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拆局:拨一拨郭台铭美国300亿美元大投资的“算盘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拆局:拨一拨郭台铭美国300亿美元大投资的“算盘珠”

在美国巨额投资,或许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郭台铭在美国的300亿美元投资,不仅是向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特朗普奉上“保护费”,也是在为鸿海帝国的接班传承布局——因为美国是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未来,鸿海假如走接班“联邦共和”模式,最能体现美国式思维。因此,在美国巨额投资,或许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特朗普总统与郭台铭董事长宣布,将在美国威斯康辛州设厂

特朗普大嘴巴,把郭台铭“不说的事”公开了,富士康投资美国的金额,并不是公开宣称的100亿美元,而是私下约定的300亿美元!

嘘!郭台铭不让我告诉任何人…

美国总统特朗普明明与郭台铭有个私下约定——“私底下、非正式、不公开、不留记录”,结果还是忍不住把它发布到推特,他俩的“秘密”,瞬间成了全世界的财经头条。

看到全球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知道郭台铭有没有哭晕在厕所?

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席白宫小型企业活动时,主动提及富士康,他说:“你们上周看到富士康,他们要投资100亿美元,但他(郭台銘)是这时代伟大的商人之一,他私底下告诉我的,我认为他会投资300亿美元”。

“想想,他会投资300亿美元,但他告訴我‘off the record’(不公开、私下的),所以我承诺不会告诉任何人。”特朗普刚说完,台下哄然大笑。

众所周知,也就在几天前,7月26日,特朗普、郭台铭、美国副总统彭斯等在白宫同台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辛州设厂,投资金额达100亿美元。

特朗普还称赞郭台铭是他的“朋友”,是“世界上最棒的商人”,还说若不是他当选,郭台铭就不会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的。

而郭台铭也说,富士康和他收购的夏普,要在美国建构“4K生态系统”,并把美国投资计划称为“飞鹰”( flying eagle)。郭老板那天致辞的第一句话,就是:“总统先生,老鹰翱翔了!”

白宫专门为企业投资召开记者会,郭台铭是台企“第一人”。个中缘由是什么?正如5月5日一波说《美国“第一女婿”凭什么让郭台铭砸两千亿》分析得那样,大手笔投资背后的操盘手,正是美国“第一女婿” 库什纳。

郭台銘上月26日致词时,就专门感谢库什纳,他说库什纳的努力让这个投资案成真。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与威斯康辛州州长沃克

记者会后的第二天,郭台铭与威斯康辛州州长沃克签订合作备忘录,如果一切顺利,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工厂明年开始动工,2020年投入使用。

一波说注意到,威州也给鸿海送上三颗“糖”吃:在创造就业方面,提供多达15亿美元的所得税减免;资本投资上有13.5亿美元的减免优惠。

另外还有购买建材上1.5亿美元的消费税减免。当然,协议条款也规定,若鸿海没有达到投资和就业承诺,“糖”是要追回的。

老鹰起飞了,为何这次是飞向美国?

要说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企业家,不说别的,单说收购日本夏普一事,短短半年光景,就将一个垂死挣扎的大企业“起死回生”,不服也不行,不然换你试试!?

如今,“跑路了”成了网络热词,似乎不用上这标题,都对不起时代。曹德旺的福耀到美国投资设厂,结果就刷刷刷写“曹德旺跑了”,现在,“跑了”又用在郭台铭身上了。

我常常觉得好笑,很多人谈郭董,都是没头没脑的一团混乱,从报纸、网上把要用的字裁剪下来,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绑票勒索信一样,一堆字拼在一起,就给郭台铭下结论,结果就是谬论一把,算得上逻辑的没几条。

且用郭董拟定的投资美国“飞鹰计划”来说事吧,这里有二个大的问题,需要盘一盘:一、为何这次是飞向美国?二、老鹰起飞了,嘴上叼着100亿美元的肉,多不多?当然,“大嘴巴”特朗普又告诉咱们,这块肉比以前说的还要大,郭台铭扔给老鹰的是300亿美元。

下面,我针对这两大问题,像拨算盘珠子一样,来核计一下郭台铭“飞鹰计划”的“数”与“术”,前者指投资规模,也就是“数”;后者谈鸿海的商业战略及商业逻辑,也就是“术”。

“算珠一”:郭台铭为何说“商人的祖国是市场”?

