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琦
《战狼》不是万能的,一部名叫《我是马布里》的电影又让我想起了他。这位出生于纽约平民窟、成名于NBA的篮球巨星,因为带领北京首钢获得“四年三冠”的王朝成绩,而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盖世英雄。
为了找到他和这座城市的缘分,我在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来到长安街上的“马布里之家。刚和门口真人等高蜡像对视2秒钟,工作人员就迎了出来:“参观的吗?那您可来着了,老马一会儿就来!”
位于长安街上的“马布里之家”
这座位于北京邮政贺卡旗舰店内的中国第一座运动员个人博物馆,和五棵松体育馆南门外西侧的草坪上的铜人像一起,属于北京人送给马布里的礼物。
在2015年12月28日起正式对外开放之后,“马布里之家”累计接待观众已经超过一万人次。时逢元旦假期,日均客流量可以超过千人,还会偶尔组织见面会及签售活动。
博物馆不大,准确地说更像一个展厅。墙壁四周被讲述马布里篮球生涯的展板覆盖,展柜中放置着各式奖杯、照片、NBA球队球衣等。房间一侧与北京邮政明信片贺卡展厅相连。再往里走是马布里的办公室,他在这里摆放了茶具等待客用品。
“他呀,接受采访、见朋友、发布会都安排在这儿,有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没有,自己一个人就过来了。”工作人员拍了拍一摞等待签名的海报和T恤,不慌不忙地准备着。
虽然“马布里之家”现在的人流量无法与刚开放时相比,但工作人员告诉我,偶尔仍会有球迷从外地专程赶来“打卡”。比如,我在那个下午遇到的、来自纽约布鲁克林的马修一家。他们得知马布里今天就在馆内十分兴奋,挑选好周边产品,等他出来签名合影。
马修全家都是马布里的粉丝,从NBA追到CBA。他们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马布里之家”,由机场直奔这里而来。马修说,随着越来越多的NBA球员来到中国做外援,他们也开始关注CBA。自己三岁的儿子非常喜欢马布里,这次要拍很多视频给他带回去。看到马布里在北京取得的成就,感觉这里更适合他发展。
将近下午四点,马布里终于来了。身穿印有“love is love”的黑色T恤和长裤,走路很快,在与约好见面的朋友自拍一张后,进入里间办公室交谈。一个小时后,马布里走出办公室,依次满足粉丝的要求后匆匆离去,乘当晚的飞机前往洛杉矶。
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马上要去看电影《我是马布里》,由北京邮政包场。虽然这部于2017年8月4日上映的电影票房不佳,但在自己的地界儿,马布里依然是人气之王。
“您要是来得再早点儿,还能给张票。”
“甭管他去哪儿,都是他的球迷”
电影《我是马布里》海报
80后北京土著郭思遥终于得空儿去看《我是马布里》时,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了十多天。在《战狼》日收过亿的时候,它的排片已经寥寥无几,郭思遥找到一个很偏僻的小影院,没想到竟是爆满。
这部电影目前豆瓣评分6.5,累计收获880万票房,目前排片量已低于0.1%,其中北京以194万票房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有一家三口来看的,父亲带几岁小女儿来看的,还有老两口儿互相搀扶着来的。坐在他后排的小伙子一直在给母亲科普:“这是艾佛森,这是戴维斯……。”他母亲相当傲娇,念着地道的北京腔儿:“别人不知道,我就喜欢马布里!”
