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密让经销商振臂直呼“万岁”的草根“皇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密让经销商振臂直呼“万岁”的草根“皇帝”

娃哈哈的宗庆后有很深的帝王情节,效仿“雍正勤政”打造双赢结果,让经销商振臂直呼“宗总万岁”,被誉为实业家中的“皇帝”。

作者:汇番薯

娃哈哈想必是所有80、90后童年都喝过的饮品。

但谁又知道它的创始人宗庆后,出身贫寒,在42岁“高龄”才开始创业,却一手打造了家喻户晓的娃哈哈帝国。

他有很深的帝王情节,效仿“雍正勤政”打造双赢结果,让经销商振臂直呼“宗总万岁”,被誉为实业家中的“皇帝”。

1945年的秋天,小宗庆后呱呱坠地了!

然而,在他4岁的时候,全国解放,父亲宗启騄因解放前曾在汪伪政权下做过职员,爷爷又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被视为背景不好、家庭成分差,解放后失去了在宿迁的工作,全家不得不在宗庆后4岁时举家迁回祖籍地杭州。

父亲迁回杭州后仍找不到工作,全家包括宗庆后共有兄妹5人,全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人的工资度日,家庭十分贫困,可谓是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为了早日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宗庆后就开始打杂工,下乡到舟山马目农场挖盐,晒盐,挑盐。

从1962年到1978年,宗庆后一直在农村劳动,填海、晒盐、种茶。在农村的日子异常艰苦,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让年轻的宗庆后慢慢磨练出了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会被吓倒的优良品格。

1978年,母亲从学校退休,33岁的宗庆后得以回到杭州,顶替母亲的教职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宗庆后借着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当时办过不少小本生意,常常推着三轮车在校门口卖冰棍、卖作业本。

不过宗庆后的能力却没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在当时的环境下,像他这样的员工,并非领导眼中踏实本分的“好员工”,因此,宗庆后先后换了两个校办企业。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决定把连年亏损的“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承包出去,标的两万。这在别人看来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42岁的宗庆后却有独到的眼光,他一下子瞄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10万元中标!

他依靠14万元借款和两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主营业务是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虽已至四十不惑之年,体力已没有年轻时充足,但凭着之前在农村磨练出来的吃苦耐劳的韧劲,只要有人需要,宗庆后都会踩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将货准时送到客户手中。

第二年,宗庆后又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但野心勃勃的宗庆后怎么会满足于替别人加工代销呢?

 

天道酬勤,仅几年的时间,宗庆后就在起了自己的的销售网络之余,攥够本钱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开始独立生产儿童保健品。

当时,保健品产业开始兴起,宗庆后看到了商机。但当时全国有38家企业生产营养液,如果没有针对性,他的产品将很难卖得开,怎么办呢?

宗庆后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点,那就是儿童营养液,当时其他营养液生产企业竟然没有一家注意到这个巨大商机,宗庆后当机立断,决定抢占先机!他选择了“促进儿童食欲”作为进入点,亲自登门邀请浙江大学的营养专家,帮他开发出一种可以帮助消化的口服液。

产品开发出来后,宗庆后灵光一现觉得有那么一首《娃哈哈》的歌曲,几乎全国的小孩都会唱,不妨就将自己的产品以此命名,借此歌曲的知名度给自己的产品作宣传,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0年,“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在全国范围内爆红,加上娃哈哈切实的开胃效果,娃哈哈在全国家长中建立起了口碑。这一年,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完成初步积累。

第二年,宗庆后更是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以仅百人的小营养食品厂用8000万元有偿兼并了亏损多年,负债达4000多万元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并以“小鱼吃大鱼”的改革举措,组建了娃哈哈集团公司,并三个月就将杭罐厂扭亏为盈,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突变。

从此娃哈哈步入了规模经营的轨道,一举跻身全国工业企业利税500强行列。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撑腰,宗庆后大胆放眼全国,以稳健的步伐逐步将娃哈哈集团扩张至全国各地。

1994年,娃哈哈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在娃哈哈成熟的产品、技术、市场,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已有的品牌优势的支撑下,涪陵分公司旗开得胜,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在此基础上,1997年以后娃哈哈集团更是乘胜追击,相继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除了到位的宣传和良好的口碑外,娃哈哈能从刚开始的杭州小厂迅速扩张成雄霸中国的大集团,功不可没的是宗庆后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独特的联销体销售模式。

