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电力一带一路:三分靠“投”,七分靠“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电力一带一路:三分靠“投”,七分靠“养”

在电力行业迈向国际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出于国内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趋势”。

近年来,跟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前往更加巨大的海外市场“淘金”。其中就有不少能源电力企业的身影。

在电力行业迈向国际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出于国内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趋势”。

一方面,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电力需求告别了过去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发电设备生产端出现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国内煤电政策的紧缩,导致“弃风弃光”情况加剧,也为“十三五”期间电力装机增量蒙上阴影,国内发电产能无处释放。

但反观海外,却是一片产能不足的待开发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是具有庞大人口和用电需求的国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在2014-2020年期间,仅“一带一路”沿线的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其年均电力投资总额约为2461亿欧元,是同一时期中国电力投资总额的127.8%。

面对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电力企业已经先后行动起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中,又以工程建设类公司起步在先,电力设备公司紧随其后,发电企业虽属第三梯队,但在资本优势的助推下,其“走出去”的步伐正迎头赶上。

比如在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随着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的日益紧密,中哈双方在水力发电、电网改造等电力行业的深层合作正不断加强,既巩固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有的水电项目,也为新的项目创造了合作可能。

“走出去”可嘉,“姿势正确”更重要

虽然中国电力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表现积极,但埃森哲也发现,他们的“海外生活”面临着共同的瓶颈和挑战。我们绘制了一些数据图表,帮助您更直观地洞悉挑战。

1、新能源增长天花板初现

伴随着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爆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全球将进入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多元化能源时代,并最终形成与煤电、气电三分天下的局面。

与此同时,受资源禀赋、电网设施、环保要求和投资回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电力投资也由传统大型电站向新能源转变。

而这一趋势,与正在“向外走”的,以煤电、水电、输变电为主的中国电力企业的“本职工作”和“传统优势”,并非如出一辙。

新能源项目的资金需求远小于火电项目,企业可通过内部协同,充分利用资源池中的资金与火电项目已获得的利润,投资新能源项目,形成“长短结合”的业务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中国企业扎堆,内耗严重

消费品市场存在同质化竞争。在电力行业“走出去”方面,尤其是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的过程中,这一“扎堆”现象同样存在。

面对欠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电力需求的增长,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电力企业“集中进军”的区域。埃森哲调研显示,2005-2016这十一年间,西亚及南亚、东南亚两大地区,分别吸引了1235亿美元和801亿美元的能源电力投资额,高居各地之首。

而且,这些中国电力企业重点布局区域存在颇为严重的超额规划、提前建造问题,未来市场增量空间存疑。同时,“高度关注”的西亚及南亚、东南亚地区,中国企业的“集团作战”也未形成良好的竞争地位,反而像在“同室操戈”。

我们建议,中国电力企业需更合理地做出区域布局规划,错位竞争,关注其他市场需求高、投资环境好的地区。比如中东欧、南美、中东等正在经历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兴经济体。

3、电力项目开发向前期转移

随着全球电站业主类型的多样化,电力项目的开发正逐渐向前期转移,越来越多的非能源投资主体开始寻求从项目前期开发到工程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有些国家,甚至在寻求国家整体的电力或能源规划。

目前,已有部分中国电力企业开始通过项目前期开发的模式,提前锁定项目机会,这也有助于它们建立与业主的紧密联系,避免过度竞争,提高收益。

4、带资出海成为主流趋势

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一些颇难逾越的鸿沟。比如,技术能力缺乏绝对优势,缺少国际品牌辨识度,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等等。这就造成了在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项目开拓中,“带资”成为海外业主对于中国企业的主要诉求。

数据显示,在2016年中国企业新签海外项目中,有超过70%的项目业主对中方有融资需求,且项目贷款方式多以买方信贷为主。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需逐步从传统的买方信贷模式转向项目融资等高阶融资方式,还可以适当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

5、全球化管理瓶颈指日可破

必须看到,全球领先电力企业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其对项目开发的重视,更是由于它们从始至终对投后整合及有效管理的关注。

但与之相比,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关心前期项目的交易过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又试图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整合。国内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海外投资中,也水土不服。

