改变了,至少现在,中国的编剧们经过了30年的摸爬滚打,流血牺牲,与导演斗,与制片人斗,与香喷喷的人民币斗,在技巧方面已经大大进步了。许多编剧是天才,超人天才,他们具备发展各种编剧技巧的天赋,也确实发展出源于实战的编剧技术能力;各种翻译进来的写作教材很方便可以买到了;麦基这样的老师也来传道解惑。我们从编剧技巧的荒芜阶段,一下子进入了丰盛多彩的阶段。

年轻的编剧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编剧的技巧,而对于中年的编剧来说,写作技巧大多不再是拦路虎。

但我们的作品仍然是乏善可陈,甚至是每况愈下的。我们大脑的记忆库里积累了看过的大量电影、电视片全片和片段,存储着一个个的桥段,需要的时候,马上回反射般地拎出来相应的段子可供利用;我们自己,当然还有制片公司文学部的年轻人,各种年龄段的娱记,各种剧本医生,策划高手什么的,归纳发明了很多写作法则,成功定理,他们告诉你什么时候转弯儿,什么时候起范儿,什么时候逆转,什么时候出人意料。怎么才能虐心,怎么才能抓泪,怎么才能撩妹撸汉。我们似乎是处在一个技巧包打一切的年代。

制片人,给你钱的那个东家给你一个故事核,你就用你的技巧,把它生掰横切注水增肥加虐增暴变黄。编剧的活儿就是通过技巧,相当于一门炒菜的手艺,给它超出一盘生鲜夺目的大菜。

万事都有两面。

副作用出来了。

我有一些编剧朋友。

其中有两个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我们编剧都不太顾及自己的形象,见面什么都说,都是下意识地自黑,所以我就可以说说我的印象。一个朋友说,我每当写不出来剧本,我就看一天的日本爱情动作片。日本的不行,就看欧美的,要无剧情,直接的那种。看了以后,我就不疲沓了,我浑身都充满了荷尔蒙,我至少能坚持着写三天!我的原力,就算不是洪荒之力,也是很大的力就出来了!

另外一个编剧说,我的方法在键盘左边摆一摞一百块,右边摆一摞百块钱。我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左看看,右看看,我就让自己写下去的。

金钱的渴望和性带来的原力泄洪效应让我们编剧写下去。

这就是现实了,因为我们越来越写不下去了。

近几年来流行的网络文学改编影视,我们编剧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带出来的低端市场弊病当然应该痛骂,但同行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网络文学中那些比较好的作品,是我们传统编剧写不出来的,不是说写不出来,而是想都想不到。因为我们的脑子被这一行的既有秩序给固化了。网文的故事,人物,叙事,审美趣味是在几年前的影视行业传统势力的词典中不可以存在的。我们的业内资深们会说,“那不是我们中国人能讲的故事”,“观众不喜欢。”“离观众太远”。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大公司已经不能拍戏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拍什么,六神无主;他们不喜欢的玩意儿恰恰是离观众最近的,这怎么办呢?

其实国内很多行业都差不多。比如说中国的足球,我们跟国际跟接轨,俱乐部制度,球迷会,高得令人咂舌的球员薪金,国际大牌的教练,纸醉金迷的婚配和夜生活,靠足球这碗饭过活的各种记者和网红。但是球踢得仍然很差。

稍稍一想,你就会发现中国的影视就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编剧越来越不重要了,人家宁肯直接买版权,照着日本的拍,韩国的拍,将来估计是找找泰国缅甸蒙古的拍,反正就是不要你们所谓原创的作品。

各种怪现象,早就有义士高人来骂,来挑战,今天也就轮不到我说了。

那么假如说现在一切的环境就变好了,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题材限制了,没有那些文盲出身低级趣味一身菜市场痞子味儿的制片人了,我们能不能立刻就写出好的作品来?答案肯定是不能的。也许环境好了多年之后会有好作品,但马上就写,肯定是写不出来的;

为什么?