一开始,娃哈哈是通过国营的糖酒系统分销的。随着批发市场兴起,传统的国营糖酒系统分销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宗庆后及时将销售渠道调整为个体户分销。

但是随着个体户实力日增,拖欠货款、低价倾销等乱象也开始层出不穷,破坏了正常的价格体系,让厂方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仅1993年前后娃哈哈在流通环节被拖欠的货款就达到了1亿元,这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娃哈哈非常被动。

宗庆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开辟出娃哈哈独有的销售渠道模式!

1994年宗庆后提出联销体模式:规定每年年底特约一级经销商必须将这一年销售额度的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到娃哈哈账户上,娃哈哈为此支付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此后每月进货前经销商必须最多两次结清货款,娃哈哈才予发货。并给每一位特约一级经销规定销货的指标,完成了就年终返利,不能完成任务的自动淘汰,同时不断吸纳其他优秀的经销商队伍。

此政一施,娃哈哈一改之前的被动姿态,保障了现金流,并通过优胜劣汰和利益捆绑,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经销队伍的积极性,使得娃哈哈经销网络保持了非常稳定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宗庆后在成本和分销体系上的严格控制,保证经销商都有钱赚,达成“双赢”局面,为娃哈哈维系起了一支忠诚的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的经销商队伍。

宗庆后通过联销体模式使娃哈哈占据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但随着市场的扩张,娃哈哈工厂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1995年为此忧心的宗庆后在笔记本上写到:“国内最好的封罐机,一分钟只能封130罐,而国外先进的设备一分钟封1000罐以上;美国的大公司日产千吨罐头,操作工人约40名,而我们日产百吨罐头,要600人以上……娃哈哈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巩固国内市场行业领先地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已成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国际饮料巨头达能也一直希望以合资的方式更快地切入中国市场。一个要技术,一个要市场,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怀着“市场换技术”的美好愿望,宗庆后选择了战略性与达能合资。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集团成立5家合资公司,外方持股51%。

此后,娃哈哈迅速壮大,这期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引发业界震动,从此产品也从营养液转向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罐头食品等。

截至2005年底,娃哈哈累计销售收入723亿元,利税137亿元,公司总资产88.7亿元,宗庆后本人也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中排名第八;

而达能也收获颇丰,达能在10年中分得红利30.77亿元。同时,达能借助娃哈哈获得了中国瓶装水市场23%的份额,成为全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商。

在外界看来,娃哈哈与达能可谓是合资界的“模范夫妻”。

但世上那有做生意由始至终一帆风顺的道理?风平浪静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就在宗庆后的娃哈哈帝国建立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达能眼红了。

在双方合并之初,也就是1996年2月,达能就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其他公司,但遭到国家商标局的拒绝,因此后来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

让宗庆后没有想到的是,合同中一项看似不经意的条款,却为后来达能与娃哈哈的并购争议埋下伏笔,让娃哈哈陷入被动。

这一条款要求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

之后不久达能收购了乐百氏,宗庆后意识到与达能的合作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甚至还限制了娃哈哈的发展。

1999年,宗庆后和中方决策班子商量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在西部、对口支援的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以及三峡库区等当初达能不愿意投资的地区,建立了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到2006年,这些公司的总资产已达56亿元,当年利润达10.4亿元。

同年,达能突然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家公司。

2006年12月,达能与娃哈哈就收购其余非合资公司签署了合同。但3个月后,宗庆后反悔了,并决定成立另一家销售公司,以期脱离原来合资公司的渠道,销售非合资公司的产品。

2007年,达能欲以40亿元“强行并购”娃哈哈,终于彻底掀起了风波!

士可杀不可辱!宗庆后怎能忍受自己一手建立的的娃哈哈帝国落入他人之手,自己就当个“傀儡皇帝”?

