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货交易乱象:融金汇银投资人损失7000万难追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货交易乱象:融金汇银投资人损失7000万难追回

在现货交易中投资者权益保护再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日,现货交易再次引发大规模投资者维权事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元,维权者矛头直指银天下旗下公司融金汇银。

今年2月证监会放出“最后通牒”: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有维权人向《今日财富》记者爆料称,融金汇银公司涉嫌投资者欺诈。记者调查发现,融金汇银公司违规销售现象仍未绝迹,虚假宣传横行。

在现货交易中投资者权益保护再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投资者遭销售陷阱 损失7000万元

酷暑中,王女士几乎每周往返于苏州和上海,目的只有一个——讨钱。为挽回150万元的交易损失,今年年初她辞去白领工作踏上维权之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上银天下总部,相较于成批被拒绝进入公司的维权投资人,王女士作为VIP的唯一优待,是被允许与客户经理见面,在空调开放的会议室协商后续事宜。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给出了和解方案,但真正掌钱的银天下不肯让步,只同意以补偿金形式给到本金的四五成。”对于目前的谈判结果,王女士无法接受,她表示:“一定要拿回本利,这种行为简直是诈骗。”

王女士所述银天下实为天津融金汇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金汇银),作为国内知名现货投资品牌银天下的子公司,主营白银、铂金、钯金、镍、铜、铝六大品种交易。去年年初,通过融金汇银网络销售的搭线,王女士委托其在线上远程注册账户并入金100万作为初始资金开展贵金属现货交易。在融金汇银的平台分析员两次对行情错误分析后,重仓资金蒸发大半,次日分析员放出利好行情,王女士又入金50万元企图翻本,不想却再度深度套牢。截至所有本金亏空,历时4个月。

150万元的损失金额在近200名融金汇银维权投资者里并非最高记录。过去的数月中,因爆仓致投资者巨亏事件频发,投资者对融金汇银平台行情分析师反向指导的质疑声不绝,维权队伍亦日渐壮大。在记者获得的一份投资人清单中,亏损金额少则几万元,大多为数十万元,最多则达200余万元,从入金到亏空,投资者通常只需经历3-5笔交易。截至发稿,根据汇总信息估算,投资者的亏损总额逾7000万元。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现货交易之路几乎如出一辙。据投资者反映,他们全是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现货交易的。前期阶段,融金汇银的线上销售以高收益,低风险的获利预期拉拢投资者,并通过电脑远程操作代客注册现货交易账号并入金,后期则由平台分析员一对一地行情分析和投资者指导。

目前融金汇银公司官网已停止更新近3个月,其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涉及分析师行情直播视频内容已经全部下架。手机端自助开户功能亦被提示为“系统升级,暂停开户”。记者就投资者投诉的相关违规销售问题致电融金汇银公司,公司客服称对该情况“不了解”。记者另尝试联系银天下一名中层管理者,被告知公司各部门都有相应管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怀疑融金汇银公司的人员串通使诈,诱骗投资者入金,暗箱操纵行情几乎成为维权者的共识。在一份维权者提供的“银天下黄鑫老师粉丝群”聊天记录中,“账户翻11倍”、“空间收益290%”等字眼跃然眼前,而另一段背景标识为“银天下”录播视频里,分析员亦指出“白银操作比A股容易100倍”。“投资人大多听信分析员的话持重仓,一旦行情不好,必定输得血本无归。”网名老姜的投资人告诉记者。

(图为维权投资人提供的聊天记录)

《今日财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出现巨亏的投资者几乎都是奔着获取“高收益”目的入金,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人对现货交易风险认知几乎为零,从未有过风险投资理财经历的比例亦不在少数。而在网上入金签署协议的最后把关口,极其重要的风险告知书通常又被催促着快速浏览,匆匆签字。

“高收益背后必定是高风险,坐等赚大钱的想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一位资深现货投资人称。尽管如此,仍需关注到部分销售人员夸大宣传并故意提供反向信息获取利益的现象。融金汇银的网络销售和分析员依靠紧密配合,打着毫无投资经验散户的主意,参与现货交易方式推介、账户注册、办理入金到行情分析指导直至最终交易的全过程,构成了交易链中的信息闭环。

据悉,目前上海金融局已经责成专门工作小组,对融金汇银展开相关调查工作。在已经形成地方交易平台的背景下,困难的不是将交易关停,而是如何善后。由于投资者与融金汇银双方对金额认定存在明显分歧,善后协调难度或将很大。

