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了抵御本土市场竞争 WeWork正在亚洲建立更多本地团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了抵御本土市场竞争 WeWork正在亚洲建立更多本地团队

继日本和中国,韩国和东南亚也成立了独立的实体。

美国时间8月6日,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宣布投资5亿美元成立新的实体,来支持其在东南亚和韩国的加速扩张。

而刚刚在7月,WeWork联合弘毅投资、日本软银宣布,投资5亿美元,成立“中国WeWork”。再之前,WeWork还以合资公司的形式与软银合作成立WeWork Japan。

WeWork在整个亚洲的扩张进程都在加速,而且在每个重要市场都成立了单独的实体。

同时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WeWork同时还会收购新加坡共享办公空间Spacemob,这是WeWork首次收购其他共享办公空间,WeWork没有披露该交易的金额。

Spacemob创始人兼CEO Turochas Fuad和整个团队也将加入WeWork,将担任WeWork东南亚区董事总经理。同时,Matt Shampine,之前任WeWork亚洲区市场营销和收入主管,也被最新任命为WeWork韩国区总经理。

二者同时报告给李恺先(Christian Lee),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李恺先刚刚在7月底从纽约调到上海,负责WeWork在大中华区、印度、韩国、 东南亚等区域的日常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包括继续强化本土团队、谋求合作和发展机会,并确保WeWork的独特文化、产品与社区文化得以延续。 在加入WeWork之前,李恺先曾任时代华纳有线(TWC)企业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李恺先表示,WeWork的优势在于能在15个国家或地区的52个城市,通过163个办公地点服务于13万会员。“或许要面临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架设这样的全球化平台。”

“入驻WeWork威海路的Lululemon,他们每周会在云南路店举办屋顶瑜伽的活动,他们的贡献丰富了WeWork的社区活动。同时,Lululemon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和整个WeWork社区发生交流,这个国际团队可以认识更多在中国当地社区的朋友。而且,Lululemon可以伴随团队的成长,不断扩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队也可以通过WeWork社区向全球市场扩张,比如ofo。”刚刚来到上海的李恺先向界面介绍。

当谈到扩张的时候,全球化的网络平台也是WeWork每一位高管都喜欢讲的故事,当然其他元素还有,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大公司也在入驻WeWork。作为典型的WeWork高管,李恺先在Lululemon一个例子里就包含了这几个故事元素。

如果说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大公司入驻共享办公空间,是WeWork其他竞争对手也可以谈的软性故事,全球化的网络平台则是WeWork硬性的规模化壁垒。

但WeWork在每个市场都面临众多竞争者,而且竞争对手会在当地迅速扩张。比如,WeWork这次的收购对象Spacemob,一年多即在新加坡扩张了几处,还扩张到了印尼和越南。

中国市场更是不在话下,本土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如雨后春笋,办公空间地点的扩张也更加激进。优客工场刚刚完成12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已经布局到中国20多个城市,还扩张到了新加坡。和WeWork在人群定位上极其类似的裸心社,已经在上海、北京、香港扩张了18个办公地点,同时也在向海外扩张,比如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

WeWork在全球各个重要市场大多已有布局,但只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以节点布局的速度均衡扩张,在大多数海外市场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像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尽管这些竞争者在国际布局上还不及WeWork,但在本土市场的密度却更高。这显然分流了WeWork在当地的客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本地市场的客户拓展,有国际扩张需求的客户毕竟占比更少。

这正是WeWork在亚洲各个市场成立独立的本地实体或团队的原因,加强其每个市场的网络密度。

对于中国市场,选择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中国的李恺先表示,中国市场的表现足够说服WeWork和其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投入更多。

WeWork衡量在一个市场成功最重要的准则在于,社区是不是有活力,社区成员之间会不会相互交流合作而激发灵感,包括本地公司、外国公司、小公司、大公司等等。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市场是成功的,这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的原因。

当然,从入驻率上,我们延平路刚开业就达到了90%的入驻率,之后一直保持在90%以上;威海路花了大概3个月达到了90%的入驻率;北京最新开业的一家在第一天达到了15%。

在2周以前,弘毅投资和WeWork宣布成立中国WeWork的时候表示,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接下来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

现在看来,WeWork在韩国市场的负责人来自WeWork内部的提拔,而新加坡或东南亚,则来自收购整个本地团队的方式。WeWork似乎还没有在内部培养起来一个可以领导中国市场的高管人选,而更有可能从外部寻找。如果考虑到一个已经懂得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和拓展的人更有基础优势的话,在中国收购一个团队也是WeWork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它在新加坡做的那样。

在上个月,WeWork还被披露在新一轮G轮融资中获得7.6亿美元投资,公司估值达到200亿美元。根据WeWork 6月30日向特拉华州州务卿(Delaware Secretary of State)递交的文档,公司发行132万股新的优先股股票,每股价格57.90美元。但并不了解,这笔融资的投资方来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了抵御本土市场竞争 WeWork正在亚洲建立更多本地团队

