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AMC股价大跌之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AMC股价大跌之谜

是华尔街做空万达AMC,还是美国院线处于夕阳产业导致资本市场看空AMC?

作者:Gary/美国报道

(AMC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影院,该影院自万达入主以来进行了多次设备更新。Gary摄影。)

8月1日星期二,当华尔街在盛夏中狂欢、特朗普在吹嘘道指攀上22000点历史高位时,2012年被万达收购、现在全球第一大院线(拥有影院和屏幕数量)AMC滑入了冰窟。股价从历史低位20.8美元滑入了另一个黑洞——15.2美元。在美股飞升的2017年,AMC累计跌幅超过50%。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烈日的午后,发生在大部分投资者和媒体都在惊叹美股的强劲涨势,发生在苹果刚公布超预期的季度财报并单日飙升近8%的时候。

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实时对AMC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除了商业网站和《华尔街日报》的简短分析,美国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一个公司的兴衰,虽然在万达入主了5年之后的AMC已经是全球院线的领头人。

是华尔街做空万达AMC,还是美国院线处于夕阳产业导致资本市场看空AMC?

华尔街的放大镜是“有色眼镜”

美国资本市场上中概股都在涨,但AMC似乎是个例外。

2017年的美国股市无疑是“疯牛”,大部分公司都在上涨。那些曾经被华尔街小瞧过的中国科技股也在“疯长”,有的甚至半年涨了近100%(诸如阿里、百度、京东等)。

在这种火热的大环境下,华尔街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性”。它更在意企业的季度公开财报,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来审视公司的各种数据。但华尔街的“放大镜”并不客观,它更像是“有色眼镜”。

一旦某个公司的季度财务状况(收入、盈利)超出华尔街诸家机构的预期,该公司的股票便开始大涨;一旦某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低于预期,该公司便会受到加倍的下跌惩罚。美国赫赫有名的巨头们也不乏在今年被过度惩罚的案例(诸如Exxon Mobil,IBM等)。

AMC的领导层定然深知二季度财报很不理想。他们不愿意在8月8日承诺的财报公开日那天因公布不及预期的财报而受到华尔街的鞭打,而是选择先提前放风、让投资者们知道AMC二季度很不理想。

AMC的领导层也许觉得他们是领导特斯拉的马斯克或是领导亚马逊的贝佐斯。这两位当红CEO经常因为提前向华尔街公开坏消息(亏损、高支出)而获得投资者们的“宽恕”,股票非但不跌反而继续上涨。

但AMC的管理层不会不知道,Tesla和Amazon不是AMC,它们是价值股票、是财富生成机。而AMC,是北美的夕阳产业,并且其老板还是中国人。

所以,虽然AMC的管理层在8月1日傍晚、在苹果疯狂上涨8%(从148美元到160美元)的时候公布了自己二季度大概亏损1.745亿到1.785亿美元(一股亏1.34美元到1.36美元),华尔街的投资者用5.6美元的暴跌(超25%的单日降幅)狠狠地惩罚了AMC。

美国院线正走向夕阳产业

华尔街是十足的变色龙、双重标准吗?

AMC也就是每股亏损1.34美元到1.36美元之间,华尔街凭什么让其一下子跌5.6美元?华尔街就这样对待全球第一大院线吗?AMC还是不是美国的电影娱乐产业领头者?

