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丁果:加拿大的中国基因是一把双刃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丁果:加拿大的中国基因是一把双刃剑

加拿大社会与华人社区之间有一道“高墙”。

【高度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丁果撰写】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继续在广泛地扩散。我的好友Stan Remple教授在阅读我的英文版序言后,感到十分高兴,写给我长信发表他的意见。这位曾经在亚省和卑诗省长期担任重要副厅长的学者告诉我,我们的研究和观点将重塑加拿大150年的国家历史画卷,也将加深其他加拿大人、尤其是欧裔社区对华裔的更深了解,这些历史不但是华人对加拿大建国历史的贡献,也包括华人跟原住民等其他族裔的历史渊源。Stan 教授深刻地指出,华人对加拿大的历史贡献和华人对今天加拿大的贡献,都没有被其他加拿大人真正重视。他说,这是一个悲惨的现实:那就是今天很多的加拿大人缺乏历史的观察,对加拿大近代史的了解远逊于我们的研究,这也导致了今天的华人比西人更加关注加拿大的建国历史。Stan教授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加拿大人不从历史中学习并吸取教训,那么,错误的历史必将在今天重演。

不过,在批评加拿大人漠视历史之后,对华人社区和中国具有深度认知的Stan 教授也把批评之矛对准了他深爱的中国人:中国基因和中国人对加拿大的贡献之所以没有被加拿大社会普遍了解和认识,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华人向内凝聚,没有积极向外融入,以至于华人也不太了解其他的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的能见度很低。最终,加拿大社会和华人社区之间,竖起了一座无形的“高墙”。

我对Stan 教授“推倒那座墙”的呼吁相当共鸣,并突然醒悟到:“加拿大的中国基因”的提出,不仅仅是要突破历史的空白和模糊,确定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因着这个定位在历史事实中被确认,华人在过去一百年来的移民历史、文化定位、心理情绪、文学感悟,可能都要被重新审视,并要求新的阐述。也就是说,“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是一把两刃之剑,一方面揭开了英法中心的加拿大历史叙述的“贫穷破落”,为从历史根源上解决“歧视华人”开辟了一条通道;另一方面也揭开了华人沉浸在“受害者”的历史思维惯性之中,漠视去认真探索自己在加拿大历史中的真实定位,从而延缓了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融入历史、关心他人的历史进程。换句话说,华人一直把加拿大当成了“避秦之地”和“赚钱的金山”,而把一座自己先辈建立起来的“历史金山”弃置不顾,而无休止地徘徊在加拿大主流历史的外边,纠缠于到底要“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哀怨之中不能自拔。试想,如果百年前华人已经明确自己的“基因定位”,以加拿大建国者的定位进行不懈的打拼,今天的华人社区将是一种怎样的格局?

因此,“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不但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它可以成为华人社区进行百年历史反省和进行现实反省的一块镜子,照出他人的丑陋,也照出自己的缺陷。

作者:丁果

责任编辑:郭达

出品:高度生活周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丁果:加拿大的中国基因是一把双刃剑

加拿大社会与华人社区之间有一道“高墙”。

【高度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丁果撰写】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继续在广泛地扩散。我的好友Stan Remple教授在阅读我的英文版序言后,感到十分高兴,写给我长信发表他的意见。这位曾经在亚省和卑诗省长期担任重要副厅长的学者告诉我,我们的研究和观点将重塑加拿大150年的国家历史画卷,也将加深其他加拿大人、尤其是欧裔社区对华裔的更深了解,这些历史不但是华人对加拿大建国历史的贡献,也包括华人跟原住民等其他族裔的历史渊源。Stan 教授深刻地指出,华人对加拿大的历史贡献和华人对今天加拿大的贡献,都没有被其他加拿大人真正重视。他说,这是一个悲惨的现实:那就是今天很多的加拿大人缺乏历史的观察,对加拿大近代史的了解远逊于我们的研究,这也导致了今天的华人比西人更加关注加拿大的建国历史。Stan教授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加拿大人不从历史中学习并吸取教训,那么,错误的历史必将在今天重演。

不过,在批评加拿大人漠视历史之后,对华人社区和中国具有深度认知的Stan 教授也把批评之矛对准了他深爱的中国人:中国基因和中国人对加拿大的贡献之所以没有被加拿大社会普遍了解和认识,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华人向内凝聚,没有积极向外融入,以至于华人也不太了解其他的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的能见度很低。最终,加拿大社会和华人社区之间,竖起了一座无形的“高墙”。

我对Stan 教授“推倒那座墙”的呼吁相当共鸣,并突然醒悟到:“加拿大的中国基因”的提出,不仅仅是要突破历史的空白和模糊,确定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因着这个定位在历史事实中被确认,华人在过去一百年来的移民历史、文化定位、心理情绪、文学感悟,可能都要被重新审视,并要求新的阐述。也就是说,“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是一把两刃之剑,一方面揭开了英法中心的加拿大历史叙述的“贫穷破落”,为从历史根源上解决“歧视华人”开辟了一条通道;另一方面也揭开了华人沉浸在“受害者”的历史思维惯性之中,漠视去认真探索自己在加拿大历史中的真实定位,从而延缓了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融入历史、关心他人的历史进程。换句话说,华人一直把加拿大当成了“避秦之地”和“赚钱的金山”,而把一座自己先辈建立起来的“历史金山”弃置不顾,而无休止地徘徊在加拿大主流历史的外边,纠缠于到底要“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哀怨之中不能自拔。试想,如果百年前华人已经明确自己的“基因定位”,以加拿大建国者的定位进行不懈的打拼,今天的华人社区将是一种怎样的格局?

因此,“加拿大的中国基因”之说,不但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它可以成为华人社区进行百年历史反省和进行现实反省的一块镜子,照出他人的丑陋,也照出自己的缺陷。

作者:丁果

责任编辑:郭达

出品:高度生活周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