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牌旅游UGC的新打法:穷游今年减亏,未来要握住内容付费风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牌旅游UGC的新打法:穷游今年减亏,未来要握住内容付费风口

穷游之所以有这样的基因,是因为穷游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如今旅游行业里的这些大V,很多都是穷游的用户。你把人造出来之后,优质的内容就会跟着有。

本期讲述者:薛蓓蓓

职位:穷游网CSO、前华泰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

这是TBO大咖说第13期,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资本寒冬所带来的洗牌已接近尾声,在强者恒强的趋势下,其他在线旅游公司该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经过新一轮调整的穷游会有哪些变化?近期其频频强调的“内容付费”,会成为商业变现新的突破口吗?

穷游网CSO 薛蓓蓓

我是薛蓓蓓,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近两年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穷游网自身商业变现的一些策略。

哪怕盈利1块钱,也得盈利

去年,大家一直都在提资本寒冬,其实我一直觉得资本无所谓寒冬还是盛夏,更多的应该理解资本的偏好,以及导致这种偏好背后的原因。

三年前,旅游之所以被资本热捧,本质原因是,当时面临着一轮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浪潮。所以那时候大家愿意烧钱,是把用户先圈进来,再考虑变现的问题。

今天,整个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很难再做大规模的提升,剩下的就是精细化的运营,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这是资本在这个阶段更关心的问题。

现在包括京东都在盈利,所以你可以暂时不盈利,但是要有盈利的能力,因为资本对于你的亏损忍受不是无限期的。有资本就说,哪怕是你给我盈利1块钱,我也会投你。也就是说,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降低了,大家都在争抢优质项目,现在会出现集中投、抱团投的现象,比如共享单车。

这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好事,好的公司、好的企业会慢慢的浮现出来。这和二级市场是一样的,在股票下跌的时候,白马肯定是最扛得住的。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和10年前美国的相似。我们在所有消费品产业当中,包括细分板块,出现了一个强者恒强的局面。对照美国,它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数据叫“漂亮50”,在过去10年,美国消费领域的股价是涨得最快的。

但是,今天的美国市场大公司的溢价是小于小公司的,而为什么中国市场是反的?

原来大家喜欢中小板、创业板,是因为那个时候市场很散,当每一家的市场占有率在低于5%的时候,其实哪家都有可能跑出来。那投资人就可能选择小企业,因为小企业的投资收益比好,弹性大,从1做到2就是100%的增长。但一旦市场占有率过了5%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龙头效应。

这时候,整体的格局会呈现两极化,互联网本身不会出现一家通吃的现象,但它在每个细分板块会有5-10家特别强大的公司,而10家之后就没什么有实力的选手了。

非标市场仍有破局机会

所以,基于资本市场以及行业的变化,我来穷游一年,其实一直在梳理穷游的企业战略。

我认为,穷游未来的定位一定是一家全球精品的买手店——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廉价的产品。

如今,在线旅游行业在卖货层面有携程,所有人去追求规模都会很难受。你去跟他拼资本,不可能;你去跟他拼运营、成本控制的能力也不可能;你跟他去拼采购成本,更拼不过他。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穷游无法保证所有的商家都赚钱,但是可以保证优质的商家去赚大钱。在当前这个环境下,只能说,穷游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在这个市场有太多的沃尔玛,但是没有无印良品。

包括现在穷游“最世界”的品牌,Q-home,city walk等目前都只有少量的产品,但这些都是穷游用户喜欢的产品,比如我们会做新西兰线、堪察加线、印度线等。

其实,一个优质的品牌,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在保证盈利、保证健康的现金流的情况下去筛选用户。试想,如果在日本满大街都是LV的包,谁还愿意为这个品牌去付出溢价?对于穷游来说也是,要维持品牌的调性和形象,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说,我只赚该赚的用户那部分钱,不赚那帮跟我没关系的用户的钱,我也不眼馋那部分市场。就像爱玛仕的用户受众很小,但并不妨碍他是一家成功而伟大的企业;保时捷的受众也很小,但他一定也是在筛选用户的。

一直以来互联网讲究前半场的效率,就是强者恒强。你是行业的老大,你就享受行业最高的估值,赢家通吃。但是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后半场,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做精细化的运营。而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在发生变化,越是非标准化的产品,留下来的市场竞争者越多。