一个问题的答案总是有很多种,每个人的角度不同。

我们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瓶颈 —— 心灵贫瘠

你说体制肯定是可以的,你说现在热钱涌入影视市场外行霸占了行业,我觉得也肯定是有道理的;你说现在他们按照玩金融方法玩死了影视,我觉得也是对的。我想从编剧自身的修为来说说。我绝不是贬低同行,我是从自己反观同行,可能有点一叶障目,自己是黑色臭虫就说同行都是黑色。但我还是说说,与大家分享。

我想我们处在一种严重的心灵荒芜时代,内心世界的贫瘠到了无法自知的程度。

当我们摆脱了写作技巧的瓶颈之后,我们遇到了人生最大的瓶颈,就是自己的心灵贫瘠。

什么样的人生是丰富的,是不贫瘠的?

我认为丰富的内心首先是童稚般的好奇心。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人间冷暖,对于人生百态,对于人文历史,都是无穷的好奇心。

我认为丰富的内心还是一块海绵,它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体验永远都是接纳的。

丰富的内心一定是在不断学习的,是不断扩大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领域的,特别是作为编剧来说,应该一直有关于人这种生物的各种知识的渴求,我们要写人,写事,我们首先要不断的学习;如果你的作品切入社会,介入政治,剖解历史,必须是充分研究过的。

丰富的内心应该是明白自己,要追求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源自于我们把内心里各个系统都达到了和谐统一,我们对自身,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我记得一本教材,讲写故事的步骤,其中一个就是,这个故事能不能让你变得伟大?伟大比较难以达到,那我们说,这个剧本写出来,能不能让我们在自我实现的路上往前挪一步?

上面说的这些,基本上都与技巧无关。

我们有表达欲,说明世界给我们挖了坑

不是怎么设置虐心,怎么制造狗血,怎么转弯怎么挖坑怎么送人进入地狱炸人上天堂。不能解决某个剧本中的具体的实战的问题。

而我们如果不重视上面的问题,我们再苦再累,再能熬再能挤牛奶,作品都难以再上个台阶了。每一个作者进入写作这个领域,都会有一个缘起。不客气的说,有志于写作到死心塌地入行,往往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有缺陷,世界观上有坑,人生经历里有坎坷。我们有表达欲,说明世界给我们挖了坑,想不通我们才要通过文字来宣泄。

我们是正常人吗?至少在写作之初,很多人都不是。我们偏执,狭隘,现实无能,我们被抛弃,被打了负分被踢出了行列,不了解社会,不谙世事,不懂人际关系,不会与人相处,性格障碍,乖张,孤僻,自恋狂,愤世嫉俗,逃避,犬儒,骂街,软弱,拖沓,消极,愤怒,狂暴,攻击欲,可能还有鸡贼和各种小伎俩。我们有口欲期的强烈欲求不满,我们要喋喋不休。

写作的原力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压抑在内心的欲求不满,我们在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文字来表达。写小说写诗歌太low,他们都不如写剧本换钱的路径短。

我们靠原力写作!

什么是原力?就是我们内心的欲求不满,这是动力,让我们激动,自觉崇高,熬夜,奋战到天亮儿,为笔下那些人物的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流泪揪头发捶胸顿足挠墙。

是的,这就是很多年轻编剧。

编剧们都会从这种原力获益,因为这个原力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最初的岁月。它让我们不怕讥讽,不怕笑话,不怕诈骗被黑钱,一直写啊写。

一个晚上喷出两万字,天亮了还能打一张篮球。

体力,情绪张力,全有。在这种原力的驱动下,我们一往无前。

写作本身就是治愈

大多数投身写作的人,都会对自己进行治愈。写作本身就是治愈,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东西,在剧本中做了,喊了,而且更猛烈,还杀了人放了火惩办了小三,让她身败名裂了。

内心的坑慢慢填平。

慢慢的,有了稳定的活源,有了知名度,有了财务自由,有了家庭,有了一个中年编剧的心了。

特别是经济收入也慢慢多了起来,愤世嫉俗成了往事了。

这些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都是好事。写作而治愈,善莫大焉。

然而这种治愈,对于写作来说却是一只拦路虎,原力睡着了,如何唤醒?

