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旅游小镇受到质疑?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化正当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旅游小镇受到质疑?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化正当时

现在特色小镇的开发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谁能把握政策、市场和资源,将基础资源、开发资源、运营资源等,通过综合开发架构进行最好的整合,创新开发模式,谁就有更大的机会。

本期讲述者:林峰

职位:经济学博士、旅游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运营专家、北京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

这是TBO大咖说第12期,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特色小镇从浙江推向全国后,话题热度持续升级,各地政府和各方资本纷纷入局,希望借由政策东风迎来发展机遇,各派声音也交错不一。

那么,特色小镇最基本的最基本的逻辑是怎样的?去地产化、产业导入是否就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过热的市场反响是否预示着泡沫的存在?

经济学博士、旅游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运营专家、北京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 林峰

真的特色小镇,产业要为城镇化服务

我是林峰,今天谈一下我对特色小镇的理解。

首先一个观点,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但说其他地方不适合发展特色小镇,这肯定是错误的。特色小镇不是基于某个地方经济发达与否, 而是要以特色产业引领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试点和模式。

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展模式,我国1.88万的镇,未来的城镇化都会出现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城镇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问题,人被抽血式的吸走了、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至少50%以上的镇是有问题的、是衰落的。

发达城镇也存在问题,你去东莞、顺德看一看,镇区和镇域里面都是企业,都盖满了工厂,镇的感觉已经没有了。像万家乐所在的顺德北郊镇,一个镇的年产值都是几百亿。

许多长三角的镇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城镇经济发达,但这样的产业经济和发展结构,无论是集体经济引导的也好,还是自发的市场化聚集形成的也好,产业与居住区域的关系已经相对紊乱,有产业聚集但没有城市化提升。

特色小镇,就是国家出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它出现在浙江也好、广东也好,北京周边或者天津、长沙、成都、重庆都很正常,只是浙江有意识的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探索——不局限于旅游产业,而是用特色产业来有效带动一个镇域的发展。

所以,特色小镇的探索是城镇化走到这一步的必然,这个探索进行一年多,就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是因为其顺应了新城镇化逻辑和时代需求。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中,民营化色彩比较重,且小城镇发达,所以在浙江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

浙江想解决的是,引导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结合,并且在有一定城市化发展基础的结构区域,或者较好的交通发展区域,有意识的引导形成产业聚集,引导居住区域、城市配套与产业发展结合。

所以浙江提出的特色小镇并不是以建制镇为主体,而是以聚落为主体:我有一定的规模、人口、居住和产业支撑,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有特色产业支持下的特色小镇。

而住建部和发改委在推动政策的时候,将建制镇作为特色小镇的申报结构和依托,取代了原来非建制镇结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进步和一种非常核心的观点。

如果不是以建制镇为申报主体,哪儿你都可以圈一块土地去干。这可能符合一些地产商的想法,但这不是国家产城发展,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

“66533”特色小镇综合开发模型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说大多数特色小镇并不是自发形成的。80%以上的小镇缺乏市场化产业聚集能力,如果没有政府支持的一系列政策金融、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产业扶持,这些建制镇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是不大可能的。

但即使有了政策没有市场的话,成了政府去搞产业,也会死,所以最重要的机制调整是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特色小镇的开发主体。

现在特色小镇的开发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谁能把握政策、市场和资源,将基础资源、开发资源、运营资源等,通过综合开发架构进行最好的整合,创新开发模式,谁就有更大的机会。

特色小镇开发是一个综合开发结构,我们总结出了“66533”模型,它是旅游综合开发里加上特色产业开发和本地居住型住宅开发。所以我把他分成从土地开发、产业开发、房地产开发、到休闲开发、旅游景区开发、居住性商业开发,加上不同产业开发。

实际上,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与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最大的难题和成功推进的关键。

除了泛旅游产业之外,文化产业、体育、教育、大健康都可以结合旅游开发,也可以不结合;加工工业、高科技产业、金融、物流、服务业也都有可能,从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产业模式已经非常丰富多元化了。

由于多元多样的产业结构,并且涉及到城市开发,所以首先是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和房地产开发,这是城市开发原有三个领域,再加上不同的产业开发。