比如,中国企业在海外交易完成后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和向总部进行汇报方面,对于制定路线图,帮助企业通过运营整合创造商业价值和建立新能力的整合路线图却未有足够重视,而后者恰是海外并购能否终极成功的关键。

为了洞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力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全球市场的环境变化,埃森哲日前发布了“全球能源投资智库”。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指标的信息数据,能够通过全球电力行业数据库、国别透视报告和电力市场专题报告等内容,为中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揽子”的决策支持服务。

“埃森哲全球能源投资智库”不仅提供能源、电力行业全面数据信息,更基于数据信息,提供数据深入解读、市场专项研究等服务。旨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稳健的国际化拓展。

埃森哲从宏观层面着手,为企业考量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国别风险提供数据支持。经过指标综合性、完整性以及针对性的考量,主要提供以下内容:

在投资吸引力方面,

1. 经济基础——即目标市场经济、财政、开放程度、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金融基础等情况;

2. 社群监管——即人口、贫困、政府、法律监管、犯罪与治安等情况;

3. 资源禀赋——即地理气候及资源等情况;

4. 投资门槛——即设立公司、合同执行、破产清算、商业壁垒、通用成本、会计与披露、税收等商业环境;

5. 电力市场——即电力需求、供给、电价、市场机制、输配电现状、竞争格局、发电燃料成本、电力技术、电力市场投资等情况;

6. 双边关系——即贸易、政策、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情况。

在国别风险方面,采用EIU标准,对一国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性、政府有效性、法律和监管、宏观经济、外贸和支付、金融、税收政策、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十大风险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智库会以年度为频次更新发布针对投资热点国家的情况介绍与电力市场洞察,详细、深度解读目标市场的国家概况、资源禀赋、电力现状、电力技术、投资需求、电力体制、投资关系、投资风险等信息,可作为支撑企业进行海外市场进入及投资项目评价时的决策依据;并不定期发布针对特定区域或国家电力市场的深入研究与解读报告,如各国电力市场机制研究、全球电力行业季度趋势报告等。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电力市场情况及全球电力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取得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会员社区更可为读者提供投资沙龙、案例分享、定向考察和转向解读等定制化服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电力一带一路:三分靠“投”,七分靠“养”

在电力行业迈向国际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出于国内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趋势”。

近年来,跟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前往更加巨大的海外市场“淘金”。其中就有不少能源电力企业的身影。

在电力行业迈向国际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出于国内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新趋势”。

一方面,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电力需求告别了过去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发电设备生产端出现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国内煤电政策的紧缩,导致“弃风弃光”情况加剧,也为“十三五”期间电力装机增量蒙上阴影,国内发电产能无处释放。

但反观海外,却是一片产能不足的待开发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是具有庞大人口和用电需求的国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在2014-2020年期间,仅“一带一路”沿线的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其年均电力投资总额约为2461亿欧元,是同一时期中国电力投资总额的127.8%。

面对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电力企业已经先后行动起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中,又以工程建设类公司起步在先,电力设备公司紧随其后,发电企业虽属第三梯队,但在资本优势的助推下,其“走出去”的步伐正迎头赶上。

比如在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随着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的日益紧密,中哈双方在水力发电、电网改造等电力行业的深层合作正不断加强,既巩固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已有的水电项目,也为新的项目创造了合作可能。

“走出去”可嘉,“姿势正确”更重要

虽然中国电力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表现积极,但埃森哲也发现,他们的“海外生活”面临着共同的瓶颈和挑战。我们绘制了一些数据图表,帮助您更直观地洞悉挑战。

1、新能源增长天花板初现

伴随着第三次能源革命的爆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全球将进入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多元化能源时代,并最终形成与煤电、气电三分天下的局面。

与此同时,受资源禀赋、电网设施、环保要求和投资回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电力投资也由传统大型电站向新能源转变。

而这一趋势,与正在“向外走”的,以煤电、水电、输变电为主的中国电力企业的“本职工作”和“传统优势”,并非如出一辙。

新能源项目的资金需求远小于火电项目,企业可通过内部协同,充分利用资源池中的资金与火电项目已获得的利润,投资新能源项目,形成“长短结合”的业务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中国企业扎堆,内耗严重

消费品市场存在同质化竞争。在电力行业“走出去”方面,尤其是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的过程中,这一“扎堆”现象同样存在。