郭思遥早年拍电影出身,担任过《草莓100%》、《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监制,后者改编自他的小说《那些人五人六的日子》,描写了一帮“闲得蛋疼”的北京孩子的迷茫和躁动。早前开过饭馆儿的他,现在一边运营自己的美食公众号《天下美食出北京》,一边和朋友们制作曝光不文明现象的系列短视频《童子尿》。
这个胖大的光头自称“酒腻子”,意思是胡同里那些有事儿没事儿泡在酒馆里的老爷们儿。现在说什么都要扯上点儿文化,于是开始有人说,“自打北京胡同里的吆喝声绝迹后,市井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全仰仗这些酒腻子了”。
他对马布里的喜爱由来已久,微博头像都是老马身着3号球衣的背影。不过,《我是马布里》在他看来槽点很多,特意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推文一吐为快:“要是没这几个演员,这片子甚至不如BTV6《天天体育》的记者拍的《一赛季一生情》有意思。”
“期待可能有80分,看完了也就刚及格吧。”体育网络电台《看台FM脱口秀》主播吴立光这样评价这部电影。人在西安的他是“北京球迷的对立面”,但他同样认可马布里在北京和CBA中的地位。
承担了这些评价与期待的导演杨子,也是首次尝试竞技体育题材电影。这一直是规模不大但无法忽视的内容品类,在《摔跤吧爸爸》之后,人们也期待此类国产作品的可能性。
杨子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及,他自己并不是篮球迷,却特别喜欢体育电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尝试。拍这部片子最初的兴趣来源于好奇:马布里究竟是怎样带领一支季后赛都打不进的球队,打败一支拿过七次冠军的队伍的。
根据公开资料,电影《我是马布里》的制作、宣发费用达数千万元,最终收获的880万票房远没有达到出品方海润影视的预期。而海润影视已经连续4年陷入亏损状态,近几年来打造出的爆款影视剧屈指可数。
不过,北京球迷依然有需要这样的仪式感,表达五年来对马布里的喜爱与感激。“哪怕拍得再烂,我也想花钱支持啊!”体育周边行业从业者阿莱士说,“从NBA我就挺喜欢他的,别说来北京这么多年,一张电影票几十块钱支持一下,多值啊,甚至太便宜了。”
阿莱士同样是一名30上下的北京土著,热情好客、爱sneaker文化。他很重视自己给喜欢的球队花的每一分钱,对大多数国内球场随处可见的山寨球衣深恶痛绝。他已经收藏了几双马布里落场球鞋,家中还收藏着各种足球篮球正版周边,这是他支持喜爱球队的重要方式。
球迷之外,电影还需要更多的检验。不少人认为影片原名“纽约人在北京”更能吸引观众,也与电影希望传达出的情感更贴切——而“我是马布里”从某种意义上将观众类型局限在了马布里粉丝与北京球迷之间,对其他城市观众“不够友好”。
但是,改名的做法也可以得到理解,毕竟电影进入宣传期的时候,“马布里会不会继续留在北京”的疑问,还一直牵动着所有球迷的心。
2017年4月22日,北京首钢俱乐部副总经理谢海田,宣布同马布里解除合同,这意味着这位功勋之臣将以自由身离开将开始重建期的球队。在7月30日《我是马布里》的首映礼上,首钢的高层及整个球队无人出席。此前,马布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经向首钢的领导、高层及队员都发出了观礼邀请。
这样的举动引发了北京球迷的愤怒。一位北京籍的电影行业从业者在当天的朋友圈里如此写道,“就这么对待你们俱乐部的功勋球员,俱乐部队史最佳球员,管理层该遭万人唾骂,千夫所指。你们只配一个字,SB。”
“他有北京爷们儿那种混不吝的劲儿”
五棵松体育馆外马布里铜像
“大城市需要性格张扬的球员。”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2011年11月,北京市公布了官方定义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紧接着,北京球迷群体定义出了“更北京、更民间、更适用于球场”的版本——“局气、厚道、牛×、有面儿”。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性格也潜移默化地反映到了球队外援身上。要知道,北京是一座“有里儿有面儿”的城市,是中国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习惯性地对客人(甚至特别是外国人)热情友好,并向真心帮助自己的人敞开怀抱。
北京人在马布里身上也看到了相符的脾性——仗义、为人友善、内藏实力、讲究礼规矩、又足够有尊严。马布里在2012年来到北京,从36岁打到40多岁,平均每场拼30多分钟,赛后抽膝盖积液打封闭,带领北京队四年三次夺冠,获得“马政委”的爱称……
前北京奥神队主力、现洛阳中赫主教练兼球员霍楠在《我是马布里》中本色出演一名解说员。作为马布里多年的粉丝,拍摄当天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偶像。电话中,他一贯沉稳平缓的嗓音里透出明显的兴奋:“他可是96黄金一代的成员啊!”
