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光志
这两天,TFBOYS《青春修炼手册》幕后作曲人刘佳,因为给SING女团的新歌《123木头人》作曲涉嫌抄袭徐良《客官不可以》的微博话题迅速上了热搜榜,“抄袭让更多原创的人心寒”、“难道不是完全一样吗”、“开头一听就真的是一模一样”网友们一片热议。
△近日,TFBOYS《青春修炼手册》作曲人刘佳被爆抄袭,去年5月,刘佳担任作曲的《最佳偶像新人奖》还被曝出几乎完全抄袭韩国iKON-OFFICIAL 的代表作《RHYTHM TA》
8月22日,事情爆出来之后刘佳出来声称自己是“被黑的”,企图证明自己是弱势一方。但似乎网友们并不领情,纷纷留言表示不满,并贴出谱子证明其确已抄袭。
舆论继续发酵,在酷狗音乐《123木头人》的歌曲评论下,乐迷们同样不买账。因为刘佳涉嫌抄袭,他们觉得这首歌“好听,但是已经没有意义”,甚至呼吁酷狗音乐直接把这首歌“下架”。
当天下午,刘佳再次发微博试图说明自己没有抄袭。他贴出两首歌曲受质疑的段落,并做出显著标记,好让大家两相对比,并配文“都没事儿 闲的!”。
抄袭事件同样引起了乐评人邓柯的注意,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邓柯转发了刘佳的“洗白”微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刘佳的抄袭段落旋律走向和时值并没有多大改变,“旋律和声律动全撞车”。邓柯还顺道提到,当年李宇春演唱的《Why Me》抄袭英国歌手Mika的《Lolipop》,幕后作曲就有刘佳。
除了刘佳,本月潘玮柏发布的新歌《失眠》也被指抄袭韩国男团Highlight成员龙俊亨的原创歌曲;大张伟的新歌《脑洞大》被原创者VINAI指出抄袭《Frontier》,他翻唱的《爱如潮水》同样被指抄袭;更早一些时候,国内音乐圈里抄袭的事件更是数不胜数,就跟影视文学作品的抄袭一样,每次都能引发广大讨论。
那么,这些音乐创作者是真的没有抄袭,还是自己“假装在原创”?很多情况下,甚至创作者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过,对于抄袭,其实行业里已经有了一个普遍承认的标准,那就是“8小节原则”。
一般著作权法规定,如果发表的音乐作品有连续的8小节与他人雷同的旋律,那么就可以判定为抄袭。当然这还是粗浅的标准,抄袭的鉴定是很复杂的事情,有些歌曲没有达到8小节也会被判定抄袭,比如德国电音教父Kraftwerk就曾说服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规定,侵权行为不在于你抄袭了多少,而是坚决不能抄,如果在对方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你复制了哪怕一点点的素材作为采样也应当被视作抄袭。这里还有一个“在先接触”的前提,即侵权人有合理的机会听到或看到原作品。在这个前提之下,歌曲的和声进行以及节奏时值等实质性相似则被判定为确凿的抄袭。
音乐抄袭的风波屡屡不止,似乎各方都有苦衷,这其实与国内的音乐环境有很大关系。
一是在国内版权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侵权的鉴定很困难。很多侵权者会拿“无意识运用”作为开脱的理由,因为音乐创作容易在脑海中游荡某个熟悉的旋律,下意识地就会运用而不自觉。这种情况是有的,法院很难辨别真假,但这不应该成为理所当然侵权的挡箭牌。法律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不保护思想,只要你的作品表达形式与他人雷同就应该认定抄袭。
因为在如今数字化创作音乐的时代,如果音乐人发现自己的创作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应当立即意识到雷同的可能,并搜索确认。所以,“无意识抄袭”在现在的环境下显然已经不能作为逃避法律的理由。
二是国内音乐人的原创能力不足以应对竞争激烈的音乐商业市场。每首原创歌曲都很耗时耗力,除了产出时间不能保证,还有才思涌现的运气成分存在。在竞争激烈的音乐市场里,如果要追求商业效率,无论是歌手所在的制作公司或歌手自己,花太多精力去原创似乎确实不划算,远不如直接copy一些精彩的旋律加入自己的二次创作来得更加高效,而且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又能迅速赢得乐迷们的追捧,收获商业上的丰厚回报。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的音乐人不能沉下心来认真搞原创,而选择不厌其烦地去抄袭他人的最大原因。
对于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已经开始有公司想要利用人工智能批量进行音乐创作,但这是不是能行得通呢?这其实又是另一个问题。因为不管是音乐还是其他艺术,都是人情绪的表达,人工智能只能解决逻辑和结构上的一些问题,但是实际上人类还有许多超越逻辑的东西。即使索尼公司的人工智能曾创作出披头士风格的歌曲《Daddy's Car》,但要想让机器人代替真正的音乐家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办法解决批量创作音乐这个问题。
三是维权成本高。不告即不理是法院的规则,即使侵权行为已经违法,且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已成客观事实,二者又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不控诉侵权法院也无能为力。但很多的音乐侵权行为都碍于打官司麻烦,成本太高而没有诉诸法庭,结果就是,舆论认定的“抄袭确凿”也仅仅热过一阵就消失了。
最后,国内音乐环境的观念不正常。首先是侵权的音乐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认为“偶尔借鉴引用”没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有些乐迷当自己的偶像侵权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直言“用你的音乐作品是帮助你提升知名度,你控告是想蹭热度想红”;还有些制作公司就等着如果被发现大不了私下再给钱解决,根本没有正视抄袭的本质……很多时候抄袭就这样赤裸裸地发生了。
对于如何解决屡禁不止的抄袭问题,实际上,国家已经出台了《著作权法》,从法律层面提高了侵权的成本,音乐人也应当积极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才能有效打击音乐抄袭行为。
说到音乐人如何维护自己权益,有专家指出,音乐人应当在自己作品诞生的时候就申请确权,即版权登记。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创作的手稿、作品发表历程的记录、自身表演的音视频记录等都要保存好,以防被侵权的时候缺乏有力证据。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每个音乐创作者的自身素养。在国内音乐基础教育及普遍环境都不完善的情况之下,其实更要求创作者能做到洁身自好,尊重音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于抄袭,曾有人给出过一个看似是玩笑的定义:给钱了的叫翻唱,否则就是抄袭。这其实也说明,在创作者有借鉴他人作品的需要时,正确的方法是与对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尊重彼此,这样良性循环的音乐环境才能一点点地被建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