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恐龙园上半年净利暴涨251%原因成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恐龙园上半年净利暴涨251%原因成谜

虽然游客人次下降,但由于票价提升,恐龙园近几年营收一直颇为稳定,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4.14亿元、4.45亿元、4.79亿元、4.23亿元。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恐龙园”,证券代码:833745.OC)是距离IPO最近的下一个旅游企业,目前在排队列表里排名400多位,按目前的审核速度,有望在2018年上半年登陆A股。而尚在新三板挂牌的恐龙园如期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增长十分迅猛,似乎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2017年上半年,恐龙园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8.33%,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2647万元,同比暴增251.75%。作为开业近20年的成熟景区,能取得如此高利润增长速度可谓相当不易,2017年上半年几近追平2016年3000万元的全年净利润。

营收增长来自哪?

为何恐龙园能够取得如此高速增长?这其中,2016年的业绩低迷是一大原因。2016年,恐龙园营收仅4.24亿元,为近3年来最低。恐龙园表示,2016年旅游旺季雨天和高温天气过多,造成景区入园人次下降。

而与此同时,为了冲刺IPO,恐龙园大幅加大了营销力度,向全国市场扩大广告投放范围和力度,2016年全年销售费用7000万元,较上年增长43%。这导致恐龙园毛利率下降至39%。

天气导致入园人次下降、毛利率下降,共同造成了恐龙园2016年全年业绩低迷。

到了2017年上半年,恐龙园似乎摆脱了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销售投入下降、管理费用缩减的情况下,营收反而增加1500万元,直接带动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

但需要指出的是,恐龙园并未明确指出增长的营收来自哪块业务。恐龙园除了经营常州中华恐龙园主题乐园外,还有围绕恐龙的影视动漫制作,以及主题公园咨询、管理输出等。

近几年,恐龙园在轻资产管理输出方面斩获颇多。2016年恐龙园先后与天伦集团、宜昌交旅签订为期20年和10年的合作协议,在天伦集团和宜昌交旅投资的主题公园和文化旅游项目上开展品牌授权和提供创意策划咨询管理、规划设计咨询、建设期管理顾问及项目运营管理等服务,公司在项目建设期收取定额服务费、在运营期按一定比例收取品牌使用及运营管理费。

目前,恐龙园正在策划、实施、运营的轻资产管理输出、品牌输出项目有兰州西部恐龙园、郑州恐龙园、宜昌恐龙园等。其中2017年7月,兰州西部恐龙园水乐园开业,这是恐龙园第一单异地品牌管理输出项目。这或许意味着恐龙园在异地管理输出项目上正在取得不错的收入。

是入园人次增长带来营收增加1500万元?还是轻资产输出业务带来营收增长?恐龙园在半年报中并未说明这一点,而这一点对恐龙园颇为重要。这代表着恐龙园的主要资产常州中华恐龙园,是否在长三角日趋激烈的主题乐园竞争中不落下风。

恐龙园落下风了吗?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主题乐园竞争颇为激烈。位于恐龙园附近的有,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苏州乐园、上海欢乐谷、芜湖华强方特等一批优秀的主题乐园。

除此之外,2016年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主题乐园纷纷开业,5月南昌万达城开业,6月上海迪士尼开业,9月合肥万达城开业。铺天盖地的开业宣传势必会分流恐龙园一部分客流,这或许也是导致2016年恐龙园营收创3年新低的原因之一。

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恐龙园反而连年调高门票售价。2012年3月从160元调至200元,2014年6月又从200元调至230元。当然,为了保证游客游玩体验,恐龙园在提升票价的同时,也在不停增添新游玩项目,2012年加入4D过山车项目,2014年加入儿童区一期项目。

但事实上,虽然有新内容加入,调高门票价格后,游客人次下降较为明显。根据九州研究披露的数据,恐龙园的入园人次巅峰在2012年为305万人次,2013年即下降30万人次,2014年再度涨价后,2015年入园人次再度下降约30万,全年约230万人次。

有券商分析师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IPO的一大审核重点是持续盈利能力,恐龙园自2011年开始冲刺A股,调高门票价格可能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以及保证营收规模。

虽然游客人次下降,但由于票价提升,恐龙园近几年营收一直颇为稳定,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4.14亿元、4.45亿元、4.79亿元、4.23亿元。

此外,咨询服务、管理输出也是恐龙园的一个增长点。如2014年与上海沃成投资公司签订2200万元咨询管理合同,与宁波罗蒙环球商业公司签订400万元管理服务合同,与“未来之家”主题公园签订300万元日常管理合同等,2015年也开始启动“恐龙园”品牌异地扩张项目。

“主题公园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主要靠大门票和二次消费。恐龙园从最初的几千万销售额到1亿、3亿、5亿增长很快,但要想获得更快更大的突破却很难。”常州恐副总经理田恩铭曾公开表示,“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谋求新的增长点、裂变点。”

这些轻资产项目一定程度维持了恐龙园的营收和利润,但长三角激烈的主题公园竞争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恐龙园董事长沈波曾表示,主题公园的红海不是即将来临,而是已经来临,“我们的目标是逐步从主题公园,转变为主题娱乐产业”。

事实上,在一片红海市场,想一直保持不落下风颇为不易,积极寻找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前落位更为重要。而登陆A股能为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这对恐龙园来说至关重要。恐龙园IPO能否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恐龙园上半年净利暴涨251%原因成谜

虽然游客人次下降,但由于票价提升,恐龙园近几年营收一直颇为稳定,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4.14亿元、4.45亿元、4.79亿元、4.23亿元。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恐龙园”,证券代码:833745.OC)是距离IPO最近的下一个旅游企业,目前在排队列表里排名400多位,按目前的审核速度,有望在2018年上半年登陆A股。而尚在新三板挂牌的恐龙园如期发布了2017年半年报,净利润增长十分迅猛,似乎在进行最后的冲刺。

2017年上半年,恐龙园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8.33%,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2647万元,同比暴增251.75%。作为开业近20年的成熟景区,能取得如此高利润增长速度可谓相当不易,2017年上半年几近追平2016年3000万元的全年净利润。

营收增长来自哪?