华尔街肯定没有把AMC当领头者对待。相反,华尔街把AMC当作待宰的羔羊。北美第二、第三的院线受AMC的影响股价都有下跌,但他们的跌幅都不到5%。要知道,单日5%的跌幅可是美国熊市的重要指标。美国道指已经近十年没有单日5%的跌幅了(虽然很多公司有这样的波动,道指作为综合指数已经近十年不大跌了)。

AMC从2016年的35美元一股的高位,但现在的15.2美元,超过一半的财富没有了。这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来说是完全讲不通的。

2012年的AMC是一个处在破产边缘的北美第二大院线,万达用26亿美元(一股20美元)的高溢价收购了它,同时也拯救了它。AMC的收入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加,同时AMC也更新了影院破旧的设备,这又吸引了更多的观影者。这两点理应让AMC的市值增大,但AMC在过去5年几次市值跌回购买价,现在更是才19亿美元了。(全球最大的院线市值才19亿美元?北美第二、第三大的院线市值都比AMC高。)

但院线毕竟是美国的夕阳产业。在中国,院线可以说还在成长期;在美国,院线在不可逆转的衰落期里。美国院线大部分观影者要么是中学生,要么是老人。初高中生谈恋爱可选的地方很少,所以热衷去电影院;老年观众大多数是在院线扩张的年代(美国第一大院线AMC、第二大院线Regal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在全美疯狂扩张的)长大的,他们是去怀念过去的岁月。

美国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少去电影院(这些年轻人是中国院线的主要消费群)。第一,他们谈恋爱不需要先喝咖啡、再看电影、再步入正轨。第二,美国的大学生大多比较批判和叛逆,不喜欢看主流电影。就算他们看电影,也倾向于在Netflix、Amazon上看,因为美国大别墅里的家庭影院和大沙发真的比在很多电影院里观影更享受。

中国企业警惕华尔街的“阴谋”

万达和王健林当初买AMC的时候,也许并没有考虑院线在美国的发展周期。万达买AMC之后,虽然不介入AMC的日常运营,但AMC在2016年年底的三大并购显然是王健林力推的——毕竟这才符合他的全球布局。

AMC在2016年底用11亿美元买了北美第四大院线Carmike,用12.1亿美元买了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and UCI,又用9.29亿美元并购了北欧院线Nordic。这三笔交易的总和虽然没超过AMC在2016年的市值,但AMC显然是没有现钱完成这几笔交易的。

钱从哪里来?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答案。自从万达上个月贱卖文旅项目和酒店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方面也在怀疑AMC到底会不会因为万达在中国的麻烦而出现问题。AMC在7月17日曾公开承诺,AMC在2016年的三宗院线并购全部是AMC自己融的资,和万达没有资金关系。

但这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以AMC的实力,它如何能在一年间吃掉三个大院线(三个加起来和自己的市值差不多)?如果是靠在美国的借款,利息的压力就足以压垮AMC。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对AMC的态度,或许这是做空AMC导致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并购是华尔街(还有私募基金)的“特权”。一个公司并购自己同类或者上下游的公司不仅会受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核,也会受到华尔街的掠夺和惩罚。

华尔街擅长的就是在某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收购该公司,从而榨干它最后一滴血然后再倒卖给别人(安邦、海航之前在美国的很多交易都是靠华尔街的投行和黑石充当中介人)。当冷酷的华尔街碰到并购、收购成性的中国公司时,他们欣喜若狂但又不漏声色。现在的AMC,正是被华尔街惩罚的对象。

目前我们尚不能给万达旗下的AMC下定论。AMC出现股价下跌,一方面是行业或步入下行放缓渠道,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怀疑AMC并购时的资金来源也可能是股价下跌原因之一。但第三个方面,不能不怀疑华尔街可能有意针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而设下一个圈套。

华尔街的本质是逐利和利益最大化,同样存在着欺诈,存在着对中国企业的偏见以及可能的恶意做空。

抛开华尔街资本市场真实的用意不谈,但AMC在美国的五年之劫,是该给热衷并购的中国公司提个醒了。当你用高溢价收购西方公司的时候,不要老是窃喜你的“国际布局”,或许华尔街针对中国企业正在酝酿一个长线“阴谋”,甚至可能出现因为华尔街对中国企业的质疑而出现股票大跌,这才是最可怕的。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蓝科技(www.lankeji.com)微信公众号(chinalankej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AMC股价大跌之谜

是华尔街做空万达AMC,还是美国院线处于夕阳产业导致资本市场看空AMC?

