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极盗车神》再次证明,音乐从来都不是电影的附属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极盗车神》再次证明,音乐从来都不是电影的附属品

优秀的音乐电影好听又好看,正如《极盗车神》——“在我的BGM里,无人赶超。”

小编有话说

《爱乐之城》和《速度与激情》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包括《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导演埃德加 赖特的新作《极盗车神》(Baby Driver)告诉你答案!

8月25日,《极盗车神》正式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在3月首映时,其在烂番茄的新鲜度达到了100%。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维持在94%。

即使是严苛的Metacritic,也打出了86分的高分。

埃德加 赖特打破“飙车”套路,让音乐成为勾勒故事情节的“惊鸿”之笔,因此《极盗车神》被称作“2017年最具创意的电影”。《滚石》杂志表示,电影的酷炫值已不能用普通语言表达,必须要通过符号宣泄。

《极盗车神》的主角“宝宝”(没错,就是B-a-b-y)有听力障碍,需要一直靠听歌来消除耳鸣。因此电影剧情全部根据音乐起伏变化,时而优雅绵长,时而火爆激扬。影片开头,为了展示“宝宝”的神车技和性格,导演让“宝宝”随着The 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乐队的《Bell Bottoms》摇头晃脑;“宝宝”前往咖啡厅取拿铁、然后再返回时,音乐是Bob &Earl的《Harlem Shuffle》;“宝宝”所在的盗匪团队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时,响起的是The Champs 的《Tequila》……

导演埃德加 赖特为演员们的动作都安排了时间,以配合歌曲的节拍。甚至连子弹发射的时间都要在精准的音乐节奏上。对此,埃德加 赖特表示:“音乐永远都是剧情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他(宝宝)的耳朵里,在音响里,还是广播里,电视里……挑对了歌,他才有动力。”

事实上,《极盗车神》并不是好莱坞第一部大放异彩的音乐电影。前有《雨中曲》,近有《爱乐之城》,《极盗车神》只是再次证明,音乐从不是电影的附属品——优秀的音乐电影,既好听又好看。

好莱坞音乐电影的百年沉浮

音乐电影( Musical film),又称歌舞片,是种以歌唱与/或舞蹈贯串剧情的电影类型。最初是把百老汇的东西搬上银幕,后来发展为具有特殊形式的类型片。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以音乐为题材的影片,电影中穿插着音乐或者专门以音乐为主题,如《爱乐之城》;另一种是以音乐家纪录片或虚构的音乐作故事题材的故事片,如纪录鲍勃 迪伦音乐生涯的《没有方向的家》。

音乐电影诞生于1920年代末,几乎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在这之前熟悉了默片的观众,不太适应银幕上突然开口说话的演员,因此华纳兄弟将电影中的注意力放在了音乐而不是对白上。

1927年,华纳改编音乐剧,制作电影《爵士歌手》,这标志着早期歌舞片的诞生。《爵士歌手》引起了美国观众的热烈反响,票房收入达到260万美元,而该片的成本仅约42.2万美元。

之后,更多的百老汇音乐剧逐渐被改编成电影,大部分的百老汇词曲作家都和好莱坞制片厂签订了电影合约。1930年代适逢美国经济大萧条,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歌舞片中的美好往往能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慰藉,所以音乐电影成为那个时代观众逃避残酷现实的一种工具。

这样的市场热度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1940年代与1950年代是影评人公认原创力最高的歌舞片黄金时代,包括《雨中曲》在内的许多知名歌舞片都产出于这个阶段。那之后,传统音乐电影开始没落。

唯一例外的是1965年诞生的《音乐之声》,该片不但是1950年代后少见的歌舞片佳作,也是历史上最卖座的歌舞片。《音乐之声》之后,歌舞片型态已不复1930年代所沿袭的“边演边舞蹈边唱”的模式。

到了80年代,电影行业一致认为传统的音乐电影已经回天乏力,取而代之的是动画音乐电影,比如1989年的《小美人鱼》是当年最红的影片,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音乐电影之一,不仅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甚至还被提名为最佳影片。

进入21世纪,2001年的《摇滚芭比》掀起了一股新的音乐片浪潮。《摇滚芭比》将目光放在变性人的身上,这一创新,为音乐电影锁定了新的商业观众。同年,红极一时的音乐电影《红磨坊》透过音乐讲述了一个酗酒、吸毒和跳康康舞的青年诗人与一个高级妓女间的爱情故事,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这部制作成本5300万的电影成功包揽了无数奖项和全球1.79亿票房。

2002年由环球电影公司出品,柯蒂斯 汉森执导的《8英里》第一次将嘻哈饶舌音乐融入电影,并将其作为故事主线的一部分,将目标观众锁定在年轻一代,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元素开拓出了新的市场。

历史总是在某种意义上不断重复,从《悲惨世界》《泽西男孩》到《爆裂鼓手》,再到《爱乐之城》《极盗车神》,好莱坞的音乐电影正呈现出一轮新的热潮。

中国音乐人的音乐电影

不同于美国,中国很少有好莱坞标准的音乐电影。

中国最早的音乐电影是根据好莱坞歌舞片模式改变而来的歌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便是中国最早的歌唱片。