就比如视频行业,我跟资本方聊过,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视频这个领域,大概会有5-10家大型公司,大家可以做自己的特色和细分。也就是说不会出现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因为所有产生的东西都是非标准化的。

用户现在是谁做得好就跟着谁,但是你永远有覆盖不了的用户。

穷游的商城其实也是在做聚焦,我们专门做旅游市场上最前沿、最优质的一批用户,而这批用户都是穷游的粉丝——其实穷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最大的区别即在于此,这也是我当时愿意来穷游的原因。

用户对于平台的热爱就是穷游的核心价值。所以穷游一直主张不能为了扩达而扩大,去损害这批用户。这是创始人奠定的基调,就是慢。

去年我们确实经历了很大的调整,但是今年以来,穷游算是给了股东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答卷。我们今年减亏减了一半。所以从资本的角度讲,大概明年就能盈利。

虽然盈利是目标,但现阶段穷游更倾向于调整内部的结构,而不是完全以盈利为中心。穷游目前做得更多的其实是,随着企业在各个方面点的布局,尝试一些新的打法,然后孵化一些新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策略会有一些调整,优先级也会有一些调整。但我们还是倾向于,向这些更有盈利可能的业务线倾注更多的资源。

穷游做内容付费,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针对穷游的企业发展战略,我对穷游的的业务进行了梳理,主要分成三大块,呈一个漏斗型。在漏斗的第一层,是穷游自身的流量变现;第二层是内容变现,第三层则是电商。

原来互联网旅游企业做的都是第三层的事情——旅游商业产品的变现。但显然这块漏斗漏下来之后,它的转化率一定是很低的,所以这也是这些年大家都亏钱的原因之一。

其实仔细想一下,在中间这一层,也就是内容变现这一块,是有很大空间的,它的用户基数要比下面的旅游商业产品的基数大,转化率要相对高;但是它的客单价要相对更低,如果在这一层做文章的话,相对来说是比较可期的。

如今,穷游在第一层的流量变现和第三层的电商业务板块已经很成熟。所以,未来的重点将放在中间层——“内容付费”。

为什么我在内容付费这一块比较坚定?还是以视频领域为例。在五年前,你跟大家说付费观看视频时谁都不会相信。他们会说,“这就是扯淡,这么多盗版,还怕看不到吗?”

但在今天,以我自己为例,我不仅会付费去观看视频,而且我还是好几家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优酷、爱奇艺、腾讯等的会员我都有。现在连音乐都要付费,所以我觉得内容付费再往下走,整个付费的模式肯定都会慢慢的起来。

因为用户的心智在成长,他愿意为这种虚拟的物品去付费。

所以,你会发现真正好的内容,还是会有人去追捧。但是好的内容越来越少,好的内容到最后就会让用户愿意买单。

其实从去年我们跟知乎的合作,我们也看到了,内容付费的春天已经来临。所以,最近我们也在这方面做积极地尝试。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事,她在知乎上做了一场live,当时我们自己都震惊了,一晚上她每个人收9.9元,赚了4万多块钱。

其实她的话题很简单,叫如何第一次规划去日本旅游。在我们看来,这种东西随便百度搜一搜就能搜出来的问题,为什么用户还愿意付费来收听?后来我们研究了这个心理,用户到底是为知识本身付费,还是纯粹为你这个人来买单?其实两者都有,他基于对你专业能力的信任来买单。

穷游之所以有这样的基因,是因为穷游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如今旅游行业里的这些大V,很多都是穷游的用户。你把人造出来之后,优质的内容就会跟着有。我觉得这是内容付费的基础。

目前穷游鼓励达人在我们平台上去赚钱,穷游不进行分成;但从中长期来看,穷游在流量曝光,包括在内容侧的公信力上面,都是可以给用户进行更多的指导的。

我们现在采取的的策略是不跟用户分成,我会邀请你来我们平台上做内容的生产,有一些内容我们觉得很好,就会拿出来去做一些收费项目的模式。

“内容付费”这一块目前还处于一个培育期,规模并不大。但穷游的用户相对在旅行者当中走的是比较靠前的,所以他们愿意为我们的优质内容去买单,无论是KOL还是知识本身。

穷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在战略上有一些新的布局。而我们在品牌上也会配合战略布局,做一些新的调整,在下半年也会有一些新的动作,敬请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牌旅游UGC的新打法:穷游今年减亏,未来要握住内容付费风口

穷游之所以有这样的基因,是因为穷游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如今旅游行业里的这些大V,很多都是穷游的用户。你把人造出来之后,优质的内容就会跟着有。

本期讲述者:薛蓓蓓

职位:穷游网CSO、前华泰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

这是TBO大咖说第13期,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资本寒冬所带来的洗牌已接近尾声,在强者恒强的趋势下,其他在线旅游公司该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经过新一轮调整的穷游会有哪些变化?近期其频频强调的“内容付费”,会成为商业变现新的突破口吗?

