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京报》曝光了一桩惊天海淘平台造假大案,国内所有大型海淘平台,几乎全部上榜!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一点都不震惊。
因为在这则新闻曝光之间,我对于中国的海淘平台销售的产品就存在质疑。
原因有三:
1、价格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是正品;
2、海淘平台有第三方经营,只要有第三方经营必然有假货,监管再得力,也必然有人钻空子;
3、很多海淘网站的经营模式像传销。
然则也是这三点模式式让海淘迅速发展起来了。
1、贪便宜心理
贪小便宜是人之本性,很多网站是真假货掺着卖,比如某个特别红的产品,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的产品,可能是真货,但是卖得价格远低于专柜价格,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但是那些消费者不敏感的,国内还不多见的产品,很有可能掺着假货。在真真假假,价格高高低低中,消费者很有可能就忽略了这些不太知名的产品。
其实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明明知道市场价不可能是这个价格,为什么还要买呢?因为商家帮消费者贪小便宜,找好了很多借口,比如海外直邮,减少中间环节;保税仓免税,所以价格底;海外大促,所以价格底。总是有一个你不得不相信的理由,说服你相信你能买到这个产品就是勤俭持家的典型。
但是要知道当某一个产品卖到某个价格的时候,一定是流通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所谓的暴利。国内有媒体曝光的所谓暴利行业(眼镜),也没见得在这个行业产生首富。为什么?因为眼镜的成本固然低,但是配镜等一系列工作人员的成本不低,所以卖到一定价格一定是商家制定的比较合理的价格。
消费行业遵循流动规律,流通成本、人力成本、甚至税赋都是一种要考虑进去必须为之买单的成本。
2、大量的第三方兼职人员
现在的造假除了提供可供专柜验货的可以以假乱真的假货之外,还提供一系列造假一条龙服务,海外物流信息单号,海外购物小票,入保税仓洗白,甚至还有假货赔付保险。(专柜都验不出真假了,还需要赔付吗?)
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觉得有小票,有物流信息,甚至可以专柜验货,这重重保障,必然是真货无疑。
说个案例,我认识一个人是兼职做香港产品代购的,有一次消费者根据产品细节,判断出是假货,但是经营的人拒不承认。甚至到消费者要求去市场监管部门验货的时候,她还是一口认定自己的产品是正品。这就是典型的经营者本身无法判断真假货的情况,一来她没有关于这个产品比较专业的知识,没有真正判断这个产品真假货的能力;二来她对于渠道商不了解,也无力判断渠道商的优劣。她自己所认定这是正品,大抵都是来源于上游供货商给她灌输的正品理念。
假货得以借助这一批人得以滋生,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业余兼职做的,所以对于产品渠道的认知都是很浅薄的,再加上无监管,假货很容易在这些人群人流通出去。前几年的这些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微博端,这几年则主要集中在微信朋友圈。
3、模式像传销
我通过朋友圈,认识了一个在中国爆红的海外产品。比如日本的零食和药妆;澳洲的保健品;还有爱他美的奶粉,MK的包……
正如上面所说的,这一大批第三方经营者成为了假货的中转站。他们利用朋友圈,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熟人,销售产品。而根据我所知道的某些海淘网站的规则,这些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线关系,也就是可以开发线下。
产品靠朋友圈朋友买,销售员与销售员之间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就是一种传销模式的变异。
那么我们还能海淘吗?
国内海淘网站几乎全部阵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国外的产品趋之若鹜,那么如果想要海淘该怎么办呢?
1、国外零售企业经营的海外购业务
国外有很多正规的零售企业都在尝试做海外购业务,想要抢占中国的市场。亚马逊、梅西百货这种老牌正规的外国零售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中国市场。除非欧美日韩这种国家的诚信体系也全部瓦解,不然真正建立在国外网站的海淘显然更具有可信度。
我知道的欧美日韩都有开通这样的业务,但是基本上这些国外零售企业做的海淘网基本在中国都没有火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本土的海淘网站无论价格、推广力度、对消费者心理的了解都完胜他们。
2、即使买到假货,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伤害
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行业就必然不会发展。中国海淘想要完善发展,也必然需要消费者的支持,所以面对着即使是几乎全线阵亡的海淘产业,还是需要消费者的大力支持,才能推进行业的发展。
既然是这样,还想为这个行业做贡献的消费者,就遵循尽量买到假货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原则。
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的包包,对于自己来说即使是假货,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至于对品牌方造成的伤害,就需要品牌方严厉打假,维护自己和消费者的权益)。
有个美妆博主,头脑就很清醒,大家问她,网红化妆品能买吗?她的回答是,专柜大品牌的产品那么多,为什么要买真假难辨的网红三无产品呢?
3、找不以代购为盈利的朋友做代购
正常情况下朋友是不会骗你的,但是朋友是否被供应商骗,这个你防不胜防。如果要找朋友代购,朋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每次你需要的东西,他都是去当地正规的超市或者百货商店帮你购买的,那么基本上不会有假货。
如果朋友代购以盈利为目的,那么货源很有可能被供应商污染。据说有很多中国的奶粉,流通到了海外,再通过这些专业做代购的再流入中国妈妈群体中。他们自己不知道这是假货,因为想要拿到更低价格的产品,所以被圈套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