在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的消息传到台湾,岛内喊“郭台铭跑了”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更不用说最新消息是在美投资额整整翻了三倍,不少人气炸了。

郭台铭后来在美国说了,政治要为经济服务,“经济要用做的,不是用说的”;他说自己是一名商人,“没有错,很多人说商人没有祖国,我觉着市场就是我的祖国。”

“台湾的市场太小”,“ 全世界最大市场就是中美两个地方,我们不去那,我们去哪里呢?”郭台铭如此说,他还解释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最主要的公司结算是在台湾。

我篇头提到了,站在白宫,郭台铭说“总统先生,老鹰起飞了”,似乎是说给特朗普听的,其实也是尽然,这是“一语双关”,他无疑是宣告,无论是日本、台湾、大陆、还有美国,你们都要从“世界级企业”视角,来看待鸿海的国际化布局,老鹰起飞了!

什么“两岸台企”、“亚洲制造大厂”的称号,已经无法装下郭台铭的雄心。且看台湾媒体设计的一幅“鸿海的全球布局”吧:

看明白了没有,郭台铭早“跑”了,鸿海飞了,老鹰的栖息地多着呢,不光是美国。 看明白了没有?别在“代工大王”这个词汇“依样画葫芦”啦,整个鸿海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可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但有一样没变,郭董干的都是实体。做了40年的生产制造的老郭,还是继续干这些,跑到海外,人家不是买别墅、游艇、体育俱乐部,耍什么金融投资“玩钱”的花活。

郭台铭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郭台铭公开说“商人的祖国是市场”,不少人从价值观上说了不少郭老板的“不是”,有人说他“穷的只剩下钱”,台湾成大李文忠教授在脸书上批评“不是每个有钱人都像郭董”。

市场是不是商人的“祖国”,此话若是一味上纲上线,也大可不必。沃尔玛、福特等那么多跨国企业跑到咱们这边来,无非是奔着市场而来,难道说一个个都把“祖国”丢了吗?

全球化时代,也是共享时代,哪里有市场,就朝向哪里发展,从商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

“算珠二”:郭台铭也有“转什么、转到哪”的难题

“别拿‘创新’来骗自己”,此话台湾科技界大老张忠谋近来说了多次了。

我年初的文章写过郭台铭农历年的鸿海尾牙,记得郭台铭一上台,为了鸿海去年营收衰退,向所有员工及投资人鞠躬道歉。

其实,对照岛内另一个苹果iPhone代工企业,也是鸿海竞争对手“和硕联科”,去年营收的衰退幅度比鸿海要大得多,鸿海去年整体营收虽衰退了2.8%,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然,营收衰退,郭台铭也不能怪苹果,苹果业绩虽不是很好,也算过得去。问题就出来了,鸿海的优势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要转型创新,那该转什么领域,要转到什么地方?

鸿海旗下的富士康(郭董想改为“富智康”),大家都很熟悉,苹果手机代工厂,可要问富士康的英文名“Foxconn”是怎么来的,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鸿海早期是做连接器(connector)代工的,郭老板一想,这还不是他心中想要的,于是他在前面加上“fox”一词,意思就是要像狐狸一样动作敏捷,而且还要像狐狸一样的嗅觉。

很多人只看到郭台铭对员工苛刻、霸气一面,却忘了郭老板还有狐狸一样的市场嗅觉。据说有鸿海工程师问郭董:“为何爆肝的是我,首富却是你?”郭台铭回应了三点,我想说的是,里面最重要的有一条,就是郭台铭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既是一种态度,也是眼光。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很多想法,却不会成功,就是选择上出了问题,眼光短浅,急功近利。

我在“鸿海尾牙”一文提及,郭台铭针对未来经济情势的说了“郭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席话,就是鸿海转型要围绕着他的判断:“实体经济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制造界将会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

生产制造是鸿海一直引以为傲的部分,也是最强的优势所在。不论是什么创新的服务,或者什么全新的商业模式,最终一定会有一个硬件终端的存在,没有生产制造的支援,所有的创新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幻想。

凭借足够的制造经验和生产规模的鸿海,转型一定是围绕着制造二字,坚刚不夺其志,这里边的差别只在于要如何转、转到哪?

