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云南文化半年净利翻40倍,杨丽萍坚持15年的实景演出迎来爆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云南文化半年净利翻40倍,杨丽萍坚持15年的实景演出迎来爆发

这是实景演出市场输出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事件,也是云南文化、陕西旅游和多彩贵州一直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婷

半年净利润增长40倍!这是杨丽萍的云南文化上半年的答卷。

虽然净利润只有130万,但对于云南文化而言,这已经是令人可喜的进步,与上年同期的3.1万元相比,增长4093%。同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13万元,同比增长了95.50%。可以看出,云南文化在过去半年业绩突飞猛进。

成绩得益于单张票价的提高,从去年同期的均价103元/张,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24元一张,提价幅度高达20%,仅这一提价20元的举动就为云南文化上半年贡献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同时,也不能忽视景区演艺市场的繁荣大背景。根据《长恨歌》的陕西旅游、《多彩贵州风》的多彩贵州,以及“千古情”系列的宋城演艺半年报信息来看,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相比于去年同期,都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更难能可贵的是,宋城演艺接连中标明月情和岭南千古情景区两大景区项目,签约合同分别为2.7亿和2.6亿,标志着实景演出在品牌输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难道线下实景演出要迎来“最好的时候”,变成一门叫好又叫座的好生意了?

票价提升21元,杨丽萍云南文化增300万

云南文化收入的增长,难能可贵。

今年年初,舆论频频爆出云南旅游乱象,包括黑导游、强制购物等问题,引来政府监管的重拳整顿,在此背景下,云南旅游业陷入一片低迷之势,半年报显示很多旅行社较去年同期接待人数下降超过50%以上,导致与云南文化长期合作的旅行社大单业绩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58%;其中一家更是因为放弃了传统旅游市场而跟云南文化提前解约。

这样低迷的大环境下,云南文化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业绩逆势上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细细揣摩起来,云南文化主要做对了两点:

一是单张门票均价提价20%。目前公司主要有昆明的《云南映象》、丽江的《云南的响声》和安徽黄山的《黄山映象》三台实景演出,杨丽萍将原来的票价均价由去年上半年的103元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24元,涨价幅度接近20%。

不要小看这21元的提价。据悉上半年昆明《云南映象》共演出167场,售票张数为64834张,这意味着仅《云南映象》就可以增加130万元的收入。

其他的丽江《云南的响声》共演出191场,接待观众人数为73152人,以一人一票计算,这一块又将增加约150万元的收入;而黄山的《黄山映象》演出最少,只演出了92场,接待观众8942人,可以增加约18万元的收入。

这三台演出共计增加约3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上半年净利润130万元的2.3倍。

除去涨价因素,售票渠道的变化也对云南文化扭亏为盈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购票基本上是团体代理,线下售票,其中的代理人环节是需要提成的,所以会抽取一部分利润,使得利润空间变小。而今年公司一直在调整售票结构,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直接售票,省去了中间代理环节,少付一部分代理费,利润自然也会增加。

据悉,以2017上半年为例,来自网络散客的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117%, 其中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宣传推广票务销售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65%。

云南文化现重大变化,去“杨丽萍化”和进军艺术培训

杨丽萍在中国舞蹈界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杨丽萍对于云南文化来说除了是法定代表、董事长、实控人,还是最好的、最有力的宣传名片,同时也是公司文化和作品的主心骨。

在上半年的半年报中,云南文化则表示对杨丽萍女士的个人表演的依赖有所减弱,公司和多位知名创作艺术家及年轻编创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模式。而《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新编剧目《十面埋伏》,杨丽萍均未参与主演,但在演艺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事实上,上半年营收中近1/4的收入来源于杨丽萍新作《孔雀之冬》的巡演收入,尽管杨丽萍台前演出减少,但幕后工作却还是由杨丽萍担当大任。

