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据说,200年前就有“阿尔法狗”了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据说,200年前就有“阿尔法狗”了呢……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这个4000 磅的庞然大物挥舞着笨拙的机械臂,为汽车焊接压铸件。

前不久,“阿尔法狗”光荣退役,但其服役期间在围棋界以一敌百、所向披靡的雄风,早已吹遍全球。不过,你知道吗,它的原型早在200年前就已“出现”了。据说,当时的奥地利女王喜欢下棋,臣子们专门请来工程师,“研发”了一台会下象棋的“机器”……

呃……其实,那只是一位象棋高手躲在“机器”里,陪着女王下棋。不过,这种创新的“人机合体”方式,小A也是非常佩服!

贵族的娱乐方式,我们固然学不来。但时下,我们却可以有真正的机器帮手来协助我们工作。今天,就让小A带你一起来领略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机合体”!

新世界下的新革命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这个4000 磅的庞然大物挥舞着笨拙的机械臂,为汽车焊接压铸件。(有图有真相)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的工业机器人不但更加小巧、安全,适应性也更强,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多项工作。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人机真正实现了牵手,人机协作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背景下,人机协作正在重塑生产和服务流程,成为新的“互联工业劳动力”。这种新模式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改善运营效率,加强价值链可视性、安全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还能有效应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攀升或短缺的问题,帮助增强本土制造的实力。

埃森哲研究显示,未来五年,制造业将逐步由“劳动力为主”转变为“人机协作”。这场变革势不可挡,人机无缝对接则是这场技术革命成功的关键。

弥合认知与行动的断层

尽管不少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机互补的重要性,但采取切实行动的并不多见——94%的制造业高管表示对此次劳动力革命有所感知,但仅有22%采取了相应措施。

目前,互联劳动力在企业研发预算中的比重,业内平均水平为18%,五年后有望达到24%。然而,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这一比例恐怕只是杯水车薪,立即调整投资分配可能更为明智。

西门子(Siemens)的部分自动化生产线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顺畅运行数周。其旗下的“黑灯”制造厂更是让西门子离全自动化工厂更进一步。此外,一家芯片设备制造商正在开发一款智能眼镜。佩戴该款眼镜后,无尘车间内的工程师就可以实时获得指导和交互信息。这些行业领先者的案例值得借鉴。

此外,根据埃森哲的调研,70%受访高管认为,优秀技术工人的缺乏是互联劳动力模式的最大挑战。如果工人尚未准备好迎接变革,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那么人机协作后效率的提升空间将大打折扣。

的确,人机协作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人不但要具备跨职能和跨学科技能,还要能在车间熟练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与机器自如配合。这需要彻底转变思维,重新认识人机协作的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价值。

目前,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越来越难找。为此,制造企业应为各级技术工人提供平等的提升机会,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技能升级。

“人机和谐共处”,怎么做?

在制造业,建立互联工业劳动力尚无通行的成功做法,但通过做好以下四项基础工作,企业可以营造和保持一个有助于人机协同发展的环境。

第一,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高层负责人是员工、流程、技术发展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确保变革项目资金充足的关键所在。高管团队必须全力投入,避免受到利益竞争的干扰;积极听取运营经理的反馈,因为后者可能掌握着生产效率攸关的第一手信息,可为转型提供指引,强化转型成效。

第二,明确人机职责划分和协作方式。

把握人机协作的分寸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制造商需要扮演“价值架构师”的角色。为此,企业需要把脉市场趋势,解构价值链,找到互联工业劳动力模式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改善产品与服务。

第三,引导工人认可机器的价值。

制造业工人对机器的复杂情感不难理解。尽管机器有望改善工作环境,创造新的岗位,但也常被视为对饭碗的威胁。在制定人机协作策略时,制造企业也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工人相信机器并非敌人:因为机器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使他们更专注于有趣、安全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扮演的是朋友的角色。

最后,勇于突破人才战略的舒适区。

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如何补充?制造企业必须心中有数。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企业应将数据分析和管理技能作为重点,这是解读产品各个生命周期传感器数据的关键。

可以预见,未来那些发力“互联劳动力模式”的企业与止步不前的企业之间将不断拉开差距。5 年、10年或20年后,后者即便赤着脚,恐怕也难迎头赶上;而那些先行一步的领先者,很可能将一路前行,不断斩获人机协作带来的新收益。

此文改编自埃森哲《展望》文章《人机协作新规则》,作者为埃森哲工业产品部门瑞士区董事总经理雷内·维德曼,和埃森哲管理咨询部门高级经理克里斯汀·冯·德·格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据说,200年前就有“阿尔法狗”了呢……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这个4000 磅的庞然大物挥舞着笨拙的机械臂,为汽车焊接压铸件。

前不久,“阿尔法狗”光荣退役,但其服役期间在围棋界以一敌百、所向披靡的雄风,早已吹遍全球。不过,你知道吗,它的原型早在200年前就已“出现”了。据说,当时的奥地利女王喜欢下棋,臣子们专门请来工程师,“研发”了一台会下象棋的“机器”……

呃……其实,那只是一位象棋高手躲在“机器”里,陪着女王下棋。不过,这种创新的“人机合体”方式,小A也是非常佩服!