作者:Gary/美国报道

(AMC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影院,该影院自万达入主以来进行了多次设备更新。Gary摄影。)

8月1日星期二,当华尔街在盛夏中狂欢、特朗普在吹嘘道指攀上22000点历史高位时,2012年被万达收购、现在全球第一大院线(拥有影院和屏幕数量)AMC滑入了冰窟。股价从历史低位20.8美元滑入了另一个黑洞——15.2美元。在美股飞升的2017年,AMC累计跌幅超过50%。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烈日的午后,发生在大部分投资者和媒体都在惊叹美股的强劲涨势,发生在苹果刚公布超预期的季度财报并单日飙升近8%的时候。

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实时对AMC的事件进行深度报道。除了商业网站和《华尔街日报》的简短分析,美国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一个公司的兴衰,虽然在万达入主了5年之后的AMC已经是全球院线的领头人。

是华尔街做空万达AMC,还是美国院线处于夕阳产业导致资本市场看空AMC?

华尔街的放大镜是“有色眼镜”

美国资本市场上中概股都在涨,但AMC似乎是个例外。

2017年的美国股市无疑是“疯牛”,大部分公司都在上涨。那些曾经被华尔街小瞧过的中国科技股也在“疯长”,有的甚至半年涨了近100%(诸如阿里、百度、京东等)。

在这种火热的大环境下,华尔街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性”。它更在意企业的季度公开财报,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来审视公司的各种数据。但华尔街的“放大镜”并不客观,它更像是“有色眼镜”。

一旦某个公司的季度财务状况(收入、盈利)超出华尔街诸家机构的预期,该公司的股票便开始大涨;一旦某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低于预期,该公司便会受到加倍的下跌惩罚。美国赫赫有名的巨头们也不乏在今年被过度惩罚的案例(诸如Exxon Mobil,IBM等)。

AMC的领导层定然深知二季度财报很不理想。他们不愿意在8月8日承诺的财报公开日那天因公布不及预期的财报而受到华尔街的鞭打,而是选择先提前放风、让投资者们知道AMC二季度很不理想。

AMC的领导层也许觉得他们是领导特斯拉的马斯克或是领导亚马逊的贝佐斯。这两位当红CEO经常因为提前向华尔街公开坏消息(亏损、高支出)而获得投资者们的“宽恕”,股票非但不跌反而继续上涨。

但AMC的管理层不会不知道,Tesla和Amazon不是AMC,它们是价值股票、是财富生成机。而AMC,是北美的夕阳产业,并且其老板还是中国人。

所以,虽然AMC的管理层在8月1日傍晚、在苹果疯狂上涨8%(从148美元到160美元)的时候公布了自己二季度大概亏损1.745亿到1.785亿美元(一股亏1.34美元到1.36美元),华尔街的投资者用5.6美元的暴跌(超25%的单日降幅)狠狠地惩罚了AMC。

美国院线正走向夕阳产业

华尔街是十足的变色龙、双重标准吗?

AMC也就是每股亏损1.34美元到1.36美元之间,华尔街凭什么让其一下子跌5.6美元?华尔街就这样对待全球第一大院线吗?AMC还是不是美国的电影娱乐产业领头者?

华尔街肯定没有把AMC当领头者对待。相反,华尔街把AMC当作待宰的羔羊。北美第二、第三的院线受AMC的影响股价都有下跌,但他们的跌幅都不到5%。要知道,单日5%的跌幅可是美国熊市的重要指标。美国道指已经近十年没有单日5%的跌幅了(虽然很多公司有这样的波动,道指作为综合指数已经近十年不大跌了)。

AMC从2016年的35美元一股的高位,但现在的15.2美元,超过一半的财富没有了。这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来说是完全讲不通的。