在抗日战争时期,歌唱片已经作为一种典型的类型片活跃在中国银幕上了。在这个时期,国内出现了诸如岳枫、陈寅青等电影导演,他们积极地探索歌唱片。而周璇、陈云裳、李丽华等演员更是凭借歌唱片走上演艺事业的巅峰。《舞宫血泪》《孟姜女》《三笑》《西厢记》《董小宛》等优秀作品的面世,标志着中国歌唱片类型逐步成形。

新中国成立后,歌唱片开始出现表现少数民族风光与特色的电影,呈现出把舞台剧(歌剧)搬上银幕的趋势。在此期间出现了《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等音乐片,同时还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聂耳》。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歌唱片停滞不前,好莱坞此时也不再青睐音乐片。但一切都在《芝加哥》和《红磨坊》出现之后逆转,美国出现《歌舞青春》《舞出我人生》等系列影片,而中国也出现了陈可辛导演的《如果 爱》。

凭借《如果 爱》的东风,中国在2005年之后出现了一批以新生代导演为主创作的小成本音乐电影,其中以《钢的琴》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音乐人在音乐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张国荣、Beyond等音乐人都曾参与创作过音乐纪录电影。在豆瓣上搜索音乐电影,该标签下按评分排序,五月天的《摇滚本事》排在了第二位。

《摇滚本事》是五月天的自传式纪录电影,之后五月天又推出了《五月天追梦3DNA》《5月天诺亚方舟》等电影。另一位流行音乐偶像周杰伦也有《不能说的秘密》《天台爱情》等电影。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到现在,中国电影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如果把戏曲算作音乐的话,可以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都和音乐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未诞生出能走向国际的音乐电影。为什么?

8月25日,既是《极盗车神》在国内公映的日子,也是今年“国产电影保护月”结束的日子。在“保护月”里,保护的到底是什么?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诞生出能畅销国际的音乐电影,甚至只是电影了吗?

有人说,《极盗车神》更像摇滚乐中插入了电影。但其实,人家只是找准了自己的BGM。就像五月天在《摇滚本事》里唱的,“因为我是我,我的对手就是我。”国产电影呐,在“保护”之前,“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先练好自己的本事吧。

【版权声明】传媒+版权文章,如需转载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号1352185916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极盗车神》再次证明,音乐从来都不是电影的附属品

优秀的音乐电影好听又好看,正如《极盗车神》——“在我的BGM里,无人赶超。”

小编有话说

《爱乐之城》和《速度与激情》结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包括《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导演埃德加 赖特的新作《极盗车神》(Baby Driver)告诉你答案!

8月25日,《极盗车神》正式在国内上映。这部电影在3月首映时,其在烂番茄的新鲜度达到了100%。虽然之后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维持在94%。

即使是严苛的Metacritic,也打出了86分的高分。

埃德加 赖特打破“飙车”套路,让音乐成为勾勒故事情节的“惊鸿”之笔,因此《极盗车神》被称作“2017年最具创意的电影”。《滚石》杂志表示,电影的酷炫值已不能用普通语言表达,必须要通过符号宣泄。

《极盗车神》的主角“宝宝”(没错,就是B-a-b-y)有听力障碍,需要一直靠听歌来消除耳鸣。因此电影剧情全部根据音乐起伏变化,时而优雅绵长,时而火爆激扬。影片开头,为了展示“宝宝”的神车技和性格,导演让“宝宝”随着The 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乐队的《Bell Bottoms》摇头晃脑;“宝宝”前往咖啡厅取拿铁、然后再返回时,音乐是Bob &Earl的《Harlem Shuffle》;“宝宝”所在的盗匪团队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时,响起的是The Champs 的《Tequila》……

导演埃德加 赖特为演员们的动作都安排了时间,以配合歌曲的节拍。甚至连子弹发射的时间都要在精准的音乐节奏上。对此,埃德加 赖特表示:“音乐永远都是剧情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他(宝宝)的耳朵里,在音响里,还是广播里,电视里……挑对了歌,他才有动力。”

事实上,《极盗车神》并不是好莱坞第一部大放异彩的音乐电影。前有《雨中曲》,近有《爱乐之城》,《极盗车神》只是再次证明,音乐从不是电影的附属品——优秀的音乐电影,既好听又好看。

好莱坞音乐电影的百年沉浮

音乐电影( Musical film),又称歌舞片,是种以歌唱与/或舞蹈贯串剧情的电影类型。最初是把百老汇的东西搬上银幕,后来发展为具有特殊形式的类型片。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以音乐为题材的影片,电影中穿插着音乐或者专门以音乐为主题,如《爱乐之城》;另一种是以音乐家纪录片或虚构的音乐作故事题材的故事片,如纪录鲍勃 迪伦音乐生涯的《没有方向的家》。