穷游网CSO 薛蓓蓓

我是薛蓓蓓,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近两年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穷游网自身商业变现的一些策略。

哪怕盈利1块钱,也得盈利

去年,大家一直都在提资本寒冬,其实我一直觉得资本无所谓寒冬还是盛夏,更多的应该理解资本的偏好,以及导致这种偏好背后的原因。

三年前,旅游之所以被资本热捧,本质原因是,当时面临着一轮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浪潮。所以那时候大家愿意烧钱,是把用户先圈进来,再考虑变现的问题。

今天,整个市场的渗透率已经很难再做大规模的提升,剩下的就是精细化的运营,带来盈利能力的提升。这是资本在这个阶段更关心的问题。

现在包括京东都在盈利,所以你可以暂时不盈利,但是要有盈利的能力,因为资本对于你的亏损忍受不是无限期的。有资本就说,哪怕是你给我盈利1块钱,我也会投你。也就是说,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降低了,大家都在争抢优质项目,现在会出现集中投、抱团投的现象,比如共享单车。

这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好事,好的公司、好的企业会慢慢的浮现出来。这和二级市场是一样的,在股票下跌的时候,白马肯定是最扛得住的。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和10年前美国的相似。我们在所有消费品产业当中,包括细分板块,出现了一个强者恒强的局面。对照美国,它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数据叫“漂亮50”,在过去10年,美国消费领域的股价是涨得最快的。

但是,今天的美国市场大公司的溢价是小于小公司的,而为什么中国市场是反的?

原来大家喜欢中小板、创业板,是因为那个时候市场很散,当每一家的市场占有率在低于5%的时候,其实哪家都有可能跑出来。那投资人就可能选择小企业,因为小企业的投资收益比好,弹性大,从1做到2就是100%的增长。但一旦市场占有率过了5%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龙头效应。

这时候,整体的格局会呈现两极化,互联网本身不会出现一家通吃的现象,但它在每个细分板块会有5-10家特别强大的公司,而10家之后就没什么有实力的选手了。

非标市场仍有破局机会

所以,基于资本市场以及行业的变化,我来穷游一年,其实一直在梳理穷游的企业战略。

我认为,穷游未来的定位一定是一家全球精品的买手店——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廉价的产品。

如今,在线旅游行业在卖货层面有携程,所有人去追求规模都会很难受。你去跟他拼资本,不可能;你去跟他拼运营、成本控制的能力也不可能;你跟他去拼采购成本,更拼不过他。

所以我们的策略是:穷游无法保证所有的商家都赚钱,但是可以保证优质的商家去赚大钱。在当前这个环境下,只能说,穷游选择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在这个市场有太多的沃尔玛,但是没有无印良品。

包括现在穷游“最世界”的品牌,Q-home,city walk等目前都只有少量的产品,但这些都是穷游用户喜欢的产品,比如我们会做新西兰线、堪察加线、印度线等。

其实,一个优质的品牌,一个好的企业就是要在保证盈利、保证健康的现金流的情况下去筛选用户。试想,如果在日本满大街都是LV的包,谁还愿意为这个品牌去付出溢价?对于穷游来说也是,要维持品牌的调性和形象,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也就是说,我只赚该赚的用户那部分钱,不赚那帮跟我没关系的用户的钱,我也不眼馋那部分市场。就像爱玛仕的用户受众很小,但并不妨碍他是一家成功而伟大的企业;保时捷的受众也很小,但他一定也是在筛选用户的。

一直以来互联网讲究前半场的效率,就是强者恒强。你是行业的老大,你就享受行业最高的估值,赢家通吃。但是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后半场,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做精细化的运营。而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在发生变化,越是非标准化的产品,留下来的市场竞争者越多。