最严清理整顿令下的“盲区”

现货交易亦称即期外汇交易,为外汇市场上最常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国内现行制度,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提供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公开价格、结算、实物交收等功能,下设会员单位进行挂牌报价、服务投资者等工作。

现货交易遭诟病并非首次。基于交易所与会员单位天生的裙带利益关系,加之国内现货交易监管主体不明和制度的不完善,前期地方交易机构投机炒作、内部人控制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凸显。早在2010年前后,现货交易乱象已集中爆发,当时无实物交割、对赌、做市、平台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事件频出,各类地方交易所充斥市场鱼目混珠,有统计数据,最高峰时曾有2000余家。

为抑制乱象监管紧跟加码。2011、2012年,国务院连续发文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防范金融风险,次年12月证监会、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交易形式。持续强力整顿下,全国各类交易所大规模缩水,非法交易所关停,其余或停牌或退市,或调整交易模式,交易所违法违规乱象得到遏制。

历时6年大整顿,规范排查梳理即将步入收尾阶段,值此之际爆出天交所会员单位融金汇银公司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的现象,是对监管层整治维度和效果的另一种衡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各交易所旗下会员单位作为关注重点,被监管层列入新一轮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清单。2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放出“最后通牒”: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并设立最后期限——2017年6月30日仍未整改规范或通过部际联席会议验收的交易场所,将予撤销关闭。

6月30日监管大限当前,除了上期所、上交所等4家由国务院批文的交易机构,各省级政府批文的交易所均陆续开展了大批量清理整顿工作。以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为例,根据其网站公告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后,该交易所共暂停了其下属7家会员单位的经营权限,整治力度空间。

然而融金汇银公司并不在此列。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会员表中列明,融金汇银现为该所160号会员单位。公开资料显示,天津融金汇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成立于2011年,主营白银、铂金、钯金等六大品种交易,隶属于其母公司银天下,另,银天下的母公司银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据来自银天下官网信息,其为现货投资服务领导品牌,曾获“中国线上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商现货交易额排名第一”、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在投资人看来,拥有众多头衔的融金汇银此举借着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的招牌,目的是吸引散客投资者入金。采访中多名投资者提及银天下首席分析师黄伟、章腾在直播视频中推销现货交易产品,夸大盈利功能。《今日财富》记者日前进入融金汇银官网首页,仍能找到这档名为《投资那些事》直播节目宣传页,但在进入该页后则无任何显示,进一步在其母公司银天下公布的首席分析师中,亦未找到黄伟、章腾相关信息。据投资者提供的线索,一名自称银天下客服的人员告诉记者,下架直播节目主要是为顺应近期天交所业务调整,并称“黄伟与章腾属公司前员工”。

法规不健全 维权难度较大

多次与融金汇银公司协调无果后,今年4月,数十名投资人联名向上海浦东公安分局报案,以合同诈骗为由要求立案,终被以“无犯罪事实”为由退回。这让怀揣各种证据的投资者感到沮丧。他们告诉记者,本以为融金汇银的销售和广告已经构成诈骗案的要素,然而目前为止只有工商一家部门对此公司施行了行政处罚。

《今日财富》记者从公安人士处了解到,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欺骗对方财产的行为。产生合同诈骗需构成对当事人合同内容认知的错误,但在投资人签订的风险协议上已标明风险的存在,尽管投资人是出于疏忽或时间仓促导致没有浏览到具体内容签了字,但法律上讲不归属合同诈骗的范畴。

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恬表示,很多违规现货交易的刑事立案无法达成,主要是取证难。现货交易中涉及两个关键要素即商品和交易,但目前看来这些商品和交易基本都是存在的,而对价格操纵的事实认定限于技术原因通常难以实现。民事维权方面,目前涉及到的现货交易纠纷以打民事欺诈官司多见,主要通过交易流水查询以及平台协议的相关签署情况入手,如能认定为民事欺诈,则可以依法撤销合同。

至于融金汇银投资人遇到的违规现象,现有的法律条款较难对之定性,这也直接导致了诉讼官司的失败。据不完全统计,王律师所在事务所目前接到的现货交易相关案例中客户咨询占90%,最终决定打官司的约占10%,而这其中目前为止没有一例胜诉,平台和解比例只有不到5%。