继日本和中国,韩国和东南亚也成立了独立的实体。

美国时间8月6日,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宣布投资5亿美元成立新的实体,来支持其在东南亚和韩国的加速扩张。

而刚刚在7月,WeWork联合弘毅投资、日本软银宣布,投资5亿美元,成立“中国WeWork”。再之前,WeWork还以合资公司的形式与软银合作成立WeWork Japan。

WeWork在整个亚洲的扩张进程都在加速,而且在每个重要市场都成立了单独的实体。

同时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WeWork同时还会收购新加坡共享办公空间Spacemob,这是WeWork首次收购其他共享办公空间,WeWork没有披露该交易的金额。

Spacemob创始人兼CEO Turochas Fuad和整个团队也将加入WeWork,将担任WeWork东南亚区董事总经理。同时,Matt Shampine,之前任WeWork亚洲区市场营销和收入主管,也被最新任命为WeWork韩国区总经理。

二者同时报告给李恺先(Christian Lee),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

李恺先刚刚在7月底从纽约调到上海,负责WeWork在大中华区、印度、韩国、 东南亚等区域的日常运营管理及业务发展,包括继续强化本土团队、谋求合作和发展机会,并确保WeWork的独特文化、产品与社区文化得以延续。 在加入WeWork之前,李恺先曾任时代华纳有线(TWC)企业发展部高级副总裁。

李恺先表示,WeWork的优势在于能在15个国家或地区的52个城市,通过163个办公地点服务于13万会员。“或许要面临本土竞争对手的挑战,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架设这样的全球化平台。”

“入驻WeWork威海路的Lululemon,他们每周会在云南路店举办屋顶瑜伽的活动,他们的贡献丰富了WeWork的社区活动。同时,Lululemon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和整个WeWork社区发生交流,这个国际团队可以认识更多在中国当地社区的朋友。而且,Lululemon可以伴随团队的成长,不断扩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团队也可以通过WeWork社区向全球市场扩张,比如ofo。”刚刚来到上海的李恺先向界面介绍。

当谈到扩张的时候,全球化的网络平台也是WeWork每一位高管都喜欢讲的故事,当然其他元素还有,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大公司也在入驻WeWork。作为典型的WeWork高管,李恺先在Lululemon一个例子里就包含了这几个故事元素。

如果说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大公司入驻共享办公空间,是WeWork其他竞争对手也可以谈的软性故事,全球化的网络平台则是WeWork硬性的规模化壁垒。

但WeWork在每个市场都面临众多竞争者,而且竞争对手会在当地迅速扩张。比如,WeWork这次的收购对象Spacemob,一年多即在新加坡扩张了几处,还扩张到了印尼和越南。

中国市场更是不在话下,本土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如雨后春笋,办公空间地点的扩张也更加激进。优客工场刚刚完成12亿元人民币Pre-C轮融资,已经布局到中国20多个城市,还扩张到了新加坡。和WeWork在人群定位上极其类似的裸心社,已经在上海、北京、香港扩张了18个办公地点,同时也在向海外扩张,比如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内。

WeWork在全球各个重要市场大多已有布局,但只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以节点布局的速度均衡扩张,在大多数海外市场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像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尽管这些竞争者在国际布局上还不及WeWork,但在本土市场的密度却更高。这显然分流了WeWork在当地的客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本地市场的客户拓展,有国际扩张需求的客户毕竟占比更少。

这正是WeWork在亚洲各个市场成立独立的本地实体或团队的原因,加强其每个市场的网络密度。

对于中国市场,选择将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中国的李恺先表示,中国市场的表现足够说服WeWork和其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投入更多。

WeWork衡量在一个市场成功最重要的准则在于,社区是不是有活力,社区成员之间会不会相互交流合作而激发灵感,包括本地公司、外国公司、小公司、大公司等等。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市场是成功的,这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增长充满信心的原因。

当然,从入驻率上,我们延平路刚开业就达到了90%的入驻率,之后一直保持在90%以上;威海路花了大概3个月达到了90%的入驻率;北京最新开业的一家在第一天达到了15%。

在2周以前,弘毅投资和WeWork宣布成立中国WeWork的时候表示,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接下来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

现在看来,WeWork在韩国市场的负责人来自WeWork内部的提拔,而新加坡或东南亚,则来自收购整个本地团队的方式。WeWork似乎还没有在内部培养起来一个可以领导中国市场的高管人选,而更有可能从外部寻找。如果考虑到一个已经懂得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和拓展的人更有基础优势的话,在中国收购一个团队也是WeWork一个不错的选择,就像它在新加坡做的那样。

在上个月,WeWork还被披露在新一轮G轮融资中获得7.6亿美元投资,公司估值达到200亿美元。根据WeWork 6月30日向特拉华州州务卿(Delaware Secretary of State)递交的文档,公司发行132万股新的优先股股票,每股价格57.90美元。但并不了解,这笔融资的投资方来源。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