如今杨丽萍年近六旬,难免会让人不由得担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孔雀公主”是否能撑起公司发展呢?所以云南文化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虽然目前国内旅游演艺市场有大批艺术人才,但像杨丽萍这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家,并不是很多。那么对于云南文化来说,想不依靠杨丽萍独立发展,培养新生代的“小杨丽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即使有小彩旗这样上过春晚的小明星演员,但相比声名卓著的杨丽萍老师,新人的知名度毕竟有限,难以像她那样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更何况成名后的小彩旗也逐渐淡出公众视线,转而出演话剧、电视剧,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文化瞄准了艺术培训这个领域,并将其定为2017年的主要目标。半年报中提到,公司已经以昆明为基点,向中国各地辐射,目前兰州、杭州已签订合同,下半年还将不断拓宽全国艺术培训市场。

在这一点上,云南文化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业务,形成连续IP生产更新机制。一方面对市场输送,实现人才培养良性机制。为其他公司培养年轻的演员。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为自己公司选拔和提供更多优秀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以应对当前青黄不接的局面,在公司内部形成年龄梯次人才储备库,逐渐弱化杨丽萍在演出中的核心地位。

景区演艺公司纷纷双位数增长,迎来爆发期?

云南文化的良好业绩,让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追溯源头发现,2017年上半年实景演出行业集体出现业绩两位数增长的好成绩。

目前能够得到公开信息的实景演出公司有四家,除了杨丽萍的云南文化,还有以“千古情”系列起家的宋城演艺、以《长恨歌》为代表的陕西旅游,以及以《多彩贵州风》为代表的多彩贵州。

这四家不仅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出现了双位数增长的成绩,一改外界对于实景演出是一门吃力不讨好事情的印象。

相比于其他三家公司,宋城演艺是实景演出规模最大、运营最成熟的公司,被称为演艺第一股。根据半年报,公司“千古情”系列成功嫁接其他景区,目前推出《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等多个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宋城演艺开始输出品牌走轻资产路线。今年以来,宋城演艺连续以2.6亿元和2.7亿元的价格中标西樵山岭南千古情景区、宜春市明月情景区,为上述两个景区提供演出策划、景区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这是实景演出市场输出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事件,也是云南文化、陕西旅游和多彩贵州一直努力的方向。如果这种势头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实景娱乐迎来爆发期也就指日可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云南文化半年净利翻40倍,杨丽萍坚持15年的实景演出迎来爆发

这是实景演出市场输出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事件,也是云南文化、陕西旅游和多彩贵州一直努力的方向。

作者:李婷

半年净利润增长40倍!这是杨丽萍的云南文化上半年的答卷。

虽然净利润只有130万,但对于云南文化而言,这已经是令人可喜的进步,与上年同期的3.1万元相比,增长4093%。同时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13万元,同比增长了95.50%。可以看出,云南文化在过去半年业绩突飞猛进。

成绩得益于单张票价的提高,从去年同期的均价103元/张,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24元一张,提价幅度高达20%,仅这一提价20元的举动就为云南文化上半年贡献超过300万元的收入。

同时,也不能忽视景区演艺市场的繁荣大背景。根据《长恨歌》的陕西旅游、《多彩贵州风》的多彩贵州,以及“千古情”系列的宋城演艺半年报信息来看,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相比于去年同期,都出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更难能可贵的是,宋城演艺接连中标明月情和岭南千古情景区两大景区项目,签约合同分别为2.7亿和2.6亿,标志着实景演出在品牌输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难道线下实景演出要迎来“最好的时候”,变成一门叫好又叫座的好生意了?

票价提升21元,杨丽萍云南文化增300万

云南文化收入的增长,难能可贵。

今年年初,舆论频频爆出云南旅游乱象,包括黑导游、强制购物等问题,引来政府监管的重拳整顿,在此背景下,云南旅游业陷入一片低迷之势,半年报显示很多旅行社较去年同期接待人数下降超过50%以上,导致与云南文化长期合作的旅行社大单业绩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58%;其中一家更是因为放弃了传统旅游市场而跟云南文化提前解约。

这样低迷的大环境下,云南文化不仅没有受影响,反而业绩逆势上扬,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细细揣摩起来,云南文化主要做对了两点:

一是单张门票均价提价20%。目前公司主要有昆明的《云南映象》、丽江的《云南的响声》和安徽黄山的《黄山映象》三台实景演出,杨丽萍将原来的票价均价由去年上半年的103元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24元,涨价幅度接近20%。

