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朵云彩,赶上了共享的浪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朵云彩,赶上了共享的浪潮

现在 iCloud 服务相较于几年之前已经好了太多。无论是从连接速度还是业务逻辑都有很大地提升。

iCloud 是什么

我不知道

最近 iPhone 设置右上角老是冒出个“1”,一开始还以为是系统该更新了

结果每次点开都是提示 iCloud 存储空间不足,升级到 50G 存储空间,每月 6 元

(非买断制,不得不说库克是个精明的商人)

上来就让充钱,底气还这么足,这很苹果。

可我为什么要购买存储空间呢?iCloud 到底是啥?干嘛用的?

很多差友都不知道吧?那就快搬个小板凳,开始记笔记!

iCloud 的前身是 MobileMe(知道这个的都是 Apple 老粉丝了),2011年6月发布,属于 Apple 官方提供的在线同步服务

(神采奕奕的乔老爷子)

那么,什么是 iCloud ?

iCloud 可以安全存储您的照片、视频、文稿、音乐、app 等,并使它们在所有设备上保持最新状态。还可以让您轻松地与朋友和家人共享照片、日历、位置等其他信息,如果您丢失了设备,您甚至可以使用 iCloud 来帮助您找到它。

——By Apple

而打开 iCloud 的钥匙,就是大家的 Apple ID 了。

这个 iCloud 服务能干嘛?

都说服务要放到场景里面来讲,那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iCloud 的应用场景

当你换了一台新的移动设备( iPhone 、 iPad 、Mac ,甚至是一台 PC )

只要原设备的设置中开启 iCloud 备份,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保存在 iCloud 备份中的内容还原至新设备来恢复到原来设备的状态

打开 iCloud 服务,你就能免费获得 5GB 的存储空间。随着备份内容的增加,存储空间也会被慢慢占据。

当下一次备份内容的大小大于剩余存储空间时,就会触发设置中的提醒机制,来提醒你该给苹果爸爸充钱了。

有人说我的百度网盘有好几个T的存储空间,也不见他收钱啊!

这其实是个分摊的概念。大部分用户上传到网盘的往往是影视娱乐内容,私人内容占比较低,而且每位用户并不会用完所有的存储空间。加之百度网盘的上传机制,会校验每个上传文件的 MD5 值(文件唯一性)。如果发现服务器内有相同内容,则会自动映射到用户地址下,也就相当于给你分了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分摊到所有的用户上,存储空间成本自然就低了

而 iCloud 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用户的备份内容都是更私人化的内容(照片、视频、通讯录等),像百度网盘那样的秒传机制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每位开通 iCloud 的用户都会免费获得 5GB 的存储空间,这是有成本的。这样一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不管你买或不买,价格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那怎样最大化利用 iCloud 存储空间呢?

作为普通人,我们把通讯录、备忘录、日历、书签和标签、提醒事项和钥匙串数据保存在 iCloud 上就可以啦

上面这些看起来很多,但是通常不会占用多大空间

其实,照片、视频才是占据空间的大胖子。这些内容往往体积从 GB 开始起跳,通过网络连接来传输肯定效率很低,所以我们通过数据线连接移动存储设备导入一下就好

至于特殊的 APP 数据,比如大家常用的微信,听说都占十几个 G 了?

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把微信缓存清一清,然后通过微信的电脑客户端( PC 和 Mac 都有)备份一下,聊天记录就可以实现数据快速迁移了

我们接着说 iCloud 的应用场景

当你和三五好♂友(假设你和你的朋友都使用 iPhone )一起出游时,路上拍了许多照片想要给大家分享

这时你们可以开启“ iCloud 照片共享”功能,大家想分享的照片可以汇集到一起,每个人都能保存查看

接下来说说 iCloud Drive

和巨硬的 OneDrive 相似,iCloud Drive 设计的初衷就是让用户方便地将所有文件同步至各个终端( iPhone 、iPad 、Mac 甚至是 PC 等设备)

这样无论你在哪里,用何种设备,都可以查看到最新的文件。

但是!

