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方木主导的“超能力”缜密逻辑破案赛,以牺牲一名警力、一名家属为代价,终于使“吸血鬼连环杀人案”大幕落下。
在廖凡负责肌肉担当、努力收缩“刑警的侦破智力”,万茜乖巧扮演法医、配合方木做好知心大姐姐的“零度演技派”映衬下,李易峰的演技终于从“-154米的吐鲁番盆地”跃升至“海拔4米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看上去与影帝相当。
从画面的冲击力、压抑惊悚的氛围、空间交错具象化的逻辑力等方面看,电影版《心理罪》似乎超越了国产悬疑剧之前的水准,但细细究来,对于文艺辞藻和推理论断两边都想沾一点,却最终将自己显得拧巴的《心理罪》,还有那么一丝不完美。
好看的剧情,
配上了单薄的灵魂
《心理罪》有网络版和电影版两个版本。电影版是将网络版中一个20多分钟的“类吸血鬼”案件扩展成了一部电影。
在原著中,方木因为与警察邰伟联手破获一起离奇的校园连环杀人案,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创伤,情绪上颓废沉沦,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自欺欺人地选择将一切遗忘。只有女友陈希一直陪着他,开导他。对于方木而言,陈希是其强大的情感慰藉。不过在电影中,方木和陈希的对手戏显得单薄,两人缺少丰富的情感铺垫,更看不到火花。两人一起滑滑板的场景,顶多就是两朵好看的花并肩绽放。因此,观众感受不到强大的磁场共振。
对于后来陈希的死,方木的情感宣泄就是在“警察局中想象不出嫌疑犯的容貌”,但真的缺乏“曾经那么相爱,如今却失去挚爱之痛”的悲伤。同时,方木从情绪的低落到重新站起来参与案件的侦破,这个转折的过程也有些草草了事。
毕竟书中的方木,是一个藏有很多过去、跨不过心理防线的人,他比谁都懂得“责任”的意义,又惧怕扛起“责任”的重任。除了冷静的思考和推理,其内心的纠结、挣扎、痛苦,面对爱人遇难的再次心灵撞击等这些对人物更深层次的挖掘,不够到位。
而且在电影中,陈希还会对方木爆出“打碎你面前的镜子”这样的文艺词语,亲,已经有“人血牛奶”了,鸡汤就不要再给了。
当然,编剧还不尽兴,一定要将文艺范儿坚持到底,在这部剧的最后,方木说:“灵魂出动,质问着渺小的我,也许我的测试才刚刚开始”。好的好的,该部片是根据《心理罪》系列小说第一部《心理罪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改编的,如果口碑好,还可以有下一部的呈现,但是,这样“未完片”的表述法真的让人怀疑,编剧或导演是不是担心观众看得“血腥”,所以想要喂几口“薄荷”搞搞小清新?
不好意思,悬疑片看中的就是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和步步为营的剧情,用最平实的语言,捧出一个触目惊心的“惊天破”。而不是用文艺范儿,装点单薄的人物形象,这样会改变悬疑剧的最初口感。
破案不靠推理,
“算命”才是王道
电影强大的推理过程,全靠方木的头脑风暴撑起了整个警局的刑侦方向。毕竟,在沙滩发现失踪运动员,仅凭对尸体的观察,就断定作案者是为了“夺血”,进而推断他的年龄、外形,甚至模拟逃跑路线;在偏远的工厂发现女子被杀,靠着桌角的未喝完的“鲜血牛奶”和麻袋的摆放位置,就推断出有小孩被绑架的结论;开着数辆警车在城区内招摇过市,最后依着对犯人心理的强烈代入感,而精准跟踪到了小孩的丢失衣物。
诸如此类的“神奇”推理,莫不是方木有透视眼,洞察了到了犯人的“前世今生”?连邰伟这个有着刑侦父亲良好基因的警察,都比不过初出茅庐的“天才”方木。
案子是方木破的,人质是方木救的,连搞定患有卟啉症的科学怪人都是方木的小无人机搞定的。所以,警局负责出体力,方木负责出智力咯?
