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骐騑
近日,解放军报融媒体一则关于今年征兵体检工作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这则消息称,今年征兵体检中,各地报名参检人数较往年均有增加,但体检“不合格率”却高得有点“对不起观众”。据了解,某市征兵体检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应征者比例竟然高达56.9%,这一数字直让军报惊呼“令人咋舌”,并喊话称“未来战场不需要弱不禁风的‘小鲜肉’,而需要敢打必胜、体魄强健的铮铮硬汉”。
值得注意的是,应征者体检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并非现在才出现,而是近年来征兵工作的常态,甚至有加剧之势。笔者检索了自2011年以来我国南北方多座城市的征兵体检报道,里面无一例外提及有超过半数应征者因身体不符合服役标准而难圆“从军梦”,并指出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健康问题已显著影响到兵源质量乃至国防动员工作。
放眼全球,征召兵员体质下滑,已成为一个困扰各大军事强国的普遍性问题。据美国《军队时报》2016年报道称,按照健康、教育程度和过往不当行为等标准来衡量,这一年的征募者中竟有多达7成的人无法达标。而五角大楼对此给的对策更是奇葩——考虑放宽入伍标准,比如允许吸食大麻者当兵。

独占世界军力鳌头的美军尚且如此,近年来一直在战略和地区安全问题上与美国“掰手腕”的俄罗斯军队,在兵员健康问题上遭遇的困难也好不到哪去。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炉的一份俄罗斯军力报告称,因过量饮酒、不定期做医疗检查等坏习惯,当代俄罗斯年轻人(特别是男性)的健康透支问题相当严重。
应征者孱弱的体质,再加上恶劣的服役条件,竟然导致俄军每年征召的新兵中有近三分之一被提前打发回家。目前,俄军总兵力存在约15万人的缺口,以至于不得不花大价钱征募更多的合同兵以缓解人力危机。
保持大规模常备军的美俄兵员素质堪忧,而自冷战结束以来不断缩减员额的英军和德军也面临类似危机。据外媒报道称,近年来英军和德军均出现了部队应征者数量不足且平均健康状况日趋下滑的情况,这一现状迫使两国不得不采用充满噱头的影视作品,以及花样百出的福利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军。
在东亚的日本、韩国,“招兵难”问题同样十分突出。据专家介绍,不久前公布的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有一大“亮点”,即大力鼓吹女性自卫队员履职尽责的业绩。由于最近20年来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日益加剧,导致适龄青年人数逐年递减,加之新“安保法案”生效后日本民众对于“上战场”充满恐惧,愿意加入自卫队当兵吃粮的人越来越少,导致自卫队满编率仅91.6%。为解决兵少官多的窘境,自卫队不得不动员女性当兵。为此,《防卫白皮书》列举了统合幕僚监部首席后方补给官近藤奈津枝、富士学校炮兵部主任横田纪子、空自第1运输航空队第1科科长通口美登里等多名杰出女干部的事迹,宣传她们“事业与家庭两不误”的美好生活。
细究各国兵员素质下滑的深层次原因,与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工业污染(包括雾霾、污水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食品污染(包括化肥、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激素残留)对人体的损害密切相关,再加上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平时爱熬夜、运动少、膳食结构不科学,就导致全球多达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调查数据)。

另据笔者查阅的资料显示,二战期间,美军就饱受兵员健康程度不良之苦,进而影响到了部队战斗力的维持和战争潜力的发挥。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严重经济危机所引发的食物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劣。二战时参军的美国适龄青年,多数人都经历过当年“吃不饱、穿不暖”的“大萧条”时期,导致他们在正长身体的青少年阶段营养不良、体质不佳。好莱坞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的男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就因体格瘦弱,又不愿开枪杀人而屡遭战友殴打、排挤。
无独有偶,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军队也曾面临与二战美军类似的困境。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军兵役动员部门发现,生活条件好了,可是应征入伍的兵员体质却持续下滑,部队训练和技战术水平也为此打了折扣。究其原因,同样是新一代苏联青年受到城市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其健康状况还赶不上年轻时生活俭朴但经常干体力活的父辈。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因素,进而深刻地影响了当时苏联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并构成了导致苏军折戟“帝国坟场”诸多缘由中的重要一环。
还回到我国征兵体检不合格率“爆表”的问题上来,笔者认为,应从国防安危的战略层次上,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设法解决。特别是负责国防动员和兵员征集的主管部门,应与国家卫生、教育主管部门一道,将强化以在校生为主的青少年国防素质和提高符合现代战争需求的预备兵员的体质为目标,着力加强在校生的普及性军事训练,对体育课程和卫生保健作出更好的规划和安排,并加以更具体、更严格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对于目前危害预备兵员健康状况最大的若干种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军队动员部门也应与卫生部门协同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研究和应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