(什么东西就怕但是)

为什么大多数国人不选择用 iCloud Drive 进行日常办公呢?

许多人说,速度慢!慢到怀疑是路由器坏了!

果真如此?

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便模拟一下日常办公的场景:在 Mac 上写完一篇文章(3.8 MB),通过 iCloud Drive 在 iPhone 上打开

看一下我们的测试环境网速:

(正常网络速度)

大家猜猜这个操作耗费了多久?

20秒,完成 3.8MB 文件云端同步并下发到 iPhone 上

(快放 250%)

整个过程不算慢

还有人说 iCloud 访问速度慢是方校长的锅?

这回还真是黑错人了

不光是国内慢,美帝的 iCloud 服务有时候也抽抽!

我们限定一下搜索域,看看海外光是在 Apple 讨论界面就有多少吐槽的

其实,iCloud 和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一样,绝大多数业务流量并不依靠苹果自己的服务器承担,一般都是外包给第三方 CDN

由于想改善国内用户体验,国内政府规定等因素,苹果公司在国内最开始是外包给蓝汛、然后是网宿、再后来是电信

由于某种原因,至今 iCloud 服务器状态仍在使用主机名不相符的“无效证书”进行访问

(突然想到了 12306 要求用户人肉信任证书)

这或许就是权力的象征吧

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个域名:a248.cn.w.tl88.net,所属是网宿科技。

我们先把它放到 ThreatCrowd 上看一下

(蓝色点是IP,下一级红色点是域,橘黄色的是 email 地址)

(推眼镜)然后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

等等,好像跑题了?

总结一下,现在 iCloud 服务相较于几年之前已经好了太多。无论是从连接速度还是业务逻辑都有很大地提升。很多人之所以忽视了 iCloud 的存在,往往是因为一些误解,加之自己不愿尝试。而备份的意义,往往会体现在危急的关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朵云彩,赶上了共享的浪潮

现在 iCloud 服务相较于几年之前已经好了太多。无论是从连接速度还是业务逻辑都有很大地提升。

iCloud 是什么

我不知道

最近 iPhone 设置右上角老是冒出个“1”,一开始还以为是系统该更新了

结果每次点开都是提示 iCloud 存储空间不足,升级到 50G 存储空间,每月 6 元

(非买断制,不得不说库克是个精明的商人)

上来就让充钱,底气还这么足,这很苹果。

可我为什么要购买存储空间呢?iCloud 到底是啥?干嘛用的?

很多差友都不知道吧?那就快搬个小板凳,开始记笔记!

iCloud 的前身是 MobileMe(知道这个的都是 Apple 老粉丝了),2011年6月发布,属于 Apple 官方提供的在线同步服务

(神采奕奕的乔老爷子)

那么,什么是 iCloud ?

iCloud 可以安全存储您的照片、视频、文稿、音乐、app 等,并使它们在所有设备上保持最新状态。还可以让您轻松地与朋友和家人共享照片、日历、位置等其他信息,如果您丢失了设备,您甚至可以使用 iCloud 来帮助您找到它。

——By Apple

而打开 iCloud 的钥匙,就是大家的 Apple ID 了。

这个 iCloud 服务能干嘛?

都说服务要放到场景里面来讲,那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iCloud 的应用场景

当你换了一台新的移动设备( iPhone 、 iPad 、Mac ,甚至是一台 PC )

只要原设备的设置中开启 iCloud 备份,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保存在 iCloud 备份中的内容还原至新设备来恢复到原来设备的状态

打开 iCloud 服务,你就能免费获得 5GB 的存储空间。随着备份内容的增加,存储空间也会被慢慢占据。

当下一次备份内容的大小大于剩余存储空间时,就会触发设置中的提醒机制,来提醒你该给苹果爸爸充钱了。

有人说我的百度网盘有好几个T的存储空间,也不见他收钱啊!