所以就有这几类开发商,第一种是原来新城镇化建设的开发商,比如城投,负责从土地、房产、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类;第二种是园区开发商、产业开发的整合者,比如幸福基业、中关村建设公司、北电这类大量的园区建设公司,以及很多高科技管委会形成的开发公司。他们的特点是能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

第三种是做产业与地产结合,产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体育地产、养老地产,比如万达、复星这类企业。还有商业市场开发商,像汽车市场、小五金市场、温州商贸城这类,也适合介入,他们都是特色小镇的主题支撑,既是开发商,也是整合者。

实际上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特色小镇开发商,但每个人都做着特色小镇里开发结构里的某些类别和内容。

开发商做策划、设计然后征地、拆迁、建造,进行基础设施和房产建设,然后招商引资运作、整合各种资源结构,并导入产业整合;运营商是做景区、酒店运作、工厂、产业经营。

很多人都说去地产化,这不等于不需要房地产商的参与,我们说的是弱化地产。如果没有房地开发的基础去做特色小镇比较难的,但是没有产业导入,形成产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只是搞房产开发100%的死。

所以要有产业带动,要有大量盈利企业出现,可能是某一类型企业形成聚集,可能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聚集;这些聚集的产生一是地方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第二是政府的有效推动形成产业聚集。

另外还要形成人才聚集、各产业要素的聚集。

只有产业、企业聚集才有就业能力,就业人口多了自然而然就要配套形成城市,所以才有城市化。没有大量的企业生存,特色小镇根本就没有机会,修了房子卖给谁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对整合方来说,就涉及到开发能力、投融资运用能力、政策利用和产业可持续能力形成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都会死。

探索刚开始,这个市场大得很

很多人问特色小镇的模型是什么,实际上旅游小镇就是特色产业小镇中最典型的类型。

2015年开始云南就开始推旅游小镇,探索如何用旅游产业带动小镇的发展,彝人古镇、丽江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等等。这些案例都不是在发达地区,但都属于特色小镇实践。

现在中国存在这样几种现象,有一个成功的案子大家就去模仿,比如重复袁家村。这也避免不了,如果重复就能挣钱干嘛还要创新?重复不能挣钱了才会有创新,没有谁一上来就是创新,现在是个过程,但最终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

第二,很多人会把成功的项目当案例到处讲,但也要注意。比如有人把田园东方田当作田园综合体的模型,把陈向宏做的事当成特色小镇。

而实际上,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和田园东方的是两回事儿,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是村庄,要落实到村庄改造、农民生活提升,要有一定居住结构和街区,加上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才叫综合体。否则是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

古北水镇和乌镇,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都属于景区,没有生活形态的城市化结构,因此不属于特色小镇的范畴;而且它的模式思维性很受限,可复制弱,就像到处做迪斯尼是不可能的。

第三,很多人对特色小镇抱悲观态度,认为几年后特色小镇会死一大批,这个观点我不认同,因为特色小镇已经不再是原来以政府开发为主导,而是以市场和社会资本为主,他们讲的是盈利。

而这里面涌入许多大型企业也很正常,资源不会垄断形成寡头。

华侨城目前也在涉足特色小镇,他们现在的模式实际上是曲江模式和华侨城原有模式间的创新结合——用旅游产业带动的城镇化开发。特色小镇是他们的一块内容,依托于他们在旅游产业上的经验,未来应该会出一批成果,现在还处于拿资源的阶段。

关于特色小镇,现在大家的声音很嘈杂,一下见不得房地产,一下又觉得过热有

问题,如果说特色小镇是100%的发展历程,现在5%还没有到。所以要容许大家去探索,刚刚开始,你这不准那不准把大家批的一塌糊涂,人家怎么敢干啊?