投特朗普“美国优先”之所好,其实花上100亿美元,甚至是300亿美元,最大的赢家不止是特朗普,而是郭台铭和他的鸿海帝国:

(1)让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美国总统)亲自为鸿海打品牌,甚至让郭台铭的投资案成了“国际新闻”,还有比这么更便宜的交易吗?

(2)鸿海制造要转型,就是要做能“脱胎换骨”、“神清气爽”的东西,未来鸿海旗下富士康在美国推出来的,一定有自己的产品,而且产品还不一定是硬件,还有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走高端制造的路线,往智慧型的路走,这写方面,还有几个比美国更好的舞台吗?

(3)赴美投资,老鹰起飞后,郭台铭肯定要想着下一步。收购日本人心目中的“国民品牌”——夏普,郭老板肯定不是为了自己一时爽,听几声“啪啪啪”的掌声,夏普是国际知名的液晶电视品牌,也是郭老板手上的“王牌”。

假如在中国扩产,在美国高举保护主义大旗的背景下,难免顶着“红色供应链”帽子,回台湾更不可能。特朗普要“制造回归”,郭老板要的是加速美国市场的销售拓展。

一贯嗅觉敏锐的郭台铭,他就不懂要在太平洋东西岸“找平衡”的道理吗?

我看到两条蛮有趣的商业资讯,一条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威斯康辛州100亿美元投资案;另一条是鸿海在广州投资610亿的“十点五代面板厂”。这两者规模相当,而且几乎是投资同时启动,后期产能同时开出。我劝业内人士,别光想“郭台铭跑了”,先考虑自己未来供给端可能再现的过剩噩梦吧!

“算珠三”:为郭台铭“退休”做准备

多年以来,郭台铭的“退休”,时不时登上两岸各家媒体的头条。自从亲弟弟郭台成忌日悼念时,郭老板那句“很快就会退休了”,至今尚未画上句号。

“努力、努力,再努力。不为物欲,不为虚名。享受工作,享受挑战,除非太阳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这是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的座右铭。

此前,郭台铭曾表示,“长子郭守正和侄子、侄女绝对不会接事业”。可不管怎么说,鸿海还是深深地钉上“家族企业”的烙印。

不让子侄接班,在今天不少华人家族企业中也算正常,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不是也将接棒的位子给外人方洪波嘛。

当然,美的“太子” 何剑锋是他自己不想接班。鸿海摊子这么大,后郭台铭时代的鸿海“国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郭台铭与母亲初永真、妻子曾馨莹

同是从事科技行业,张忠谋为自己找了双大臣当家的“共管模式”,鸿海帝国的产业规模那么大,布局地点那么广,涉及领域那么泛,未来,郭台铭或许会将鸿海旗下各集团重新组织改造,也不乏拆分上市可能。

郭台铭说过:“当集团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做联邦或者联邦体制”。如此来看,未来的鸿海,可能走分权分利的“共和制”模式,在分拆事业体(群)时,再来一个集体接班体制。

当然,这里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各个分体的“国王”,要向郭台铭家族“面北称臣”。

美国是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未来假如走接班“联邦共和”模式,可能最体现美国式思维。因此,在美投资,或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台铭

  • 科技早报 | 苹果计划在AirPods配备实时对话翻译功能;华为PC全面转向鸿蒙系统
  • 鸿海公布董事被提名人名单:郭台铭未入列、蒋尚义首次入选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拆局:拨一拨郭台铭美国300亿美元大投资的“算盘珠”