不要小看这21元的提价。据悉上半年昆明《云南映象》共演出167场,售票张数为64834张,这意味着仅《云南映象》就可以增加130万元的收入。

其他的丽江《云南的响声》共演出191场,接待观众人数为73152人,以一人一票计算,这一块又将增加约150万元的收入;而黄山的《黄山映象》演出最少,只演出了92场,接待观众8942人,可以增加约18万元的收入。

这三台演出共计增加约3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上半年净利润130万元的2.3倍。

除去涨价因素,售票渠道的变化也对云南文化扭亏为盈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购票基本上是团体代理,线下售票,其中的代理人环节是需要提成的,所以会抽取一部分利润,使得利润空间变小。而今年公司一直在调整售票结构,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直接售票,省去了中间代理环节,少付一部分代理费,利润自然也会增加。

据悉,以2017上半年为例,来自网络散客的收入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117%, 其中通过公司官网、微信宣传推广票务销售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65%。

云南文化现重大变化,去“杨丽萍化”和进军艺术培训

杨丽萍在中国舞蹈界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杨丽萍对于云南文化来说除了是法定代表、董事长、实控人,还是最好的、最有力的宣传名片,同时也是公司文化和作品的主心骨。

在上半年的半年报中,云南文化则表示对杨丽萍女士的个人表演的依赖有所减弱,公司和多位知名创作艺术家及年轻编创团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模式。而《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新编剧目《十面埋伏》,杨丽萍均未参与主演,但在演艺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事实上,上半年营收中近1/4的收入来源于杨丽萍新作《孔雀之冬》的巡演收入,尽管杨丽萍台前演出减少,但幕后工作却还是由杨丽萍担当大任。

如今杨丽萍年近六旬,难免会让人不由得担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孔雀公主”是否能撑起公司发展呢?所以云南文化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虽然目前国内旅游演艺市场有大批艺术人才,但像杨丽萍这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家,并不是很多。那么对于云南文化来说,想不依靠杨丽萍独立发展,培养新生代的“小杨丽萍”就显得尤为重要。

即使有小彩旗这样上过春晚的小明星演员,但相比声名卓著的杨丽萍老师,新人的知名度毕竟有限,难以像她那样起到精神领袖的作用。更何况成名后的小彩旗也逐渐淡出公众视线,转而出演话剧、电视剧,并没有太亮眼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文化瞄准了艺术培训这个领域,并将其定为2017年的主要目标。半年报中提到,公司已经以昆明为基点,向中国各地辐射,目前兰州、杭州已签订合同,下半年还将不断拓宽全国艺术培训市场。

在这一点上,云南文化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业务,形成连续IP生产更新机制。一方面对市场输送,实现人才培养良性机制。为其他公司培养年轻的演员。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为自己公司选拔和提供更多优秀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以应对当前青黄不接的局面,在公司内部形成年龄梯次人才储备库,逐渐弱化杨丽萍在演出中的核心地位。

景区演艺公司纷纷双位数增长,迎来爆发期?

云南文化的良好业绩,让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追溯源头发现,2017年上半年实景演出行业集体出现业绩两位数增长的好成绩。

目前能够得到公开信息的实景演出公司有四家,除了杨丽萍的云南文化,还有以“千古情”系列起家的宋城演艺、以《长恨歌》为代表的陕西旅游,以及以《多彩贵州风》为代表的多彩贵州。

这四家不仅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出现了双位数增长的成绩,一改外界对于实景演出是一门吃力不讨好事情的印象。

相比于其他三家公司,宋城演艺是实景演出规模最大、运营最成熟的公司,被称为演艺第一股。根据半年报,公司“千古情”系列成功嫁接其他景区,目前推出《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等多个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宋城演艺开始输出品牌走轻资产路线。今年以来,宋城演艺连续以2.6亿元和2.7亿元的价格中标西樵山岭南千古情景区、宜春市明月情景区,为上述两个景区提供演出策划、景区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这是实景演出市场输出文化品牌的重要性事件,也是云南文化、陕西旅游和多彩贵州一直努力的方向。如果这种势头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实景娱乐迎来爆发期也就指日可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