廖凡饰演的刑警队长,身手平凡,但意志力惊人。打不过医院护工,我可以顽强地站起来从天台追到沙滩;警队派给我的小助手罗艺枪法不准,没关系,我从废船一路打到泥潭,把坏人先打虚脱了,再放虎归山;卟啉症患者马凯身残志坚,我也打不过,别担心,我有铁腰,不怕摔倒。
然后,方木全程开启“别担心,我知道凶手就是你”的“算命先生”模式。比如,在健身处过招,方木被邰伟勒住脖子后说:“你一上来就用左手勒住我的脖子,这代表了你心理深处是蛮横专制的父亲心理。”
要知道,方木的角色是一位犯罪心理学天才,其掌握的犯罪心理侧写技巧,必须依据犯罪现场的特点,再加上适当的心理想象,作出的判断。对于破获刑侦案件,起到的是辅助性效果,而不是决定性的。
因为,心理侧写是一门不精准的科学。需要心理学专家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对大量社会人物的分析、接触,从而形成一套有价值的、有合理想象的推论,帮助警察在破解难题时,给予新的思路和方向。但不能反客为主,像《心理罪》一样,刑警队长被犯罪心理学少年牵着鼻子走,整个警队要按照方木的判断,在全城进行大规模追捕,而刑警队长失去了作为警察的基本破案能力。
好好的演技得不到施展,可惜
电影一开篇,就是开膛破肚、血尽而亡的尸体特征;还有卟啉症患者的皮肤、血管、眼神,十分吓人;废船和废弃医院里压抑和惊悚的氛围,也很真实。虽然整个电影和原著比,已经对血腥画面作了很大的弱化处理,但就国产片的尺度来说,《心理罪》是一次大胆的突破。
在这样有强烈吸引力的画面冲击下,在廖凡、万茜、谢君豪等演技派的加持下,《心理罪》的豆瓣评分仅为5.5。因为,《心理罪》不但把一部精彩的推理电影拍成了“算命”破案,而且还不给影帝们好好施展个人演技的空间。
廖凡,在演技方面无刺可挑。剧中的邰伟眼神凌厉,肌肉发达,情绪暴躁,就是“脑力”不够。人物形象基本定格在“格斗”上。很多观众看完觉得不过瘾,毕竟廖凡被孟京辉称为“廖骚骚”,说他特别会撩拨观众,“眼里有一种消瘦的诗意”,性感又有爆发力。不论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里的皮条客、《非诚勿扰2》里的同性恋,还是《白日焰火》中的警察、《让子弹飞》中的“麻匪老三”,他演出了不同的人生,又不带“廖凡”的印记。
但在《心理罪》中,只有简单粗暴式的“我扎心”“不服就打”,没有烘托出邰伟更多的人物亮点,更不要说触发廖凡的演技爆点。
同样的,大家都很期待的万茜,曾凭借《军中乐园》拿到金马奖的最佳女配,在《心理罪》中,是一个可以被砍掉的废料。一来,与两个主角没有产生互动,去掉这个女法医角色并不影响剧情;二来,即便有这个角色,也只是个功能性的角色,于观众,是普通女法医;于方木,是知心大姐姐,没有特殊技能,也没有过多参与到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人设扁平化,抹掉了她的发挥空间。
就这样,一个在生活中会画画、弹吉他、修手机的多面万茜,成了一个“眼睛会说话”但戏份不多的小空气。
截止发稿,《心理罪》很努力地破了2.5亿元,成绩不佳,雪上加霜的是,本周五《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极盗车神》要上映了,届时《心理罪》会以多少票房收场,基本大家也能掐指算出来了。
有趣的是,再过一个月,由邓超、阮经天、刘诗诗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要上映了。到时候,是又一轮的吐槽,还是给观众以意外的惊喜,拭目以待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