在美国巨额投资,或许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郭台铭在美国的300亿美元投资,不仅是向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特朗普奉上“保护费”,也是在为鸿海帝国的接班传承布局——因为美国是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未来,鸿海假如走接班“联邦共和”模式,最能体现美国式思维。因此,在美国巨额投资,或许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特朗普总统与郭台铭董事长宣布,将在美国威斯康辛州设厂

特朗普大嘴巴,把郭台铭“不说的事”公开了,富士康投资美国的金额,并不是公开宣称的100亿美元,而是私下约定的300亿美元!

嘘!郭台铭不让我告诉任何人…

美国总统特朗普明明与郭台铭有个私下约定——“私底下、非正式、不公开、不留记录”,结果还是忍不住把它发布到推特,他俩的“秘密”,瞬间成了全世界的财经头条。

看到全球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知道郭台铭有没有哭晕在厕所?

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出席白宫小型企业活动时,主动提及富士康,他说:“你们上周看到富士康,他们要投资100亿美元,但他(郭台銘)是这时代伟大的商人之一,他私底下告诉我的,我认为他会投资300亿美元”。

“想想,他会投资300亿美元,但他告訴我‘off the record’(不公开、私下的),所以我承诺不会告诉任何人。”特朗普刚说完,台下哄然大笑。

众所周知,也就在几天前,7月26日,特朗普、郭台铭、美国副总统彭斯等在白宫同台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辛州设厂,投资金额达100亿美元。

特朗普还称赞郭台铭是他的“朋友”,是“世界上最棒的商人”,还说若不是他当选,郭台铭就不会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的。

而郭台铭也说,富士康和他收购的夏普,要在美国建构“4K生态系统”,并把美国投资计划称为“飞鹰”( flying eagle)。郭老板那天致辞的第一句话,就是:“总统先生,老鹰翱翔了!”

白宫专门为企业投资召开记者会,郭台铭是台企“第一人”。个中缘由是什么?正如5月5日一波说《美国“第一女婿”凭什么让郭台铭砸两千亿》分析得那样,大手笔投资背后的操盘手,正是美国“第一女婿” 库什纳。

郭台銘上月26日致词时,就专门感谢库什纳,他说库什纳的努力让这个投资案成真。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与威斯康辛州州长沃克

记者会后的第二天,郭台铭与威斯康辛州州长沃克签订合作备忘录,如果一切顺利,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工厂明年开始动工,2020年投入使用。

一波说注意到,威州也给鸿海送上三颗“糖”吃:在创造就业方面,提供多达15亿美元的所得税减免;资本投资上有13.5亿美元的减免优惠。

另外还有购买建材上1.5亿美元的消费税减免。当然,协议条款也规定,若鸿海没有达到投资和就业承诺,“糖”是要追回的。

老鹰起飞了,为何这次是飞向美国?

要说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是一位值得钦佩的企业家,不说别的,单说收购日本夏普一事,短短半年光景,就将一个垂死挣扎的大企业“起死回生”,不服也不行,不然换你试试!?

如今,“跑路了”成了网络热词,似乎不用上这标题,都对不起时代。曹德旺的福耀到美国投资设厂,结果就刷刷刷写“曹德旺跑了”,现在,“跑了”又用在郭台铭身上了。

我常常觉得好笑,很多人谈郭董,都是没头没脑的一团混乱,从报纸、网上把要用的字裁剪下来,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绑票勒索信一样,一堆字拼在一起,就给郭台铭下结论,结果就是谬论一把,算得上逻辑的没几条。

且用郭董拟定的投资美国“飞鹰计划”来说事吧,这里有二个大的问题,需要盘一盘:一、为何这次是飞向美国?二、老鹰起飞了,嘴上叼着100亿美元的肉,多不多?当然,“大嘴巴”特朗普又告诉咱们,这块肉比以前说的还要大,郭台铭扔给老鹰的是300亿美元。

下面,我针对这两大问题,像拨算盘珠子一样,来核计一下郭台铭“飞鹰计划”的“数”与“术”,前者指投资规模,也就是“数”;后者谈鸿海的商业战略及商业逻辑,也就是“术”。

“算珠一”:郭台铭为何说“商人的祖国是市场”?

