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餐厅就餐,好的体验都是相似的,坏的体验却各有各的不同。
在此之前,好奇心研究所曾经研究过很多用户经历过的餐厅套路,整理了一份觅食避雷指南,从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餐厅虚头巴脑的“假贴心”。
另外,也做了一项相关调查,并从收到的5000个反馈中,总结了一家餐厅的“真贴心”往往需要具备至少以下6个条件。
1
第一,进餐厅前,让用户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虽然许多商家都希望让门店尽量显得干净简洁,但调查中发现,在门口贴上菜单会让消费者感到贴心。
标明价格,让人能立刻决定要不要吃。不用等到客人点餐时才发现价格超过心理预期,又不好意思就起身离开,硬着头皮点了份“第二便宜”的菜色。
值得一提的是,门口菜单不仅不会影响美观,恰到好处的美食图片还会勾起客人食欲,对消费者来说,反而会显得“有温度”。
如果是健康类餐厅,菜品上标注准确的卡路里,这对减肥、健身的朋友显得非常友好,亲切得让消费者想为它多做两个伏地挺身。
要知道,在时间成本一路攀升的今天,对于热门餐厅来说,能提供网络远程取号排队,并推送消息告知客人还需要多长等待时间,已经逐渐成为“贴心餐厅”的标配了。
▲某餐馆的门口菜单
2
第二,上菜前,让消费者除了看手机,还能有别的选择。
沙发、点心、水果盘、书籍等都是能让用户消磨时间的好方法,再不济也要记得提供茶水。
毕竟在等待中度过的每一秒都是服务体验的一部分,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用这些贡品来获得神明的青睐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是火锅店,你也可以选择发放小纸条,让客人知道每种食材的最佳吃法。不用举手问就知道“这个肉涮几秒”可以吃,类似的小提醒总会让客人好感加倍。
3
第三,全世界虐狗的时代,消费者也需要一份单人友好套餐。
在“独身主义”、“空巢青年”骤增的当下,“单人友好”是一家贴心餐厅的必修课。
大致有这几点:
-
留一些位置给单独用餐的消费者是非常贴心且必要的,尤其是那些不喜欢拼桌的人;
-
当客人伸出一根食指来回答服务员“您好几位”的询问后,不会被领着走过长长的多人座的过道,来到最角落的落寞地儿,面对着一整排的结伴人群用餐;
-
客人一个人吃饭,中途离开去洗手间时,服务员不会就把东西迅速收走;
-
可以点半份菜,以便照顾胃口小的单身人士。
4
第四,为消费者准备一些刚需的小道具。
人们在餐厅用餐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许多小问题,以往通常秉承着“没有就算了”的原则凑合过去,但作为一家贴心餐厅是不允许这么马虎的,合格的“及时雨”至少可以这样做:
-
WIFI密码写在显眼处
-
提供充电插座/充电器
-
为长发人士准备头绳
-
餐桌上备有纸巾等
当然,要是下雨天卫生间能有吹风机,关键时候能像海底捞一眼连姨妈巾都给准备好,那简直是极好的了。
5
第五,给用户提供一款若即若离的服务员。
不“粘人”、保持舒适距离,但有需要的时候,即便没有服务按钮,只要客人一个眼神一抬手,就能及时出现。
试想一下,当你走进餐厅,有人搭理,有人微笑相迎,笑得不偷工减料,也不拖着长音喊口号。
你点菜时会提醒你分量有多少,够几个人吃,或者询问你有没有忌口、过敏的食物,并在你有选择困难症的时候为你推荐热门菜品。
而且他们不会站在你身边给你点菜压力,也不会时不时来巡视你吃到什么程度,估摸着是不是能叫排队的下一位准备好来占你的座儿了。
相信这样若即若离的服务员一定能带给用户一个好的过程体验,赢得好评。
6
第六,再给消费者多一点点私人空间。
对于空间距离高度敏感的年轻人来说,座位间隔是衡量一个餐厅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指标。
毕竟,吃一顿饭的时间,谁都不想拿来听旁边桌子大妈讲她家的家长里短,比如儿子还没女朋友的心酸故事。
其次,一个干净且设备良好的卫生间也是贴心必备元素,在“实用消费”转向“体验消费”的如今,细节上考虑得越周到越能让消费者好感加倍。
相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和宣传,生活在商业套路丛林里的消费者,最终还是会把注意力转回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上。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所有内容了,如果你有更多不同的见解,不妨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单仁行(shanrenzixun),文/王朝靖,转载清注册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