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汪俊林要过几道“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汪俊林要过几道“坎”?

如果郎酒不尝试从红花郎到青花郎的一跳,则将面临更大的“坎”。

文 | 云酒团队

近日,在央视的朱日和阅兵直播及一系列建军90周年特别节目中,青花郎密集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当郎酒亮出这句广告语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已拉开序幕,这不仅是两个产品之间的迭代升级,更是郎酒向新的市场地位和品牌高度发起冲击,青花郎的品牌突袭正式开始了。

但正如接力跑中最关键的“交棒”环节,如果顺利完成,郎酒将以更强大的状态跑进下一赛程;如果出现“失误”,则可能断送好局,陷入困境。从红花郎到青花郎,汪俊林要过几道“坎”?这事关郎酒未来命运的走向。

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郎酒凭什么比肩茅台?

之前红花郎的主打广告语是“酱香典范红花郎”,而到了青花郎时代,变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前者意为优秀酱酒之一,后者则直接对标茅台——两大酱香白酒之意不言自明,一为茅台,一为青花郎。

作为白酒品牌,茅台有着独一无二的品牌特性,这是由品质、历史、文化、产地等诸多方面因素积累而成。青花郎意欲比肩茅台,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说,无疑是一着高招,但在具体实施层面,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汪俊林看来,以郎酒的“内力”,理应达到这个高度。在日前的青花郎战略发布会期间,汪俊林表示,原先的红花郎针对中高端市场,青花郎则代表着郎酒对高端市场的决心,因为郎酒在青花郎这个档次上的原酒储量已高达12万吨,年产量达到3万吨,至2020年可达5万吨,青花郎基酒的存储年份则长达6年到10年。

众所周知的是,茅台酒需储存5年才能出厂,汪俊林称青花郎的存储年份在6年到10年之间。在产量上,茅台2016年实现基酒产量3.9万吨,2017年预计超过4万吨,到2020年达到5万吨。根据汪俊林的介绍,青花郎产量基本与茅台酒“打平”。

但仅凭这两点,青花郎就要与茅台比肩,恐怕汪俊林的如意算盘难以“如意”。

茅台的高端形象和价值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其不仅常年独坐酱酒品牌的金字塔尖,也是高端白酒的标志性品牌之一。反观青花郎,在市场层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较大差距,“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这个定位要得到消费者的真正认同殊为不易。

其实,郎酒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正如郎酒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梅刚所说,青花郎作为青花郎事业部的核心战略产品,要抢占消费者心智,让“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新定位形成鲜明的记忆点,这需要持续长久的时间,比的是实力和耐力。

从目前来看,郎酒为青花郎所设计的品牌传播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央视的重磅广告投入,包括在院线的植入,快速形成品牌热度。另一方面,在线下启动青花盛宴品鉴活动,以全年800多场的密集推广,抓取经销商与核心消费者的体验认知。

在这两个方面,郎酒的投入力度很大,但均非旦夕之功。电视里每天都有众多白酒品牌的广告上演,市场上几乎每天都有各品牌的品鉴会在举行,仅靠这种常规方式,很难把品牌推至茅台的高度,郎酒必须释放更多“大招”。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实则是从郎酒之前的品牌位置,跃升至茅台身边,要跃过这道坎,对汪俊林是个不小的考验和挑战,并需做好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不再是主角,红花郎的新路怎么走?

红花郎扮演了十多年的“主角”,现在要“让位”给青花郎了。这种角色的转换,会不会造成红花郎的不适应及市场衰退?

在郎酒的上一轮高速发展阶段,红花郎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核心作用,既引爆了市场销量,也撑起了品牌形象,更成为很多消费者心目中的郎酒符号。但时过境迁,根据汪俊林的新规划,红花郎事业部改旗易帜青花郎,央视黄金档的“红花郎黄金剧场”也被青花郎所取代。相比于被“热捧”的青花郎,地位旁落的红花郎可能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但对于郎酒,红花郎是不容有失的“大本营”。

根据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前期的市场调研,从市场销量看,300至500元区间是酱香白酒主销区,即便郎酒借青花郎发力千元以上价格带,但其“基本盘”仍在主销区间内,也就是红花郎十年、十五年的价位段上,郎酒的销量保障,还是要放在红花郎身上。

汪俊林对红花郎这一多年“功臣”还是非常看重的,其表示要把高品质的酱酒提供给中高端人群,而青花郎和红花郎就是满足中高端人群需求的产品。郎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付饶也对经销商明确表示:“红花郎仍然是核心产品”。

尽管如此,市场却已有“冷落”红花郎的迹象。在成都,有经销商表示,青花郎战略升级后,一批价已从600多元提升到720元以上,但红花郎市场价格一直变化不大,批发价保持在260至280元。