是继续狗血吗?是再次咀嚼那些伤痛回忆,博围观者一笑么?过去的讲家史忆苦思甜,新一代观众会不会搬着小板凳买账?还是诚实的说你傻?

问题谁也不愿意当祥林嫂,自己的原始版原力不愿意使了。

于是不写自己了,写别人。写尽天下事。

写大唐!

写大明!

写抗日!

写民国!

写无间道!写卧底,写身份迷失!

写战神,一步杀十人!

写奇幻!

写三十里菊花台!

写婆媳狗血!

写勇斗小三!

写胡汉山怒杀绿茶婊。

你发现吧,这些都是现成的类型。制片商关心这是什么类型,你也急于要确定这是什么类型,你不想浪费无用功。

唯独你不愿意创造了。你虽然高喊要尊重我编剧啊,但你能做的就是把你看过的各种影视段落重新组合,然你还要加料,更猛,更狗血!虐啊虐啊!别人写骂人,你直接写扇耳刮子;别人写了挠人你则给挠人的戴上铁指甲!别人写得了糖尿病你就写他得了AIDS加上梅毒冠心病前列腺癌!

这里如果问一句,我们写的人物,他或者她,是否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呢?

他(她)是否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他(她)有没有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他(她)有没有向我们展现一个新的可能呢?

很少,很少。

我们看到了什么?

正室不变坏就斗不过绿茶婊,一番血泪史,主角比谁都狠,天地一片浑浑噩噩;

所谓的正面角色之行为,都不具备说服力,他们都斗不过坏人,他们只能靠老天可怜才能苟且偷生;所谓聪明好人就是会活稀泥;所谓傻好人就是一身弱点除了心好别的啥也不好。

我们看到的是心灵匮乏,无计可施,也无心进取。

我们写出来的剧本,反映了我们的心灵状态,暴露了我们的不学无术与无知弱智。

我们无视这个世界最急迫的问题,我们对那些需要我们表达的东西不屑一顾,甚至根本看不见,体重增加脑满肠肥,我们是一些分得杯羹不够多的既得利益者。

渐渐地,我们形成了“迎合式”的人格

我们处在low世界。

这种low世界的状态,是非常可怕的,甚至超过了外部世界对我们编剧的蔑视和嘲弄。外部环境的恶劣内化到我们的内心。我们自己的质地恶化了。

写作动力不足了,原力不再了。

都说是身体不行了。

腰不行了,心脏不好了,安支架了。颈椎不好了,肩周炎了,失眠了,熬不了夜了。

其实主要是精神上疲沓了,而且是一软到底,再也起不来。

不过呢,为了人民币,为了买豪宅,好车,为了妻儿的幸福,老父老母的安度晚年,我们编剧还是会看着日本爱情动作片,顽强地写下去!

如果我们按照年龄划分一下来说,像高满堂老师这样年纪的前辈,他们前半生的经历就是最大的原力了。想必他们被命运驱赶去当红卫兵斗走资派插队上山下乡批林批孔批宋江批灯批四人帮,都是命运驱使。这些经历,给了他们丰富的创作可能,加上他们个人高于常人的感悟,这个巨大的原力可以供他们一生前进。

像刘和平老师这样的编剧,我猜他早就怀着一个不是编剧的心,而是一个比肩王船山的名士之心。他的想法应该包含了佐君王治天下,成天下之大公也之决心。这是他的原力,他不断进取的原力。