为何恐龙园能够取得如此高速增长?这其中,2016年的业绩低迷是一大原因。2016年,恐龙园营收仅4.24亿元,为近3年来最低。恐龙园表示,2016年旅游旺季雨天和高温天气过多,造成景区入园人次下降。

而与此同时,为了冲刺IPO,恐龙园大幅加大了营销力度,向全国市场扩大广告投放范围和力度,2016年全年销售费用7000万元,较上年增长43%。这导致恐龙园毛利率下降至39%。

天气导致入园人次下降、毛利率下降,共同造成了恐龙园2016年全年业绩低迷。

到了2017年上半年,恐龙园似乎摆脱了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销售投入下降、管理费用缩减的情况下,营收反而增加1500万元,直接带动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

但需要指出的是,恐龙园并未明确指出增长的营收来自哪块业务。恐龙园除了经营常州中华恐龙园主题乐园外,还有围绕恐龙的影视动漫制作,以及主题公园咨询、管理输出等。

近几年,恐龙园在轻资产管理输出方面斩获颇多。2016年恐龙园先后与天伦集团、宜昌交旅签订为期20年和10年的合作协议,在天伦集团和宜昌交旅投资的主题公园和文化旅游项目上开展品牌授权和提供创意策划咨询管理、规划设计咨询、建设期管理顾问及项目运营管理等服务,公司在项目建设期收取定额服务费、在运营期按一定比例收取品牌使用及运营管理费。

目前,恐龙园正在策划、实施、运营的轻资产管理输出、品牌输出项目有兰州西部恐龙园、郑州恐龙园、宜昌恐龙园等。其中2017年7月,兰州西部恐龙园水乐园开业,这是恐龙园第一单异地品牌管理输出项目。这或许意味着恐龙园在异地管理输出项目上正在取得不错的收入。

是入园人次增长带来营收增加1500万元?还是轻资产输出业务带来营收增长?恐龙园在半年报中并未说明这一点,而这一点对恐龙园颇为重要。这代表着恐龙园的主要资产常州中华恐龙园,是否在长三角日趋激烈的主题乐园竞争中不落下风。

恐龙园落下风了吗?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主题乐园竞争颇为激烈。位于恐龙园附近的有,常州环球动漫嬉戏谷、苏州乐园、上海欢乐谷、芜湖华强方特等一批优秀的主题乐园。

除此之外,2016年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主题乐园纷纷开业,5月南昌万达城开业,6月上海迪士尼开业,9月合肥万达城开业。铺天盖地的开业宣传势必会分流恐龙园一部分客流,这或许也是导致2016年恐龙园营收创3年新低的原因之一。

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恐龙园反而连年调高门票售价。2012年3月从160元调至200元,2014年6月又从200元调至230元。当然,为了保证游客游玩体验,恐龙园在提升票价的同时,也在不停增添新游玩项目,2012年加入4D过山车项目,2014年加入儿童区一期项目。

但事实上,虽然有新内容加入,调高门票价格后,游客人次下降较为明显。根据九州研究披露的数据,恐龙园的入园人次巅峰在2012年为305万人次,2013年即下降30万人次,2014年再度涨价后,2015年入园人次再度下降约30万,全年约230万人次。

有券商分析师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IPO的一大审核重点是持续盈利能力,恐龙园自2011年开始冲刺A股,调高门票价格可能是为了提升盈利能力,以及保证营收规模。

虽然游客人次下降,但由于票价提升,恐龙园近几年营收一直颇为稳定,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营收分别为4.14亿元、4.45亿元、4.79亿元、4.23亿元。

此外,咨询服务、管理输出也是恐龙园的一个增长点。如2014年与上海沃成投资公司签订2200万元咨询管理合同,与宁波罗蒙环球商业公司签订400万元管理服务合同,与“未来之家”主题公园签订300万元日常管理合同等,2015年也开始启动“恐龙园”品牌异地扩张项目。

“主题公园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主要靠大门票和二次消费。恐龙园从最初的几千万销售额到1亿、3亿、5亿增长很快,但要想获得更快更大的突破却很难。”常州恐副总经理田恩铭曾公开表示,“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谋求新的增长点、裂变点。”

这些轻资产项目一定程度维持了恐龙园的营收和利润,但长三角激烈的主题公园竞争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恐龙园董事长沈波曾表示,主题公园的红海不是即将来临,而是已经来临,“我们的目标是逐步从主题公园,转变为主题娱乐产业”。

事实上,在一片红海市场,想一直保持不落下风颇为不易,积极寻找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前落位更为重要。而登陆A股能为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这对恐龙园来说至关重要。恐龙园IPO能否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