所以要有宽容的态度。市场经济的东西,我认为就应该热,1.88万个小镇要是都能变成特色小镇,中国的经济和发展也就好了,1000个小镇只是个示范而已,这个市场大的很,需求大的很。

我们不宽容的是过去的纯地产,想拿地卖房子走人,或者就想用政策弄一些钱或者作个局,打包跑了,但也需要承认这个社会就有人投机,这也是市场行为,但却没有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旅游小镇受到质疑?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化正当时

现在特色小镇的开发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谁能把握政策、市场和资源,将基础资源、开发资源、运营资源等,通过综合开发架构进行最好的整合,创新开发模式,谁就有更大的机会。

本期讲述者:林峰

职位:经济学博士、旅游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运营专家、北京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

这是TBO大咖说第12期,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特色小镇从浙江推向全国后,话题热度持续升级,各地政府和各方资本纷纷入局,希望借由政策东风迎来发展机遇,各派声音也交错不一。

那么,特色小镇最基本的最基本的逻辑是怎样的?去地产化、产业导入是否就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过热的市场反响是否预示着泡沫的存在?

经济学博士、旅游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运营专家、北京绿维文旅集团董事长 林峰

真的特色小镇,产业要为城镇化服务

我是林峰,今天谈一下我对特色小镇的理解。

首先一个观点,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但说其他地方不适合发展特色小镇,这肯定是错误的。特色小镇不是基于某个地方经济发达与否, 而是要以特色产业引领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试点和模式。

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展模式,我国1.88万的镇,未来的城镇化都会出现问题。实际上,现在很多城镇的发展已经出现了问题,人被抽血式的吸走了、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至少50%以上的镇是有问题的、是衰落的。

发达城镇也存在问题,你去东莞、顺德看一看,镇区和镇域里面都是企业,都盖满了工厂,镇的感觉已经没有了。像万家乐所在的顺德北郊镇,一个镇的年产值都是几百亿。

许多长三角的镇也是如此,虽然这些城镇经济发达,但这样的产业经济和发展结构,无论是集体经济引导的也好,还是自发的市场化聚集形成的也好,产业与居住区域的关系已经相对紊乱,有产业聚集但没有城市化提升。

特色小镇,就是国家出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它出现在浙江也好、广东也好,北京周边或者天津、长沙、成都、重庆都很正常,只是浙江有意识的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探索——不局限于旅游产业,而是用特色产业来有效带动一个镇域的发展。

所以,特色小镇的探索是城镇化走到这一步的必然,这个探索进行一年多,就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也是因为其顺应了新城镇化逻辑和时代需求。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中,民营化色彩比较重,且小城镇发达,所以在浙江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

浙江想解决的是,引导产业聚集和城市化结合,并且在有一定城市化发展基础的结构区域,或者较好的交通发展区域,有意识的引导形成产业聚集,引导居住区域、城市配套与产业发展结合。

所以浙江提出的特色小镇并不是以建制镇为主体,而是以聚落为主体:我有一定的规模、人口、居住和产业支撑,相互结合成为一个有特色产业支持下的特色小镇。

而住建部和发改委在推动政策的时候,将建制镇作为特色小镇的申报结构和依托,取代了原来非建制镇结构,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进步和一种非常核心的观点。

如果不是以建制镇为申报主体,哪儿你都可以圈一块土地去干。这可能符合一些地产商的想法,但这不是国家产城发展,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

“66533”特色小镇综合开发模型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说大多数特色小镇并不是自发形成的。80%以上的小镇缺乏市场化产业聚集能力,如果没有政府支持的一系列政策金融、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产业扶持,这些建制镇要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是不大可能的。

但即使有了政策没有市场的话,成了政府去搞产业,也会死,所以最重要的机制调整是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特色小镇的开发主体。

现在特色小镇的开发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谁能把握政策、市场和资源,将基础资源、开发资源、运营资源等,通过综合开发架构进行最好的整合,创新开发模式,谁就有更大的机会。

特色小镇开发是一个综合开发结构,我们总结出了“66533”模型,它是旅游综合开发里加上特色产业开发和本地居住型住宅开发。所以我把他分成从土地开发、产业开发、房地产开发、到休闲开发、旅游景区开发、居住性商业开发,加上不同产业开发。

实际上,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与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最大的难题和成功推进的关键。

除了泛旅游产业之外,文化产业、体育、教育、大健康都可以结合旅游开发,也可以不结合;加工工业、高科技产业、金融、物流、服务业也都有可能,从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产业模式已经非常丰富多元化了。

由于多元多样的产业结构,并且涉及到城市开发,所以首先是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和房地产开发,这是城市开发原有三个领域,再加上不同的产业开发。

