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企业家学习以色列的创新可能把方向搞偏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企业家学习以色列的创新可能把方向搞偏了

企业创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色列人为什么热衷于赚钱、热衷于创新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以色列犹太人飘泊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在众多“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商人复国是流淌在以色列人血脉中的精神,他们为了生存而赚钱,并非为了热爱而去创新。

作者:杨一波

如今,“创新”成为中国的热词,还衍生出“创二代”之类的新词。我很赞同,不断创新,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社会上因此催生了许多以讲“创新”为主题的论坛,我也曾受邀参加过一些类似的论坛,很多站在台上的嘉宾们会拿以色列作为范例来鼓励正困扰在转型升级中的国内企业家或者创新研发者们。这让我很是不解。

因为,我的看法与大家可能不太一样。

我认为中国人学创新,以色列并非是一个好榜样。

原因有三:

其一,创新在以色列的确非常受到追捧,并非因为喜欢科技而创新。

6月份我们到以色列访问,转遍了几乎大半个以色列,包括以色列的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创投基金以及律师事务所。

我们发现以色列的确非常注重教育,除了那些口耳相传的犹太人教育方法外,政府非常重视国民教育,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年人均教育支出近1万元人民币,每年的教育经费仅次于军费。

以色列还有很多非盈利机构,他们的宗旨就是开发和提升犹太世界的教育系统,为所有以色列的儿童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以色列餐馆里的所谓美食实在是令人难开胃口,多数菜品都是原始的样子拿去油炸了事,他们丝毫不肯在饮食上多点研究和创新。

我的结论是:以色列人的确聪明,很会赚钱。但我想说的是,并非是以色列人喜欢创新或者科技,而是因为创新能赚钱,做创新企业比传统企业赚钱快。这就是以色列人不愿意把时间放在研究饮食上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开餐馆赚钱太慢。

因此,很容易理解,以色列大量的创新公司和技术都被卖掉了。比如,导航应用的Waze在获得李嘉诚的维港投资的C轮3000万美元的投资后,最终还是以10亿美元卖给了谷歌。也因此,以色列本土的创新企业极少能够成长为大公司。

当然,以色列为什么热衷于赚钱、热衷于创新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以色列犹太人飘泊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在众多“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商人复国是流淌在以色列人血脉中的精神,他们为了生存而赚钱,并非为了热爱而去创新。

其二,中国市场与以色列相比,优势呈倍数级

这么来说吧,以互联网购物平台为例,中国台湾和香港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用户体验上都比淘宝和阿里巴巴做得好,有很多的细节都为用户考虑得非常周到,很细心,也很用心,可是为什么他们都远远比不上中国内地的许多互联网公司呢?

原因很简单,中国内地市场大,用户需求量多,互联网平台不需要比谁的页面更美,或者交互设计更好,只需要把信用保障系统做好就行了。支付宝的出现正是帮助消费者解决货到后决定是否付款的问题,这比优美的页面和用户体验实在得多。

因此,中国市场与以色列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市场大,需求多,而以色列的国家小,人少。也因此,我要说说创新的另一面。生态问题。

我认为创新不只是你研发一个新技术或者一个新模式。重要的是,你创新的这个东西能够得到市场转化——找到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完成销售。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我们才可以说,你这个创新是完整的。

以色列的创新,只停留在前两个层面,第一是研发层面,第二是初级转化,尽管他的转化率很高,但但绝大多数都在第二个层面就被卖掉了。而我们的高校和企业里拥有大量的研发人才,每年也能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不必再浪费时间去向以色列人学习创新。

如今大多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我认为难点不在于技术——技术可以去购买,难点在于如何向市场转化。

提到中国式创新如何向市场转化,我认为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时机。

为什么呢?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改革带来的各种红利都用完了,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企业或者行业很难再在眼下这个市场中崛起,市场逼着我们必须创新,不创新,创一代们铺好的路,二代很难把它走好,不创新,行业迭代、成本增加这些都会让你吃不消。因此,市场将逼着中国企业进行一场创新革命。

一个大的消费市场,一大群的创新企业,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福气。

其三,并非一定是搞高科技才叫创新。

有人说,我这是传统行业,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没法搞创新;又有人说,我这是服务行业,能引进什么高科技呢?我觉得很多人已经陷入了一种定势思维。

难道一定是搞高科技才叫创新吗?德鲁克曾经说过,创新一定要高科技的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它无法解释市场上发生的现象。高科技企业的常见模式是闪耀登场,快速扩张,然后突然跌落,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认为,高科技行业的创新在概率和持久性方面,还不如传统企业。

就拿沃尔玛来说吧,最初美国人都将商店开在繁华的商业区,大家都知道,中心区的租金肯定很贵。于是,山姆.沃尔顿想,能不能把店开到租金便宜的农村呢?这个时候,美国家庭已经普及汽车了。山姆在阿肯色州开起的第一家商店以价格低廉,货品丰富大获成功,于是他开始扩张建连锁店,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搞得百货店、夫妻店倒下一片。

除了商店开在郊外,沃尔玛还第一做到开放货架,让消费者自己去找他需要的东西,不但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乐趣,还减少了店员的雇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这里可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一个没有高科技的创新让沃尔玛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

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

我们只要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提高技术,因为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只是让我们提高效率。不管是搞高科技还是传统行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利润上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企业家学习以色列的创新可能把方向搞偏了

