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照田
在陶瓷行业里,几乎再没有第二个产品像陶瓷薄板一样,在市场推广的路上历经坎坷,成长的如此艰难。
从2007年中国正式推出瓷质薄板到现在,今年刚好是第十年。十年之间,陶瓷行业先后推出了普拉提、洞石、明珠玉、全抛釉、大理石瓷砖、金刚釉、K金砖等系列产品,且每个产品都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成长,行业内企业纷纷跟风,使产品达到顶盛。
有些产品还处于高处,有些产品则由盛而衰,淡出风潮。早几年推出的木纹砖、微晶石产品,如今也开始流行,并创造出了较大的市场销售体量。市场的走向风云莫测,但是回过头来看,陶瓷薄板经过十年的发展还是风平浪静,在瓷砖市场内所占份额微不足道。
即使是在小市场里,仍然会有争端和纠纷。十年之间,陶瓷薄板面临了怎样的发展与竞争呢?
|开创者的推动与拦截
2007年蒙娜丽莎推出陶瓷薄板之后,即开始对陶瓷薄板进行市场推广。作为一种全新的瓷砖类装饰材料,陶瓷薄板需要培育市场、教育市场,更要建立起相关的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销售的基础条件。
瓷砖在大幅度减薄后,想要立刻在传统的零售市场上进行推广是行不通的,有以下四种原因。
第一点:普通消费者会对减薄后的瓷砖强度和使用性能持怀疑态度;
第二点:消费者对技术指标不感兴趣或者不明白,他们只是凭感觉;
第三点:很容易被其它商家的说法所左右,整个建材市场上全是卖传统砖的店面,任何一家都不会说薄板好。
第四点:陶瓷薄板比传统瓷砖薄,却又比传统瓷砖贵,缺少支撑消费者购买的利益点。
工程渠道是陶瓷薄板最有可能率先打开的通道。因为工程客户是相对专业的客户,对产品质量不会盲听盲信,而是看产品的具体技术指标;对产品价格的高低不过分敏感,主要看重产品带来的装修效果,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比如会考虑产品的绿色环保等。另外,单笔业务交易量大,排产容易。
工程需要相关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否则无法验收,也没人敢承受巨大风险使用“三无”产品。
就像最早生产并销售汽车的企业一样,不仅要生产汽车,还要想办法推进普及公路和建设加油站,否则没人会敢买汽车。蒙娜丽莎研发生出薄板后,也要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承担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程的责任。
2007年12月,“薄法施工法”诞生;2008年12月,推出“建筑幕墙”系统;2009年3月,起草发布《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2009年11月5日,几经周折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陶瓷板》正式实施。
据说,当初蒙娜丽莎的负责人找到陶瓷产品的生产标准主管单位时,单位表示,只有仅仅这一条生产线,而且还没有任何实际应用于项目和工程的案例,薄板产品根本不予立项。在业界泰斗陈帆教授的努力推动下,几经周折,最终住建部率先确定了“建筑陶瓷薄板”的存在;
2010年9月,推出“外墙外保温一体化节能”、“铝蜂窝复合板”等系统;2012年8月,《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新增陶瓷薄板建筑幕墙工程的设计、加工制作、安装施工、工程验收以及保养和维修等具体标准规定并作为行业标准(编号:JGJ/T172-2012)正式实施……
这些标准的建立,为陶瓷薄板拿到“出生证”和“出入证”,也为薄板的市场推广铺平了道路。
出于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时也会建立一些门槛拦截新的进入者。蒙娜丽莎也不例外,作为一流企业和标准生产者,其实就是话语权的掌控者。
蒙娜丽莎建立的《陶瓷板》标准,可以说是耍了一些小心机。厚度不大于6mm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是薄板;可是薄板的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平米”就让外人难以理解。行业人士多有疑问,这个面积不小于1.62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在得不到满意的理由后,自然会联想到,蒙娜丽莎生产的产品规格为900X1800mm,这可能就是上表面面积数据的来源。
生产路上的障碍确实不小,要想生产如此大规格的陶瓷薄板,必须迈过很高的技术门槛(如平整度问题、产品增加长度和宽度后对烧成的影响等等)和设备门槛(万吨级的压机、宽体窑)。时至今日,有能力生产如此大规格陶瓷薄板的企业也不过三四家。
|跟进者的翻墙与争利
陶瓷薄板的消费市场一旦形成,必然会有企业跟进争夺市场利益,这是所有行业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在2009年之后,陶瓷薄板开始被市场认可,特别是在工程方面优势明显。先后有广东佛山及台山、惠州和湖北咸宁、广西北流等数家企业推出了600x1200mm规格的陶瓷薄板。从《陶瓷板》的标准上来看,这些产品的上表面面积均未达到1.62平米,但是所有企业的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都打着“陶瓷薄板”的名号。
更重要的是,900x1800mm规格的薄板使用空间有局限,施工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高;600x1200mm的产品重量轻,施工方便,成本更低。再加上售价便宜,在市场上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面对“翻墙”入内的争利对手,蒙娜丽莎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可是事实上,蒙娜丽莎并没有办法制止任何一家企业停止生产。某品牌甚至和蒙娜丽莎之间还数次互撕,各执一词,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行业内和外界各路媒体的关注报道,最终也是胜负不分。
最后,因为该品牌直接搬运蒙娜丽莎的宣传文章和视频,改成自己公司的名称进行宣传,甚至于连文章中的员工姓名都没改,视频里也是蒙娜丽莎的技术总监,这才让蒙娜丽莎打赢了一场薄板官司。
当时《南方都市报》以《“薄板”之争落定》为题报道了这次官司,从标题上看颇具深意,然而实际上明明是资料侵权,怎么就成了“薄板之争”呢?
事实上,无论蒙娜丽莎怎么维权,依然无法保护自己辛苦培育的市场,就算是自己制定的标准,也不能更好地拦截住对手。
在《陶瓷板》中,“3.1尺寸”的陶瓷板是由黏土和其它无机非金属材料经过成形和高温的生产工艺烧制成的板状陶瓷制品(注:厚度不大于6mm、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m2)。跟进者看了以后,大多数都会对标准质疑:括号里内容的权威性似乎要小于正文。
而在“5. 2尺寸”的陶瓷薄板中规定,“产品的制造尺寸和工作尺寸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这一条成为了跟进者们套用陶瓷薄板标准的突破口,他们可以信誓旦旦的说:“这些产品尺寸是按客户的要求生产的。”对此,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只能硬着头皮的打趣道:这是当时制定标准时故意给你们留的口子。
不知道是不是被自己所制定的标准束缚了,蒙娜丽莎在几年中始终没有推600x1200规格的薄板,将市场拱手让给了跟进者。直到2016年左右,蒙娜丽莎才有类似产品推出。
与此同时,福建的数家外墙砖企业已经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大举杀入了薄板领域,开始直接生产300x600mm和400x800mm规格的薄板。无论行业怎么称呼其产品,“薄瓷片”也好,“薄砖”也罢;福建企业以其惯常的做法,并不答话,只管低头干自己的。
其中一家企业据说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了6条窑炉生产这种小规格薄板,并且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这让多年来,始终梦想能有一条线不间断生产薄板的企业情以何堪。
笔者无意讨论是与非对与错,只有尽量呈现陶瓷薄板十年的发展真相:绛树双歌!
-首发于材思,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