贵族的娱乐方式,我们固然学不来。但时下,我们却可以有真正的机器帮手来协助我们工作。今天,就让小A带你一起来领略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机合体”!

新世界下的新革命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问世,这个4000 磅的庞然大物挥舞着笨拙的机械臂,为汽车焊接压铸件。(有图有真相)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的工业机器人不但更加小巧、安全,适应性也更强,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多项工作。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的出现,让人机真正实现了牵手,人机协作不再局限于物理意义上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背景下,人机协作正在重塑生产和服务流程,成为新的“互联工业劳动力”。这种新模式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改善运营效率,加强价值链可视性、安全性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还能有效应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攀升或短缺的问题,帮助增强本土制造的实力。

埃森哲研究显示,未来五年,制造业将逐步由“劳动力为主”转变为“人机协作”。这场变革势不可挡,人机无缝对接则是这场技术革命成功的关键。

弥合认知与行动的断层

尽管不少制造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机互补的重要性,但采取切实行动的并不多见——94%的制造业高管表示对此次劳动力革命有所感知,但仅有22%采取了相应措施。

目前,互联劳动力在企业研发预算中的比重,业内平均水平为18%,五年后有望达到24%。然而,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这一比例恐怕只是杯水车薪,立即调整投资分配可能更为明智。

西门子(Siemens)的部分自动化生产线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顺畅运行数周。其旗下的“黑灯”制造厂更是让西门子离全自动化工厂更进一步。此外,一家芯片设备制造商正在开发一款智能眼镜。佩戴该款眼镜后,无尘车间内的工程师就可以实时获得指导和交互信息。这些行业领先者的案例值得借鉴。

此外,根据埃森哲的调研,70%受访高管认为,优秀技术工人的缺乏是互联劳动力模式的最大挑战。如果工人尚未准备好迎接变革,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那么人机协作后效率的提升空间将大打折扣。

的确,人机协作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人不但要具备跨职能和跨学科技能,还要能在车间熟练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与机器自如配合。这需要彻底转变思维,重新认识人机协作的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和价值。

目前,符合要求的技术工人越来越难找。为此,制造企业应为各级技术工人提供平等的提升机会,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技能升级。

“人机和谐共处”,怎么做?

在制造业,建立互联工业劳动力尚无通行的成功做法,但通过做好以下四项基础工作,企业可以营造和保持一个有助于人机协同发展的环境。

第一,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高层负责人是员工、流程、技术发展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确保变革项目资金充足的关键所在。高管团队必须全力投入,避免受到利益竞争的干扰;积极听取运营经理的反馈,因为后者可能掌握着生产效率攸关的第一手信息,可为转型提供指引,强化转型成效。

第二,明确人机职责划分和协作方式。

把握人机协作的分寸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制造商需要扮演“价值架构师”的角色。为此,企业需要把脉市场趋势,解构价值链,找到互联工业劳动力模式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改善产品与服务。

第三,引导工人认可机器的价值。

制造业工人对机器的复杂情感不难理解。尽管机器有望改善工作环境,创造新的岗位,但也常被视为对饭碗的威胁。在制定人机协作策略时,制造企业也要考虑到这一点,让工人相信机器并非敌人:因为机器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使他们更专注于有趣、安全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扮演的是朋友的角色。

最后,勇于突破人才战略的舒适区。

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如何补充?制造企业必须心中有数。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企业应将数据分析和管理技能作为重点,这是解读产品各个生命周期传感器数据的关键。

可以预见,未来那些发力“互联劳动力模式”的企业与止步不前的企业之间将不断拉开差距。5 年、10年或20年后,后者即便赤着脚,恐怕也难迎头赶上;而那些先行一步的领先者,很可能将一路前行,不断斩获人机协作带来的新收益。

此文改编自埃森哲《展望》文章《人机协作新规则》,作者为埃森哲工业产品部门瑞士区董事总经理雷内·维德曼,和埃森哲管理咨询部门高级经理克里斯汀·冯·德·格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