近期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出具的《贵金属现货市场投资者状况调研报告》,针对“当前贵金属交易制约因素”的问题调研中,接近八成的受访者(个人82.6%、机构79.3%)认为制约现货市场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为“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货交易相关配套法律的缺失,也令交易场所会员单位处在监管的尴尬地位,形成执法困扰。有广州市金融局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慨:批了“准生证”后,人员、业务、资金基本都没法管,因为没有法律依据,监管部门不敢随便作为,否则企业也会不服,往往是等到最后出了问题才来补救。

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违规宣传销售的行为取证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融金汇银的应对机制却异常灵活。《今日财富》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采取了大面积维权行动后,融金汇银公司已悄然下架了网站和APP上的所有分析师行情直播视频内容,停更了行情资讯。手机端自助线户功能亦被提示为“系统升级,暂停开户”,官网主页信息动态亦停止更新近3个月,“银天下”资讯板块最近更新时间显示为5月15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该板块的内容每隔一天就有更新。而当问及此前代办王女士入金的销售人员现货交易风险的问题,其措辞变得十分规范。“可能是去公司维权的人太多了,现在也管得严,他们就更谨慎了。”有投资人猜测。

进可攻,退可守,融金汇银的工作人员依靠监管缺位在散户交易领域促成大笔交易。而投资者为寻求解决方案不得不在各监管机构、会员单位、交易所之间来回奔波。今年5月初,数名投资者曾至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申诉。“当时天交所还将银天下的人找了过来,和我们约定好了投资额全额返还,但回沪后银天下(指融金汇银)就只肯给到4-5成本金。我们再去电话给天交所反映情况,至今没有进展,感觉各方都在托推责任。”参与维权的投资者称。

今年3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级联席会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前期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防止乱象回潮。4月全国各地再次掀起打击高潮,以深圳为例,据公安通报,2017.1以来当地共查处非法期货会员单位以及代理商24家,刑事拘留嫌犯404人。

截至《今日财富》记者发稿,近200名投资者仍在通过各种渠道声讨和维权。“我们不会放弃。”融金汇银的维权者告诉记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货交易乱象:融金汇银投资人损失7000万难追回

在现货交易中投资者权益保护再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日,现货交易再次引发大规模投资者维权事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元,维权者矛头直指银天下旗下公司融金汇银。

今年2月证监会放出“最后通牒”: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有维权人向《今日财富》记者爆料称,融金汇银公司涉嫌投资者欺诈。记者调查发现,融金汇银公司违规销售现象仍未绝迹,虚假宣传横行。

在现货交易中投资者权益保护再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投资者遭销售陷阱 损失7000万元

酷暑中,王女士几乎每周往返于苏州和上海,目的只有一个——讨钱。为挽回150万元的交易损失,今年年初她辞去白领工作踏上维权之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上银天下总部,相较于成批被拒绝进入公司的维权投资人,王女士作为VIP的唯一优待,是被允许与客户经理见面,在空调开放的会议室协商后续事宜。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给出了和解方案,但真正掌钱的银天下不肯让步,只同意以补偿金形式给到本金的四五成。”对于目前的谈判结果,王女士无法接受,她表示:“一定要拿回本利,这种行为简直是诈骗。”

王女士所述银天下实为天津融金汇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金汇银),作为国内知名现货投资品牌银天下的子公司,主营白银、铂金、钯金、镍、铜、铝六大品种交易。去年年初,通过融金汇银网络销售的搭线,王女士委托其在线上远程注册账户并入金100万作为初始资金开展贵金属现货交易。在融金汇银的平台分析员两次对行情错误分析后,重仓资金蒸发大半,次日分析员放出利好行情,王女士又入金50万元企图翻本,不想却再度深度套牢。截至所有本金亏空,历时4个月。

150万元的损失金额在近200名融金汇银维权投资者里并非最高记录。过去的数月中,因爆仓致投资者巨亏事件频发,投资者对融金汇银平台行情分析师反向指导的质疑声不绝,维权队伍亦日渐壮大。在记者获得的一份投资人清单中,亏损金额少则几万元,大多为数十万元,最多则达200余万元,从入金到亏空,投资者通常只需经历3-5笔交易。截至发稿,根据汇总信息估算,投资者的亏损总额逾7000万元。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现货交易之路几乎如出一辙。据投资者反映,他们全是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现货交易的。前期阶段,融金汇银的线上销售以高收益,低风险的获利预期拉拢投资者,并通过电脑远程操作代客注册现货交易账号并入金,后期则由平台分析员一对一地行情分析和投资者指导。

