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兴琼
同一条街的两家化妆品店,一家打折,另一家跟随,抱着“杀敌一千自损一百”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打赢这场硬仗。
同一区域的化妆品代理商,因为担心自己的品牌被撬,彼此之间,相互猜忌,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同一品类的化妆品品牌,从新品上市、品牌传播到市场政策的方方面面,相互攻击,相互诋毁,大有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
凡此种种,身处化妆品行业,你一定并不陌生。那句被用烂了的俗语——同行是冤家,近一两年来,在“兵荒马乱”的化妆品领域表现尤甚。
只要存在商业活动的地方,就有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往往是残酷的,是刺刀见红的贴身肉搏战。
在商言商,竞争本没有错,但无论是蔓延全国的“价格战”,还是代理商之间的相互倾轧、品牌商之间的水火不容,在行业低迷的背景下都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有些是没有底线,不顾基本商业规则的,这样的竞争明显不可取,也不长久。更有甚者,恶性竞争甚至会摧毁整个行业。
想必,2008年,席卷整个中国乳业市场的“三聚氰胺事件”大家仍历历在目。竞争对手的错误,不仅让每一个身处乳业链条上的人及公司受到重创,更摧毁了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任,伤害了整个行业,为了买到安全的乳业产品,中国消费者纷纷转向国外。如今,即便9年过去,这种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让人不甚唏嘘。
我们深知,现代社会信息如此发达,只要不处于垄断行业,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
纵然,今天你“消灭”了隔壁化妆品店,明天会有两家、三家甚至十家这类店的翻版来和你争夺市场。即便,暂时没有化妆品店出现,但在消费渠道及信息如此多元的今天,消费者依然会有百货、超市、电商、代购等各色渠道和方式进行选择。届时,你该如何应对?
原本以为“消灭”了隔壁老王,便可高枕无忧,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消费者弃你而去没商量,你又作何感想?
其实,与其跟竞争对手拼的“你死我活”,不如寻求双赢的合作。因为竞争对手之间不是消灭竞争,而是走向“竞合”。
△肯德基与麦当劳店铺位置分布图
餐饮界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这对竞争对手的门店总是开在一起?因为它们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快餐小型商圈,意在告诉消费者:“我们这里卖吃的,而且有很多家卖吃的店,快来买呀!”
因而,它们的关系,既是竞争,又是合作共赢。正如马云所说:“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有竞争才有发展,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战皆是如此。
其实,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揣测竞争对手上,不如跟自己竞争。因为事实证明,我们所有的失败,根本原因,基本不在于对手,而在于我们自己。那些能持续保持领先的企业都在专注自身,跟自己较劲。
放眼国内化妆品市场,3D打印皮肤技术以及针对表观调节因子的研究,伽蓝集团在研发领域一直不遗余力;一镜到底广告刷屏、《韩梅梅快跑》走心广告引共鸣,86岁的百雀羚在营销领域一直创意迭出;而凭借技术领先,短短几年滋源便一跃成为中国洗护领域的领导者……
在零售领域,敢于向自己最大利润点所在的自有品牌“动刀”,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零售巨头屈臣氏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的潮头;率先提出“两妆一品”战略,别人还在为做自有品牌纠结时,娇兰佳人已经着手将自有品牌打造成真正的品牌了……
这些领先的企业,无不是在以自己为对手,死磕自个儿。
总体来看,同行不一定是冤家,也可以是合作伙伴,而我们真正的对手永远都只有自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了竞争,整个市场才会越做越大,身处其中的每家企业分到的蛋糕也会更大。
那么,竞争对手之间如何处理这种“竞合”的关系?
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与其相互内耗,不如走到一起,共享资源、客户,放下眼前短期利益,合作互补,求同存异,共同寻找未来长远发展之道。
其次,要尊重基本的商业规则,维护良好的商业环境。维护良性的竞争秩序,不互相损害对方的利益,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氛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留住顾客,多方受益。
所以,归根到底,在商业竞争中,我们更应该与同行合作,跟自己竞争。毕竟,在包括化妆品行业的整个零售行业中,身边的同行都是浮云,真正的竞争对手是瞬息万变的顾客需求。
因而,身处化妆品领域,大家切莫因身陷与同行的恶性竞争中,本末倒置,忘了真正的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