但娃哈哈未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单独使用商标,的确是一种违约行为。宗庆后因此和达能打起了舆论战。

2007年4月8日,宗庆后做客新浪网,披露达能强购娃哈哈事件内幕,掀起声讨达能的浪潮。

4月10日,娃哈哈经销商、职工也参与到声讨大军中,杭州娃哈哈工会委员会以全体职工代表的名义,发表声明称:“从1996年确立合资关系以来,外资(法国达能)没有给合资企业任何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关于员工工资奖金的要求也多次遭达能委派的董事会成员的反对。”

4月11日,法国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法国达能已给双方合资公司的董事发一份“最后通牒”—“如果30天内法国达能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回应,那么法国达能将以双方合资公司的名义,向合资公司之外的娃哈哈销售公司提出法律诉讼。”

2007年5月,达能正式启动对娃哈哈的法律诉讼。

6月,宗庆后在给媒体的公开信中发表辞职声明,将事件带到高潮。他在公开信中表示:“由于本人无法忍受合资公司贵方两位董事(即贵集团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先生与中国区主席秦鹏先生,下同)的欺凌与诬陷,使我的名誉与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需要腾出精力和时间来应对贵公司提起的法律诉讼,按范易谋总裁的说法,我将在诉讼中度过余生。因此,不得不辞去娃哈哈与贵集团合资的29家公司及10家二级公司的董事长的职务。”并义愤填膺地写道:“贵方董事永远有理,随时可以把刀架在你头上;与不懂中国市场与文化的贵方董事合作是相当艰难的;既不想承担风险,又不愿履行责任,总想攫取别人的利益,对合资公司没有丝毫帮助。”、“回想与他们激烈争斗的11年2个月还算是命大、长寿的,与乐百氏中方经营者早被人砍了头,赶出了疆场相比还是幸运的。”娃哈哈员工也纷纷愤起抗议,坚决拥护宗庆后。

此后,双方进行了数十起国内外官司战,但达能几乎无一胜诉。2007年10月1日终于定论,双方和平“离婚”。达能和娃哈哈集团当天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风波过后,宗庆后强势回归并完全掌控了他所热爱的娃哈哈集团。经此一役,宗庆后更是兢兢业业,一个拥有15多个分公司、3万个员工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而且都由他一人担任。

2010年宗庆后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2012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以105亿美金位列第78名,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也是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大陆富豪。

2012年10月12日,《福布斯》发布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以100亿美元的净资产重新登上首富的宝座。

2013年2月28日,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宗庆后以820亿元第三次登内地首富。

2013华人十大富豪出炉宗庆后列第八。

2013年5月6日,《新财富》杂志发布“2013新财富500富人榜”,娃哈哈集团宗庆后以700亿元财富成为2013年首富。

2016年2月24日,《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宗庆后家族财富1250亿元位列大陆第三,全球第41位。

2016年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宗庆后以财富是930亿元,位列第四。

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财富,位列第五名。

宗庆后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 “中国经营大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饮料工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爱国拥军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西部开发功勋浙商”、“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共提交各类议案和建议近60件,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法律法规、税收问题、投资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方面,可见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如今宗庆后今年已经72岁,头发已然斑白,但他仍不服老,仍旧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前不久还有网友在高铁二等座车厢遇见简朴的他,实为当代年轻人的楷模!

参考文献:

1.     财智汇:宗庆后的娃哈哈帝国  .腾讯网

2.     悲情大佬宗庆后  .腾讯财经

3.     宗庆后:始终处在市场风口浪尖而屹立不倒 .北方网

4.     娃哈哈:成熟市场的领跑者 .中国经济网

5.     联销体渠道模式 .沈志勇 .新浪微博

6.     哇哈哈—达能:从模范夫妻到反目成仇 .白万纲 .博锐管理在线

7.     娃哈哈抵制达能低价强行并购 健力宝发信驰援 .东方早报

8.     达能强购娃哈哈疑云 .食品产业网

9.     “达能,斯德哥尔摩见”宗庆后抛火药味辞职信 .中国经济网

10.  娃哈哈前传 .21世纪商业评论

11.  2016全国两会全程直播  .凤凰资讯

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宗庆后

  • 宗馥莉接手娃哈哈一周年,纯净水大涨如何持续?
  • 宗馥莉,正式接手娃哈哈创投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密让经销商振臂直呼“万岁”的草根“皇帝”

娃哈哈的宗庆后有很深的帝王情节,效仿“雍正勤政”打造双赢结果,让经销商振臂直呼“宗总万岁”,被誉为实业家中的“皇帝”。

作者:汇番薯

娃哈哈想必是所有80、90后童年都喝过的饮品。

但谁又知道它的创始人宗庆后,出身贫寒,在42岁“高龄”才开始创业,却一手打造了家喻户晓的娃哈哈帝国。

他有很深的帝王情节,效仿“雍正勤政”打造双赢结果,让经销商振臂直呼“宗总万岁”,被誉为实业家中的“皇帝”。

1945年的秋天,小宗庆后呱呱坠地了!

