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万达,动作不停!
万达广场悄然易主
就在大家还在细细回味万达商业刚刚完成的世纪大交易,万达将其持有的万达城文旅项目资产包和酒店资产包分别打包出让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交易额达637.5亿元。
如今,又传来有两处万达广场悄然易主,主体发生了变更的消息。
而且,还对部分万达广场有限公司进行大幅度减资,从2017年5月9日到2017年6月29日,在两个月时间内,万达商业至少将20家万达广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均减少,而且都是减至0.5亿元。
有麻烦还是转型?
于是,关于这些买卖背后原因的各种猜测就甚嚣尘上。
有人说,卖掉文旅城、酒店物业后,万达的“重资产”只剩下万达广场了。但,王健林也要把它卖掉!
也有人说,王健林是否在清盘万达广场,将万达商业下的核心资产逐一变卖?
还有人说,王健林要跑了?
集合以上种种猜测,背后都透露出一个信号:万达这次可能遇上大麻烦了!
好好一部商业片竟被看成了悬疑剧,好在如今剧情益见清晰。
针对这种种猜测及阴谋论,7月25日,万达集团对有媒体报道王健林出售旗下万达广场一事发表了官方声明。
声明称,“今天有媒体报道,所谓万达变卖南昌西湖万达广场纯粹是误读,这是万达广场轻资产战略的一部分,南昌西湖万达广场就是第一批轻资产项目。万达广场轻资产战略早在2015年4月份王健林在深交所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万达到了要靠品牌赚钱的时候。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用别人的钱投资万达广场,而由万达输出品牌管理。现在已经开业的205个万达广场中有31个是轻资产项目。2017年万达集团半年报中也有明确公布,上半年新开业项目14个,轻资产万达广场9个,上半年新发展万达广场26个,万达广场全部为轻资产项目。以后万达广场新发展项目多为轻资产项目。”
也就是说,目前,在已经开业的205座万达广场中,轻资产类的万达广场占比约15%。
简而言之,声明中传达的信息就是,万达很好,万达近期种种买卖只是为了一件事:万达商业在加速转型,从重资产“瘦身”为轻资产。
而这种种都是向轻资产迈进更大一步的战略。
其实,只要稍稍回顾一下万达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万达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对策,因此历经了四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92年,当时中国掀起创业激情,尤以南部沿海地区为盛,王健林顺势提出“要做大规模,不做家门口的汉子”,决定进行企业的第一次转型,从地方企业向全国企业转变。
第二次转型,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形式出现转型,于是在2000年万达召开企业史上的“遵义会议”,决定进行企业第二次转型,由住宅地产向商业地产转型,万达创造“订单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
第三次转型,是2006年, 万达从电影院线开始大规模投资文化旅游等产业,由不动产企业向综合性企业转变。
现在,是万达的第四次转型期,而万达近期的种种表现都是在预演,为转型铺路。
用王健林的话来说就是,“从表面看,万达是变卖资产降负债,实际上万达只是卖了该卖的,留下了该留的。”
短期内有迫切压力:资金
此外,王健林在7月19日,向媒体披露了万达目前的负债状况,高调宣布,万达根本不存在高负债的问题。
“本次转让以后,万达商业的贷款加债券约2000亿左右,万达商业7月初的账面现金有1000亿,这不包含13个文旅项目的300亿现金,万达账面现金1000亿,本次转让回收现金680亿,所以账面现金合计1700亿,正因为现金流大幅改善,所以我们才说万达商业决定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
除了这个以外,万达还有1300亿的销售物业存货,这些销售物业存货销售掉以后也能回款几百亿。
而且,到今年底,万达商业将持有3000万平方米的商业物业,2018年的租金将超过330亿,今后五年,预计万达商业的年租金增长平均将超过20%。”
当然了,万达倒台就太夸张了,万达最近出让资产是为救急应该还说得过去。
尤其是联系到万达近期遭遇的一连串事件,例如资金链的健康遭到质疑,股债双杀,海外项目融资遇阻。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短期内还是有一定急迫压力的,一是监管部门突然要求对万达境外投资所涉及的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业务进行核查分析,严控一些境外投资项目的融资;
二是万达商业私有化时募资的对赌压力,需要回归A股。
2016年,万达签了对赌协议,如果万达商业在退市满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够在A股上市,万达集团以每年10%的单利向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8%的单利向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目前看,预期的目标要实现存在压力,那就意味着要支付一大笔资金回购万达商业股权。
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半,留给万达的时间不多了。
万事万物的变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不伤及筋骨就好了。
万达这一次转型,安稳就谈不上了,最后能否如王健林所愿,实现第四次转型,还是值得期待的!
电商报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
来源:电商报
作者:电商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