在威斯康辛州投资100亿美元的消息传到台湾,岛内喊“郭台铭跑了”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更不用说最新消息是在美投资额整整翻了三倍,不少人气炸了。

郭台铭后来在美国说了,政治要为经济服务,“经济要用做的,不是用说的”;他说自己是一名商人,“没有错,很多人说商人没有祖国,我觉着市场就是我的祖国。”

“台湾的市场太小”,“ 全世界最大市场就是中美两个地方,我们不去那,我们去哪里呢?”郭台铭如此说,他还解释自己,无论走到哪里,最主要的公司结算是在台湾。

我篇头提到了,站在白宫,郭台铭说“总统先生,老鹰起飞了”,似乎是说给特朗普听的,其实也是尽然,这是“一语双关”,他无疑是宣告,无论是日本、台湾、大陆、还有美国,你们都要从“世界级企业”视角,来看待鸿海的国际化布局,老鹰起飞了!

什么“两岸台企”、“亚洲制造大厂”的称号,已经无法装下郭台铭的雄心。且看台湾媒体设计的一幅“鸿海的全球布局”吧:

看明白了没有,郭台铭早“跑”了,鸿海飞了,老鹰的栖息地多着呢,不光是美国。 看明白了没有?别在“代工大王”这个词汇“依样画葫芦”啦,整个鸿海的产业链全球布局,可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但有一样没变,郭董干的都是实体。做了40年的生产制造的老郭,还是继续干这些,跑到海外,人家不是买别墅、游艇、体育俱乐部,耍什么金融投资“玩钱”的花活。

郭台铭是一个中国人,这句话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郭台铭公开说“商人的祖国是市场”,不少人从价值观上说了不少郭老板的“不是”,有人说他“穷的只剩下钱”,台湾成大李文忠教授在脸书上批评“不是每个有钱人都像郭董”。

市场是不是商人的“祖国”,此话若是一味上纲上线,也大可不必。沃尔玛、福特等那么多跨国企业跑到咱们这边来,无非是奔着市场而来,难道说一个个都把“祖国”丢了吗?

全球化时代,也是共享时代,哪里有市场,就朝向哪里发展,从商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

“算珠二”:郭台铭也有“转什么、转到哪”的难题

“别拿‘创新’来骗自己”,此话台湾科技界大老张忠谋近来说了多次了。

我年初的文章写过郭台铭农历年的鸿海尾牙,记得郭台铭一上台,为了鸿海去年营收衰退,向所有员工及投资人鞠躬道歉。

其实,对照岛内另一个苹果iPhone代工企业,也是鸿海竞争对手“和硕联科”,去年营收的衰退幅度比鸿海要大得多,鸿海去年整体营收虽衰退了2.8%,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然,营收衰退,郭台铭也不能怪苹果,苹果业绩虽不是很好,也算过得去。问题就出来了,鸿海的优势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要转型创新,那该转什么领域,要转到什么地方?

鸿海旗下的富士康(郭董想改为“富智康”),大家都很熟悉,苹果手机代工厂,可要问富士康的英文名“Foxconn”是怎么来的,知道的人可能不多。

鸿海早期是做连接器(connector)代工的,郭老板一想,这还不是他心中想要的,于是他在前面加上“fox”一词,意思就是要像狐狸一样动作敏捷,而且还要像狐狸一样的嗅觉。

很多人只看到郭台铭对员工苛刻、霸气一面,却忘了郭老板还有狐狸一样的市场嗅觉。据说有鸿海工程师问郭董:“为何爆肝的是我,首富却是你?”郭台铭回应了三点,我想说的是,里面最重要的有一条,就是郭台铭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既是一种态度,也是眼光。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很多想法,却不会成功,就是选择上出了问题,眼光短浅,急功近利。