目前融金汇银公司官网已停止更新近3个月,其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涉及分析师行情直播视频内容已经全部下架。手机端自助开户功能亦被提示为“系统升级,暂停开户”。记者就投资者投诉的相关违规销售问题致电融金汇银公司,公司客服称对该情况“不了解”。记者另尝试联系银天下一名中层管理者,被告知公司各部门都有相应管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怀疑融金汇银公司的人员串通使诈,诱骗投资者入金,暗箱操纵行情几乎成为维权者的共识。在一份维权者提供的“银天下黄鑫老师粉丝群”聊天记录中,“账户翻11倍”、“空间收益290%”等字眼跃然眼前,而另一段背景标识为“银天下”录播视频里,分析员亦指出“白银操作比A股容易100倍”。“投资人大多听信分析员的话持重仓,一旦行情不好,必定输得血本无归。”网名老姜的投资人告诉记者。

(图为维权投资人提供的聊天记录)

《今日财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出现巨亏的投资者几乎都是奔着获取“高收益”目的入金,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人对现货交易风险认知几乎为零,从未有过风险投资理财经历的比例亦不在少数。而在网上入金签署协议的最后把关口,极其重要的风险告知书通常又被催促着快速浏览,匆匆签字。

“高收益背后必定是高风险,坐等赚大钱的想法从一开始就走偏了。”一位资深现货投资人称。尽管如此,仍需关注到部分销售人员夸大宣传并故意提供反向信息获取利益的现象。融金汇银的网络销售和分析员依靠紧密配合,打着毫无投资经验散户的主意,参与现货交易方式推介、账户注册、办理入金到行情分析指导直至最终交易的全过程,构成了交易链中的信息闭环。

据悉,目前上海金融局已经责成专门工作小组,对融金汇银展开相关调查工作。在已经形成地方交易平台的背景下,困难的不是将交易关停,而是如何善后。由于投资者与融金汇银双方对金额认定存在明显分歧,善后协调难度或将很大。

最严清理整顿令下的“盲区”

现货交易亦称即期外汇交易,为外汇市场上最常用的一种交易方式。国内现行制度,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交易所提供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公开价格、结算、实物交收等功能,下设会员单位进行挂牌报价、服务投资者等工作。

现货交易遭诟病并非首次。基于交易所与会员单位天生的裙带利益关系,加之国内现货交易监管主体不明和制度的不完善,前期地方交易机构投机炒作、内部人控制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凸显。早在2010年前后,现货交易乱象已集中爆发,当时无实物交割、对赌、做市、平台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事件频出,各类地方交易所充斥市场鱼目混珠,有统计数据,最高峰时曾有2000余家。

为抑制乱象监管紧跟加码。2011、2012年,国务院连续发文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防范金融风险,次年12月证监会、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交易形式。持续强力整顿下,全国各类交易所大规模缩水,非法交易所关停,其余或停牌或退市,或调整交易模式,交易所违法违规乱象得到遏制。

历时6年大整顿,规范排查梳理即将步入收尾阶段,值此之际爆出天交所会员单位融金汇银公司违规销售、虚假宣传的现象,是对监管层整治维度和效果的另一种衡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各交易所旗下会员单位作为关注重点,被监管层列入新一轮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清单。2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放出“最后通牒”:违法违规交易场所要限期整改,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并设立最后期限——2017年6月30日仍未整改规范或通过部际联席会议验收的交易场所,将予撤销关闭。

6月30日监管大限当前,除了上期所、上交所等4家由国务院批文的交易机构,各省级政府批文的交易所均陆续开展了大批量清理整顿工作。以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为例,根据其网站公告统计,部际联席会议后,该交易所共暂停了其下属7家会员单位的经营权限,整治力度空间。