早年在纽约打街球出身的马布里,球风生猛,控球时间过长、出手过多等问题让彼时效力于森林狼的他获得了“独狼”称号。来到中国后,也一度面临质疑。在太原和佛山两座城市,马布里依然没有展现出乐于融入当地文化、和队友和衷共济的态度。
比起足球职业联赛里面“永远争第一”的北京国安,篮球职业联赛在北京真正火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北京有着这种发自内心、不离不弃、需要在未来传承下去的本地球迷文化。在体育赛事最红火的时候,首钢男篮、国安男足和北汽男排还经常互相助威,“北京三大球是一家”。
球场上的马布里
马布里感受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渴望。在主教练闵鹿蕾放权、北京队底子不算差的支撑下,他的傲骨再度被激发,在这座与纽约气味相似的城市,看到了获胜的可能。
“他上场后一切为了胜利,无论客场对方多么强势都不管,不遗余力地争胜,很像北京爷们儿那种混不吝。”这给同样在美国打过球的霍楠留下了深刻印象。“那边儿的球员是很针锋相对又善妒的,在美国的文化下,他不得不做独狼。现在他融入了北京,大家都喜欢他,他获得了做头狼的机会。”
郭思遥同样用了“混不吝”来形容马布里:“打球就该这样。北京爷们儿身上也有点儿混不吝,你不是说我不行么,你尽管说,我到时候让你看看。第一年,我拿冠军了;后来你们说我老了,行,你说你的,我又拿一冠军。”
这让马布里不同于其他的CBA外援。在外援的小圈子里,存在着“让分”的利益关系:这场让对方打好点儿,多得分提升数据,下个赛季便于签约更高的价格、更好的下家。马布里只为求胜,该防守的时候还是防守,这也让对手外援感到别扭与无所适从。
在中国,马布里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明星商业案例。长久以来,中国体育职业联赛缺乏周边文化,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没有将体育、娱乐,商业和英雄很好地联系起来。马布里的成功,不仅是天时、地利、人和,与极富经验的经纪团队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让中国体育明星制造者看到一种必然的趋势。
“NBA球员很多还是当成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任何国家意识形态里都挺美好的。最重要的是马布里让很多美国球员知道了CBA,他也成为了外援们在中国的‘东道主’,带他们逛街吃饭。”阿莱士说。
马布里总说,“北京给了他一切”,这让他在离开首钢之后,选择留在北京也引爆冲撞感。2017年7月19日,马布里加盟京城另外一家篮球俱乐部北控,这让今年的CBA联赛或许将出现火爆的京城德比。
这样的故事让篮球江湖在北京更有传承和戏剧性。在成熟的职业体育市场,一座城市里的爱恨情仇、与人们心中英雄的悲情和救赎一样,一代一代的被人津津乐道。“甭管他去哪儿,都是他的球迷。”
至少阿莱士已经明确表示,首钢这只球队,已经不再值得他为之消费了。“我绝对不会再去看首钢一场球,除非他们跟北控打。马布里为这只球队倾尽所有,即使存在商业因素和团队包装,也不是所有外援为了钱都能做到这些,我相信他还是有荣誉感的,球队和球迷应该对此表示感恩与尊重。”
更准确的说,郭思遥和他的朋友从马布里来到北京后开始看首钢比赛,在他们看来,北京的篮球氛围皆因马布里而起。“北京可以说12年之后才有的球迷,特别是每场必看、狂热的、不能自拔的精神,都是马布里来了之后。”。
前不久,网上传出了“马布里铜像成违章建筑”的消息,这让北京球迷的心委实又凉了一阵儿。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足球俱乐部常见的球星塑像不同,中国尚未形成此类文化。这座是2012年虎扑网友自发捐款建立,该行为确实没有得到官方许可,当时因顾及球迷情绪,有关部门并未过多干涉。
虽然官方回应“没有接到通知”,但没准儿哪天就真因某些“不可抗力”给拆除了。只是北京球迷一直念叨着马布里那句话,像是说给这座城市,也像是说给自己听。
“I'm staying home in Beijing. How do you leave a city that gave you everything. God is great! Love is Love(我留在了家乡北京!你怎么能够离开这样一座给了你全部的城市呢?感谢上帝!爱就是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