我在“鸿海尾牙”一文提及,郭台铭针对未来经济情势的说了“郭三点”,其中最重要的一席话,就是鸿海转型要围绕着他的判断:“实体经济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制造界将会成为经济成长的重要因素”。

生产制造是鸿海一直引以为傲的部分,也是最强的优势所在。不论是什么创新的服务,或者什么全新的商业模式,最终一定会有一个硬件终端的存在,没有生产制造的支援,所有的创新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的幻想。

凭借足够的制造经验和生产规模的鸿海,转型一定是围绕着制造二字,坚刚不夺其志,这里边的差别只在于要如何转、转到哪?

投特朗普“美国优先”之所好,其实花上100亿美元,甚至是300亿美元,最大的赢家不止是特朗普,而是郭台铭和他的鸿海帝国:

(1)让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美国总统)亲自为鸿海打品牌,甚至让郭台铭的投资案成了“国际新闻”,还有比这么更便宜的交易吗?

(2)鸿海制造要转型,就是要做能“脱胎换骨”、“神清气爽”的东西,未来鸿海旗下富士康在美国推出来的,一定有自己的产品,而且产品还不一定是硬件,还有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走高端制造的路线,往智慧型的路走,这写方面,还有几个比美国更好的舞台吗?

(3)赴美投资,老鹰起飞后,郭台铭肯定要想着下一步。收购日本人心目中的“国民品牌”——夏普,郭老板肯定不是为了自己一时爽,听几声“啪啪啪”的掌声,夏普是国际知名的液晶电视品牌,也是郭老板手上的“王牌”。

假如在中国扩产,在美国高举保护主义大旗的背景下,难免顶着“红色供应链”帽子,回台湾更不可能。特朗普要“制造回归”,郭老板要的是加速美国市场的销售拓展。

一贯嗅觉敏锐的郭台铭,他就不懂要在太平洋东西岸“找平衡”的道理吗?

我看到两条蛮有趣的商业资讯,一条是已经确定下来的威斯康辛州100亿美元投资案;另一条是鸿海在广州投资610亿的“十点五代面板厂”。这两者规模相当,而且几乎是投资同时启动,后期产能同时开出。我劝业内人士,别光想“郭台铭跑了”,先考虑自己未来供给端可能再现的过剩噩梦吧!

“算珠三”:为郭台铭“退休”做准备

多年以来,郭台铭的“退休”,时不时登上两岸各家媒体的头条。自从亲弟弟郭台成忌日悼念时,郭老板那句“很快就会退休了”,至今尚未画上句号。

“努力、努力,再努力。不为物欲,不为虚名。享受工作,享受挑战,除非太阳升起,否则不能不达到目标。”这是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的座右铭。

此前,郭台铭曾表示,“长子郭守正和侄子、侄女绝对不会接事业”。可不管怎么说,鸿海还是深深地钉上“家族企业”的烙印。

不让子侄接班,在今天不少华人家族企业中也算正常,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不是也将接棒的位子给外人方洪波嘛。

当然,美的“太子” 何剑锋是他自己不想接班。鸿海摊子这么大,后郭台铭时代的鸿海“国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郭台铭与母亲初永真、妻子曾馨莹

同是从事科技行业,张忠谋为自己找了双大臣当家的“共管模式”,鸿海帝国的产业规模那么大,布局地点那么广,涉及领域那么泛,未来,郭台铭或许会将鸿海旗下各集团重新组织改造,也不乏拆分上市可能。

郭台铭说过:“当集团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做联邦或者联邦体制”。如此来看,未来的鸿海,可能走分权分利的“共和制”模式,在分拆事业体(群)时,再来一个集体接班体制。

当然,这里会有一个前提条件:各个分体的“国王”,要向郭台铭家族“面北称臣”。

美国是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地方,未来假如走接班“联邦共和”模式,可能最体现美国式思维。因此,在美投资,或是郭台铭接班布局最好的试金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