企业创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以色列人为什么热衷于赚钱、热衷于创新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以色列犹太人飘泊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在众多“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商人复国是流淌在以色列人血脉中的精神,他们为了生存而赚钱,并非为了热爱而去创新。

作者:杨一波

如今,“创新”成为中国的热词,还衍生出“创二代”之类的新词。我很赞同,不断创新,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社会上因此催生了许多以讲“创新”为主题的论坛,我也曾受邀参加过一些类似的论坛,很多站在台上的嘉宾们会拿以色列作为范例来鼓励正困扰在转型升级中的国内企业家或者创新研发者们。这让我很是不解。

因为,我的看法与大家可能不太一样。

我认为中国人学创新,以色列并非是一个好榜样。

原因有三:

其一,创新在以色列的确非常受到追捧,并非因为喜欢科技而创新。

6月份我们到以色列访问,转遍了几乎大半个以色列,包括以色列的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创投基金以及律师事务所。

我们发现以色列的确非常注重教育,除了那些口耳相传的犹太人教育方法外,政府非常重视国民教育,他们义务教育阶段的年人均教育支出近1万元人民币,每年的教育经费仅次于军费。

以色列还有很多非盈利机构,他们的宗旨就是开发和提升犹太世界的教育系统,为所有以色列的儿童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以色列餐馆里的所谓美食实在是令人难开胃口,多数菜品都是原始的样子拿去油炸了事,他们丝毫不肯在饮食上多点研究和创新。

我的结论是:以色列人的确聪明,很会赚钱。但我想说的是,并非是以色列人喜欢创新或者科技,而是因为创新能赚钱,做创新企业比传统企业赚钱快。这就是以色列人不愿意把时间放在研究饮食上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开餐馆赚钱太慢。

因此,很容易理解,以色列大量的创新公司和技术都被卖掉了。比如,导航应用的Waze在获得李嘉诚的维港投资的C轮3000万美元的投资后,最终还是以10亿美元卖给了谷歌。也因此,以色列本土的创新企业极少能够成长为大公司。

当然,以色列为什么热衷于赚钱、热衷于创新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以色列犹太人飘泊了2000多年,直到1948年在众多“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商人复国是流淌在以色列人血脉中的精神,他们为了生存而赚钱,并非为了热爱而去创新。

其二,中国市场与以色列相比,优势呈倍数级

这么来说吧,以互联网购物平台为例,中国台湾和香港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在用户体验上都比淘宝和阿里巴巴做得好,有很多的细节都为用户考虑得非常周到,很细心,也很用心,可是为什么他们都远远比不上中国内地的许多互联网公司呢?

原因很简单,中国内地市场大,用户需求量多,互联网平台不需要比谁的页面更美,或者交互设计更好,只需要把信用保障系统做好就行了。支付宝的出现正是帮助消费者解决货到后决定是否付款的问题,这比优美的页面和用户体验实在得多。

因此,中国市场与以色列的区别在于,中国的市场大,需求多,而以色列的国家小,人少。也因此,我要说说创新的另一面。生态问题。

我认为创新不只是你研发一个新技术或者一个新模式。重要的是,你创新的这个东西能够得到市场转化——找到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完成销售。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我们才可以说,你这个创新是完整的。

以色列的创新,只停留在前两个层面,第一是研发层面,第二是初级转化,尽管他的转化率很高,但但绝大多数都在第二个层面就被卖掉了。而我们的高校和企业里拥有大量的研发人才,每年也能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不必再浪费时间去向以色列人学习创新。

如今大多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我认为难点不在于技术——技术可以去购买,难点在于如何向市场转化。

提到中国式创新如何向市场转化,我认为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时机。

为什么呢?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改革带来的各种红利都用完了,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企业或者行业很难再在眼下这个市场中崛起,市场逼着我们必须创新,不创新,创一代们铺好的路,二代很难把它走好,不创新,行业迭代、成本增加这些都会让你吃不消。因此,市场将逼着中国企业进行一场创新革命。

一个大的消费市场,一大群的创新企业,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福气。

其三,并非一定是搞高科技才叫创新。

有人说,我这是传统行业,几十年都这么过来的,没法搞创新;又有人说,我这是服务行业,能引进什么高科技呢?我觉得很多人已经陷入了一种定势思维。

难道一定是搞高科技才叫创新吗?德鲁克曾经说过,创新一定要高科技的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它无法解释市场上发生的现象。高科技企业的常见模式是闪耀登场,快速扩张,然后突然跌落,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认为,高科技行业的创新在概率和持久性方面,还不如传统企业。

就拿沃尔玛来说吧,最初美国人都将商店开在繁华的商业区,大家都知道,中心区的租金肯定很贵。于是,山姆.沃尔顿想,能不能把店开到租金便宜的农村呢?这个时候,美国家庭已经普及汽车了。山姆在阿肯色州开起的第一家商店以价格低廉,货品丰富大获成功,于是他开始扩张建连锁店,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搞得百货店、夫妻店倒下一片。

除了商店开在郊外,沃尔玛还第一做到开放货架,让消费者自己去找他需要的东西,不但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乐趣,还减少了店员的雇用,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这里可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一个没有高科技的创新让沃尔玛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

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

我们只要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提高技术,因为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技术只是让我们提高效率。不管是搞高科技还是传统行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利润上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