所以就有这几类开发商,第一种是原来新城镇化建设的开发商,比如城投,负责从土地、房产、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类;第二种是园区开发商、产业开发的整合者,比如幸福基业、中关村建设公司、北电这类大量的园区建设公司,以及很多高科技管委会形成的开发公司。他们的特点是能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

第三种是做产业与地产结合,产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体育地产、养老地产,比如万达、复星这类企业。还有商业市场开发商,像汽车市场、小五金市场、温州商贸城这类,也适合介入,他们都是特色小镇的主题支撑,既是开发商,也是整合者。

实际上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特色小镇开发商,但每个人都做着特色小镇里开发结构里的某些类别和内容。

开发商做策划、设计然后征地、拆迁、建造,进行基础设施和房产建设,然后招商引资运作、整合各种资源结构,并导入产业整合;运营商是做景区、酒店运作、工厂、产业经营。

很多人都说去地产化,这不等于不需要房地产商的参与,我们说的是弱化地产。如果没有房地开发的基础去做特色小镇比较难的,但是没有产业导入,形成产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只是搞房产开发100%的死。

所以要有产业带动,要有大量盈利企业出现,可能是某一类型企业形成聚集,可能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聚集;这些聚集的产生一是地方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第二是政府的有效推动形成产业聚集。

另外还要形成人才聚集、各产业要素的聚集。

只有产业、企业聚集才有就业能力,就业人口多了自然而然就要配套形成城市,所以才有城市化。没有大量的企业生存,特色小镇根本就没有机会,修了房子卖给谁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对整合方来说,就涉及到开发能力、投融资运用能力、政策利用和产业可持续能力形成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都会死。

探索刚开始,这个市场大得很

很多人问特色小镇的模型是什么,实际上旅游小镇就是特色产业小镇中最典型的类型。

2015年开始云南就开始推旅游小镇,探索如何用旅游产业带动小镇的发展,彝人古镇、丽江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等等。这些案例都不是在发达地区,但都属于特色小镇实践。

现在中国存在这样几种现象,有一个成功的案子大家就去模仿,比如重复袁家村。这也避免不了,如果重复就能挣钱干嘛还要创新?重复不能挣钱了才会有创新,没有谁一上来就是创新,现在是个过程,但最终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

第二,很多人会把成功的项目当案例到处讲,但也要注意。比如有人把田园东方田当作田园综合体的模型,把陈向宏做的事当成特色小镇。

而实际上,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和田园东方的是两回事儿,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是村庄,要落实到村庄改造、农民生活提升,要有一定居住结构和街区,加上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才叫综合体。否则是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

古北水镇和乌镇,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都属于景区,没有生活形态的城市化结构,因此不属于特色小镇的范畴;而且它的模式思维性很受限,可复制弱,就像到处做迪斯尼是不可能的。

第三,很多人对特色小镇抱悲观态度,认为几年后特色小镇会死一大批,这个观点我不认同,因为特色小镇已经不再是原来以政府开发为主导,而是以市场和社会资本为主,他们讲的是盈利。

而这里面涌入许多大型企业也很正常,资源不会垄断形成寡头。

华侨城目前也在涉足特色小镇,他们现在的模式实际上是曲江模式和华侨城原有模式间的创新结合——用旅游产业带动的城镇化开发。特色小镇是他们的一块内容,依托于他们在旅游产业上的经验,未来应该会出一批成果,现在还处于拿资源的阶段。

关于特色小镇,现在大家的声音很嘈杂,一下见不得房地产,一下又觉得过热有

问题,如果说特色小镇是100%的发展历程,现在5%还没有到。所以要容许大家去探索,刚刚开始,你这不准那不准把大家批的一塌糊涂,人家怎么敢干啊?

所以要有宽容的态度。市场经济的东西,我认为就应该热,1.88万个小镇要是都能变成特色小镇,中国的经济和发展也就好了,1000个小镇只是个示范而已,这个市场大的很,需求大的很。

我们不宽容的是过去的纯地产,想拿地卖房子走人,或者就想用政策弄一些钱或者作个局,打包跑了,但也需要承认这个社会就有人投机,这也是市场行为,但却没有价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