音乐电影诞生于1920年代末,几乎与有声电影同时诞生。在这之前熟悉了默片的观众,不太适应银幕上突然开口说话的演员,因此华纳兄弟将电影中的注意力放在了音乐而不是对白上。

1927年,华纳改编音乐剧,制作电影《爵士歌手》,这标志着早期歌舞片的诞生。《爵士歌手》引起了美国观众的热烈反响,票房收入达到260万美元,而该片的成本仅约42.2万美元。

之后,更多的百老汇音乐剧逐渐被改编成电影,大部分的百老汇词曲作家都和好莱坞制片厂签订了电影合约。1930年代适逢美国经济大萧条,人们对生活失去希望,而歌舞片中的美好往往能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慰藉,所以音乐电影成为那个时代观众逃避残酷现实的一种工具。

这样的市场热度一直延续到1950年代,1940年代与1950年代是影评人公认原创力最高的歌舞片黄金时代,包括《雨中曲》在内的许多知名歌舞片都产出于这个阶段。那之后,传统音乐电影开始没落。

唯一例外的是1965年诞生的《音乐之声》,该片不但是1950年代后少见的歌舞片佳作,也是历史上最卖座的歌舞片。《音乐之声》之后,歌舞片型态已不复1930年代所沿袭的“边演边舞蹈边唱”的模式。

到了80年代,电影行业一致认为传统的音乐电影已经回天乏力,取而代之的是动画音乐电影,比如1989年的《小美人鱼》是当年最红的影片,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音乐电影之一,不仅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甚至还被提名为最佳影片。

进入21世纪,2001年的《摇滚芭比》掀起了一股新的音乐片浪潮。《摇滚芭比》将目光放在变性人的身上,这一创新,为音乐电影锁定了新的商业观众。同年,红极一时的音乐电影《红磨坊》透过音乐讲述了一个酗酒、吸毒和跳康康舞的青年诗人与一个高级妓女间的爱情故事,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这部制作成本5300万的电影成功包揽了无数奖项和全球1.79亿票房。

2002年由环球电影公司出品,柯蒂斯 汉森执导的《8英里》第一次将嘻哈饶舌音乐融入电影,并将其作为故事主线的一部分,将目标观众锁定在年轻一代,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元素开拓出了新的市场。

历史总是在某种意义上不断重复,从《悲惨世界》《泽西男孩》到《爆裂鼓手》,再到《爱乐之城》《极盗车神》,好莱坞的音乐电影正呈现出一轮新的热潮。

中国音乐人的音乐电影

不同于美国,中国很少有好莱坞标准的音乐电影。

中国最早的音乐电影是根据好莱坞歌舞片模式改变而来的歌唱片,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便是中国最早的歌唱片。

在抗日战争时期,歌唱片已经作为一种典型的类型片活跃在中国银幕上了。在这个时期,国内出现了诸如岳枫、陈寅青等电影导演,他们积极地探索歌唱片。而周璇、陈云裳、李丽华等演员更是凭借歌唱片走上演艺事业的巅峰。《舞宫血泪》《孟姜女》《三笑》《西厢记》《董小宛》等优秀作品的面世,标志着中国歌唱片类型逐步成形。

新中国成立后,歌唱片开始出现表现少数民族风光与特色的电影,呈现出把舞台剧(歌剧)搬上银幕的趋势。在此期间出现了《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等音乐片,同时还出现了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聂耳》。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歌唱片停滞不前,好莱坞此时也不再青睐音乐片。但一切都在《芝加哥》和《红磨坊》出现之后逆转,美国出现《歌舞青春》《舞出我人生》等系列影片,而中国也出现了陈可辛导演的《如果 爱》。

凭借《如果 爱》的东风,中国在2005年之后出现了一批以新生代导演为主创作的小成本音乐电影,其中以《钢的琴》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音乐人在音乐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张国荣、Beyond等音乐人都曾参与创作过音乐纪录电影。在豆瓣上搜索音乐电影,该标签下按评分排序,五月天的《摇滚本事》排在了第二位。

《摇滚本事》是五月天的自传式纪录电影,之后五月天又推出了《五月天追梦3DNA》《5月天诺亚方舟》等电影。另一位流行音乐偶像周杰伦也有《不能说的秘密》《天台爱情》等电影。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到现在,中国电影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如果把戏曲算作音乐的话,可以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都和音乐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未诞生出能走向国际的音乐电影。为什么?

8月25日,既是《极盗车神》在国内公映的日子,也是今年“国产电影保护月”结束的日子。在“保护月”里,保护的到底是什么?在这种保护之下,中国诞生出能畅销国际的音乐电影,甚至只是电影了吗?

有人说,《极盗车神》更像摇滚乐中插入了电影。但其实,人家只是找准了自己的BGM。就像五月天在《摇滚本事》里唱的,“因为我是我,我的对手就是我。”国产电影呐,在“保护”之前,“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先练好自己的本事吧。

【版权声明】传媒+版权文章,如需转载联系后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号1352185916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