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张祖强今天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表示。
2017年8月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平均高温日数5.8天,比常年同期多2.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平均日最高气温达29.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其中,7-15日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等地极端日最高气温达35~38℃,河北南部、陕西中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达38~40℃,南疆、内蒙古西部等地超过40℃,陕西扶风最高达42.6℃;
华北南部、黄淮北部及陕西中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南疆等地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有4~6天、局地6~8天。7月10日北方地区35℃和40℃以上高温影响面积最广,分别为215.7万平方公里和48.7万平方公里。
7月11日出梅后,南方地区更是出现了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以及黄淮等地极端日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5℃,其中陕西旬阳44.7℃、重庆江津42.5℃、浙江桐庐42.2℃、安徽霍山42℃。
7月的南方高温还有两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和影响范围广,最长连续高温日数江南中东部及福建北部、苏皖南部等地有10~15天,其中浙江大部、上海、江苏东南部达16~20天。范围广方面, 35℃、38℃和40℃以上高温最大面积分别为176万、92万、16万平方公里。
此外,张祖强介绍道,“京津冀地区入汛以来高温日为2001年以来同期最多。”2017年6月以来,京津冀平均气温25.8℃,较常年同期(25.1℃)偏高0.7℃;天津、北京、河北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1.2℃、0.8℃和0.7℃。高温(35℃以上)日数15.4天,比常年同期(8.1天)偏多7.3天;其中天津、河北、北京高温日数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12天、7.2天和5.1天。
6月14-17日、6月26日-7月14日,京津冀出现两次持续高温过程,6月中旬、7月上中旬平均最高气温均偏高2℃以上。
对于出现如此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陈峪解释,京津冀的高温从6月的下旬持续到7月中旬前半月,这段时间亚洲最高纬度带盛行北向环流,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京津冀地区包括北方大部地区受大陆高压长时间的控制,造成这个地区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
“南方地区高温出现在7月中下旬出梅以后,主要是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造成江南江淮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副热带高压从海上深入我国内陆,水汽比较大,除了感觉热以外,还会感觉到湿,简单说,就是闷热”,陈峪表示。
高温不断的同时,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017年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12.5毫米,较常年同期(120.6毫米)偏少7%。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东北大部及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少2~8成。
此外,京津冀平均降水量为200.8毫米,较常年同期(216.5毫米)偏少7%;其中北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天津、河北降水量分别偏少16%和7%。京津冀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6月上、中旬降水偏少,6月下旬至7月上旬偏多,7月中旬以来再次偏少。
对于未来10天天气趋势预报。中国气象局表示,降水方面预计未来10天(8月4-13日),主要降雨区位于东北地区、黄淮南部、江汉、江淮、江南中北部、华南中西部和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累积雨量有30~60毫米,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北部、华南南部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0~120毫米,局地可达150~20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积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6-9日、11-13日。
气温方面:4-7日,江南、华南北部及四川盆地东部、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将出现日最高气温在35~37℃的高温天气。台风: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但登陆或影响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张祖强还表示,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8月份的高温防范仍不容忽视。需特别关注高温天气对公众人体健康、日常生活和水电供应调度产生的影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