还有经销商直接表示了对红花郎前景的担忧,“红花郎事业部变为青花郎以后,感觉红花郎的重要性似乎不如以前,无论是广告、品宣、市场支持都有下降。特别是红花郎很少停货和清理市场,社会库存大,商家经营利润小,如果不加调整,郎酒在300至500元这一区间可能会丢失份额。”

对于汪俊林,现在的问题是红花郎仍要发挥市场主力作用,但出于未来考虑,却要让青花郎做“主角”。如何做到红花郎与青花郎的良性互动,而不是顾此失彼,这道“坎”将考验汪俊林的市场智慧与营销艺术。

 

汪俊林为何知难而进?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这其中暗藏的风险挑战,作为熟稔白酒江湖的汪俊林,肯定看得非常透彻,他为何仍要走出这惊险一步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花郎正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茅台酱香系列酒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亿元,这个体量已达到白酒主流企业的水平,茅台酱香酒的增长,固然新增了一部分酱酒消费群体,但势必会切割一部分郎酒的原有消费者。从价位水平看,399元的汉酱、289元的茅台王子酱门经典、299元的贵州大曲,都是红花郎的有力竞争对手。

除了茅台酱香酒这个来势汹汹的对手,红花郎还面临着一众竞争者的围攻。习酒力推的窖藏1988主攻300至500元价格带,其2016年销量已经突破10亿;另一知名酱酒品牌潭酒,其推出的红潭产品终端价288元;五粮液“15酱”近期增加了终端价280元、450元的新品。

如果郎酒继续以红花郎为品牌主形象,与茅台酱香酒等对手们“混战”于江湖,无论市场实际情况如果,对郎酒的整体发展都算不上“胜局”。

如果跳出酱酒这个“小圈子”,看郎酒之于洋河、泸州老窖们的竞争趋势,相比梦之蓝和国窖系列,固守在300至500元价格带的红花郎实在只能算“腰部产品”了,既然汪俊林已提出行业前三目标,那势必要与洋河、泸州老窖争一争品牌高位,红花郎显然无法承担这个战略使命。

所以,如果郎酒不尝试从红花郎到青花郎的一跳,则将面临更大的“坎”。汪俊林看似给自己出了难题,实则是在僵局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将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你怎么看郎酒大调整?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汪俊林要过几道“坎”?

如果郎酒不尝试从红花郎到青花郎的一跳,则将面临更大的“坎”。

文 | 云酒团队

近日,在央视的朱日和阅兵直播及一系列建军90周年特别节目中,青花郎密集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青花郎,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当郎酒亮出这句广告语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已拉开序幕,这不仅是两个产品之间的迭代升级,更是郎酒向新的市场地位和品牌高度发起冲击,青花郎的品牌突袭正式开始了。

但正如接力跑中最关键的“交棒”环节,如果顺利完成,郎酒将以更强大的状态跑进下一赛程;如果出现“失误”,则可能断送好局,陷入困境。从红花郎到青花郎,汪俊林要过几道“坎”?这事关郎酒未来命运的走向。

两大酱香白酒之一,郎酒凭什么比肩茅台?

之前红花郎的主打广告语是“酱香典范红花郎”,而到了青花郎时代,变为“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前者意为优秀酱酒之一,后者则直接对标茅台——两大酱香白酒之意不言自明,一为茅台,一为青花郎。

作为白酒品牌,茅台有着独一无二的品牌特性,这是由品质、历史、文化、产地等诸多方面因素积累而成。青花郎意欲比肩茅台,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说,无疑是一着高招,但在具体实施层面,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汪俊林看来,以郎酒的“内力”,理应达到这个高度。在日前的青花郎战略发布会期间,汪俊林表示,原先的红花郎针对中高端市场,青花郎则代表着郎酒对高端市场的决心,因为郎酒在青花郎这个档次上的原酒储量已高达12万吨,年产量达到3万吨,至2020年可达5万吨,青花郎基酒的存储年份则长达6年到10年。

众所周知的是,茅台酒需储存5年才能出厂,汪俊林称青花郎的存储年份在6年到10年之间。在产量上,茅台2016年实现基酒产量3.9万吨,2017年预计超过4万吨,到2020年达到5万吨。根据汪俊林的介绍,青花郎产量基本与茅台酒“打平”。

但仅凭这两点,青花郎就要与茅台比肩,恐怕汪俊林的如意算盘难以“如意”。

茅台的高端形象和价值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其不仅常年独坐酱酒品牌的金字塔尖,也是高端白酒的标志性品牌之一。反观青花郎,在市场层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较大差距,“两大酱香白酒之一”这个定位要得到消费者的真正认同殊为不易。