然而,在他4岁的时候,全国解放,父亲宗启騄因解放前曾在汪伪政权下做过职员,爷爷又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被视为背景不好、家庭成分差,解放后失去了在宿迁的工作,全家不得不在宗庆后4岁时举家迁回祖籍地杭州。

父亲迁回杭州后仍找不到工作,全家包括宗庆后共有兄妹5人,全靠在杭州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人的工资度日,家庭十分贫困,可谓是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为了早日减轻母亲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宗庆后就开始打杂工,下乡到舟山马目农场挖盐,晒盐,挑盐。

从1962年到1978年,宗庆后一直在农村劳动,填海、晒盐、种茶。在农村的日子异常艰苦,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让年轻的宗庆后慢慢磨练出了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会被吓倒的优良品格。

1978年,母亲从学校退休,33岁的宗庆后得以回到杭州,顶替母亲的教职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宗庆后借着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当时办过不少小本生意,常常推着三轮车在校门口卖冰棍、卖作业本。

不过宗庆后的能力却没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在当时的环境下,像他这样的员工,并非领导眼中踏实本分的“好员工”,因此,宗庆后先后换了两个校办企业。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决定把连年亏损的“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承包出去,标的两万。这在别人看来可是个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42岁的宗庆后却有独到的眼光,他一下子瞄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以10万元中标!

他依靠14万元借款和两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主营业务是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虽已至四十不惑之年,体力已没有年轻时充足,但凭着之前在农村磨练出来的吃苦耐劳的韧劲,只要有人需要,宗庆后都会踩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将货准时送到客户手中。

第二年,宗庆后又开始为别人加工口服液。但野心勃勃的宗庆后怎么会满足于替别人加工代销呢?

 

天道酬勤,仅几年的时间,宗庆后就在起了自己的的销售网络之余,攥够本钱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开始独立生产儿童保健品。

当时,保健品产业开始兴起,宗庆后看到了商机。但当时全国有38家企业生产营养液,如果没有针对性,他的产品将很难卖得开,怎么办呢?

宗庆后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点,那就是儿童营养液,当时其他营养液生产企业竟然没有一家注意到这个巨大商机,宗庆后当机立断,决定抢占先机!他选择了“促进儿童食欲”作为进入点,亲自登门邀请浙江大学的营养专家,帮他开发出一种可以帮助消化的口服液。

产品开发出来后,宗庆后灵光一现觉得有那么一首《娃哈哈》的歌曲,几乎全国的小孩都会唱,不妨就将自己的产品以此命名,借此歌曲的知名度给自己的产品作宣传,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0年,“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在全国范围内爆红,加上娃哈哈切实的开胃效果,娃哈哈在全国家长中建立起了口碑。这一年,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完成初步积累。

第二年,宗庆后更是1991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以仅百人的小营养食品厂用8000万元有偿兼并了亏损多年,负债达4000多万元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并以“小鱼吃大鱼”的改革举措,组建了娃哈哈集团公司,并三个月就将杭罐厂扭亏为盈,企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突变。

从此娃哈哈步入了规模经营的轨道,一举跻身全国工业企业利税500强行列。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撑腰,宗庆后大胆放眼全国,以稳健的步伐逐步将娃哈哈集团扩张至全国各地。

1994年,娃哈哈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在娃哈哈成熟的产品、技术、市场,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已有的品牌优势的支撑下,涪陵分公司旗开得胜,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在此基础上,1997年以后娃哈哈集团更是乘胜追击,相继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

除了到位的宣传和良好的口碑外,娃哈哈能从刚开始的杭州小厂迅速扩张成雄霸中国的大集团,功不可没的是宗庆后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独特的联销体销售模式。

一开始,娃哈哈是通过国营的糖酒系统分销的。随着批发市场兴起,传统的国营糖酒系统分销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宗庆后及时将销售渠道调整为个体户分销。

但是随着个体户实力日增,拖欠货款、低价倾销等乱象也开始层出不穷,破坏了正常的价格体系,让厂方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仅1993年前后娃哈哈在流通环节被拖欠的货款就达到了1亿元,这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娃哈哈非常被动。

宗庆后痛下决心,一定要开辟出娃哈哈独有的销售渠道模式!