面对欠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电力需求的增长,这些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电力企业“集中进军”的区域。埃森哲调研显示,2005-2016这十一年间,西亚及南亚、东南亚两大地区,分别吸引了1235亿美元和801亿美元的能源电力投资额,高居各地之首。

而且,这些中国电力企业重点布局区域存在颇为严重的超额规划、提前建造问题,未来市场增量空间存疑。同时,“高度关注”的西亚及南亚、东南亚地区,中国企业的“集团作战”也未形成良好的竞争地位,反而像在“同室操戈”。

我们建议,中国电力企业需更合理地做出区域布局规划,错位竞争,关注其他市场需求高、投资环境好的地区。比如中东欧、南美、中东等正在经历电力市场改革的新兴经济体。

3、电力项目开发向前期转移

随着全球电站业主类型的多样化,电力项目的开发正逐渐向前期转移,越来越多的非能源投资主体开始寻求从项目前期开发到工程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有些国家,甚至在寻求国家整体的电力或能源规划。

目前,已有部分中国电力企业开始通过项目前期开发的模式,提前锁定项目机会,这也有助于它们建立与业主的紧密联系,避免过度竞争,提高收益。

4、带资出海成为主流趋势

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一些颇难逾越的鸿沟。比如,技术能力缺乏绝对优势,缺少国际品牌辨识度,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等等。这就造成了在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项目开拓中,“带资”成为海外业主对于中国企业的主要诉求。

数据显示,在2016年中国企业新签海外项目中,有超过70%的项目业主对中方有融资需求,且项目贷款方式多以买方信贷为主。

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需逐步从传统的买方信贷模式转向项目融资等高阶融资方式,还可以适当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

5、全球化管理瓶颈指日可破

必须看到,全球领先电力企业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其对项目开发的重视,更是由于它们从始至终对投后整合及有效管理的关注。

但与之相比,大多数中国企业仅关心前期项目的交易过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又试图以最小的投入完成整合。国内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在海外投资中,也水土不服。

比如,中国企业在海外交易完成后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和向总部进行汇报方面,对于制定路线图,帮助企业通过运营整合创造商业价值和建立新能力的整合路线图却未有足够重视,而后者恰是海外并购能否终极成功的关键。

为了洞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力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全球市场的环境变化,埃森哲日前发布了“全球能源投资智库”。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指标的信息数据,能够通过全球电力行业数据库、国别透视报告和电力市场专题报告等内容,为中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揽子”的决策支持服务。

“埃森哲全球能源投资智库”不仅提供能源、电力行业全面数据信息,更基于数据信息,提供数据深入解读、市场专项研究等服务。旨在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增值服务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稳健的国际化拓展。

埃森哲从宏观层面着手,为企业考量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国别风险提供数据支持。经过指标综合性、完整性以及针对性的考量,主要提供以下内容:

在投资吸引力方面,

1. 经济基础——即目标市场经济、财政、开放程度、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金融基础等情况;

2. 社群监管——即人口、贫困、政府、法律监管、犯罪与治安等情况;

3. 资源禀赋——即地理气候及资源等情况;

4. 投资门槛——即设立公司、合同执行、破产清算、商业壁垒、通用成本、会计与披露、税收等商业环境;

5. 电力市场——即电力需求、供给、电价、市场机制、输配电现状、竞争格局、发电燃料成本、电力技术、电力市场投资等情况;

6. 双边关系——即贸易、政策、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情况。

在国别风险方面,采用EIU标准,对一国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性、政府有效性、法律和监管、宏观经济、外贸和支付、金融、税收政策、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等十大风险要素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智库会以年度为频次更新发布针对投资热点国家的情况介绍与电力市场洞察,详细、深度解读目标市场的国家概况、资源禀赋、电力现状、电力技术、投资需求、电力体制、投资关系、投资风险等信息,可作为支撑企业进行海外市场进入及投资项目评价时的决策依据;并不定期发布针对特定区域或国家电力市场的深入研究与解读报告,如各国电力市场机制研究、全球电力行业季度趋势报告等。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电力市场情况及全球电力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取得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会员社区更可为读者提供投资沙龙、案例分享、定向考察和转向解读等定制化服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