其实,郎酒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正如郎酒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梅刚所说,青花郎作为青花郎事业部的核心战略产品,要抢占消费者心智,让“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新定位形成鲜明的记忆点,这需要持续长久的时间,比的是实力和耐力。

从目前来看,郎酒为青花郎所设计的品牌传播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央视的重磅广告投入,包括在院线的植入,快速形成品牌热度。另一方面,在线下启动青花盛宴品鉴活动,以全年800多场的密集推广,抓取经销商与核心消费者的体验认知。

在这两个方面,郎酒的投入力度很大,但均非旦夕之功。电视里每天都有众多白酒品牌的广告上演,市场上几乎每天都有各品牌的品鉴会在举行,仅靠这种常规方式,很难把品牌推至茅台的高度,郎酒必须释放更多“大招”。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实则是从郎酒之前的品牌位置,跃升至茅台身边,要跃过这道坎,对汪俊林是个不小的考验和挑战,并需做好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不再是主角,红花郎的新路怎么走?

红花郎扮演了十多年的“主角”,现在要“让位”给青花郎了。这种角色的转换,会不会造成红花郎的不适应及市场衰退?

在郎酒的上一轮高速发展阶段,红花郎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核心作用,既引爆了市场销量,也撑起了品牌形象,更成为很多消费者心目中的郎酒符号。但时过境迁,根据汪俊林的新规划,红花郎事业部改旗易帜青花郎,央视黄金档的“红花郎黄金剧场”也被青花郎所取代。相比于被“热捧”的青花郎,地位旁落的红花郎可能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但对于郎酒,红花郎是不容有失的“大本营”。

根据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前期的市场调研,从市场销量看,300至500元区间是酱香白酒主销区,即便郎酒借青花郎发力千元以上价格带,但其“基本盘”仍在主销区间内,也就是红花郎十年、十五年的价位段上,郎酒的销量保障,还是要放在红花郎身上。

汪俊林对红花郎这一多年“功臣”还是非常看重的,其表示要把高品质的酱酒提供给中高端人群,而青花郎和红花郎就是满足中高端人群需求的产品。郎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付饶也对经销商明确表示:“红花郎仍然是核心产品”。

尽管如此,市场却已有“冷落”红花郎的迹象。在成都,有经销商表示,青花郎战略升级后,一批价已从600多元提升到720元以上,但红花郎市场价格一直变化不大,批发价保持在260至280元。

还有经销商直接表示了对红花郎前景的担忧,“红花郎事业部变为青花郎以后,感觉红花郎的重要性似乎不如以前,无论是广告、品宣、市场支持都有下降。特别是红花郎很少停货和清理市场,社会库存大,商家经营利润小,如果不加调整,郎酒在300至500元这一区间可能会丢失份额。”

对于汪俊林,现在的问题是红花郎仍要发挥市场主力作用,但出于未来考虑,却要让青花郎做“主角”。如何做到红花郎与青花郎的良性互动,而不是顾此失彼,这道“坎”将考验汪俊林的市场智慧与营销艺术。

 

汪俊林为何知难而进?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这其中暗藏的风险挑战,作为熟稔白酒江湖的汪俊林,肯定看得非常透彻,他为何仍要走出这惊险一步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花郎正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茅台酱香系列酒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亿元,这个体量已达到白酒主流企业的水平,茅台酱香酒的增长,固然新增了一部分酱酒消费群体,但势必会切割一部分郎酒的原有消费者。从价位水平看,399元的汉酱、289元的茅台王子酱门经典、299元的贵州大曲,都是红花郎的有力竞争对手。

除了茅台酱香酒这个来势汹汹的对手,红花郎还面临着一众竞争者的围攻。习酒力推的窖藏1988主攻300至500元价格带,其2016年销量已经突破10亿;另一知名酱酒品牌潭酒,其推出的红潭产品终端价288元;五粮液“15酱”近期增加了终端价280元、450元的新品。

如果郎酒继续以红花郎为品牌主形象,与茅台酱香酒等对手们“混战”于江湖,无论市场实际情况如果,对郎酒的整体发展都算不上“胜局”。

如果跳出酱酒这个“小圈子”,看郎酒之于洋河、泸州老窖们的竞争趋势,相比梦之蓝和国窖系列,固守在300至500元价格带的红花郎实在只能算“腰部产品”了,既然汪俊林已提出行业前三目标,那势必要与洋河、泸州老窖争一争品牌高位,红花郎显然无法承担这个战略使命。

所以,如果郎酒不尝试从红花郎到青花郎的一跳,则将面临更大的“坎”。汪俊林看似给自己出了难题,实则是在僵局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为将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红花郎到青花郎,你怎么看郎酒大调整?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