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个夏季同样火热的,一定是以“嘻哈”之名点燃的热情。
爱奇艺自制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无疑是今年夏天最火的综艺节目。
这档以大型嘻哈(HipHop)选秀为故事主线和背景的真人秀剧集,截至第8期(共12期),已取得16.2亿播放量;豆瓣评分7.1分,是同时期综艺类节目中最高分;微博话题27.4亿阅读量、984.2万讨论量,连续17天高居微博网络综艺节目实时榜榜首。
《中国有嘻哈》将嘻哈文化推至火热的背后,离不开爱奇艺的专业、努力与态度。
用“娱乐文化+IP”整合平台资源,战略创新升级玩法,搭建全场景充分释放和点燃年轻用户的参与热情,将粉丝效应与网络声量进行IP价值的最大化变现与推动商业价值的裂变。毫无疑问,爱奇艺又一次为行业行进方向树立了标杆。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股“嘻哈”风是如何“吹”起来的:
开端:一场豪赌
对中国有嘻哈的总制片人也是爱奇艺副总裁陈伟来说,这个节目是一场豪赌。作为一档小众元素的网综,爱奇艺却投入了2亿元的制作成本,是目前同期网综制作成本的4~5倍。加上夏季档黄金时段的投入,爱奇艺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但开启这场豪赌陈伟必定做好了足够的市场考量,陈炜深知中国嘻哈音乐具有从小众走向大众的潜力。
嘻哈文化早已席卷全球,包括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年轻人追逐。但中国几乎没有主流嘻哈明星,嘻哈音乐只能作为选秀节目中的佐料。
2016年开始,中国的嘻哈音乐陆续走出地下,中国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摩登天空在2016年成立了嘻哈厂牌MDSK,全国范围内厂牌超过33家。
虽然嘻哈音乐选秀节目在中国没有参考系,没有样本,也找不到其他具体数据证明这潜力会形成爆发力。但这些也同样证明,一旦能做好这个节目让他爆发,它的市值将无法估量。
陈伟表示,中国嘻哈音乐处在即将爆发的前夜,急需临门一脚。而《中国有嘻哈》就是他全力踢出的那一脚。
过程:一场战争
说《中国有嘻哈》的制作过程是一场战争恐怕是再贴切不过了。
对爱奇艺来说,《中国有嘻哈》发源于爱奇艺的苹果树商业模型。这个模型在2015年11月由CEO龚宇提出,是指实现同一内容IP下的多种商业模式,包括广告、会员、电影、动漫、游戏、电商等衍生生态链。
因此,能否做好这块大苹果的内容,在围绕它建立起商业生态,是检验爱奇艺这种商业模型能否成功的试验田。
因此尽管国内这样的网综前无古人,他们还是上了。
不但陈伟自己上了,他还拉上了《蒙面歌王》系列总导演车澈、《奔跑吧兄弟》三季总编剧岑俊义、《跨界歌王》总导演宫鹏组成了超豪华导演团队。
另一方面,剧情化的创作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参与其中的明星。不过,一个令人尴尬的情况是,虽然中国嘻哈圈有着不少自己的大神歌手,但至今为止还没出现能够在大众市场有一定级别号召力的HipHop明星。知名音乐制作人臧鸿飞也在直播中聊到:“一档节目不可能去找小众领域的明星,他们没办法吸引来投资和大众人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有嘻哈》请来吴亦凡、潘玮柏、张震岳和MC Hotdog作为制作人的角色,虽然此举受到来自嘻哈圈的质疑,但如果考虑到要将小众的嘻哈文化带向大众市场这件事,这样的阵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得益于吴亦凡全民皆知的“freestyle梗”,节目在上线第一期就获得了巨大的热度,连红花会、TT以及在节目中蒙面出现的欧阳靖等原本仅在圈内有知名度的Rapper(说唱艺人)也跟着上了微博热搜。
在参赛选手方面,嘻哈歌手是节目的灵魂,但常年远离主流音乐市场活跃于地下。
制作组派出了100多位工作人员深入全国各地广发英雄帖,但一些地下说唱歌手对比赛的专业度和公平度是有质疑的。作为初期节目流量担当,这些歌手不仅可邀请范围“一只手数得出来”,档期安排时间还很紧张。