1994年宗庆后提出联销体模式:规定每年年底特约一级经销商必须将这一年销售额度的10%作为保证金一次性打到娃哈哈账户上,娃哈哈为此支付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此后每月进货前经销商必须最多两次结清货款,娃哈哈才予发货。并给每一位特约一级经销规定销货的指标,完成了就年终返利,不能完成任务的自动淘汰,同时不断吸纳其他优秀的经销商队伍。

此政一施,娃哈哈一改之前的被动姿态,保障了现金流,并通过优胜劣汰和利益捆绑,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经销队伍的积极性,使得娃哈哈经销网络保持了非常稳定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宗庆后在成本和分销体系上的严格控制,保证经销商都有钱赚,达成“双赢”局面,为娃哈哈维系起了一支忠诚的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的经销商队伍。

宗庆后通过联销体模式使娃哈哈占据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但随着市场的扩张,娃哈哈工厂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

1995年为此忧心的宗庆后在笔记本上写到:“国内最好的封罐机,一分钟只能封130罐,而国外先进的设备一分钟封1000罐以上;美国的大公司日产千吨罐头,操作工人约40名,而我们日产百吨罐头,要600人以上……娃哈哈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巩固国内市场行业领先地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已成当务之急。”

与此同时,国际饮料巨头达能也一直希望以合资的方式更快地切入中国市场。一个要技术,一个要市场,双方可谓一拍即合。怀着“市场换技术”的美好愿望,宗庆后选择了战略性与达能合资。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集团成立5家合资公司,外方持股51%。

此后,娃哈哈迅速壮大,这期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引发业界震动,从此产品也从营养液转向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罐头食品等。

截至2005年底,娃哈哈累计销售收入723亿元,利税137亿元,公司总资产88.7亿元,宗庆后本人也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中排名第八;

而达能也收获颇丰,达能在10年中分得红利30.77亿元。同时,达能借助娃哈哈获得了中国瓶装水市场23%的份额,成为全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商。

在外界看来,娃哈哈与达能可谓是合资界的“模范夫妻”。

但世上那有做生意由始至终一帆风顺的道理?风平浪静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就在宗庆后的娃哈哈帝国建立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达能眼红了。

在双方合并之初,也就是1996年2月,达能就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其他公司,但遭到国家商标局的拒绝,因此后来双方改签了一份商标使用合同。

让宗庆后没有想到的是,合同中一项看似不经意的条款,却为后来达能与娃哈哈的并购争议埋下伏笔,让娃哈哈陷入被动。

这一条款要求娃哈哈要使用自己的商标生产和销售产品,需要经过达能同意或者与其合资。

之后不久达能收购了乐百氏,宗庆后意识到与达能的合作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意义,甚至还限制了娃哈哈的发展。

1999年,宗庆后和中方决策班子商量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在西部、对口支援的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以及三峡库区等当初达能不愿意投资的地区,建立了一批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到2006年,这些公司的总资产已达56亿元,当年利润达10.4亿元。

同年,达能突然以商标使用合同中娃哈哈集团“不应许可除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外的任何其他方使用商标”为由,要求强行收购这几家公司。

2006年12月,达能与娃哈哈就收购其余非合资公司签署了合同。但3个月后,宗庆后反悔了,并决定成立另一家销售公司,以期脱离原来合资公司的渠道,销售非合资公司的产品。

2007年,达能欲以40亿元“强行并购”娃哈哈,终于彻底掀起了风波!

士可杀不可辱!宗庆后怎能忍受自己一手建立的的娃哈哈帝国落入他人之手,自己就当个“傀儡皇帝”?