2012年的AMC是一个处在破产边缘的北美第二大院线,万达用26亿美元(一股20美元)的高溢价收购了它,同时也拯救了它。AMC的收入在过去几年逐步增加,同时AMC也更新了影院破旧的设备,这又吸引了更多的观影者。这两点理应让AMC的市值增大,但AMC在过去5年几次市值跌回购买价,现在更是才19亿美元了。(全球最大的院线市值才19亿美元?北美第二、第三大的院线市值都比AMC高。)

但院线毕竟是美国的夕阳产业。在中国,院线可以说还在成长期;在美国,院线在不可逆转的衰落期里。美国院线大部分观影者要么是中学生,要么是老人。初高中生谈恋爱可选的地方很少,所以热衷去电影院;老年观众大多数是在院线扩张的年代(美国第一大院线AMC、第二大院线Regal都是在六七十年代在全美疯狂扩张的)长大的,他们是去怀念过去的岁月。

美国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少去电影院(这些年轻人是中国院线的主要消费群)。第一,他们谈恋爱不需要先喝咖啡、再看电影、再步入正轨。第二,美国的大学生大多比较批判和叛逆,不喜欢看主流电影。就算他们看电影,也倾向于在Netflix、Amazon上看,因为美国大别墅里的家庭影院和大沙发真的比在很多电影院里观影更享受。

中国企业警惕华尔街的“阴谋”

万达和王健林当初买AMC的时候,也许并没有考虑院线在美国的发展周期。万达买AMC之后,虽然不介入AMC的日常运营,但AMC在2016年年底的三大并购显然是王健林力推的——毕竟这才符合他的全球布局。

AMC在2016年底用11亿美元买了北美第四大院线Carmike,用12.1亿美元买了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and UCI,又用9.29亿美元并购了北欧院线Nordic。这三笔交易的总和虽然没超过AMC在2016年的市值,但AMC显然是没有现钱完成这几笔交易的。

钱从哪里来?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答案。自从万达上个月贱卖文旅项目和酒店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方面也在怀疑AMC到底会不会因为万达在中国的麻烦而出现问题。AMC在7月17日曾公开承诺,AMC在2016年的三宗院线并购全部是AMC自己融的资,和万达没有资金关系。

但这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以AMC的实力,它如何能在一年间吃掉三个大院线(三个加起来和自己的市值差不多)?如果是靠在美国的借款,利息的压力就足以压垮AMC。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对AMC的态度,或许这是做空AMC导致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并购是华尔街(还有私募基金)的“特权”。一个公司并购自己同类或者上下游的公司不仅会受到美国政府的严格审核,也会受到华尔街的掠夺和惩罚。

华尔街擅长的就是在某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收购该公司,从而榨干它最后一滴血然后再倒卖给别人(安邦、海航之前在美国的很多交易都是靠华尔街的投行和黑石充当中介人)。当冷酷的华尔街碰到并购、收购成性的中国公司时,他们欣喜若狂但又不漏声色。现在的AMC,正是被华尔街惩罚的对象。

目前我们尚不能给万达旗下的AMC下定论。AMC出现股价下跌,一方面是行业或步入下行放缓渠道,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怀疑AMC并购时的资金来源也可能是股价下跌原因之一。但第三个方面,不能不怀疑华尔街可能有意针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而设下一个圈套。

华尔街的本质是逐利和利益最大化,同样存在着欺诈,存在着对中国企业的偏见以及可能的恶意做空。

抛开华尔街资本市场真实的用意不谈,但AMC在美国的五年之劫,是该给热衷并购的中国公司提个醒了。当你用高溢价收购西方公司的时候,不要老是窃喜你的“国际布局”,或许华尔街针对中国企业正在酝酿一个长线“阴谋”,甚至可能出现因为华尔街对中国企业的质疑而出现股票大跌,这才是最可怕的。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蓝科技(www.lankeji.com)微信公众号(chinalankeji)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