除此之外,更困难的的是节目的金主大大即赞助商的琢磨不定。由于嘻哈节目的前无参考性,金主大大们更是举棋不定。爱奇艺IP衍生品事业部的团队在节目开拍前的3周时间内飞往全国各地,拜访客户多达上百家,是往常数量的两倍以上。
然而团队进展并不顺利。首先是因为与嘻哈文化挂钩的品牌多是新品牌,营销预算有限,而大品牌不了解嘻哈文化,说服成本高。眼看着就要到节目播出时间了,团队好不容易达成了几家合作意向,却又因对方供应链不能在8月前交付而放弃合作。
2017年5月2日,《中国有嘻哈》的节目开机发布会举行,明星制作人潘玮柏、吴亦凡、张震岳和热狗如约亮相,尽管后三位明星都是临近发布会才确认的档期。那时,《中国有嘻哈》也没有冠名,只有某酒类品牌一个赞助商,IP衍生品也只确定了基本道具的合作。
5月3日-4日,第一期节目开始录制。当初发英雄帖时,制片组只是与选手达成了口头协议,而究竟多少人会出现在现场,陈伟根本不知道。录制当天,他拿了杯咖啡,蹲坐在场外的花坛边,一个个数选手。
爆红:一场狂欢
后来的故事观众们就都知道了,第一期就有700多名选手来到现场。他们带着嘻哈圈rapper们特有的自信和真实,表现精彩旁若无人,有的大胆跟制作人理论,还能带动全场气氛,为节目内容提供了许多看点。总制片人陈伟表示,这样的选手质量是在十多年前选秀节目兴起时才有的,不得不说节目组运气好。
金主大大农夫山泉此前持观望态度,在参加完第一期的录制后,火速敲定1.2亿元的节目冠名,半个月就完成了一般要走两个月的商务流程。最终播出时的赞助效果,都是20多个动画师花了半个月在10万到20万帧镜头里P上去的。
6月24日,第一期节目上线。传播是爆炸性的,第一集首播4小时内播放量已破亿,明星制作人吴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即兴说唱)吗?”登上了微博热搜。
开播后,选手们的粉丝数也是直线上涨,越来越多的地下rapper们开始走到大众的视线中来,被迅速聚拢的粉丝们所追捧,嘻哈音乐和背后的嘻哈文化正逐渐成为潮流,被主流市场认可。
节目爆红之后,爱奇艺的苹果树商业模型才真正派上了用途。广告商们回头寻求合作,7月中节目广告位已经全部卖出,最终节目的广告收入终于与投入基本持平了,剩下的就是钱怎么赚的问题了。
在赚钱方面,爱奇艺的IP授权模式在广告之外创造了更多的跨界合作的机会。8月初,《中国有嘻哈》授权合作商品已经在包括爱奇艺商城、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及线下品牌店面等渠道售卖,品类覆盖服饰、配饰、3C数码、食品酒水等,开发超过200个SKU。对于市场,从小众文化再到大众消费者,中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而对于爱奇艺,这都是纯现金流的收入。
另一方面,节目捧红的选手也能为经纪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爱奇艺旗下的经纪公司已经签约了两名艺人,还有多位正在协商中。
对爱奇艺平台来说,会员权益的设置也刺激了平台付费会员的增长。前几期,付费会员可以为选手一天投5票,而在第8期的节目中,《中国有嘻哈》首次上线了半小时的会员定制内容,截至8月16日,四天播放量已达656.9万。此外,直播、巡演等活动为平台带来现金流也不容忽视。
成功的网综能将做品牌、做流量、赚钱三者合一,《爸爸去哪儿》《火星情报局》《奇葩说》成功在先,如今《中国有嘻哈》也紧随其后。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开门见商”,给你最有价值的商业创意和营销干货。
“一个存在了十年以上、有核心参与者的文化现象,商业价值是可挖掘的。”这也正是《中国有嘻哈》选材创新之处。
《中国有嘻哈》的成功,也让其他平台开始思考在独播内容上建立品牌,然后围绕内容深耕产业的商业模式,类似《中国有嘻哈》这样的内容作品将越来越多,也将诞生更完整的商业模式。
但内容制作不是工业流水线产品,是需要匠心和专业精神的。例如选秀节目《快乐男声》,从湖南卫视到芒果TV已经走过了十年。内容的生态好比一个生命体,制作团队必须不断地新陈代谢,而创新往往是最痛苦的。
《中国有嘻哈》在内容上迈出了充满惊喜的一步,但前方的路还遥远,路上的竞争者也不在少数,但无论是观众还是广告商们,都是乐于看到这样有创新有内容的节目越来越多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