但娃哈哈未经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单独使用商标,的确是一种违约行为。宗庆后因此和达能打起了舆论战。

2007年4月8日,宗庆后做客新浪网,披露达能强购娃哈哈事件内幕,掀起声讨达能的浪潮。

4月10日,娃哈哈经销商、职工也参与到声讨大军中,杭州娃哈哈工会委员会以全体职工代表的名义,发表声明称:“从1996年确立合资关系以来,外资(法国达能)没有给合资企业任何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关于员工工资奖金的要求也多次遭达能委派的董事会成员的反对。”

4月11日,法国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法国达能已给双方合资公司的董事发一份“最后通牒”—“如果30天内法国达能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回应,那么法国达能将以双方合资公司的名义,向合资公司之外的娃哈哈销售公司提出法律诉讼。”

2007年5月,达能正式启动对娃哈哈的法律诉讼。

6月,宗庆后在给媒体的公开信中发表辞职声明,将事件带到高潮。他在公开信中表示:“由于本人无法忍受合资公司贵方两位董事(即贵集团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先生与中国区主席秦鹏先生,下同)的欺凌与诬陷,使我的名誉与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需要腾出精力和时间来应对贵公司提起的法律诉讼,按范易谋总裁的说法,我将在诉讼中度过余生。因此,不得不辞去娃哈哈与贵集团合资的29家公司及10家二级公司的董事长的职务。”并义愤填膺地写道:“贵方董事永远有理,随时可以把刀架在你头上;与不懂中国市场与文化的贵方董事合作是相当艰难的;既不想承担风险,又不愿履行责任,总想攫取别人的利益,对合资公司没有丝毫帮助。”、“回想与他们激烈争斗的11年2个月还算是命大、长寿的,与乐百氏中方经营者早被人砍了头,赶出了疆场相比还是幸运的。”娃哈哈员工也纷纷愤起抗议,坚决拥护宗庆后。

此后,双方进行了数十起国内外官司战,但达能几乎无一胜诉。2007年10月1日终于定论,双方和平“离婚”。达能和娃哈哈集团当天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达能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风波过后,宗庆后强势回归并完全掌控了他所热爱的娃哈哈集团。经此一役,宗庆后更是兢兢业业,一个拥有15多个分公司、3万个员工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而且都由他一人担任。

2010年宗庆后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2012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以105亿美金位列第78名,成为“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也是唯一一个上榜的中国大陆富豪。

2012年10月12日,《福布斯》发布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以100亿美元的净资产重新登上首富的宝座。

2013年2月28日,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宗庆后以820亿元第三次登内地首富。

2013华人十大富豪出炉宗庆后列第八。

2013年5月6日,《新财富》杂志发布“2013新财富500富人榜”,娃哈哈集团宗庆后以700亿元财富成为2013年首富。

2016年2月24日,《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宗庆后家族财富1250亿元位列大陆第三,全球第41位。

2016年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炉,宗庆后以财富是930亿元,位列第四。

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财富,位列第五名。

宗庆后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 “中国经营大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先进个人”、“中国饮料工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爱国拥军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西部开发功勋浙商”、“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共提交各类议案和建议近60件,内容涉及国家经济发展、三农问题、法律法规、税收问题、投资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方面,可见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如今宗庆后今年已经72岁,头发已然斑白,但他仍不服老,仍旧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前不久还有网友在高铁二等座车厢遇见简朴的他,实为当代年轻人的楷模!

参考文献:

1.     财智汇:宗庆后的娃哈哈帝国  .腾讯网

2.     悲情大佬宗庆后  .腾讯财经

3.     宗庆后:始终处在市场风口浪尖而屹立不倒 .北方网

4.     娃哈哈:成熟市场的领跑者 .中国经济网

5.     联销体渠道模式 .沈志勇 .新浪微博

6.     哇哈哈—达能:从模范夫妻到反目成仇 .白万纲 .博锐管理在线

7.     娃哈哈抵制达能低价强行并购 健力宝发信驰援 .东方早报

8.     达能强购娃哈哈疑云 .食品产业网

9.     “达能,斯德哥尔摩见”宗庆后抛火药味辞职信 .中国经济网

10.  娃哈哈前传 .21世纪商业评论

11.  2016全国两会全程直播  .凤凰资讯

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