然而融金汇银公司并不在此列。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会员表中列明,融金汇银现为该所160号会员单位。公开资料显示,天津融金汇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成立于2011年,主营白银、铂金、钯金等六大品种交易,隶属于其母公司银天下,另,银天下的母公司银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去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据来自银天下官网信息,其为现货投资服务领导品牌,曾获“中国线上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商现货交易额排名第一”、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在投资人看来,拥有众多头衔的融金汇银此举借着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的招牌,目的是吸引散客投资者入金。采访中多名投资者提及银天下首席分析师黄伟、章腾在直播视频中推销现货交易产品,夸大盈利功能。《今日财富》记者日前进入融金汇银官网首页,仍能找到这档名为《投资那些事》直播节目宣传页,但在进入该页后则无任何显示,进一步在其母公司银天下公布的首席分析师中,亦未找到黄伟、章腾相关信息。据投资者提供的线索,一名自称银天下客服的人员告诉记者,下架直播节目主要是为顺应近期天交所业务调整,并称“黄伟与章腾属公司前员工”。

法规不健全 维权难度较大

多次与融金汇银公司协调无果后,今年4月,数十名投资人联名向上海浦东公安分局报案,以合同诈骗为由要求立案,终被以“无犯罪事实”为由退回。这让怀揣各种证据的投资者感到沮丧。他们告诉记者,本以为融金汇银的销售和广告已经构成诈骗案的要素,然而目前为止只有工商一家部门对此公司施行了行政处罚。

《今日财富》记者从公安人士处了解到,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欺骗对方财产的行为。产生合同诈骗需构成对当事人合同内容认知的错误,但在投资人签订的风险协议上已标明风险的存在,尽管投资人是出于疏忽或时间仓促导致没有浏览到具体内容签了字,但法律上讲不归属合同诈骗的范畴。

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恬表示,很多违规现货交易的刑事立案无法达成,主要是取证难。现货交易中涉及两个关键要素即商品和交易,但目前看来这些商品和交易基本都是存在的,而对价格操纵的事实认定限于技术原因通常难以实现。民事维权方面,目前涉及到的现货交易纠纷以打民事欺诈官司多见,主要通过交易流水查询以及平台协议的相关签署情况入手,如能认定为民事欺诈,则可以依法撤销合同。

至于融金汇银投资人遇到的违规现象,现有的法律条款较难对之定性,这也直接导致了诉讼官司的失败。据不完全统计,王律师所在事务所目前接到的现货交易相关案例中客户咨询占90%,最终决定打官司的约占10%,而这其中目前为止没有一例胜诉,平台和解比例只有不到5%。

近期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出具的《贵金属现货市场投资者状况调研报告》,针对“当前贵金属交易制约因素”的问题调研中,接近八成的受访者(个人82.6%、机构79.3%)认为制约现货市场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为“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货交易相关配套法律的缺失,也令交易场所会员单位处在监管的尴尬地位,形成执法困扰。有广州市金融局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慨:批了“准生证”后,人员、业务、资金基本都没法管,因为没有法律依据,监管部门不敢随便作为,否则企业也会不服,往往是等到最后出了问题才来补救。

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违规宣传销售的行为取证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融金汇银的应对机制却异常灵活。《今日财富》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采取了大面积维权行动后,融金汇银公司已悄然下架了网站和APP上的所有分析师行情直播视频内容,停更了行情资讯。手机端自助线户功能亦被提示为“系统升级,暂停开户”,官网主页信息动态亦停止更新近3个月,“银天下”资讯板块最近更新时间显示为5月15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此前该板块的内容每隔一天就有更新。而当问及此前代办王女士入金的销售人员现货交易风险的问题,其措辞变得十分规范。“可能是去公司维权的人太多了,现在也管得严,他们就更谨慎了。”有投资人猜测。

进可攻,退可守,融金汇银的工作人员依靠监管缺位在散户交易领域促成大笔交易。而投资者为寻求解决方案不得不在各监管机构、会员单位、交易所之间来回奔波。今年5月初,数名投资者曾至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申诉。“当时天交所还将银天下的人找了过来,和我们约定好了投资额全额返还,但回沪后银天下(指融金汇银)就只肯给到4-5成本金。我们再去电话给天交所反映情况,至今没有进展,感觉各方都在托推责任。”参与维权的投资者称。

今年3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级联席会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前期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防止乱象回潮。4月全国各地再次掀起打击高潮,以深圳为例,据公安通报,2017.1以来当地共查处非法期货会员单位以及代理商24家,刑事拘留嫌犯404人。

截至《今日财富》记者发稿,近200名投资者仍在通过各种渠道声讨和维权。“我们不会放弃。”融金汇银的维权者告诉记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