这其实是个分摊的概念。大部分用户上传到网盘的往往是影视娱乐内容,私人内容占比较低,而且每位用户并不会用完所有的存储空间。加之百度网盘的上传机制,会校验每个上传文件的 MD5 值(文件唯一性)。如果发现服务器内有相同内容,则会自动映射到用户地址下,也就相当于给你分了一个快捷方式。这样分摊到所有的用户上,存储空间成本自然就低了

而 iCloud 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用户的备份内容都是更私人化的内容(照片、视频、通讯录等),像百度网盘那样的秒传机制肯定是行不通的。而且每位开通 iCloud 的用户都会免费获得 5GB 的存储空间,这是有成本的。这样一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不管你买或不买,价格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那怎样最大化利用 iCloud 存储空间呢?

作为普通人,我们把通讯录、备忘录、日历、书签和标签、提醒事项和钥匙串数据保存在 iCloud 上就可以啦

上面这些看起来很多,但是通常不会占用多大空间

其实,照片、视频才是占据空间的大胖子。这些内容往往体积从 GB 开始起跳,通过网络连接来传输肯定效率很低,所以我们通过数据线连接移动存储设备导入一下就好

至于特殊的 APP 数据,比如大家常用的微信,听说都占十几个 G 了?

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把微信缓存清一清,然后通过微信的电脑客户端( PC 和 Mac 都有)备份一下,聊天记录就可以实现数据快速迁移了

我们接着说 iCloud 的应用场景

当你和三五好♂友(假设你和你的朋友都使用 iPhone )一起出游时,路上拍了许多照片想要给大家分享

这时你们可以开启“ iCloud 照片共享”功能,大家想分享的照片可以汇集到一起,每个人都能保存查看

接下来说说 iCloud Drive

和巨硬的 OneDrive 相似,iCloud Drive 设计的初衷就是让用户方便地将所有文件同步至各个终端( iPhone 、iPad 、Mac 甚至是 PC 等设备)

这样无论你在哪里,用何种设备,都可以查看到最新的文件。

但是!

(什么东西就怕但是)

为什么大多数国人不选择用 iCloud Drive 进行日常办公呢?

许多人说,速度慢!慢到怀疑是路由器坏了!

果真如此?

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便模拟一下日常办公的场景:在 Mac 上写完一篇文章(3.8 MB),通过 iCloud Drive 在 iPhone 上打开

看一下我们的测试环境网速:

(正常网络速度)

大家猜猜这个操作耗费了多久?

20秒,完成 3.8MB 文件云端同步并下发到 iPhone 上

(快放 250%)

整个过程不算慢

还有人说 iCloud 访问速度慢是方校长的锅?

这回还真是黑错人了

不光是国内慢,美帝的 iCloud 服务有时候也抽抽!

我们限定一下搜索域,看看海外光是在 Apple 讨论界面就有多少吐槽的

其实,iCloud 和大多数互联网服务一样,绝大多数业务流量并不依靠苹果自己的服务器承担,一般都是外包给第三方 CDN

由于想改善国内用户体验,国内政府规定等因素,苹果公司在国内最开始是外包给蓝汛、然后是网宿、再后来是电信

由于某种原因,至今 iCloud 服务器状态仍在使用主机名不相符的“无效证书”进行访问

(突然想到了 12306 要求用户人肉信任证书)

这或许就是权力的象征吧

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个域名:a248.cn.w.tl88.net,所属是网宿科技。

我们先把它放到 ThreatCrowd 上看一下

(蓝色点是IP,下一级红色点是域,橘黄色的是 email 地址)

(推眼镜)然后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

等等,好像跑题了?

总结一下,现在 iCloud 服务相较于几年之前已经好了太多。无论是从连接速度还是业务逻辑都有很大地提升。很多人之所以忽视了 iCloud 的存在,往往是因为一些误解,加之自己不愿尝试。而备份的意义,往往会体现在危急的关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