这些编剧他们low不下来。

但年纪低一个梯队的编剧们,很可能是low的。

因为这个年龄的限制,这个年龄档的编剧,一入行就被剧组和制片人了修理了。

我记忆中,从90年代开始,电视剧电影行业,编剧在他们看来就是个屁。任何人都可以修理你。那些在文革年代成长没有受过正常教育的导演都觉得自己是大师,对人生社会历史什么的都懂,你个破编剧,穷困潦倒,我是来指导你的,度化你的,帮你出作品的,你们丫充其量就是跪笔受录。你写的好不好,他们全然有生杀大权,虽然这是一些买和卖两个汉字都分不清的人。那些出钱的制片商就更看不起了,因为他泡的妞比你多,一看你写的那些他能“看懂”的部分,咦,太傻,妞哪有那么泡的啊!我们干的坏事你哪儿了解啊!文革时批判臭老九的印象在他们内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在剧组里批判臭小九儿科顺风顺水手到擒来又成瘾成痴。

这个年龄的编剧就是这个成长环境。

这个年龄的编剧从一入行就在给一些文化程度,思想品格远远低于他们的社会人等服务。没办法,代际差异就是这么分布的。

当然能力强的编剧,从这个环境里突围了。但是,成长起来之后,却带着严重的后遗症。我们中年编剧啊,后遗症。

我们习惯了被人家强令一个命题,故事核,甚至是人物走向,写着自己很大程度上不以为然的故事。我们的原力都用来迎合导演和制片人了。

是的,我们的原力都用来迎合导演和制片人了。

我们形成了“迎合式”的人格。

所以我们成了特别没有主见,没有创造力,难以写出代表自己的作品的一代人。我们脑子里是空空荡荡的,我们没有思想,没有山峰谷壑大海与激流。

甚至从来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接一个活儿,首先是要问,你们让我写啥?

现在上了岁数,没有导演和制片人把着你的时候,我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些什么。这么多年,我早就不思考了,人生如死狗,无知无觉。

其实剧组里那些人的强奸,只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我们掌握了一堆剧本写作技巧,但我们被困住了

我们这一代人同样,没有关于心理、社会、历史的现代知识,我们的知识系统老旧,残缺,自相矛盾,心理又不够强大,向权力驱动,向金钱谄媚。我们能力差得狠。

我们比下一代唯一强的地方是,我们还知道自己哪里差。但怎样才能好,我们不知道,也没认真想过。

我们不会真的激动,不会真的喜悦,不会真的悲伤。

我都不认为生活是有希望的,我都不觉得人生需要在写作中自我实现,我只把挣多少钱当做标尺,我都看不起那些谈艺术核心的傻编剧了。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本事才装13.

而我们本身的生活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被迫害,没有被专政,我最好的年代处在畸形的商品社会,拜金而浅薄,整个社会没有物质之外的追求,稀松平常的日子除了因为被人拖欠稿酬就让人记不住什么,提不起精神。我们越发显得可怜,生不逢时,怎么到了我们的当打之年,我们却没有成就,不被承认,没有人找我们?

是的,你写的东西不能让人赚钱;而且,让你写不赚钱但是能留下什么的作品,你也写不出来。

我们就剩下了技巧,好在技巧是可以跪着磨练出来的啊。

这也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多编剧,更多的,比我们更年轻的编剧,一个非常悲哀的问题,我们没有价值观。

真的没有价值观。至少在笔下的作品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有价值观。为什么要有价值观啊?我们是拿钱帮人写字的,老板的价值观,文学统筹的价值观才是价值观,导演的价值观才是价值观,才有用,我们都是听喝的,我们不能有价值观,我们才是真正的无心法师,我们没有自己的心灵,自己的心灵那是赚钱的障碍。我们就像食堂的大师傅,人家给您工钱,给您灶台原料,你就负责挥着大勺炒菜,让你怎么吵你就怎么炒。

你写的人物你都不信;你在剧本里歌颂的人物转头来你要大骂他一句,这人不是傻叉吗?

我们就像一群光着头挺着大肚子的膀儿爷形象的厨师,我们啥也不信,我们不承认价值观这回事,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数钞票,从万恶鸡贼的制片人手里把钱抠出来,那才是人间乐事!