就比如视频行业,我跟资本方聊过,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在视频这个领域,大概会有5-10家大型公司,大家可以做自己的特色和细分。也就是说不会出现一个赢者通吃的局面,因为所有产生的东西都是非标准化的。

用户现在是谁做得好就跟着谁,但是你永远有覆盖不了的用户。

穷游的商城其实也是在做聚焦,我们专门做旅游市场上最前沿、最优质的一批用户,而这批用户都是穷游的粉丝——其实穷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最大的区别即在于此,这也是我当时愿意来穷游的原因。

用户对于平台的热爱就是穷游的核心价值。所以穷游一直主张不能为了扩达而扩大,去损害这批用户。这是创始人奠定的基调,就是慢。

去年我们确实经历了很大的调整,但是今年以来,穷游算是给了股东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答卷。我们今年减亏减了一半。所以从资本的角度讲,大概明年就能盈利。

虽然盈利是目标,但现阶段穷游更倾向于调整内部的结构,而不是完全以盈利为中心。穷游目前做得更多的其实是,随着企业在各个方面点的布局,尝试一些新的打法,然后孵化一些新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策略会有一些调整,优先级也会有一些调整。但我们还是倾向于,向这些更有盈利可能的业务线倾注更多的资源。

穷游做内容付费,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针对穷游的企业发展战略,我对穷游的的业务进行了梳理,主要分成三大块,呈一个漏斗型。在漏斗的第一层,是穷游自身的流量变现;第二层是内容变现,第三层则是电商。

原来互联网旅游企业做的都是第三层的事情——旅游商业产品的变现。但显然这块漏斗漏下来之后,它的转化率一定是很低的,所以这也是这些年大家都亏钱的原因之一。

其实仔细想一下,在中间这一层,也就是内容变现这一块,是有很大空间的,它的用户基数要比下面的旅游商业产品的基数大,转化率要相对高;但是它的客单价要相对更低,如果在这一层做文章的话,相对来说是比较可期的。

如今,穷游在第一层的流量变现和第三层的电商业务板块已经很成熟。所以,未来的重点将放在中间层——“内容付费”。

为什么我在内容付费这一块比较坚定?还是以视频领域为例。在五年前,你跟大家说付费观看视频时谁都不会相信。他们会说,“这就是扯淡,这么多盗版,还怕看不到吗?”

但在今天,以我自己为例,我不仅会付费去观看视频,而且我还是好几家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优酷、爱奇艺、腾讯等的会员我都有。现在连音乐都要付费,所以我觉得内容付费再往下走,整个付费的模式肯定都会慢慢的起来。

因为用户的心智在成长,他愿意为这种虚拟的物品去付费。

所以,你会发现真正好的内容,还是会有人去追捧。但是好的内容越来越少,好的内容到最后就会让用户愿意买单。

其实从去年我们跟知乎的合作,我们也看到了,内容付费的春天已经来临。所以,最近我们也在这方面做积极地尝试。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事,她在知乎上做了一场live,当时我们自己都震惊了,一晚上她每个人收9.9元,赚了4万多块钱。

其实她的话题很简单,叫如何第一次规划去日本旅游。在我们看来,这种东西随便百度搜一搜就能搜出来的问题,为什么用户还愿意付费来收听?后来我们研究了这个心理,用户到底是为知识本身付费,还是纯粹为你这个人来买单?其实两者都有,他基于对你专业能力的信任来买单。

穷游之所以有这样的基因,是因为穷游有很强的造血能力。如今旅游行业里的这些大V,很多都是穷游的用户。你把人造出来之后,优质的内容就会跟着有。我觉得这是内容付费的基础。

目前穷游鼓励达人在我们平台上去赚钱,穷游不进行分成;但从中长期来看,穷游在流量曝光,包括在内容侧的公信力上面,都是可以给用户进行更多的指导的。

我们现在采取的的策略是不跟用户分成,我会邀请你来我们平台上做内容的生产,有一些内容我们觉得很好,就会拿出来去做一些收费项目的模式。

“内容付费”这一块目前还处于一个培育期,规模并不大。但穷游的用户相对在旅行者当中走的是比较靠前的,所以他们愿意为我们的优质内容去买单,无论是KOL还是知识本身。

穷游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在战略上有一些新的布局。而我们在品牌上也会配合战略布局,做一些新的调整,在下半年也会有一些新的动作,敬请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