我们没有价值观,这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无痛苦的改本子。反正那里面都是别人让我们写的,我们只负责写啊,不按照人家的路子人家不给钱啊。

所以那些剧本不是我们的孩子,那就不是我们的作品,所以随便改,你说怎么改吧?关公战秦琼?可以!给钱!武则天会武功?可以,给钱!

维权?懒得。反正都是挣钱的货。

当然还有更好的编剧,是他们彻底认同了一种娱乐至上的信条,他们喜欢繁华,热闹,一夜三十亿次点击率,他们由衷为这些事振作,狂欢。我说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纠结,他们更加适应这个时代啊。

我说话片面。很多编剧也不认为自己那个作品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不代表他的价值观,他也不改剧本,因为太累了,改不动;他也要维权,因为受了摧残蹂躏却不给署名不给钱!不公平,什么世道啊。

有人会批判我们吗?会,但我们说,没有价值观不是我们的责任!是社会的错,是那谁谁谁的错!

这是我们的处境。

我们掌握了一堆剧本写作技巧,但我们被困住了。

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该是美好的

说了这么多困境,现在也说说正面的积极的东西。

我们究竟如何摆脱这个困境。

首先,我觉得我们编剧,要做一个活着的人。我们要时时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我们有脉搏,有血液,也气息,有活力,有情绪。我们的生病从弱到强,到老。我们这个从事着写作的生命,有它的过程,轨迹。这个生命需要成长,也不应该停止生长。它要向着他们的前方,自我实现而去,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看《新藤兼人编剧术》,他把编剧作为终生的职业,编剧成了一种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这样的。既然把编剧看做一个人生,我们是没有理由不珍惜它的。

人生都是美好的,天然的,每一个人生都应该美丽,值得美丽。

我引用一下一个初学编剧的人看了新藤兼人之后的感慨,如果说新藤兼人以百岁老人来看人生,他以电影作为他人生的方式告诉我:

人生就以电影这种爱作为存在的方式来度过,他的一生就是他的电影光影流淌着他的血脉和爱恨情仇。他多么真实地用电影记录爱和人生,他特别幸运和幸福地找到了向世界表达爱的方式,而且是热烈而全面,这是做为编剧和导演的满足,与金钱权势无关,与美好相依。

他非常平和宁静地告诉我:每个阶段的人生历程都有一种缘于生命奋力追求的快意,而不是沉重。这样一种心境是多么恬淡,没有那种苦大仇深的深重感,我真的特别感叹这种心境,也特别喜欢这种举重若轻的生活感,那种凡是经历即为认可,一切过往即为历练的态度太让我臣服。

这是百年的磨砺还是电影的魅力?不屈从票房的压力,不屈从现实的热浪,永远做他认为应该的值得的乃至献出爱人生命的电影,庄生梦蝶,庄生是蝴蝶,蝴蝶是庄生,物我两忘,新藤兼与他的电影亦如此,哪里分得清彼此呢?这才是大爱,他将自已的一切献给了电影,这种纯粹才是艺术,才是真善美。

走入这种境界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无功利之心,有人生真谛之实,追求之心历历在目,人生通达之秘诀近在眼前。

新藤兼人作为编剧的一生给了后来者美好的想象。

入了行的编剧朋友都会笑她,说这是行外人,编剧的职业不美好,很傻很累钱少人贱。

可是我要说,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该是美好的。不然我们是不可能写下去的,特别对生活有美好愿望的人,如果编剧这个人生一直就是悲催下作,没有价值观,自甘堕落,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呢?我们谁能坚持多久呢?

不行啊朋友们,我们应该把编剧的人生变成一件美好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除了挣钱之外,更有其它意义的事物。

E / N /D

有时候负能量,是一种警醒。我们应当恰到好处的,去看待这个世界。正如沙颂老师说的,“编剧作为一种人生,应当是美好的”。技巧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下集),沙老师还有话要说,本文中提到的所有问题,沙老师都会给出自己的回答,敬请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